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 日本
一、选择题
日本人视樱花为“国花”,在樱花盛开的季节,人们常在樱花树下野餐聚会。结合日本四个大岛的樱花开放时间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四个大岛中最晚看到樱花盛开和花期持续时间最长的分别是( )
A.九州岛本州岛 B.北海道岛本州岛
C.四国岛北海道岛 D.本州岛九州岛
2.导致樱花开放时间自南向北逐渐推迟的主要因素是( )
A.水分 B.地形
C.热量 D.树种
3.下列有关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进口产品,出口原料,工业主要分布在日本海沿岸
B.平原狭小,人多地少,农业生产落后,单产低
C.气候具有海洋性,使得温泉广布,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D.经济实现了从“商品输出为主”转型为“资本输出为主”
读日本盛行风向、新潟与东京两地气温和降水量示意图,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关于新潟、东京两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与东京的气候相符 B.新潟的夏季风是干热的
C.降水差异的因素是地形 D.两地均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5.下列关于日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位于中国的东面 B.火山多,分布广
C.国内面积狭小,以平原为主 D.海岸线曲折,优良海湾众多
6.日本经济对外依赖性强,为使经济高速发展,从根本上应做好( )
A.大量出口初级产品 B.大力发展海上航运,大量进口原料
C.积极开拓国内市场 D.发展科学技术,大量出口高新技术产品
读日本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7.有关日本自然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东亚岛国,地形以平原为主 B.地狭人稠,河流水流平缓
C.多火山与地震,属内陆国 D.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8.日本工业主要集中在( )
A.太平洋工业地带 B.北海道 C.日本海沿岸 D.九州岛
9.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 )
①美国②西欧③东亚④非洲⑤东南亚⑥大洋洲
A.①②③⑥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⑥
10.一天,家住山东青岛的小明在港口看到一艘从日本来的满载货物的货船,他看到的货物最有可能的是( )
A.家电产品和木材 B.木材和电子产品 C.服装和化工原料 D.电子产品和汽车
二、解答题
15.日本是中国“搬不走的邻居”,两国经贸往来密切。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下列问题是王先生多年在日本做市场调查工作时发现的。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日本的“岛”:日本是由四个大岛和附近的小岛组成,其中面积最大的岛屿是B__________ ,日本地形多山地,最著名的山叫__________。
(2)四大岛中纬度最高的是_________岛。
(3)日本的“衣”:在大街上,人们大都穿着西装,但在家中却穿着和服。这说明日本文化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
(4)日本的“食”:日本寿司中,紫菜、生鱼片、鱼籽、虾肉等食材丰富,说明日本的渔业资源丰富。日本著名的渔场在A__________岛附近,是世界著名的四大渔场之一。
(5)日本的“雪”:在日本,除了看富士山,赏樱花外,冬季还可到北海道札幌市泡着温泉看“雪国风光”。请分析日本西海岸多暴雪的原因:______________。
(6)日本的工业:工业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沿岸和__________沿岸地区。
16.读“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图”和“日本进口的主要工业原料所占百分比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日本矿产资源大多依赖进口,其中石油主要来自________(大洲)西部地区,石油经过___________(运输方式)运往日本。100%依靠进口的原料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了南极洲外,没有为日本提供铁矿石的大洲是 ________ 。
(3)日本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但仍从国外大陆进口木材,其进口比例达 ________%。说明日本具有比较强的 ___________意识。
(4)近年来,日本加速扩大海外投资,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地区。
(5)“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从地理角度分析日本发展经济的条件。(各写出两条即可)不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1分)有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第3页 共4页 ◎ 第4页 共4页
第1页 共2页 ◎ 第2页 共2页
参考答案
1.D
2.C
3.B
【分析】
1.
从河流的流向来看,河流从中间流向四周,地势中部高四周低,A错误。日本是一个岛国,气候的海洋性强,B错误。农业以种植业为主,C错误。附近有北海道渔场,渔业资源十分丰富,D正确。故选D。
2.
北海道岛面积 小,河流很快注入海洋,流程短,A错误。北海道岛夏季降水多于冬季,B错误。地势中高周低,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C正确。北海道森林茂密,河流含沙量小,D错误。故选C。
3.
为了治理和预防农业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北海道采取了许多比较有效的对策,其中可能包括②重视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③实行土地改良,治理土壤污染,②③正确。禁止使用化肥不现实,①错误。调整农业结构,增加粮食种植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农业污染更大,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
北海道是日本最北的一级行政区,为日本除了本州以外最大的岛,也是世界面积第21大岛屿,札幌是北海道的行政中心以及最大城市。河流的水能资源取决于降水量和落差,含沙量取决于植被的覆盖率。
4.B
5.C
【分析】
4.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是一个多山的岛国,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4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附近的海域组成,最大的岛屿是本州岛,西隔日本海和中国、韩国等隔海相望。日本樱花开花的变化规律:北海道樱花开花的时间,比九州要迟1个多月.日本属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但领土狭长,南北所跨纬度较大,各地气候差异显著,获取的热量也大不相同.北海道岛纬度最高,气温最低,最晚看到樱花,本州岛南北跨纬度大,南北气温差别较大,樱花的花期持续时间长.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
根据上题分析,导致樱花开放时间自南向北逐渐推迟的主要因素是热量,C正确。水分、地形对开花时间早晚决定性不大,AB错误。题目中没有体现树种差别,D错误。故选C。
【点睛】
影响开花早晚主要取决于热量,影响花期持续时间长短除了纬度高低之外,还有所跨的纬度数。
6.D
【详解】
日本进口原料,出口产品,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故A错误。日本平原狭小,人多地少,农业生产使用小型机械,农业生产发达,单产高,故B错误。日本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使得温泉广布,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故C错误。日本的对外经济结构已经从“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转换,进入由“贸易立国”转向“投资立国”的阶段,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7.C
8.C
9.D
【分析】
7.
读图可知,东京位于太平洋沿岸,位于夏季风迎风坡,夏季降水多;新瀉位于日本海沿岸,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冬季降水多。所以甲与新瀉的气候相符,乙与东京的气候相符,故A不正确;新瀉的夏季降水较冬季少,但是不是干燥,也都在50毫米以上,所以B不正确;两地降水的的季节差异主要是由于地形因素,故C正确,两地冬季气温都在0℃以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故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C。
8.
日本位于中东的东面,与中国隔海相望,故A正确;日本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故B正确;国内面积狭小,以山地丘陵为主,故C不正确;日本是一个岛国,海岸线曲折,优良海湾众多,D正确。根据题意选C。
9.
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国内市场小,所以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日本应该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消耗原料和燃料较少高新技术产业,大量出口高新技术产品。故选D正确。
【点睛】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是一个多山的岛国,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4个大岛及数千个小岛及附近的海域组成,最大的岛屿是本州岛,西隔ri本海和中国、韩国等隔海相望。日本海洋性季风气候显著,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经济以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为主。读图分析解答即可。
10.D
11.A
12.B
13.A
14.D
【分析】
10.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所以A错误。国土面积狭小,人口众多,河流短小湍急,所以B错误。位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接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所以C错误。海岸线漫长曲折,多优良港湾,所以D正确。故选D。
11.
日本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工业地带,因为这里海岸线漫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便于进口原料和出口工业品。故选A。
12.
日本把建立海外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知名跨国公司遍布东亚、东南亚以及欧美等地区,覆盖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等行业,促进经济以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型。因此①②③⑤符合题意,故选B。
13.
日本位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接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所以A正确。
14.
日本本国矿产资源匮乏,工业生产中的原料与矿产大量进口。科学技术水平高,工业发达。是是世界上电子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汽车制造业长期雄踞世界前列。所以D正确。
【点睛】
日本本国矿产资源匮乏,工业生产中的原料与矿产大量进口。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工业地带,因为这里海岸线漫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便于进口原料和出口工业品。
15.
(1) 本州岛 富士山
(2)北海道
(3)东西兼容
(4)北海道
(5)位于西北风的迎风坡,西北风经过日本海带来的水汽经地形的抬升作用,使气温急剧下降,形成降雪。
(6) 太平洋 濑户内海
【分析】
本题以日本的轮廓、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影响日本的冬夏季风图为背景,设置了6道小题,涉及日本的组成、主要山脉、文化、影响降雪的因素及主要工业区的分布等知识点,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识图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1)
日本领土由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四个大岛以及附近一些小岛组成,其中面积最大的是本州岛;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日本最高的山是富士山,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
(2)
日本领土由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四个大岛以及附近一些小岛组成,其中纬度最高的是北海道岛。
(3)
日本文化具有浓厚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古代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东方传统文化特色浓郁;近现代,又受到欧美科技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广泛影响,人们大都穿着西装,但在家中却穿着和服,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4)
读图可知,A岛为日本北海道岛,附近有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形成北海道渔场。
(5)
由图可知,北海道札幌市位于日本北海道岛的西岸, 冬季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带来大量的水汽,到达日本的西岸受到地形的抬升形成地形雨,由于冬季的气温低再加上地形的抬升,温度下降幅度大,形成降雪天气。
(6)
日本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是因为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沿海地区交通运输便利,便于进口原料与燃料,出口工业产品。
【点睛】
16.
(1) 亚洲 海运 铁矿石 棉花
(2)欧洲
(3) 55.1% 保护本国森林资源
(4) 美国 西欧 东亚 东南亚
(5) 地域狭小 资源贫乏 国内市场狭小 多优良港湾 科技先进 国际市场资源供应充足
【分析】
本大题以日本为材料,涉及日本的原料来源、对外投资和工业发展条件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区域认知的素养。
(1)
日本矿产资源大多依赖进口,其中石油主要来自亚洲西部的波斯湾地区,石油经过海洋运输穿越马六甲海峡运往日本。100%依靠进口的原料是铁矿石、棉花。
(2)
除了南极洲外,没有为日本提供铁矿石的大洲是欧洲 ,因为欧洲本身缺乏铁矿石,而且经济发达,对铁矿石的需求量很大,还要进口。
(3)
日本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但仍从国外大陆进口木材,其进口比例达 55.1%。说明日本具有比较强的 保护本国森林资源意识,优先采用其它国家的木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4)
近年来,日本加速扩大海外投资,从长远的发展战略、输出技术和交流技术、占有和控制海外市场和对本国的环境保 护等方面考虑,投资建厂的对象是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5)
“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从地理角度分析日本发展经济的条件。不利条件: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需要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产品,工业对外依赖性强。有利条件: 日本是一个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日本科技先进;国际市场资源供应充足等。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