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35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35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13 09:5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ZHONG

GUO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的统一
开通大运河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朝的灭亡


三国(220-280)
西晋
东晋
(317-420)
十六国
(前秦统一北方)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北朝(439-581)
北魏
南朝(420-589)
(266-316)

383年淝水之战
从南北朝到隋朝的迭变
隋文帝 杨坚





长安
西安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589年,隋灭陈,
南北重归统一。
建康
南京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隋文帝),定都长安。
589年,隋文帝灭陈朝,统一全国。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一)隋的统一
建立
统一
意义
笔记:P2第一自然段
材料二:隋文帝即位后,“勤劳思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加强军队建设,国力强盛,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
材料三:南陈皇帝陈叔宝深居高阁,整日里花天酒地,荒废朝政。他喜爱诗文,在他周围聚集了一批文人骚客,君臣酣歌,连夕达旦,并以此为常,所有军国政事,皆置不同。
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民饱受战争之苦,迫切要求统一;从社会矛盾看,北方民族大融合,使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步缓和并趋于消失;从南北方经济状况看,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通过材料分析,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
隋完成统一的原因
探究
答疑
①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
③隋国力强盛,准备充分;
④南陈政治腐败。
通过材料分析,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
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措施
  隋初 隋 盛 时 结论
人口 3000多万人 4600多万人
垦田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影响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一)隋的统一
隋文帝在统一隋朝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
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影响?
开皇之治
笔记:课本P2第二自然段
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相当于60个标准足球场),有数百个粮窖。在当时被誉为“天下第一粮仓” 里面除了仓窖,仓城内还发现有管理区、道路和漕渠等遗址。隋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全国五六十年。
大约有粮窖400余个
储存粮食4亿多斤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相关史事
建于605年的含嘉仓,历经隋、唐、北宋3个王朝,沿用500余年。
千百年来,隋炀帝都是作为暴君、昏君的典型代表受到人们人口诛笔伐,这样的评判对他来说是否公平?真实的隋炀帝是怎样的一个人?
隋炀帝(杨广)(604—618年在位)
走近隋炀帝和他的时代——
他文武双全,军政全能,堪为不世之奇才,一时之罪魁,却留下千秋功业,能遗惠于万世。因此是中国历史地位最重要的君主之一,谈及隋唐盛世时永远绕不过去的名字。
杨广(隋炀帝),隋文帝与独孤伽罗的次子,公元604年7月继位,是隋朝第二位皇帝。
运河水,荡悠悠,
隋炀皇帝下扬州。
一心只把琼花看,
万里江山一旦丢。
——民谣
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绮丽的琼花。隋炀帝为能去扬州观赏琼花,开凿了大运河。
(二)开通大运河
605年4月 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
思考:隋炀帝真的为了看到绮丽的琼花而开凿长达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吗
隋炀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
材料:隋朝的政治中心(长安)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南朝时江南地区开发)。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而我国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已是势在必行。
1.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开通大运河
3.隋炀帝想坐龙舟游江南也是开凿运河的动机之一,但不是主要的。
最终目的:
为了巩固统治,
加强南北交通
2.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政治控制
做笔记:P3
目的
时间
开凿者
概况
作用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
对全国的统治
605年起
隋炀帝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
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二)开通大运河
做笔记:p3大运河
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钱塘江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涿郡(今北京)
洛阳
余杭(今杭州)
三点
四段
五河
运河名称 通航时间 全长
苏伊士运河 1869年 190.25公里
巴拿马运河 1914年 81.3公里
隋朝大运河
2700公里
610年
隋朝大运河与世界著名运河的比较
直到今天,大运河仍是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
(二)开通大运河
你认为开凿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唐·胡曾《汴水》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否定
肯定
评价原则:用辨证唯物主义,一分为二的方法。
积极影响:①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②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
消极影响: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总的来看,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二)开通大运河
2014年6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中国大运河”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2处世界文化遗产和第46处世界遗产。
(二)开通大运河
中国大运河(The Grand Canal of China)
从历史上的“南粮北运”、盐运”通道到现在的“北煤南运”干线以及防洪灌溉干流,这条古老的运河至今仍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大运河是中国两千多年历史的现实见证,是保存中国古代灿烂文化最丰富的文化长廊、博物馆和百科全书。
今日运河
(二)开通大运河
科举制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隋朝考试实施,延续至清末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科……考试科目
举……是选拔人才
在科举制诞生以前,国家通过什么方法来用人呢?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中国古代官员是如何选拔出来的?
世卿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夏商周时期(血缘/嫡长子)
两汉时期
(举荐/贤孝品行)
魏晋南北朝
(门第/士族垄断)
隋 朝
上品
中品
下品
下上 下中
下下
中上 中中
中下
上上 上中
上下
· 说说你对“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理解?(弊端)
1.官员选拔权由权贵垄断;
2.只重门第,不重才能。
阶级矛盾加剧;
不利于中央集权。
巩固门阀政治的工具;
朝廷无人可用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3、正式确立:隋炀帝时期,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初步建立:隋文帝时期,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科举制创立过程
标准:才能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做笔记:P3
只注重门第
凭才学做官
影响: (笔记P3)
(1)政治: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2)社会: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的社会阶层流动;
(3)教育: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科举制的诞生,打破了按门第高低任用官员的弊端,使一些有才能的人得到重用,这其中就有唐初名相房玄龄。
房玄龄
白居易
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
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长达1300年,影响深远。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教材P4:《旧唐书·李密传》中写隋末的社会状况是:“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父母丢弃他们刚出生的婴儿,夫妻在匡床上舍弃了对方,各自逃命。拥有万户的城市空空荡荡,千里之内没有烟火。 )
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四)隋朝的灭亡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杨广在位14年(604年—618年):“营建东都”“ 修筑长城”“修通运河”“三征辽东”
三征高丽 穷兵黩武 民不聊生
隋开凿大运河
隋朝东都洛阳城
605年-606年 建成东都洛阳 每月用工约200万人
605年-610年 开凿大运河 先后征夫约300万人
607年-608年 东修长城 先后征夫约120万人
608年-609年 亲征攻灭吐谷浑,重启丝绸之路 隋军“冻死过半”
612年-614年 三次亲征高丽 三次出兵共计约300万人
(四)隋朝的灭亡
暴政表现:好大喜功,不恤民力
杨广在位14年(604年——618年):“三游江南”
隋炀帝下江南
杨广三游江南:龙舟四层,高四十五尺,长二百尺。上层是正殿和东西朝堂,中二层有百二十房,皆饰以金玉。…另外还有玄武,飞翔等各种名号的船数千只,供后宫乘之。还装载内外百司供奉的物资,共用拖船工八万余人。还有打旗的九千余人,皆锦彩为袍。整个船队浩浩荡荡延绵二百余里。另外还有十万卫军护卫。杨广在巡游时,所过州县五百里以内的皆令其献食,水珍陆奇应有尽有。
(四)隋朝的灭亡
暴政表现: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课本P4: 隋朝末年,人民为逃避徭役和兵役,被迫采用断手断足的方式,时称“福手福足”。有的地区人民连草根树皮也吃不上。起义军在发布的檄文中,痛斥隋炀帝:“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用尽南山的竹子作竹简,也写不完他的罪行;决开东海的水,也洗不尽他的罪恶。 )
相关史事
(四)隋朝的灭亡
618年,隋炀帝被叛军在江都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灭亡。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隋末农民起义
瓦岗寨起义程咬金
隋朝的灭亡,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四)隋朝的灭亡
好大喜功,不恤民力,
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灭亡原因: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根本原因)
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直接原因)
暴政表现:
笔记:P4第一自然段
成由勤俭败由奢——厉行节俭
得民心者得天下——推行仁政
问题
思考
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在学完隋朝之后,我们会发现历史上有一个王朝和隋朝非常相似……
秦朝和隋朝对比
1、短命、二世而亡:秦持续14年,隋持续了37年。
2、都修建了巨大的工程:秦建长城,隋建运河。
3、建立的制度都对后世影响深远:
秦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代沿用。
隋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被后代沿用。
4、灭亡原因:皆因暴政而亡。
(四)隋朝的灭亡
路线: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意义:加强了南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时间:605年起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暴政
时间:618年
标志: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
持续时间:约1300年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统一全国
巩固统一的措施
隋的统一
开通大运河
开创科举考试制度
隋的灭亡
小结
当堂检测
1.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分裂割据局面,完成国家统一的是(  )
A.杨坚 B.杨广 C.李渊 D.李世民
2.比较秦朝与隋朝的相似点,下列表述有误的是(  )
A.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
B.都是历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C.都采取残酷的手段加强思想控制
D.都为巩固统治修建了巨大的工程
A
C
当堂检测
3.隋朝时开通的贯通南北、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工程是(  )
A.灵渠 B.大运河 C.都江堰 D.赵州桥
4.隋朝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表明运河的直接作用是(  )
A.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 B.有利于边疆经济开发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加速了隋王朝的灭亡
B
C
当堂检测
5.隋唐时期为了选拔优秀人才,采取了一种较为合理的公平公正的考试制度,这种制度在我国沿用了1300多年,清末被废除,但却是今天世界上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 使用的选拔人才的制度,这种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科举制 D.察举制
6.科举制的出现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在隋朝之前魏晋南北朝盛行的是贵族政治,而科举制有利于打破贵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科举制诞生时,统治者选拔人才的考试内容注重考察的是(  )
A.儒家经书 B.学识 C.科技知识 D.风俗民情
C
B
当堂检测
7“罄南山之竹,书罪末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由此可见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隋朝的暴政 B.大运河的开通
C.隋末农民起义 D.部下的叛变
8. 下列叙述中,属于隋朝灭亡的原因有(  )
①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 ②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③修建大型工程 ④屡次发动战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A
A
谢谢
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