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9.古诗三首 元日 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9.古诗三首 元日 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3 21:50:57

文档简介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三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中的《元日》
难点名称 引导学生自学古诗《元日》,提出疑问,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由于古诗词的形式特别,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因此学生很难领悟古诗词本身深奥的含义和优美的韵味。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三年级的学生知识面窄,生活阅历浅,对学习诗歌的经验不足,对诗歌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等都感到遥远而陌生,在理解诗意上存在一定的障碍。
难点教学方法 通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了解古诗大意。 3、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品味诗句,感受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古代人们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课件出示一组过年的画面,同学们,看到这样的画面,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是的,过年,一说到过年呀!大家都会想到热闹、喜庆、团圆等字眼,虽然今年春节显得有一些特殊,但春节这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对中国人而言还是非常重要的,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古时候的人们是怎样过 春节的。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解诗题。 请你说说这里的“元”指的是什么意思呢?(开始、第一),那“元日”的意思就是指“农历的正月初一”。 了解作者。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世称“临川先生”。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一生写了不少深刻反映百姓疾苦和社会问题的作品。 朗读诗文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这首诗描绘了古人过春节的哪几个画面? 理解诗意 1、爆竹声中一岁除 “爆竹”指的就是放鞭炮。“一岁除”指的是一年过去了。 师:能说说放鞭炮的情景吗?(指名学生联系生活画面回答,师相机引导) 是啊,在欢闹的鞭炮声中,我们又过了一年,长了一岁,伴着喜庆的鞭炮声,谁来读读这句诗句。 春风送暖入屠苏。 屠苏指的是屠苏酒。古时候,人们过年时有这样的习俗,在除夕挑选最新鲜的屠苏草泡在酒中,到大年初一早晨,一家人围在一起,朝着东方升起的太阳,喝下这新鲜的屠苏酒,据说可以辟邪,驱赶瘟疫,获得长寿。 师:宋朝的老百姓过春节时喝的是屠苏酒,你们家人在过春节时有喝酒吗?不管喝的是什么酒,全家人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吃团圆饭,有说有笑,就是开心! 拓展:春节的晚上,全家人坐在一起吃团圆饭,真热闹!(引导学生说出吃什么、做什么、说什么)这些画面真是暖人心啊! 谁能读好第二句诗?指名读,(听了你的朗读,我们的心也暖洋洋的) 3、千门万户曈曈日 师:你可以用哪些词来替代“千门万户”呢?(千家万户、家家户户) 师:新年的太阳高高升起,给千家万户带来光明、温暖和希望,那这句诗该怎么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4、总把新桃换旧符 “桃符”就是春联,用“新桃符”来换“旧桃符”就是用新春联换下旧春联。 师:这里的“桃”和“符”指的都是“桃符”。那古人“新桃换旧符”又有着怎样的意义呢?(古时候啊,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用两块桃木板画上两个神像,在正月初一的早上挂在门上,据说这样可以求福避祸呢,现在就演变成了贴春联) 5、你能自己的话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 6、了解写作背景 王安石当过十年地方官,做了很多有利于国家和老百姓的事情。49岁时被任命为宰相。为了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他不顾大官僚的反对,推行新法,废除不合理的制度,在这喜庆的节日里,他更坚信新法的实行会让老百姓每天都能像过节一样幸福。 所以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记录宋代春节民俗,而是表达了他废旧革新的政治思想。 五、背诵古诗 你能借助图片背诵这首古诗吗?试试吧! 六、学唱古诗 最后请同学们跟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吧!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小结 元日
教师姓名 ×× 单位名称 ×× 填写时间 ×年×月×日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五年级(上)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七单元 21《长相思》
难点名称 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要通过理解诗句,展开想象,将凝固的语言转化为可感的画面,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这首词中,词人的内心矛盾和冲突学生较难感受,因为这高于五年级学生的情感经验和生活经验。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如果用一个词表达你读完这首词的感受,你想到了哪个词? (艰难、悲壮、思乡、危险、豪迈、思念) 2.指名学生朗读(读出自己体会)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3.理解诗句。 (1)从哪一句词中读出了这种感受?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①作者此时身处何地? ②想象:这边是故园,那边是榆关,中间隔着“山一程,水一程”,你想到了哪个词? (跋山涉水)故园的人思念亲人,榆关的人走过了怎样的山,怎样的水? 将士们走过“山一程,水一程”,越走越远,思念越走越长。 身在故园的人“遥望这山一程,水一程”,牵挂前方的亲人。 ③由晚上的“千帐灯”想到了什么? 故园人的牵挂,榆关人的思念 跋山涉水的艰难 身向榆关的豪迈,壮观。 (2)“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①“更”在古代分为五更,每更大约2小时,风一更,雪一更,更更交替,体会边关环境的恶劣。 ②借助注释理解“聒碎”, 体会“聒碎乡心梦不成”实为“聒碎乡心梦难成”,就是因为那份思念。 ③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上阕“一程一程”、下阕“一更一更”对仗应和,“一”虽为数字之首,却有连绵不绝之意,实为“一程一程又一程”,“ 一更一更又一更”。 ④“故园无此声” 想象:身在征途的将士们此时会想些什么?故园的亲人又会想些什么?难道故园真的无此声吗?故园的人看到风雪也会想念远在塞外的亲人。将士们思念故园的宁静,山水分隔的只是距离,但却隔不开牵挂思念的心。 ⑤指导朗读:读出风雪的肆虐、读出将士难以入睡、读出对家人的思念。 “山一程,水一程”隔不断思念的心,“风一更,雪一更”吹不散思乡的情。难怪作者长相思。齐读。 那就让这风雪带去故园的人对将士们的牵挂和思念吧。此时,身在榆关外的将士们,他们也让这风这雪带去自己对故园人的思念和怀念。 ⑥如果将这首词定格成一幅幅画面,当你的耳畔响起这样的声音,你的眼前会出现哪些画面让你印象深刻。 配乐朗读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4.提到“思乡”,在古诗词中,表达对家乡思念的诗句也有很多,有一些特定的“景”或者“物”都可以和思乡联系起来,比如: (指名回答)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这么多古诗词当中,有明月寓相思,有书信寓相思,还有佳节寓相思。在纳兰性德这首《长相思》当中,他的相思又寓托在哪里呢? 纳兰性德,他生在关内,长在关内,在这个初春的季节,他去塞外,冰雪未消,一切在他的眼中都是那么的荒凉,寂寞。难怪他会思念。寒冷的帐外,帐内的点点灯光应该是最温暖的,这一暖一寒,更让纳兰性德和无数将士们心里想着故园。带着这份思念,带着这份想念,一起走进《长相思》。 在纳兰性德的笔下,他将思乡之情寓于风雪之中,将这份不得不离,不得不别的牵挂写在这首长相思中。 配乐朗读。
小结 当一个人的身和他的内心相统一的时候,我们叫做“身心合一”,而此时的纳兰性德,一生跟康熙皇帝出巡无数次,他早已厌倦了这样的征途,所以这种离别是不得不忍的离别,这种跋山涉水是不得不进行了山一程,水一程,这种听风沐雪也是他不得不的。那当他的身和心分开的时候,此时,纳兰性德的身在哪里?心在哪里?(身在征途、心系故园) 全班配乐朗读。元日
【学习目标】
1.会认2个字,会写2个字,其中重点认识“屠”字,重点学习书写“屠”、“符”字,并注意“屠”字是半包围结构,并正确读写“屠苏、瞳瞳”词语,尤其是“曈曈”注意是左边是日字。
2.背诵课文
3.培养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学习重点】
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习难点】
理解诗歌描述的场景,体会诗人的感情。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传统节日往往积淀着中国人独有的情绪,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们,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让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本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将学习和传统节日相关的古诗,就让我们走进古诗,去感受诗人笔下的传统节日,并体会诗人寄寓在诗文中的情感。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学习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重点学习“屠”字。
屠 苏 换 旧 符
2.结合注释理解生词的意思。
元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屠苏: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曈曈: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桃符: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词语理解,准确并流利地朗读古诗,在朗读中,正确识记本课的生字。
书写注意:
“旧”左竖短而有力。
三、研读古诗,理解诗意
1.《元日》的作者是谁?
2.《元日》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的景象?
3.回忆一下,现在的人们是怎样过春节的?
4.结合自己搜集到的知识,和小组同学交流,想一想古时的人们为什么要在春节贴桃符、饮屠苏酒、燃爆竹。
5.在《元日》这首诗中,诗人主要写了哪些事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景?
6.《元日》这首诗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
四、品读古诗,体悟情感
1.在诗人眼中换去的只是旧桃符吗?他笔下仅仅是一幅其乐融融的春节图吗?
知识解析:当时的宋朝,百姓过着贫穷的生活。年轻的王安石看到了百姓的疾苦,立志要为人民造福。在49岁时,王安石做了宰相,他积极进行改革、推行新政,希望国家繁荣富强。就在这一年春节,他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元日》。
现在,你觉得王安石仅仅是在写春节时热闹欢乐的场面吗?他还期望什么呢?
五、小结,效果强化
1.《元日》一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诗人通过描写宋代过春节时喜庆的民俗景象,字里行间洋溢着他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表达了他除旧革新的政治理想。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