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卷中的浓情至爱

文档属性

名称 书卷中的浓情至爱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1-29 09:3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书卷中的浓情至爱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
所需时间
课上3课时+课下3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亲情是人类生命深处一首永恒的歌,是文学艺术创作的恒久主题,感人的亲情之歌能超越时空,激起我们强烈的共鸣,让我们在共鸣中感受到亲情至爱的力量。本单元共有两篇必读文本,两篇自读文本。所选文本既有传统的经典篇目如李密的《陈情表》和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又有当代作家的名品如贾平凹的《我不是个好儿子》和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些文章都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人间亲情,旨在让学生接受浓浓亲情的洗礼,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本单元将分为三个专题。专题一:品读浓情至爱;专题二:积累语言知识;专题三:表达人间真情。本单元通过《陈情表》、《我不是个好儿子》、《项脊轩志》、《我与地坛》将古今亲情题材贯穿一线,学生先是初步感悟文本表面所揭示的亲情,正确评价和理解文本的观点和思想感情,继而通过对文本内部尤其是文言知识的深入探讨,明白文本深邃的感情,最后学习文本通过记叙生活琐事表达情感的写法,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感受到的亲情。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诵读课文,感受作品表达的浓情至爱,正确评价和理解文本的观点和思想感情。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梳理积累文本中重要的词语和语言知识。
3.学习文本通过记叙生活琐事表达情感的写法,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感受到的亲情。
过程与方法:
安排学生反复诵读文本,熟悉文本内容,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合作交流探究文本中细节刻画的一些生活琐事,体会它们表现的情感。
3. 查阅相关注释和工具书,小组交流完成文本中出现的语言知识。
4. 根据自己的经历、体验和认识,围绕亲情展开讨论,学写亲情片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团体合作意识。
2.体味文本中渗透出来的浓情至爱。
3.感悟亲情,激发学生对亲情的珍惜。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行标准》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朗读文学作品,能准确把握作品内容。
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进一步提高记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文本是怎样来表达亲情这一话题的?
2.有哪些文言知识需要梳理和积累?
3.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鲜活的亲情事例?
专题划分
专题一:品读浓情至爱。
专题二:积累语言知识。
专题三:表达人间真情。
专题一
品读浓情至爱
所需课时
课上1课时+课下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内容是在阅读《陈情表》《我不是个好儿子》《项脊轩志》《我与地坛》等作品的基础上,让学生阅读文本,走进文本,把握文本内容,理解文本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体会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用现代观点评价作品,提高学生思辨能力。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阅读四篇文章,熟悉文本感人至深的思想情感,准确理解把握文章大意。
2.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创造能力。
3.通过文言文和现代文的不同文本的阅读,拓展对亲情的感知。
本专题问题设计
1.这四篇文章都记叙了哪些生活琐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 对于主人公矛盾的感情(李密的抉择、贾平凹说自己“不是个好儿子”等)如何看待?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鲁人版《陈情表》《我不是个好儿子》《项脊轩志》《我与地坛》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关于亲情分类的文章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1.学生阅读相关课文,要参考课本注释,必要时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初步把握文本的思想情感。
2.阅读文本注意勾画、概括它们所写的生活琐事,深入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淌的浓情至爱。
3.组内重点讨论:
李密在应召赴召和奉送祖母的两难中选择了后者,对于他的选择我们如何看待?
贾平凹为什么说“我不是个好儿子”,他到底是不是好儿子?
4.从这些生活的动情片段和矛盾的心情,你能读懂作者吗?
5.思考:自己生活中有没有这些浓情至爱?
作业:熟读课文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知识总结全面、准确。
2.发言积极大胆,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3.能通过阅读分析概括文本的相关生活片段。
4.能够从中体味到生活的细节之情。
专题二
积累语言知识
所需课时
课上1课时+课下2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通过《陈情表》《项脊轩志》两篇古文言文积累相关的重点词语、句式,比较古今异同,了解语言发展规律;通过《我不是个好儿子》《我与地坛》两篇现代文熟练掌握一些重点词、句的刻画方法,积累写作的一般方法。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掌握常见的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以及句式。
2.体会细节描写的准确及深刻内涵,能通过细节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过熟读成诵的方式完成文本的记忆。
本专题问题设计
1. 文章中有哪些重点词汇和句式需要掌握?
2.《陈情表》中古代官职变动的词语有哪些?
3.记叙文中的细节刻画都体现在哪里?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鲁人版《陈情表》《我不是个好儿子》《项脊轩志》《我与地坛》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有关记叙文细节描写的知识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重点阅读《陈情表》《项脊轩志》
1.讨论:重点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都有哪些?
2.结合学过的文言文,重点梳理和积累“于”“以”的意义和用法。
3.结合学过的文言文,整理文章中涉及的古代官职变化的词语。
活动二:重点阅读《我不是个好儿子》《我与地坛》
1.讨论:哪些细节片段最吸引你?采用了哪些语言技巧?
2.结合生活经历和写作技巧,说说感动你的一些亲情片段。
作业:整理语言知识,背诵文章相关片段。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积极参与小组交流,发言积极,语言简洁具体。
2.自我整理和查阅资料积累语言材料,展开中心组讨论。
专题三
专题三:表达人间真情。
所需课时
课上1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是基于文本学习而拓展出来的语文实践活动,包括两项活动内容。设计活动,旨在引导学生由课内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开拓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努力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理念。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落实课程标准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表达真情实感”的要求。
2.搜集表现亲情的诗文,培养学生有目的的阅读和围绕某一目标加强积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浓厚的亲情观,善待亲人,珍惜情感。
本专题问题设计
文章中哪些亲情故事最打动你?
你知道哪些有关亲情的故事?
3.说说你的亲情观。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鲁人版《陈情表》《我不是个好儿子》《项脊轩志》《我与地坛》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最感人的亲情故事》《游子吟》《别老母》《岁末到家》《母别子》《谁氏子》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安排学生举行亲情故事讲述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情感发展。
展示文章《最感人的亲情故事》,让学生结合文本谈谈感受。
活动二:搜集表现亲情的诗文,举行读书报告会,搭建学生和亲情之间的平台,增强交流与共享阅读感受。
作业:写一篇关于亲情的文章,记叙文,800字左右。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流利的表达记叙文片段。
2.学会对文章进行深加工,练习通过语言、行为等表现人物特征。
3.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写作兴趣,能积极参与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