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第十一课“元朝的统治”同步训练题
一、单选题、
元朝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了巨大贡献,表现在( )
①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
②创立行省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③结束分裂,实现大一统
④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融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①②④ D. ③④
《元史》中提到:“元之天下视前代所以为盛”“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根据材料推断,元朝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的原因是( )
A. 疆域空前辽阔 B. 汉化的需要 C. 地方政权割据 D. 重视农业发展
下列史实发生于元朝的有( )
开始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设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
首次正式在台湾地区建立行政机构
在中央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A. B. C. D.
了解历史时序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请按时间先后顺序给下列史实排序( )
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开通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
我国版图达到历史上最大
我国第一个统一封建国家建立
A. B. C. D.
下列关于元朝行省制度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在中央,由行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
B. 行省的最高长官由中央委任,负责掌管一省的军政要务
C. 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D. 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省级行政区域划设置的开始,对后世影响深远
假如让你拍摄一部以唐朝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下列哪一情景不可能出现( )
A. 武则天选贤任能发展经济 B. 回族人在长安居住经商
C. 唐玄宗面试科举考试应试者 D. 李白吟诗《蜀道难》
历史歌谣传唱历史事件。下列歌谣传唱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丞相太尉和御史,地方推行郡县制 完善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度选人才
罢黜百家尊儒术,集权削侯分土地 仿效汉制治天下, 行省制度传后世
A. B. C. D.
元朝设置宣政院,这表明( )
A. 确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B. 加强中央对西北、东南等地区的管理
C. 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D. 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
《元史地理志》载,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说明了( )
A. 元的建立结束了政权分立和割据的局面,出现了空前的统一
B. 行省制度的建立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
C. 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
D. 元朝的大统一为国内各民族的联系与交融提供了有利条件
元朝的创立者来自边境地区,入主中原后,既重视边疆地区的治理,也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元朝时,中央政府对西藏、台湾地区行使行政管辖,以下哪些机构能作为佐证( )
A. 宣政院、台湾府 B. 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C. 安西都护府、台湾府 D. 西域都护府、澎湖巡检司
历史歌谣传唱历史事件。下列歌谣传唱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丞相太尉和御史,地方推行郡县制 ②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选人才
③罢黜百家尊儒术,集权削侯分土地 ④仿效汉制治天下,行省制度传后世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③①④ D. ③①④②
元朝和清朝分别对西藏进行有效管理的措施是( )
A. 设枢密院、宣慰使司 B. 设驿站、伊犁将军
C. 设宣政院、驻藏大臣 D. 设噶厦、册封制度
元朝民谣“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根本上反映的是元朝时( )
A. 各民族逐渐融合,一个新的少数民族——回族形成
B. 消除了民族间的界限
C. 民族矛盾逐渐缓和,呈现以中原传统为主的文化认同趋向
D. 汉族与少数民族女子互学语言乐器
据有关资料统计,□□岁收粮赋,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国总额的21.39%,江浙行省占37.10%,江西行省占9.56%,湖广行省占6.97%.“□□”处应当填写( )
A. 宋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以下关于吐蕃的史事,其中错误的是( )
A. 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B. 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C. 吐蕃所在的西藏地区,唐朝时开始成为中央政府正式管辖的行政区。
D. 唐穆宗时,设立“唐蕃会盟碑”。
二、材料解析题、
处理好民族关系历来是各朝代政权实施治国理政,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打败东突厥,俘获其首领利可汗)太宗当面数明她的罪状后,还是授予官爵,赐给田宅,……对东突厥各部的首领,唐朝也给予优厚待遇,仍令他们管理旧部,朝廷里也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后来,双方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西夏设太学,译汉文书,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明)方孝孺
材料四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疆域巨大,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一表明唐太宗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请再举一例体现唐太宗奉行此政策的史实
材料二中的元昊是哪个民族的首领?在他建立西夏政权时,还有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北宋并立?你认为“双方议和”的积极意义何在?
材料三反映了元朝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新民族,它的名称是什么?
元朝统治者为加强对今西藏、台湾地区的管辖在西南、东南地区设置的相应的管理机构分别是什么?
(5) 请你依据上述材料总结我国古代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
处理好民族关系是各朝代政权实施治国理政,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宣称“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向唐请求通婚,于是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他。唐中宗时,应吐蕃首领尺带珠丹的请求,送金城公主入藏成亲,尺带珠丹高兴地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材料二:历史学家曾经认为,宋朝乃是历史上中国受外族侵犯较多的软弱王朝。其实,有宋一代,汉人汉文化面临强盛崛起的北方和西部民族,宋朝不仅与势如疾风暴雨的北方和西部游牧民族文化,作顽强坚毅地抗拒和争斗,而且还不断四出开拓和传播了汉人汉文化。北宋中原地区汉人汉文化,更是与进入中原的北方和西部少数民族密切往来、频繁交融,在吸引和凝聚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使一批又一批来到中原的少数民族,学习和接受先进的汉人汉文化,从而逐步融合于汉人汉文化。
——《中国历史上第三次民族文化大融合和中原汉人汉文化发展》材料三: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材料四:元朝时候……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相通婚,逐渐融合,并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什么样的民族政策?为加强友好交往,唐与吐蕃之间采取了哪种方式?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朝与势如疾风暴雨的北方和西部游牧民族文化,作顽强坚毅地抗拒和争斗”的一例史实?宋朝时期的汉文化发展有什么特点?
元朝时为加强对全国统治,实行了什么制度?元朝管理西藏的机构是什么?根据材料四元朝时民族融合空前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民族叫什么?
(4)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统一国家的形成与民族融合之间的关系?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大一统”的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八材料二:
材料三:
史实 结论
元朝时各族人民长期杂居,互通婚姻,民族差异逐渐缩小。进入中原的契丹人、女真人等与汉族逐渐交融在一起。当时有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等族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材料四:
请回答:
材料一体现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请列举两例唐太宗在位时民族关系融洽的史实
请认真观察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指出从第一幅图到第二幅图,民族政权关系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从营造和谐民族关系的角度来看,除战争外,唐宋两朝在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上有何不同。
论从史出是一种学习方法。请你根据材料三表中的史实推理出结论。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清朝在西藏和新疆地区的管理措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什么历史意义?
(5)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相互之间关系的认识。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元朝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的巨大贡献,要求识记重要史实。
【解答】
①②③④.元朝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了巨大贡献,表现为: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10个行省,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结束分裂,实现大一统;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融。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
故选A。
2.【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元代行省制度,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元世祖忽必烈开创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并直接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由中央委派官员掌管省内军政大权,行省以下设有路,府,州,县,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元朝的统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A符合题意。
BCD.三项所述均与题干主旨无关。
故选A。
3.【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回族;元朝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置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置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元朝在东南地区,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故选D。
4.【答案】D
【解析】 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前期出现的交子;元朝疆域空前辽阔, 我国版图达到历史上最大; 公元前221年嬴政灭掉东方六国, 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故选D。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元朝行省制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而非行中书省。A错误,故选A。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回族的相关史实。元朝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故回族人在长安居住经商不可能出现在唐朝。故选B。
7.【答案】B
【解析】秦始皇在中央设立承相、太尉和御史大夫,负责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接受主父偃的建议, 实施“推恩令”, 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 可以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 这样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唐太宗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鼓励士人报考,选拔人才。忽必烈继承汗位后, “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 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实行行省制,行省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故选B。
8.【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元朝设置宣政院,要求识记重要史实。
【解答】
C.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建立后,为了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充分和有效的管理。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C符合题意。
AB两项所述均与元朝设置宣政院无直接关联。故AB错误。
D.宣政院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本项所述不符合史实。故D错误。
故选C。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元朝统治的作用。题干材料最后一句表明了元朝的统治范围扩大,出现了空前的统一。
10.【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管理全国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首次对西藏实施行政管辖;还在福建晋江县所属澎湖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央政府首次在西藏、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注意识记澎湖巡检司的设置。
11.【答案】B
【解析】①“丞相太尉和御史,地方推行郡县制”出现在秦朝;②“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选人才”出现在隋唐;③“罢黜百家尊儒术,集权削侯分土地”出现在西汉;④“仿效汉制治天下,行省制度传后世”出现在元朝。故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③②④。
本题考查的是秦汉隋唐元出现的政治制度。秦王嬴政陆续兼并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他们互不统属,都对皇帝负责。地方上推行郡县制,设郡、县两级,各级官员都由中央任免。这样,国家的一切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中。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秦汉隋唐元出现的政治制度。
12.【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设行省制度管辖辽阔的疆域,清朝把全国划分为18个省等;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元朝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负责藏族地区的行政。清朝于1684年设置台湾府;清朝时确立了册封达赖和班禅的制度,并设立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理。C符合题意。
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初期和元朝加强西藏地区管理的措施,注意宣政院和驻藏大臣相关知识的识记。
本题以清朝初期和元朝前期都采取的措施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清朝初期和元朝前期的统治的异同。
13.【答案】C
【解析】由材料“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可知,少数民族妇女懂得汉族的语言文字,汉族妇女也懂得少数民族的琴,这反映了民族融合的情况,民族矛盾逐渐缓和,呈现以中原传统为主的文化认同趋向。
本题主要考查元朝时期的民族融合的相关史实。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元朝时期的民族融合的相关史实。
14.【答案】B
【解析】据“江北行省”“江浙行省”“江西行省”可知,这与元朝的行省制度有关。由于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开创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并直接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在地方设行省,由中央委派官员掌管省内军政大权。行省以下设有路,府,州,县。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就是从元朝开始的。
本题以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国总额的21.39%,江浙行省占37.10%,江西行省占9.56%,湖广行省占6.97%为依托,考查元朝行省制度。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5.【答案】C
【解析】略
16.【答案】【小题1】开明或平等;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
【小题2】党项族;契丹(辽);议和结束了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小题3】历史现象:民族交融。民族:回族。
【小题4】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小题5】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坚决反对叛乱分裂行为,设置机构加强管辖等。
【解析】1.
材料一的意思是自古以来帝王都以中原民族为贵,而轻视周边少数民族,我却对他们一视同仁,所以赢得的这些少数民族的拥戴。因此材料一表明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正是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因此西北各部首领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加强了汉藏两大民族的友好。
本题以“处理好民族关系历来是各朝代政权实施治国理政,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内容。”为切入点,考查了唐朝民族关系等知识点,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初期,在今天宁夏、甘肃一带生活着以游牧为主的民族——党项族。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历史上称为西夏。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连年与北宋交战,双方损失很大。后来,双方议和,元昊向北宋称臣,北宋给西夏岁币,形成了辽、西夏和北宋并立的局面。议和结束了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本题以“处理好民族关系历来是各朝代政权实施治国理政,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内容。”为切入点,考查了宋朝的民族关系知识点,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宋朝的民族关系,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3.
材料中“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反映了元朝的民族融合的现象,元朝时期,西域人大批迁入中国,吸收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回族。
本题以“处理好民族关系历来是各朝代政权实施治国理政,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内容。”为切入点,考查了元朝的民族关系知识点,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元朝的民族关系,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4.
根据材料“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疆域巨大,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军政要务,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为加强对台湾的管辖,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今台湾)和澎湖。
本题以“处理好民族关系历来是各朝代政权实施治国理政,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内容。”为切入点,考查了元朝加强统治的措施等知识点,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5.
据上述材料可知,我国古代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包括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坚决反对叛乱分裂行为,设置机构加强管辖等。
本题以“处理好民族关系历来是各朝代政权实施治国理政,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内容。”为切入点,考查了唐朝民族关系、宋朝的民族关系、元朝的民族关系、元朝加强统治的措施等知识点,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宋朝的民族关系、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7.【答案】【小题1】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方式:和亲或订立友好盟约。
【小题2】宋辽、宋夏、宋金、宋元的战争;少数民族的文化融合于汉文化中。
【小题3】行省制度;宣政院;回族。
【小题4】民族融合是推动国家统一和巩固的重要因素,国家统一也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解析】本题考查唐宋时期的民族关系、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和民族交融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宋时期的民族关系、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和民族交融等相关史实。
18.【答案】【小题1】开明的民族政策(或民族平等政策);史实: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部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嫁入吐蕃。
【小题2】变化:从民族政权并立到统一。不同点:唐朝册封少数民族首领或同少数民族和亲,宋朝则以议和方式来换取和平。
【小题3】元朝时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小题4】一方面加强了西藏、新疆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另一方面保持西藏、新疆的秩序稳定,促进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小题5】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发展;国家的安定与统一,可以促进民族交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以四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等知识,重点掌握唐朝的民族政策以及民族交往的史实、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关系、唐宋两朝在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上的不同、元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与回族的形成、朝在西藏和新疆地区的管理措施以及意义、对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相互之间关系的认识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的民族政策以及民族交往的史实、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关系、唐宋两朝在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上的不同、元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与回族的形成、朝在西藏和新疆地区的管理措施以及意义、对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相互之间关系的认识等知识。
第2页,共3页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