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2021-2022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三月桃花水》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2021-2022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三月桃花水》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2 22:39:15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1-2022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三月桃花水》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部编版)小语文学四年级下册4.*三月桃花水同步练习)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绮(qí)丽 丝绸(chóu)
B.朝(cháo)霞 谈(tán)心
C.应和(hè) 裹(guǒ)着
2.(2021年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4课《三月桃花水》同步训练题)下列词语中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
A.声音 光茫 铃铛 丝绸
B.河流 醒来 垂柳 绮丽
C.低语 麦苗 石块 叮铛
D.翅傍 裹着 红莲 抖落
3.(2021年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4课《三月桃花水》同步训练题)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三月桃花水》一文作者把三月桃花水比作竖琴,明镜等,赞美了春天的美丽,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
B.《三月桃花水》一文是按“总一分”的结构方式来写的。
C.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桃花水映着朝霞向前流淌的情景。
D.“啊,河流醒来了!”“醒”字写出了作者看到河流哗哗流淌时惊喜的心情。
4.(4.三月桃花水课时练习(含答案))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B.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C.入夜,鼓浪屿灯火辉煌,犹如一条巨大的彩船静卧在海面上。
D.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
5.(4.三月桃花水 课课练(有答案))下列短语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纤细的低语 浮起红莲 B.绮丽的晚霞 披上短发
C.明洁的丝绸 应和鸣响 D.抖落花瓣 映照蓝天
6.(4.三月桃花水课时练习(含答案))选择合适的词语。
(1)秋天的菊花(绮丽
奇丽)   多姿,红的如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让人百看不厌。
(2)那清脆的歌声,好似山谷中黄莺的鸣叫,婉转动听,让人(沉醉 陶醉)   其中。
(3)桃花水的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 映射)   着蓝天。
7.(4.三月桃花水课时练习(含答案))理解《三月桃花水》内容填空。
(1)第一自然段作者把比作了铃铛、丝绸,写出了河水   的情景。
(2)“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淌。”这是一种   的写法,写出了   。
二、阅读理解
((部编版)小语文学四年级下册4.*三月桃花水同步练习)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②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
③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④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朵朵红莲,她们捧起了水,像抖落一片片花瓣……
⑤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8.选段分别从   和   两个角度具体描绘了三月桃花水之美。
9.“草如茵,柳如眉”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绿草、柳树的柔美风姿,我还会仿写类似的三字短语:   、   。
10.你从哪里体会到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仿照批注说一说。
11.三月桃花水还看见了什么?请发挥想象,把第④段中省略号省略的内容补写出来。
(2021年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4课《三月桃花水》阅读专项训练题(含答案))阅读题。
我爱乡村的傍晚
6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村故乡。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跟大姐一起去放牛的小山冈。我美美地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
眺望远处。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柔和的夕阳,绚丽的晚霞,横卧在不远的天边的群山,倚山而建的一簇簇的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的炊烟……奶奶在世时说过:一层山水一层人。我望着群山在遐想:大山背后又是一层怎样的山水,怎样的人?这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音响喧闹,但却充满神秘。
远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①一阵晚风吹来,稻苗一起一伏的,使我仿佛置身于一片金色的海洋之中。稻田的边缘是一排排的丝瓜架,瓜蔓儿上开满了一朵朵金黄的花。②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一边唱歌一边采蜜。丝瓜棚旁边那块碧绿的西瓜地上,虽然没有蜜蜂的歌唱,却有着丰收的喜悦。瞧,③一个个大西瓜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蝴蝶落在瓜蔓母亲的臂膀里,夕阳的余晖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它们入睡。
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则是另一番景象。三五只水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不时还抬起头来,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晚景,“哞哞”地长叫几声来抒发自己快乐的情怀和感受,那低沉浑厚的余音在宽阔的田野回旋,使人听了兴奋。
乡村的傍晚多美呀!我如果有架照相机,定要把那起伏的山峰、金黄的稻田、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和那引颈高歌的大水牛一一拍摄下来,让它们永远留存在我的影集里。我多么喜欢乡村这迷人的傍晚,我多么喜爱乡村这恬静的生活!
12.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空气    地呼吸    的晚景    地欣赏
   的夕阳    地爱抚    的炊烟    地啃着草
13.把句中画线的部分用词语代替。
①6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离别很久山村故乡。   
②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点灰尘也不污染,非常清洁。   
③这里看不到城市的那种车像流水,马像游龙,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   
④三五只水牛面对着充满诗画一般的美好意境的乡村夜景,长叫几声。   
⑤我要把那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和放开喉咙高声歌唱的大水牛—拍摄下来。   
14.短文第2、4自然段是按   顺序观察乡村傍晚景色的。摘录最能体现这种顺序的三个词语,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A.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观察。 B.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
C.按不同方向转移顺序观察。 D.按先整体后局部顺序观察。
摘录词语:            
15.文中第一段中写道:“我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相照应?请画上“   ”线。
16.作者按由到的顺序观察了的乡村,抓住了   、   、   及   等有特点的景物进行描写,抒发了作者   的情感。
三、综合表达
17.(2021年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4课《三月桃花水》同步训练题(含答案))看一则笑话,填一填。
明明的妈妈上班还没回来,明明想到小兰家去做手工,他对奶奶说:“奶奶,我到同学小兰家去做手工,妈妈来接我,叫她带把竹竿给我。”可是奶奶耳朵有点背,明明妈妈回来后,她对明明妈妈说:“明明叫你去接他时,带把猪肝给他。”
看到笑话后,你的想法是:   。
18.(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三月桃花水》同步练习)写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
①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
②三月的桃花水,难道没有催促村民们开犁播种 吗?
③三月的桃花水,日夜不停地、快乐地向前流淌。
④小草和麦苗在春天里谈心。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绮(qí 改 qǐ)丽
B:朝(cháo 改 zhāo)霞
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2.【答案】B
【知识点】字形
【解析】【分析】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成语的用字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
A:茫——芒
B:正确
C:铛——当
D:傍——膀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答案】B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回顾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A、C、D正确。B错误,《三月桃花水》一文是按“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来写的。(1-2段)总写桃花水到来时动听的声音、明洁的颜色和流动的形态。(3-4段)主要采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写桃花水像竖琴,弹奏出动听的“春”的交响曲。(5-6段)用四个排比句,写桃花水颜色明洁,像一面镜子,映出美丽的“春”的身影。(7-9段)全文的总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对桃花水的赞美、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4.【答案】D
【知识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A:把“光芒”比作“丝绸”这是比喻。
B:把“三月的桃花水”比作“春天的竖琴”这是比喻。
C:把“鼓浪屿灯火辉煌”比作“一条巨大的彩船静卧在海面上”这是比喻。
D:把“桃花水”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
故答案为:D
【点评】做好本题要熟知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做到准确区分辨别,还要多做练习加以巩固。
5.【答案】B
【知识点】词语搭配
【解析】【分析】词语搭配就是前一个词语和后一个词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动词+名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或结合课文找到答案。A、C、D正确;B:“披上短发”改“披散长发”。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的能力,在于平时的词语积累。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的,只要对课文内容熟练掌握,做起来就不难。
6.【答案】(1)绮丽
(2)沉醉
(3)映照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1)绮丽:鲜艳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奇丽:奇特而美丽。结合语境分析选“绮丽”。
(2)陶醉:忘我地沉浸于某种情境中。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结合语境辨析选“沉醉”。
(3)映照;光线射在物体上。映射:映照;照射。结合语境辨析选“映照”。
故答案为:(1)绮丽
(2)沉醉
(3)映照
【点评】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7.【答案】(1)三月的桃花水融化,欢快地向前奔腾
(2)拟人;河水映照着朝霞向前流动的情景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考查比喻修辞手法。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第一自然段作者把“三月的桃花水融化”比作了“铃铛、丝绸”,写出了河水欢快地向前奔腾的情景。
(2)把“桃花水”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
故答案为:(1)三月的桃花水融化,欢快地向前奔腾
(2)拟人、河水映照着朝霞向前流动的情景
【点评】(1)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答案】8.听觉;视觉
9.比喻;花似锦;月如钩
10.示例:“它看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11.例:它看见桃花绽开了笑脸,如烟似霞。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点评】(1)考查学生对观察方式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言之有理即可。通过一个景物的特点,写出优美的句子。
8.选段别①②自然段从听觉的角度具体描绘了三月桃花水之美。③④自然段从视觉的角度具体描绘了三月桃花水之美。
9.把“草”比作“茵”,把“柳”比作“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绿草、柳树的柔美风姿,类似的三字短语:花如海、 时如阴、 光如梭、 快如电、 眼如铃。
10.把“桃花水”当做人来描写,“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是拟人句。“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是比喻句。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欣喜之情以及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11.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表述只要合理即可。仿写:它看到一群群白鹅伏在水面,如朵朵白云。
【答案】12.清新;美美;美丽;尽情;柔和;轻轻;袅袅;悠闲
13.阔别已久;一尘不染;车水马龙;诗情画意;引吭高歌
14.B;远处;近;处;身边
15.乡村的傍晚多么美啊!
16.起伏的山峰;金黄的稻田;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引颈高歌的大水牛;对乡村美景深切赞美
【知识点】散文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的能力,在于平时的词语积累。(2)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在文中找到相关句子,填写词语即可。(3)抓住能表示顺序的重点字词,归纳答案即可。(4)相呼应的句子,出现一前一后,所以要锁定相关位置。(5)要读懂文章,理清脉络,概括答案即可。
1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就是前一个词语和后一个词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词语+的+名词”、“词语+地+动词”。题目没有明确是文中还是日常积累,所以填写出恰当的词语即可。文中相关句子“我美美地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我美美地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柔和的夕阳,绚丽的晚霞”、“夕阳的余晖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它们入睡”、“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的炊烟”、“三五只水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
13.本题考查词义,在理解词语固有的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句子的意思,来概括字义。要求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意思的理解、积累。本题要在文中找到相关句子,写出词语即可。“阔别已久”相关句子“6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村故乡。”;“一尘不染”相关句子“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车水马龙”相关句子“这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音响喧闹,但却充满神秘”;“诗情画意”相关句子“三五只水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不时还抬起头来,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晚景”;“引吭高歌”意思是放开喉咙高声歌唱。
14.本题考查文段的理解,要重点阅读2、4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即“眺望远处”、“在我身边的山坡上”等,可以看出是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相关词语:远处、近、处、身边。
15.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要求找与“我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相对应的句子,要在下文找,锁定最后一段,即“乡村的傍晚多么美啊!”。
16.本题考查文段的理解,第2段写的是:起伏的山峰;第3段写的是:金黄的稻田、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第4段写的是引颈高歌的大水牛。全文字里行间表达了对乡村美景深切赞美。
17.【答案】转述话之前要听清楚别人的话,否则会闹笑话的。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把你听到的话转告给别人叫传话,也叫转述。转述时,转述人要注意听清说话的内容,听话人不可以随意打断对方的话语。说话还要有礼貌。竹竿的读音:zhú gān 猪肝的拼音zhū gān,因读音相近,再加上奶奶耳背,所以闹出了笑话。
故答案为:转述话之前要听清楚别人的话,否则会闹笑话的。
【点评】转述时一要注意不要遗漏主要信息,一定要记住要点,要把事情交代清楚。 二要注意人称的转换。三要注意说话的语气,要使用礼貌用语。
18.【答案】①比喻;拟人;②反问;拟人;③拟人;④拟人
【知识点】修辞手法;三月桃花水
【解析】【分析】学生可以根据相关的关键词正确判断修辞方法,比如第一个句子中的“像”、“走”;第二个句子中的“难道”;第三个句子中的“快乐”;第四个句子中的“谈心”。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判断句子修辞手法的能力。
1 / 1部编版2021-2022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三月桃花水》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部编版)小语文学四年级下册4.*三月桃花水同步练习)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绮(qí)丽 丝绸(chóu)
B.朝(cháo)霞 谈(tán)心
C.应和(hè) 裹(guǒ)着
【答案】C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绮(qí 改 qǐ)丽
B:朝(cháo 改 zhāo)霞
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2.(2021年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4课《三月桃花水》同步训练题)下列词语中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
A.声音 光茫 铃铛 丝绸
B.河流 醒来 垂柳 绮丽
C.低语 麦苗 石块 叮铛
D.翅傍 裹着 红莲 抖落
【答案】B
【知识点】字形
【解析】【分析】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成语的用字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
A:茫——芒
B:正确
C:铛——当
D:傍——膀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2021年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4课《三月桃花水》同步训练题)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三月桃花水》一文作者把三月桃花水比作竖琴,明镜等,赞美了春天的美丽,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
B.《三月桃花水》一文是按“总一分”的结构方式来写的。
C.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桃花水映着朝霞向前流淌的情景。
D.“啊,河流醒来了!”“醒”字写出了作者看到河流哗哗流淌时惊喜的心情。
【答案】B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回顾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A、C、D正确。B错误,《三月桃花水》一文是按“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来写的。(1-2段)总写桃花水到来时动听的声音、明洁的颜色和流动的形态。(3-4段)主要采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写桃花水像竖琴,弹奏出动听的“春”的交响曲。(5-6段)用四个排比句,写桃花水颜色明洁,像一面镜子,映出美丽的“春”的身影。(7-9段)全文的总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对桃花水的赞美、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4.(4.三月桃花水课时练习(含答案))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B.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C.入夜,鼓浪屿灯火辉煌,犹如一条巨大的彩船静卧在海面上。
D.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
【答案】D
【知识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A:把“光芒”比作“丝绸”这是比喻。
B:把“三月的桃花水”比作“春天的竖琴”这是比喻。
C:把“鼓浪屿灯火辉煌”比作“一条巨大的彩船静卧在海面上”这是比喻。
D:把“桃花水”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
故答案为:D
【点评】做好本题要熟知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做到准确区分辨别,还要多做练习加以巩固。
5.(4.三月桃花水 课课练(有答案))下列短语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纤细的低语 浮起红莲 B.绮丽的晚霞 披上短发
C.明洁的丝绸 应和鸣响 D.抖落花瓣 映照蓝天
【答案】B
【知识点】词语搭配
【解析】【分析】词语搭配就是前一个词语和后一个词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动词+名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或结合课文找到答案。A、C、D正确;B:“披上短发”改“披散长发”。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的能力,在于平时的词语积累。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的,只要对课文内容熟练掌握,做起来就不难。
6.(4.三月桃花水课时练习(含答案))选择合适的词语。
(1)秋天的菊花(绮丽
奇丽)   多姿,红的如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让人百看不厌。
(2)那清脆的歌声,好似山谷中黄莺的鸣叫,婉转动听,让人(沉醉 陶醉)   其中。
(3)桃花水的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 映射)   着蓝天。
【答案】(1)绮丽
(2)沉醉
(3)映照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1)绮丽:鲜艳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奇丽:奇特而美丽。结合语境分析选“绮丽”。
(2)陶醉:忘我地沉浸于某种情境中。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结合语境辨析选“沉醉”。
(3)映照;光线射在物体上。映射:映照;照射。结合语境辨析选“映照”。
故答案为:(1)绮丽
(2)沉醉
(3)映照
【点评】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7.(4.三月桃花水课时练习(含答案))理解《三月桃花水》内容填空。
(1)第一自然段作者把比作了铃铛、丝绸,写出了河水   的情景。
(2)“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淌。”这是一种   的写法,写出了   。
【答案】(1)三月的桃花水融化,欢快地向前奔腾
(2)拟人;河水映照着朝霞向前流动的情景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考查比喻修辞手法。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第一自然段作者把“三月的桃花水融化”比作了“铃铛、丝绸”,写出了河水欢快地向前奔腾的情景。
(2)把“桃花水”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
故答案为:(1)三月的桃花水融化,欢快地向前奔腾
(2)拟人、河水映照着朝霞向前流动的情景
【点评】(1)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二、阅读理解
((部编版)小语文学四年级下册4.*三月桃花水同步练习)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②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
③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④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朵朵红莲,她们捧起了水,像抖落一片片花瓣……
⑤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8.选段分别从   和   两个角度具体描绘了三月桃花水之美。
9.“草如茵,柳如眉”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绿草、柳树的柔美风姿,我还会仿写类似的三字短语:   、   。
10.你从哪里体会到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仿照批注说一说。
11.三月桃花水还看见了什么?请发挥想象,把第④段中省略号省略的内容补写出来。
【答案】8.听觉;视觉
9.比喻;花似锦;月如钩
10.示例:“它看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11.例:它看见桃花绽开了笑脸,如烟似霞。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点评】(1)考查学生对观察方式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言之有理即可。通过一个景物的特点,写出优美的句子。
8.选段别①②自然段从听觉的角度具体描绘了三月桃花水之美。③④自然段从视觉的角度具体描绘了三月桃花水之美。
9.把“草”比作“茵”,把“柳”比作“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绿草、柳树的柔美风姿,类似的三字短语:花如海、 时如阴、 光如梭、 快如电、 眼如铃。
10.把“桃花水”当做人来描写,“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是拟人句。“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是比喻句。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欣喜之情以及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11.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表述只要合理即可。仿写:它看到一群群白鹅伏在水面,如朵朵白云。
(2021年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4课《三月桃花水》阅读专项训练题(含答案))阅读题。
我爱乡村的傍晚
6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村故乡。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跟大姐一起去放牛的小山冈。我美美地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
眺望远处。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柔和的夕阳,绚丽的晚霞,横卧在不远的天边的群山,倚山而建的一簇簇的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的炊烟……奶奶在世时说过:一层山水一层人。我望着群山在遐想:大山背后又是一层怎样的山水,怎样的人?这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音响喧闹,但却充满神秘。
远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①一阵晚风吹来,稻苗一起一伏的,使我仿佛置身于一片金色的海洋之中。稻田的边缘是一排排的丝瓜架,瓜蔓儿上开满了一朵朵金黄的花。②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一边唱歌一边采蜜。丝瓜棚旁边那块碧绿的西瓜地上,虽然没有蜜蜂的歌唱,却有着丰收的喜悦。瞧,③一个个大西瓜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蝴蝶落在瓜蔓母亲的臂膀里,夕阳的余晖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它们入睡。
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则是另一番景象。三五只水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不时还抬起头来,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晚景,“哞哞”地长叫几声来抒发自己快乐的情怀和感受,那低沉浑厚的余音在宽阔的田野回旋,使人听了兴奋。
乡村的傍晚多美呀!我如果有架照相机,定要把那起伏的山峰、金黄的稻田、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和那引颈高歌的大水牛一一拍摄下来,让它们永远留存在我的影集里。我多么喜欢乡村这迷人的傍晚,我多么喜爱乡村这恬静的生活!
12.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空气    地呼吸    的晚景    地欣赏
   的夕阳    地爱抚    的炊烟    地啃着草
13.把句中画线的部分用词语代替。
①6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离别很久山村故乡。   
②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点灰尘也不污染,非常清洁。   
③这里看不到城市的那种车像流水,马像游龙,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   
④三五只水牛面对着充满诗画一般的美好意境的乡村夜景,长叫几声。   
⑤我要把那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和放开喉咙高声歌唱的大水牛—拍摄下来。   
14.短文第2、4自然段是按   顺序观察乡村傍晚景色的。摘录最能体现这种顺序的三个词语,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A.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观察。 B.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
C.按不同方向转移顺序观察。 D.按先整体后局部顺序观察。
摘录词语:            
15.文中第一段中写道:“我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相照应?请画上“   ”线。
16.作者按由到的顺序观察了的乡村,抓住了   、   、   及   等有特点的景物进行描写,抒发了作者   的情感。
【答案】12.清新;美美;美丽;尽情;柔和;轻轻;袅袅;悠闲
13.阔别已久;一尘不染;车水马龙;诗情画意;引吭高歌
14.B;远处;近;处;身边
15.乡村的傍晚多么美啊!
16.起伏的山峰;金黄的稻田;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引颈高歌的大水牛;对乡村美景深切赞美
【知识点】散文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的能力,在于平时的词语积累。(2)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在文中找到相关句子,填写词语即可。(3)抓住能表示顺序的重点字词,归纳答案即可。(4)相呼应的句子,出现一前一后,所以要锁定相关位置。(5)要读懂文章,理清脉络,概括答案即可。
1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就是前一个词语和后一个词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词语+的+名词”、“词语+地+动词”。题目没有明确是文中还是日常积累,所以填写出恰当的词语即可。文中相关句子“我美美地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我美美地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柔和的夕阳,绚丽的晚霞”、“夕阳的余晖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它们入睡”、“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的炊烟”、“三五只水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
13.本题考查词义,在理解词语固有的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句子的意思,来概括字义。要求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意思的理解、积累。本题要在文中找到相关句子,写出词语即可。“阔别已久”相关句子“6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村故乡。”;“一尘不染”相关句子“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车水马龙”相关句子“这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音响喧闹,但却充满神秘”;“诗情画意”相关句子“三五只水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不时还抬起头来,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晚景”;“引吭高歌”意思是放开喉咙高声歌唱。
14.本题考查文段的理解,要重点阅读2、4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即“眺望远处”、“在我身边的山坡上”等,可以看出是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相关词语:远处、近、处、身边。
15.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要求找与“我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相对应的句子,要在下文找,锁定最后一段,即“乡村的傍晚多么美啊!”。
16.本题考查文段的理解,第2段写的是:起伏的山峰;第3段写的是:金黄的稻田、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第4段写的是引颈高歌的大水牛。全文字里行间表达了对乡村美景深切赞美。
三、综合表达
17.(2021年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4课《三月桃花水》同步训练题(含答案))看一则笑话,填一填。
明明的妈妈上班还没回来,明明想到小兰家去做手工,他对奶奶说:“奶奶,我到同学小兰家去做手工,妈妈来接我,叫她带把竹竿给我。”可是奶奶耳朵有点背,明明妈妈回来后,她对明明妈妈说:“明明叫你去接他时,带把猪肝给他。”
看到笑话后,你的想法是:   。
【答案】转述话之前要听清楚别人的话,否则会闹笑话的。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把你听到的话转告给别人叫传话,也叫转述。转述时,转述人要注意听清说话的内容,听话人不可以随意打断对方的话语。说话还要有礼貌。竹竿的读音:zhú gān 猪肝的拼音zhū gān,因读音相近,再加上奶奶耳背,所以闹出了笑话。
故答案为:转述话之前要听清楚别人的话,否则会闹笑话的。
【点评】转述时一要注意不要遗漏主要信息,一定要记住要点,要把事情交代清楚。 二要注意人称的转换。三要注意说话的语气,要使用礼貌用语。
18.(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三月桃花水》同步练习)写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
①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
②三月的桃花水,难道没有催促村民们开犁播种 吗?
③三月的桃花水,日夜不停地、快乐地向前流淌。
④小草和麦苗在春天里谈心。
【答案】①比喻;拟人;②反问;拟人;③拟人;④拟人
【知识点】修辞手法;三月桃花水
【解析】【分析】学生可以根据相关的关键词正确判断修辞方法,比如第一个句子中的“像”、“走”;第二个句子中的“难道”;第三个句子中的“快乐”;第四个句子中的“谈心”。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判断句子修辞手法的能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