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北经济开发区初级中学八年级历史学科
第二次单元检测
考号 班级 姓名 等级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1、在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是:
A.毛泽东 B.宋庆龄 C.周恩来 D.刘少奇
2、下列人物都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其中用自己的胸膛堵敌人机枪的是
A.黄继光 B.邱少云 C.罗盛教 D.毛岸英
3、下列事件中属于彻底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剥削制度的选项是
A.开国大典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 D.土地改革
4、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得到改变,是在
A. 新中国成立后 B.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之后
C.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D. “大跃进”运动之后
5、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在哪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
A. 工矿业 B. 农业 C. 交通运输业 D. 商业
6、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 《中华民国临时宪法》 B. 《共同纲领》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宪法》
7、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它的制定是在
A . 1949年 B. 1954年 C. 1956年 D. 1978年
8、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
A. 没收资本家的财产 B. 开展合作化运动 C. 组织生产合作社 D. 实行公私合营
9、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之后
C.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
10、中共“八大”指出: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政权同国内反动势力的矛盾 B.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生产力的矛盾
C .中国人民与国际敌对势力的矛盾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11、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是由于
①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②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 ③急于求成 ④苏联撕毁合同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2、以毕生的经理投入到核实验工作,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A .赵忠荛 B. 华罗庚 C. 钱学森 D. 邓稼先
1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无数的英雄模范人物,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A. 雷锋 B.王进喜 C.焦裕禄 D. 竺可桢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3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14、 “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经济造成的损失约5000亿元,但这十年间,我国经济仍有一定的发展,这是因为:
①周恩来、邓小平努力纠正“左”倾错误 ②广大群众、干部对“左”倾错误的竭力抵制 ③由于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 ④由于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③④
15、标志着“文化大革命”从此结束的历史事件是:
A.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C、四五运动 D、毛泽东逝世
16、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意义
A. 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 B. 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C. 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D. 可以对不满中国的国家使用核武器
17、如果要你为“863计划“做个全面概括,你觉得最合适的一个是
A、高技术研究发展纲要 B、加速国企改革的步伐 C、落实义务教育法的计划 D、保护未成年人的计划
18、下列哪一项成果最能体现中国古代“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变成了现实
A. 计算机网络 B. 电视 C. 报纸 D. 书本
19、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其实质是
A、变私有制为公有制 B、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C、由贫穷实现国家富强 D、把资本家改造为劳动者
20、建国后,民主与法治曾一度遭到巨大破坏,这主要发生在
A、建国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21、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A. 实行“公交优先” B.加强交通管理 C.减少汽车数量 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22、2008年10月,15家主流媒体公布了搜集到的流行语,如“下海、农民工、上网、炒股、汉堡、科学发展观、雄起”若给这些流行语定一个最准确合理的主题,应该是
A、改革开放中国特色 B、加入世贸 市场经济 C、对外交流 大国崛起 D、西部开发 解放思想
23、1972年,有一个外国人来到中国那么他不可能看见的是
A.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跑 B.人们用来招待他的主食是玉米饭 C.大街上人们的服装只有灰色和蓝色两种 D.人们大多住在简陋狭窄的房子里
24、下列哪个名词不属于改革开放后出现的
A.公开招聘 B.公费医疗 C.公交优先 D.绿色食品
25、2009年1月,国家七部委掀起一场整治网络不良之风的专项整治活动。这表明信息技术
A、推动了教育的现代化 B、没有积极作用 C、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 D、给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带来一定危害
二、材料解析题:
1、材料一 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材料二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材料三 农民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胜。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事件开始于哪一年?标志是什么?(3分)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民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农村和农业又有哪些变化?(6分)
(3)袁隆平在农业科技上的突出贡献是什么?他被人们称为什么? (4分)
(4)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道理?(2分)
(5)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又快又好发展提二点建议。(2分)
2、材料:“必须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这是江泽民分别在十四大和十五大上做的报告内容。
请回答:
(1)我国为了发展教育提出了什么发展战略?何时提出的?其奠基工程是什么?(6分)
(2)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我国何时颁布了哪部法律文件?于哪一年基本普及?(4分)
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人民,共产党一心救中国,她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她领导中国走向光明,她坚持抗战八年多,改善了人民生活,她建立了敌后根据地,实行了民主好处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请回答:
(1)为筹备新中国,中共召开了哪次重要会议?写出三项内容?(5分)
(2)新中国成立的事件是什么?写出具体时间(4分)
(3)为什么说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4分)
(4)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又采取了哪两项措施?(4分)
(5)新中国成立后,又解放了大陆哪块领土?哪一年?重要意义是什么?(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