湖北省黄石四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黄石四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1-29 09:3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黄石四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基础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宽宥 优渥 良莠不齐 黝黑昏暗
B.稔知 发轫 光阴荏苒 战乱频仍
C.腈纶 粳稻 不胫而走 噤若寒蝉
D.摈弃 并吞 彪炳千古 文质彬彬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 ( )
A. 笙萧 偏袒 陨命 揠旗息鼓
B. 气概 杀戮 目眦 老苦功高
C. 苍桑 悲怆 噩梦 绿草如荫
D. 戊戌 作缉 嗔目 不假思索
3.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十八岁有许许多多令人沉湎?????的回忆。我不知道我对你的爱,十八年来是否夹杂有一些不经心的,任性的以及成人对孩子不够了解的??????,而曾使你难过。现在你正准备大专联考?????深感读书之苦,我象其他的父母一样,虽然极端同情你却不能不鼓励你,?????鞭你尽全力去争取这一场残酷升学竞争的胜利。 A.眷恋??责备??而??甚至?????????B.留恋??责备??并??而且 C.眷恋??责难??并??而且?????????D.留恋??责难??而??甚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当多数缺少天赋的人将自己的阅读能力很快就只用来读报上的新闻或商业版时,少数人仍然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因为它们古时候都曾经是富有魔力的符箓和咒语)。
B.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父母与子女能否消灭代沟,关键是父母要能够对下一代有更深的了解与同情,在思想上不至于老旧得太追不上孩子的时代。
C.《我的五样》的作者出自中国当代作家毕淑敏之手。
D.有什么事情可以比自己的孩子长大得能够兼为挚友更令人满意开怀的事啊!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她认真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
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
B.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
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C.每当疼痛发作,他就采用自己的“压迫止痛法”——用茶壶盖、烟嘴、玻璃球、牙
刷把……顶住疼痛部位。
D. “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
事准能完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萨满教
萨满教本质上是一种作为生存手段被不断重复的巫术的实践。它具有信仰的统一性,但这个统一性不是以神灵的唯一作为标志的,即使在萨满教发展的兴盛阶段,多神信仰的格局也依然存在。萨满教信仰的统一性表现在其信仰群体对自己所有崇拜对象的共同认可,而这些对象,作为神圣传统的载体,是共同宗教活动的出发点。
在北方民族里,以血缘联系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作为同生共长的伙伴,与信仰对象互相服务,相互依存,可以说,社会组织是萨满教必然的信仰群体。由血缘关系支配的社会制度早已消失,但血缘——地域居住格局却普遍存在,因而社会组织依然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并依赖着宗法关系,可以说,宗法关系对萨满教信仰的传承产生着巨大的作用。例如,萨满作为巫术实践者,纷纷采取以祖先神灵的名义维持传统的形式,常常把对神的引领和某人成为萨满的原因解释成来自祖先的召唤和命令。再如,虽然萨满们不断地吸收外来神灵,把它们纳入自己的神堂,但总要或是把它们放置在自己祖先系统的神灵之外,或是通过既定仪式使它们在萨满本人死后才获得资格逐渐成为祖先神灵。
今天,在信奉萨满教的满、赫哲、鄂伦春、鄂温克和蒙古等民族中,萨满教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在宗法关系的社会背景中仍起着某种作用。所以,北方民族祭祀祖先的礼仪至今仍然比较普遍,它和人们缅怀祖先、景仰先辈的伦理观念融合在了一起,已经成为得到倡导的民间习惯。虽然这种祭祀行为已经不很规范,祭礼也不完整,但它作为习俗的一部分保留在了日常生活中。有的民族,大型氏族、家族祭祀活动的历史刚刚终结,氏族长老和萨满们仍然能够积极配合,熟练地主持萨满教祭祀活动。这些按照原来传统进行的仪式表演,使我们有机会看到粗犷火暴的原始祭祀场面。
此外,萨满教研究者搜集的丰富多彩的萨满教遗留物,组成了一条文化长廊,展现了不同社会历史时期、我国北方不同民族社会里的实实在在的宗教信仰状况,因而具有广泛的客观性和很高的文化价值,如神偶、祭祀用品、萨满器具、萨满服装、口头传说、个别宗教仪式等等。这些直观的对象,会帮助我们更真切地认识我国北方民族宗教信仰和文化发展的过去和现在。
6.下列对“萨满教”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萨满教是一种巫术的实践。 B.萨满教有多神信仰的格局。
C.萨满教有自己的信仰群体。 D.萨满教承载了神圣的传统。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在北方民族里,社会组织与它信仰的对象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是不可分割的。
B.北方民族祭祀祖先的礼仪比较普遍,因此,它已经成为得到倡导的民间
习惯。
C.现在,在一些北方民族按照原来传统举行的仪式上,我们还能看到有特
色的原始祭祀场面。
D.通过萨满教的口头传说等遗留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北方民族宗
教信仰的一些情况。
8.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理解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在巫术实践中,萨满们纷纷采取以祖先神灵的名义维持传统的形式,这表明宗法关系影响着萨满教的传承。
B.正因为萨满教信仰者共同认可自己所有的崇拜对象,萨满教才得以最终超越了其他宗教信仰而流传到今天。
C.虽然能够支配血缘关系的社会制度早已经消失,但血缘——地域的居住格局仍然普遍存在于北方各民族中。
D.只要我们研究一些民族中氏族长老和萨满们所主持的萨满教祭祀活动,就可以真切地预见我国北方民族宗教信仰的未来。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於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馀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原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於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义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原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馀创。乃自刎而死。
9、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项王军壁垓下 壁:营垒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跟随
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罪:过错 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遭受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均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B.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乃不知有汉
C. 以故汉追及之 D. 项王瞋目而叱之
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夜缒而出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一组是( )
①力拔山兮气盖世     ②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③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④於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⑤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⑥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1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怆然涕下,英雄末路,无限悲凉。
B.项羽带领骑兵,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八百余人,到阴陵时迷路,被一老农夫所骗,陷入沼泽地,被汉军追及。
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斩将杀敌,瞋目一叱,使汉军骑将杨喜倒退数里。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感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过乌江,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
(16分)
1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3分)
译文:
②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3分)
译文:

③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2分)
译文: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4分)
风声在耳
凸凹
①走在熙攘的街市上,看着攫利者飘忽的行色,听着叫卖者嘹唳的贩声,内心不禁忧郁起来:感到人到底是被生计追迫着,本质上是与觅食的兽们无多大差异的。古人把人叫“两脚兽”,是恰当的。既然是兽,对物质的索求,便是情理之中的事——这是生之维系的基础。并且,世人多认为,物质索求得愈多,支配起来就愈有余裕,生命的自由就愈多。
②然而,即使对物的追逐是人性的,但被物支配的人的生活,终有沦落的味道,因为人到底是人,而不是兽。想到此,心情竟烦躁起来。
③从街市返回书房,翻几本闲书,一本纪德的《人间地粮》,一本《梁宗岱批评集》,一本《难忘徐志摩》。当我作无目的阅读的时候,总是同时翻几本书。便发现了一个趣处:同是面黄骨瘦之人,却都有丰腴的浪漫情怀;现实拘其不住,却我行我素地活得很热烈,很幸福。稍做思忖,我笑了:他们都是被书香涵养着的人,他们生活在精神里,因而,他们具有了超越“兽性”的一种“神性”。感觉着他们的“神性”,烦躁的心竟在不知不觉间,平静如水。
④便想到了梭罗。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筑屋而居,远离红尘,仅靠最起码的一点物质资料为生,平淡朴素的生活居然滋养了那原本枯瘠的心地,创作了代表个人巨大成就的《瓦尔登湖》。在书中他说:多余的金钱,只能购买多余的物质;真正的生活所需,是不需钱的。沿着梭罗的指引,我想,人之所以生活得惶恐与急迫,是把追逐多余的物质,当作人生的目的了。正如饕餮的兽们,虽已吃饱,逐尸之欲却不能餍足,悲苦产生于欲望本身。
⑤所以,涵养着书香的人,与物欲淡远了,饱尝着简约之境给内心带来的平静。这种平静,就是心灵的自由,就是幸福本身。那么,书籍对人的意义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它做着这样的证明:人与兽的区别就在于——人可以不为生存而生存。
⑥一书在手,神游太极。这是惟有人,才能领略的境界。也就是说,人完全可以生活在精神之中。
⑦“宫殿里也有悲哭,茅屋里也有歌声”——人的幸福,是由精神支配的,不取决于物质的多寡。
⑧“贫穷而能静静地听着风声,也是快乐的。”这是海德格尔“人要诗意地栖居”的形象阐释。人摆脱了物质的羁绊,在精神的世界里会得到无限的自由。
⑨在书房里阅读,不亦是风声在耳么?
⑩这样的意象在脑中闪现出来之后,我不禁笑出声来。巴士加尔说得好:“一个人越是有思想,越是能发现人群中卓尔不凡的情调;一般人是分辨不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的。”这种差异,决定了幸福的深度和生命的质量,也决定了我手中的这杯茶,不仅仅是一杯茶。
14.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提到人的“神性”。拥有“神性”的人具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3分)

15.综观全文,请找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并说明这样写的作用。(6分)


16.文中多次写到“兽”,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3分)

17.结合全文,试解析文中⑩自然段划线语句的含义。(2分)

五.诗歌鉴赏。(6分)
雨 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8、本诗前两句是扣住什么来写春景的?这样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19、前人评价“却疑春色在邻家”为“神来之笔”,你认为这句诗“神”在何处?(3分)
20.名句默写(6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
2.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
3.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5.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
21.人们在交际中说话应该文明高雅,这就得使用谦辞和敬辞(12分)
示例:请人原谅,可以说“请谅解”,文雅一点就可以说“请您海涵”。
⑴当你离开朋友家,朋友送你很远,你要客气地说“请不要送了”,也可以文雅点,说“请 ”。
⑵你把自己的文章寄给了编辑部,一般要客气地说“请修改指正”,也可以谦敬地说“敬请 ”。
⑶在与人交谈时,自己要先走,可以说“你们慢慢聊,我有事先走了”,也可以文雅地说“我 了”。
22.阅读“记者采访李开复的摘要”,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采访对象介绍:李开复,48岁,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先后任职美国苹果、微软、谷歌等公司。2009年9月在北京创立创新工场。
  记者:李先生,我们中国人往往有一句俗话,说地球缺了谁都转,但是这和您刚才所说的,世界因我不同,似乎是完全不同两种形容,您怎么看有您这样一种信念?
  李开复:我觉得确实世界会转,但是我觉得这就是人生的目的,人生的目的不是让世界继续地转人生的目的是让世界更美好,是让有世界上有更多,比如说有更多美好的产品,让人的生活过得更快乐,让人能够节省能源,让人能够有更多的和平,更少的战争,这些就是让世界更美好,那么这美好的世界和不美好的世界都在转,但转不是目的,它只是一个行动,是一个我们不可抗拒,不可改变的行动。所以我更希望把我们有限的时间,不是在去观察一个行动,而是在创造一个差别。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卷答案
3.A4.A5.C
6. D。 偷换概念。从第1自然段中“萨满教信仰的统一性表现在其信仰群体对自己崇拜对象的共同认可,而这些对象,作为神圣传统的载体,是共同宗教活动的出发点”可知,“承载了神圣传统”的是萨满教“信仰群体”的“崇拜对象”,而非“萨满教”本身。’
7.B。 信息遗漏和强加因果。注意第3自然段中“北方民族祭祀祖先的礼仪至今仍然比较普遍,它和人们缅怀祖先、景仰先辈的伦理观念融合在了一起,已经成为得到倡导的民间习惯”的说法。
8.A。 B.无中生有。C.“能够支配血缘关系的社会制度”的说法主客颠倒。D.说法片面和绝对。
9、答案:A 壁,安营驻扎
10、答案:B 前一个是连词,于是 ,后 一个是副词,竟然。A都是代词C都是“因为”D都表修饰
11、答案:D 表现项羽气概 表现其战功 表现其推卸责任
12、答案:B 项羽在垓下时有骑兵八百余人,过 淮河后只剩下一百多人。
13、答案:(1)我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所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失败过,因而能够称霸天下。 (3分)
(2)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3分)
(3)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构成了文章的感情线索,使文章恩路畅达,有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
(四个词语每个0.5分,共2分,顺序不对不给分。分析“作用”,内容和结构分别给2分。)
16.(3分)通过人与“兽”的对比,表达了对过分追求物质和利益的否定,强调了追求精神境界、美好生活情趣的意义。
(答出“对比”给1分,分析出对表达主题的作用给2分:否定物欲 (1分);追求恩想、精神方面1分。意思同即可)
19、(3分)这句诗由“蜂蝶纷纷过墙去”而来,它不仅写出蜂蝶追捉春色的神态。而且把“春色”写活了,似乎春色真的“有脚”,跑到邻家去了,透露出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心情。(意思对即可)
20.略
21.
22.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