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5张PPT)
2022春中图版七下地理精优课件+作业
精优课件
第五章 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
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民居、
服饰和饮食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houses
自然环境对服饰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dress
一
二
目录
CONTENTS
中考直击
Test the hitting
四
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diet
三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houses
一
居住是人类的基本需求
民居即是满足这种需求的建筑
1
2
我国民居总体坐北朝南
3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houses
一
1
气候影响民居的建筑形式:
南方民居:
1
①南方降水多,气温高,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
②窗户较小可减少阳光照射,降低室内温度。
坡度大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houses
一
1
气候影响民居的建筑形式:
南方民居:
1
①屋顶坡度大——
②窗户小——
③屋顶镂空、高出地面——
④竹木结构、墙壁薄——
⑤屋里有火塘——
有利于排水
防日晒
通风除湿
凉爽
除湿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houses
一
1
气候影响民居的建筑形式:
北方民居:
2
①北方降水少,屋顶坡度小,甚至完全是平的,农民可以在上面晒粮食。
②窗户较大,利于在冬季获取更多的阳光,增加室内温度。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houses
一
1
气候影响民居的建筑形式:
北方民居:
2
①多为平顶屋——
②多用砖瓦土石——
③门窗开在背风朝阳的一面——
④屋里有火炕——
⑤墙壁厚实——
晾晒谷物
保温
利用光照、防风
取暖
保暖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houses
一
1
气候影响民居的建筑形式:
西北民居:
3
①结构:下部为圆柱,上部为圆锥型,多单包而建。
②用材:木架、毡子。
③突出特点:体积小;门小朝南,无窗;包顶部可打开;易于拆装和运输。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houses
一
2
地形对民居的影响:
山区民居的特点:
1
贵州和湘西的山区,顺山坡地势盖起吊脚楼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houses
一
2
地形对民居的影响:
山区民居的特点:
1
①结构:多二层或三层房屋。
②用材:多竹和木材。
③突出特点:多依山而建;房屋下部用柱支撑;墙薄而封闭性差,窗大。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houses
一
2
地形对民居的影响:
山区民居的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
①山区多竹子、树木,就地取材建造吊脚楼。
②平地少,房屋多依山而建,用木桩找平房屋的地面,并且利于防潮。
③冬季温和,保暖要求不高,墙薄、窗大利于炎热的夏季通风纳凉。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houses
一
2
地形对民居的影响:
平原地区民居的特点:
2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住房布局较为规则,且
多院落,如四合院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houses
一
2
地形对民居的影响:
平原地区民居的特点:
2
①结构:多平房,四周合围成院。
②用材:多砖、瓦和木材。
③突出特点:屋顶、墙壁厚实,外窗小或无;房间门窗多向内开,庭院宽敞。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houses
一
2
地形对民居的影响:
平原地区民居的特点与北京的自然环境的关系?
2
①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厚实的屋顶和墙壁利于冬季保暖和夏季隔热。
②冬、春季多大风,四周合围和房间门窗内开的结构利于保暖和防风沙。
③冬季太阳高度低,宽敞的院落利于采光。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houses
一
3
就地取材:建房时,总是尽量就地取材,以降低造价。
山区民居多用岩石建造:比如:西北地区的——碉楼:
1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houses
一
3
就地取材:建房时,总是尽量就地取材,以降低造价。
黄土高原利用黄土直立性好的特点建造——窑洞:
2
①结构:多为一层,靠崖式或下沉式较常见。
②用材:就地取材,在黄土崖壁底部挖洞。
③突出特点:省材省料,坚固耐用;封闭性好,冬暖夏凉。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houses
一
3
就地取材:建房时,总是尽量就地取材,以降低造价。
窑洞:的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
①黄土高原木材和石料较少,以黄土为材,方便又省料。
②洞深壁厚利于保温,在寒冷的冬季和炎热的夏季更显“冬暖夏凉”。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houses
一
3
就地取材:建房时,总是尽量就地取材,以降低造价。
傣族和壮族利用竹木建造——竹楼:
3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houses
一
3
就地取材:建房时,总是尽量就地取材,以降低造价。
竹楼:的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
①傣族竹楼建筑材料以竹、木为主,说明当地盛产竹和木材,房屋四面通透,适应全年高温的气候特点。
②一楼储物、饲养牲畜,二楼住人,是由当地降水频繁、降水量大的特点决定的,这样可以避免潮湿。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houses
一
4
北京四合院
晋中民居
黄土高原的窑洞
北方民居:
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主要考虑冬季御寒,故追求厚重,且多以当地土石为原料。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houses
一
5
南方民居:
江南民居
傣族竹楼
吊脚楼
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主要考虑夏季通风,故追求宽敞通透,且多以当地易取的竹木为原料。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houses
一
中国牧民与帐篷:
蒙古包
黑帐篷
6
四大牧区的帐篷和蒙古包:便于逐草而居,放养牲畜,拆卸方便,便于运输,同时抗风能力强,牧民青睐。
自然环境对服饰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dress
二
1
服饰:
服饰主要包括衣、裤、裙、鞋和袜等
也包括头、颈、胸和手等部位佩戴的各种饰物
1
2
人类的服饰与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3
自然环境对服饰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dress
二
2
服饰的基本功能:
美化自身
抵御寒暑
减少日晒
遮挡风雨
1
2
3
4
5
防止蚊虫叮咬
自然环境对服饰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dress
二
3
不同自然环境下人们的服饰:
冬季,东北地区:
1
人们常常穿着:
①宽大的,厚实的衣服;
②戴着皮帽、皮手套等。
自然环境对服饰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dress
二
3
不同自然环境下人们的服饰:
冬季,海南岛的人们:
2
人们常常穿着:
①轻便,单薄的衣服;
②戴着遮阳帽。
自然环境对服饰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dress
二
4
南方少数民族服饰与气候:
气温高、空气潮湿——
日照强烈——
1
2
①衣料较薄、多为棉质或丝质
②无领、短小、轻便
③女子穿裙、男子裤桶宽且短
④脚穿单鞋
包头或带头巾
自然环境对服饰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dress
二
5
北方少数民族服饰与气候:
冬季寒冷、风大——
气温年较差大——
1
2
①衣料较厚,以毛、呢和皮革为主
②高领、袖长
③带帽子、穿靴子
穿袍装
自然环境对服饰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dress
二
①
蒙古族服饰:
①服装款式:长袍、坎肩、皮帽、皮靴。蒙古袍宽大——便于骑射
②面料:较厚重——能御寒。
蒙古族
自然环境对服饰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dress
二
②
傣族服饰:
①服装面料:较轻、薄、软
②款式:
妇女:短衣、筒裙;
男子:对襟上衣和肥腿长裤。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houses
二
藏族:
③
①服装面料:以皮毛为主
②款式:藏袍长袖、宽腰、大襟。天气晴好时多袒肩、袒胸,将上半身衣服围于腰间。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houses
二
藏族:
③
藏袍是藏区人民的平常衣着,特点是宽大、保暖、实用,藏民白天劳动时多脱掉一袖或双袖,夜宿在外时,常用宽大的衣服来盖体暖身。造成藏民一衣多用的主要原因是:当地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和保温作用弱,白天气温高,晚上气温低,昼夜温差大。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houses
二
小结:
6
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diet
三
自然环境对食材的影响:
1
南方地区:
1
气候湿热多雨,盛产水稻,故南方食材多用米做成。
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diet
三
自然环境对食材的影响:
1
南方地区:
1
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diet
三
自然环境对食材的影响:
1
南方地区:
1
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diet
三
自然环境对食材的影响:
1
北方地区:
2
气候冬寒夏热,盛产小麦,故北方的风味食品多用面粉做成。
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diet
三
自然环境对食材的影响:
1
北方地区:
2
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diet
三
自然环境对食材的影响:
1
北方地区:
2
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diet
三
自然环境对食材的影响:
1
山区:
3
山区的特色菜以野味和山珍为主
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diet
三
自然环境对食材的影响:
1
海边:
4
海边的特色菜以海鲜著称
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diet
三
自然环境对饮食习惯的影响:
2
东北地区:冬季严寒漫长,等地居民有挖地窖总仓冬菜和腌制酸菜的习惯
1
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diet
三
自然环境对饮食习惯的影响:
2
东北地区:乱炖
1
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diet
三
自然环境对饮食习惯的影响:
2
湖南:受潮湿气候的影响,喜欢吃辣。可以去湿防潮。
2
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diet
三
自然环境对饮食习惯的影响:
2
山西人:受水质的影响喜欢吃醋。
3
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diet
三
自然环境对饮食习惯的影响:
2
新疆烤馕:
4
原料:小麦面粉
口味:咸或甜
制作方法:火炉壁上烘烤。
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diet
三
自然环境对饮食习惯的影响:
2
藏族酥油茶:
4
①原料:红茶或砖茶、酥油、食盐和精制的香料
②口味:咸或甜
③制作方法:将茶用水久熬成浓汁,加以酥油、食盐和精制的香料,在茶桶中用茶杆搅拌成水乳交融状,倒进锅里加热即可。
④酥油茶可以在寒冷的时候驱寒;吃肉时去腻;饥饿时充饥;困乏时清醒头脑。茶叶中含有维生素,可以减轻高原缺少蔬菜对身体的损害。
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diet
三
自然环境对饮食习惯的影响:
2
小结:
5
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diet
三
饮食文化:八大菜系:鲁、 川、 闽、 苏、 浙、湘、 徽、粤
3
(2021·广东深圳·中考真题)端午节,在我国各地都有吃棕子的传统习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吃棕子时会进行( )
A.贴春联 B.吃汤圆
C.赛龙舟 D.吃饺子
2.深圳人吃的棕子最可能是( )馅的。
A.海鲜 B.红豆
C.红枣 D.绿豆
3.棕子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利于传播到( )地区。
A.东南亚 B.西亚
C.西欧 D.拉丁美洲
中考直击
Test the hitting
四
中考直击
Test the hitting
四
(2021·山东青岛·中考真题)从空中俯瞰我国某地,可以看到这样的聚落:屋前开院坝,屋后种林竹,河渠绕田地。如图示意该地聚落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聚落景观反映的是( )
①乡村聚落 ②城市聚落 ③农业生产 ④工业生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关于该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崎岖 B.气候干旱 C.土壤贫瘠 D.水源充足
中考直击
Test the hitting
四
(2020·山东济南·中考真题)“小背篓晃悠悠,笑声中妈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头一回幽幽深山中尝呀野果哟,头一回清清溪水边洗呀小手哟,头一回赶场逛了山里的大世界,头一回下到河滩里我看了赛龙舟……”歌曲《小背篓》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6.歌词中描述的地区最可能是 ( )
A.地势低平的江南水乡
B.黄沙漫天的西北大漠
C.白山黑水的东北林海
D.山清水秀的湘西山区
7.该地区典型的土特产是 ( )
A.椰子 B.野山笋
C.西湖藕粉 D.哈密瓜
中考直击
Test the hitting
四
(2020·山东日照·中考真题)我国地域宽敞,各地自然和人文景观差异大。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8.云南省是旅行资源丰富的地区,以下旅行资源地处云南省的是( )
A.白头山天池
B.敦煌石窟
C.傣族竹楼
D.黄土窑洞
9.如图所示地理景观可能位于( )
A.柴达木盆地
B.华北平原
C.云贵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中考直击
Test the hitting
四
(2017·安徽桐城·中考真题)诗人海子说:“建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下图为福建沿海某岛屿依山傍海而建、错落有致的石厝(石厝就是当地传统民居)。当地“盛产”石头和台风。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0.当地传统民居的特点是()
A.高大、顶尖、窗小
B.低矮、顶缓、窗小
C.低矮、顶尖、窗大
D.高大、顶缓、窗大
11.当地传统民居设计,主要是为了()
A.防风
B.排水
C.保温
D.除湿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章 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
5.1 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中国饮食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下图示意四个餐饮品牌的商标设计。读图,完成下面1-3小题。
1.图示餐饮品牌各具特色,其与所属省区的省会对应正确的是( )
A.①-长沙 B.②-济南 C.③-桂林 D.④-重庆
2.我国八大菜系中某菜系以口味麻辣为主,其起源于图示哪个餐饮品牌的所属省区( )
A.① B.② C.③ D.④
3.我国有丰富多样的餐饮食材,这主要是因为我国( )
A.农业技术先进 B.人口分布不均 C.民族文化多样 D.气候复杂多样
【答案】1.B 2.D 3.D
【解析】1.由图可知,“王致和”出自“北京王致和食品集团”,所以①属于北京市,北京市省会是北京,A对应错误;“老牌坊”是“鲁菜名店”,鲁是山东省的简称,所以②属于山东省,山东省省会是济南,B对应正确;“老干妈”陶华碧的籍贯是贵州省,所以③属于贵州省,贵州省省会是贵阳,C对应错误;“蜀”是四川省的简称,所以④属于四川省,四川省省会是成都,D对应错误。故选B。
2.我国的八大菜系是鲁菜、川菜、粤菜、江苏菜、闽菜、浙江菜、湘菜、徽菜,①属于北京市,不属于八大菜系,A错误;②属于鲁菜,以口味咸鲜为主,B错误;③属于贵州省,不属于八大菜系,C错误;④属于川菜,以口味麻辣为主,D正确。故选D。
3.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地形复杂多样,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使得我国有丰富多样的食材,D正确;农业技术影响的是食材的产量,不会影响食材的种类,所以我国食材的丰富多样与农业技术先进无关,A错误;人口密度对食材丰富与否关系不大,B错误;民俗文化影响的是民族的文化、艺术等,对食材来源没有影响,C错误。故选D。
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国辽阔的地域,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复杂的地形,高低悬殊的地势,更加剧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而气候的复杂多样,使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食材的地区差异,使不同地区的人们形成了不同的饮食习惯。
中国某地民居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据此完成下面4-6小题。
4.该传统民居最有可能属于哪个少数民族( )
A.西藏藏族 B.新疆维吾尔族 C.海南黎族 D.宁夏回族
5.该传统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气候类型是( )
A.A B.B C.C D.D
6.该传统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是( )
A.高寒缺氧 B.潮湿、多虫鼠 C.多火山、地震 D.干旱缺水
【答案】4.C 5.A 6.B
【解析】4.根据材料中,“用竹木扎制屋架”,说明该区盛产竹子,因此当地的气候特点为高温、高湿,该地区是我国的南方地区,海南黎族位于我国南方地区,C正确。西藏藏族位于我国青藏高原,A错误。新疆维吾尔族在西北地区,B错误。宁夏回族主要位于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D错误。故选C。
5.根据材料,“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说明终年气温高;结合民居图,屋顶坡度大,说明降水多,该民居应分布于湿热的自然环境。从气候资料A图看出,该地气候特点为全年高温,降水一年分旱雨两季,全年降水量大,为热带季风气候,A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
6.根据材料,“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说明终年气温高;结合民居图,屋顶坡度大,说明降水多,该民居应分布于湿热的自然环境,因此当地的主要特点是潮湿、多虫鼠,B正确。故选B。
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炎热多雨地区为了更好的通风散热、隔潮,多建墙体单薄、屋顶坡度大的双层木楼或竹楼;热带沙漠地区,终年炎热干燥,为了减少热量的传递和风沙的入侵,多建窗小平顶的碉堡房;寒冷地区为了抵御严寒,墙体厚实、窗户较小、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
读图,完成下面7-8小题。
7.从图中桌上的食物可以看出他们可能位于下列哪一地区(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8.下列属于该地区主要农作物的是( )
A.水稻 B.油菜 C.青稞 D.小麦
【答案】7.A 8.D
【解析】7.我国的粮食作物,北方主要以小麦为主,南方主要以水稻为主,所以又有“南稻北麦”之称。从图中可看出,桌上的主食是馒头,这是北方地区居民的主食,故选A。
8.我国的粮食作物,北方主要以小麦为主,南方主要以水稻为主,所以又有“南稻北麦”之称。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读图可得,图中所示的是北方地区的主食,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这是形成北方居民以面食为主食的原因,故选D。
题考查我国北方地区饮食与环境的关系,读图解答即可。
2018年1月31日晚,天文奇观月全食在夜空中上演。如图为中国天气网发布的“我国月食建议打开方式”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面9-10题。
9.下列省区中,当晚呈现“烟笼寒水月笼沙,期待人品大爆发”的是( )
A.江西省 B.海南省 C.河南省 D.四川省
10.吃着糌粑、喝着酥油茶,欣赏月全食的是( )
A.傣族同胞 B.藏族同胞 C.维吾尔族同胞 D.回族同胞
【答案】9.D 10.B
【解析】9.依据我国省区的位置及图示图例信息,读图可得,四省区中当晚呈现“烟笼寒水月笼沙,期待人品大爆发”的是四川省;江西省、河南省为秦时明月汉时关,随手发个朋友圈;海南省为乌云遮月暗无光,内心拔凉赛冰霜,D正确;故选 D。
10.青藏地区高寒,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当青藏高原旅游可以吃糌粑、牦牛肉、喝酥油茶,还可以游布达拉宫,感受藏传佛教,到青海湖畔看油菜花;傣族所处的环境湿热;而那达幕大会是内蒙古大草原蒙古族的传统盛会, B正确;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结合图例读图获取信息能力及自然环境与生活习惯关系,仔细读图解答即可。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理是一门与生活、生产建设、风土人情密切相关的学科,据此完成下面11-13小题。
11.“云南十八怪”的风俗中第一怪:“鸡蛋用草串着卖”,反映我国云南省的地方特色是( )
A.鸡蛋当零食 B.四季如春 C.地表崎岖 D.养鸡业非常发达
12.“湖南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这一现象描述的是( )
A.服饰的地理差异 B.饮食地理差异 C.体育地理差异 D.文化的地理差异
13.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理念一致的是( )
A.阿拉伯人男子身穿宽大白色的长袍,为了遮挡风沙,透气散热
B.在非常干旱的地区种植水稻
C.在陡坡开荒种植庄稼
D.在沙漠里开发“水上乐园”旅游项目
【答案】11.C 12.B 13.A
【解析】11.在过去,云南农村不仅离集市远,而且山路崎岖,人们去赶集往往要拔山涉水。为了将鸡蛋带到集市去卖,且不致碰坏,人们想出了织草串蛋的方法,故“鸡蛋用草串着卖”,反映我国云南省的地方特色是地表崎岖。故选C。
12.湖南、贵州、四川等地空气潮湿,用辣椒可以驱寒祛湿,这是地理对饮食习惯的影响,故选B。
13.阿拉伯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多风沙,阿拉伯人男子身穿宽大白色的长袍,为了遮挡风沙,透气散热,故A符合题意。水稻属于喜温、喜湿作物,生长期间需要有充足的水分供给,在非常干旱的地区不适合种植水稻,故B不符合题意。在陡坡开荒种植庄稼,会导致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故C不符合题意。在沙漠里不适合开发“水上乐园”旅游项目,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小背篓晃悠悠,笑声中妈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头一回幽幽深山中尝呀野果哟,头一回清清溪水边洗呀小手哟,头一回赶场逛了山里的大世界,头一回下到河滩里我看了赛龙舟……”歌曲《小背篓》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面14-15小题。
14.歌词中描述的地区最可能是 ( )
A.地势低平的江南水乡 B.黄沙漫天的西北大漠
C.白山黑水的东北林海 D.山清水秀的湘西山区
15.该地区典型的土特产是 ( )
A.椰子 B.野山笋 C.西湖藕粉 D.哈密瓜
【答案】14.D 15.B
【解析】本题借小背篓这一歌曲考察湘西地区的民居与农作物。
14.从材料中的吊脚楼、深山和赛龙舟等关键词可以推断歌词中所描绘的地区最可能是湘西山区,湘西山区由于多山,平地少,因此民居多是依河而建的吊脚楼。故答案选择D。
15.湘西地区地处亚热带,椰子主要分布在热带,故A错误。湘西山区多山且气候湿热,山中多野山笋,故B正确。西湖藕粉主要分布在西湖地区,故C错误。哈密瓜主要分布在光照充足的西北内陆地区,比如新疆等,故D错误。故答案选择B。
二、解答题
16.读景观图回答
(1)A图是我国 地区的景观,该地区的耕地类型为 为主,农村重要的运输工具是 .
(2)在B图中,该建筑物的名称为 ,这种建筑主要分布在 .
(3)C图是我国 地区的景观,该地区传统民居有点? .
(4)在D图中,牧区传统放牧方式是 ,现在正向 的方向发展.
【答案】16.(1)南方;水田;船;
(2)窑洞;黄土高原;(3)北方;墙体厚实,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窗户是双层玻璃;
(4)游牧;定居轮牧.
【解析】16.本题考查的是我国传统民居相关知识,需要识记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内蒙古等地的传统民居特点及其适应的环境。
(1)读图可知;A地区的传统民居特点为斜顶,有利于雨天排水,主要适应降水频繁、降水量大环境,为南方地区的景观,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为水田,主要的传统交通运输工具是船。
(2)读图可知:B为黄土高原的窑洞,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
(3)读图可知:C图是北方地区,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特点是墙体厚实,平顶,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窗户是双层玻璃。
(4)读图可知:内蒙古的蒙古包,易拆已搭建,牧区传统放牧方式是游牧,现在正向定居轮牧的方向发展。
17.独龙江,系云南六大水系之一,伊洛瓦底江之源。独龙族聚居的独龙江流域自然资源丰富,被称为“野生生物天然博物馆”。读图和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1:独龙族的传统服装一般穿黑白直条相交的麻布或棉布衣,下穿短裤。独龙村寨依山傍水,传统民居为木屋,大多轻巧地构筑在陡峻的山坡上,为使山洪从屋下流走临江一面都是悬空的,房屋四壁仅以竹蔑围起,上面覆盖茅草,整个建筑结构简单,也有的在石基上垒垛整段的圆木盖成小木屋。
资料2:水冬瓜别名桤木,是一种亚热带落叶阔叶树,落叶量很大,喜光、喜湿、喜温暖气候,适生于气温15℃以上,降水量900~1400mm的山区、丘陵及平原。水冬瓜是河岸护堤和水湿地区重要造林树种。可供桥梁、家具用材。茎皮纤维可制人造棉和绳索。树皮、果实可作染料。其叶产量高,含氮丰富,可作为绿色饲料。
(1)独龙族人口较少,居住相对封闭,因为山高谷深而少与外界联系,地形起伏____(大/小),东西交通____(方便/不便);地势特征北高南低,河流流速快,南北水运____(便利/不便)。
(2)独龙族服饰较薄较短,是因为该地区气温较____,传统民居选材多就地取材,房屋结构利于空气流通,并且排水性____。
(3)水冬瓜用途广泛,可以____、____。依据资料,分析水冬瓜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____;____。
(4)为了促进独龙族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你的合理建议。(至少2点)
【答案】17.(1)大;不便;不便。
(2)高;好/强。
(3)河岸护堤:水湿地区造林树:可供桥梁、家具用材;制人造棉和绳索;作染料:叶子可作为绿色饲料。该区域月均温在15℃以上,符合水冬瓜生长的温度要求。该区域年降水量在900-1400mm之间,符合水冬瓜生长的降水量要求。
(4)因地制宜开发农业新品种(水果、农作物等):合理经营水冬瓜林,采伐与更新并举: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大力修建公路,逐渐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交通条件:开发旅游资源等等。
【解析】17.从独龙族居住的独龙江流域的地形、地质构造、气候等方面分析与外界联系不方便。据材料信息2,分析水冬瓜的作用和生长条件。从发展交通、开发资源、调整农业结构等方面分析问题。
(1)独龙江地处横断山脉西部,山高谷深,地形起伏大,东西交通不便:地处造山带,地壳运动活跃,地质破碎,多滑坡、泥石流;海拔高,冬季大雪封山,独龙江与外界联系中断;河流落差大,河流流速快,南北水运不便。
(2)读气候资料图可知,当地气温最低月气温也在15℃以上,全年气温较高,全年降水量丰富,房屋结构屋顶坡度大,排水性好。
(3)水冬瓜是河岸护堤和水湿地区重要造林树种。可供桥梁、家具用材。茎皮纤维可制人造棉和绳索。树皮、果实可作染料。其叶产量高,含氮丰富,可作为绿色饲料;当地气温各月都在15℃以上,年降水量丰富,在1000mm以上,水热条件特别适合水冬瓜生长。
(4)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交通运输建设,以方便独龙族与外界联系,发展旅游业;其次,利用本地自然资源丰富,被称为“野生生物天然博物馆”的优势,因地制宜,合理开发本地的自然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还有,转变农业生产结构,使经济作物种植比例提升,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作物新品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章 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
5.1 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中国饮食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下图示意四个餐饮品牌的商标设计。读图,完成下面1-3小题。
1.图示餐饮品牌各具特色,其与所属省区的省会对应正确的是( )
A.①-长沙 B.②-济南 C.③-桂林 D.④-重庆
2.我国八大菜系中某菜系以口味麻辣为主,其起源于图示哪个餐饮品牌的所属省区( )
A.① B.② C.③ D.④
3.我国有丰富多样的餐饮食材,这主要是因为我国( )
A.农业技术先进 B.人口分布不均 C.民族文化多样 D.气候复杂多样
中国某地民居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据此完成下面4-6小题。
4.该传统民居最有可能属于哪个少数民族( )
A.西藏藏族 B.新疆维吾尔族 C.海南黎族 D.宁夏回族
5.该传统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气候类型是( )
A.A B.B C.C D.D
6.该传统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是( )
A.高寒缺氧 B.潮湿、多虫鼠 C.多火山、地震 D.干旱缺水
读图,完成下面7-8小题。
7.从图中桌上的食物可以看出他们可能位于下列哪一地区(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8.下列属于该地区主要农作物的是( )
A.水稻 B.油菜 C.青稞 D.小麦
2018年1月31日晚,天文奇观月全食在夜空中上演。如图为中国天气网发布的“我国月食建议打开方式”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面9-10题。
9.下列省区中,当晚呈现“烟笼寒水月笼沙,期待人品大爆发”的是( )
A.江西省 B.海南省 C.河南省 D.四川省
10.吃着糌粑、喝着酥油茶,欣赏月全食的是( )
A.傣族同胞 B.藏族同胞 C.维吾尔族同胞 D.回族同胞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理是一门与生活、生产建设、风土人情密切相关的学科,据此完成下面11-13小题。
11.“云南十八怪”的风俗中第一怪:“鸡蛋用草串着卖”,反映我国云南省的地方特色是( )
A.鸡蛋当零食 B.四季如春 C.地表崎岖 D.养鸡业非常发达
12.“湖南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这一现象描述的是( )
A.服饰的地理差异 B.饮食地理差异 C.体育地理差异 D.文化的地理差异
13.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理念一致的是( )
A.阿拉伯人男子身穿宽大白色的长袍,为了遮挡风沙,透气散热
B.在非常干旱的地区种植水稻
C.在陡坡开荒种植庄稼
D.在沙漠里开发“水上乐园”旅游项目
“小背篓晃悠悠,笑声中妈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头一回幽幽深山中尝呀野果哟,头一回清清溪水边洗呀小手哟,头一回赶场逛了山里的大世界,头一回下到河滩里我看了赛龙舟……”歌曲《小背篓》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面14-15小题。
14.歌词中描述的地区最可能是 ( )
A.地势低平的江南水乡 B.黄沙漫天的西北大漠
C.白山黑水的东北林海 D.山清水秀的湘西山区
15.该地区典型的土特产是 ( )
A.椰子 B.野山笋 C.西湖藕粉 D.哈密瓜
二、解答题
16.读景观图回答
(1)A图是我国 地区的景观,该地区的耕地类型为 为主,农村重要的运输工具是 .
(2)在B图中,该建筑物的名称为 ,这种建筑主要分布在 .
(3)C图是我国 地区的景观,该地区传统民居有点? .
(4)在D图中,牧区传统放牧方式是 ,现在正向 的方向发展.
17.独龙江,系云南六大水系之一,伊洛瓦底江之源。独龙族聚居的独龙江流域自然资源丰富,被称为“野生生物天然博物馆”。读图和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1:独龙族的传统服装一般穿黑白直条相交的麻布或棉布衣,下穿短裤。独龙村寨依山傍水,传统民居为木屋,大多轻巧地构筑在陡峻的山坡上,为使山洪从屋下流走临江一面都是悬空的,房屋四壁仅以竹蔑围起,上面覆盖茅草,整个建筑结构简单,也有的在石基上垒垛整段的圆木盖成小木屋。
资料2:水冬瓜别名桤木,是一种亚热带落叶阔叶树,落叶量很大,喜光、喜湿、喜温暖气候,适生于气温15℃以上,降水量900~1400mm的山区、丘陵及平原。水冬瓜是河岸护堤和水湿地区重要造林树种。可供桥梁、家具用材。茎皮纤维可制人造棉和绳索。树皮、果实可作染料。其叶产量高,含氮丰富,可作为绿色饲料。
(1)独龙族人口较少,居住相对封闭,因为山高谷深而少与外界联系,地形起伏____(大/小),东西交通____(方便/不便);地势特征北高南低,河流流速快,南北水运____(便利/不便)。
(2)独龙族服饰较薄较短,是因为该地区气温较____,传统民居选材多就地取材,房屋结构利于空气流通,并且排水性____。
(3)水冬瓜用途广泛,可以____、____。依据资料,分析水冬瓜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____;____。
(4)为了促进独龙族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你的合理建议。(至少2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