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9.2 溶解度 第2课时同步练习(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9.2 溶解度 第2课时同步练习(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2-15 20:35: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溶解度
一 选择题
1.在20 ℃时,将40 g氯化钠固体加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后,有4 g固体未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
B.该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固体
C.所得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40 g
D.将该溶液倒出一半,则溶液的浓度改变
2.已知:(1)20 ℃时,固体的溶解度大于10 g的物质称为易溶物质;溶解度在1~10 g的物质为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1 g的物质为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 g的物质为难溶物质。
(2)20 ℃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 ℃时氢氧化钙是难溶物质
B.20 ℃时将30 g硝酸钾加入100 g水中,得到130 g硝酸钾不饱和溶液
C.20 ℃时氯酸钾是易溶物质
D.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大
3.结合KN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1 ℃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
而增大
C.升高温度可将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将t2 ℃的饱和NH4Cl溶液降温到t1 ℃,溶液质量减小
4.夏季,鱼虾养殖池内常设置一些水泵,把水喷向空中,从化学角度分析,喷水的目的是(  )
A.降低养殖池内水的温度
B.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便于氧气溶解
C.增加观赏性
D.便于太阳照射,杀灭水中的病菌
5.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温度不变时,溶剂的量越多,溶质的溶解度越大
B.搅拌可以使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增大
C.t ℃时,18 g硝酸钾全部溶于水形成68 g饱和溶液,则t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8 g
D.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6 g氯化钠,则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
6.能使气体物质溶解度增大的操作是(  )
A.增加溶剂 B.振荡溶液
C.增大压强 D.升高温度
7.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B.t1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乙物质中混有少量的甲,可用冷却热
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乙
D.t2 ℃时向100 g水中加入70 g甲物质,充分搅拌后,所得的溶液是甲物质的饱和溶液
二 非选择题
1.在一定________下,某固态物质在________溶剂里达到____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理解溶解度概念时要注意四要素:①温度;②______溶剂;③达到____________;④溶解固体的质量(溶解度单位是______)。
2.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②________。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如________;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如________;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如________。
3.20 ℃时即常温下,固体的溶解度________________时,属于易溶物质;固体的溶解度__________________时,属于可溶物质;固体的溶解度__________________时,属于微溶物质;固体的溶解度__________________时,属于难溶物质。
4.溶解度曲线是用纵坐标表示________,横坐标表示______,来表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_____变化影响的曲线。溶解度曲线上任一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________,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曲线的坡度越陡,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______,适合用_____结晶法得到晶体,曲线坡度越小,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______,适合用______结晶法从溶液中得到晶体。
5.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为101 kPa时,________水中达到____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气体________。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有________和________。气体的溶解度随着________的升高而减小,随着________的增大而________。
6.研究物质的溶解对生产、生活有着重要意义。下表是碳酸钠的部分溶解度数据。
(1)由表中数据可知,碳酸钠属于________(填“易溶”“可溶”“微溶”或“难溶”)物质。
(2)由表中数据可知,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东同学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若使烧杯③中的溶液达到饱和,至少需再加入________ g碳酸钠;升温至60 ℃时,烧杯④中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4)20 ℃时,将装有饱和碳酸钠溶液(底部有碳酸钠粉末)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如图2所示)。向烧杯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底部的粉末减少,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___(填字母序号),该物质形成的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
A.氢氧化钠 B.碳酸钙
C.硝酸铵 D.氯化钠
7.小华在饮用碳酸饮料时,打开瓶盖,发现有大量气泡逸出,他联系学过的知识从不同角度加以解释,从物理变化的角度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化学变化的角度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8.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2 ℃时,将50 g a物质加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g。
(3)若a中含有少量b,可用____________(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4)t2 ℃时,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ABCBDCC
二 非选择题
1.温度 100 g 饱和 质量 100 g 饱和状态 “g”
2. 温度 增大 KNO3 NaCl 减小 Ca(OH)2
3.大于10 g 大于1 g小于10 g 大于0.01 g小于1 g 小于0.01 g
4.溶解度 温度 温度 溶解度 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越大 降温 越小 蒸发
5.1体积 饱和 体积 温度 压强 温度 压强 增大
6.1)易溶
2)先增大后减小(合理即可)
3)1.8 有晶体析出
4)A Na+、OH-、H2O
7.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 H2CO3===H2O+CO2↑
8.1)t1 ℃时,a、c的溶解度相等,均为25 g
2)140
3) 降温结晶
4)c>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