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第11课 民族团结学习目标:
1.掌握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意义,以及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作用,归纳取得的成就。
2.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形成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
3.了解孔繁森的感人事迹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的新气象。 重点: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的成果。
难点:
1.民族团结和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性。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内,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1、在中国历史上各民族进行了哪些友好的交往?
2、历代中央政权如何管辖少数民族地区的?
3、近代各民族在反抗外敌、争取独立解放的斗争中作出了什么贡献? 记忆大比拼张骞通西域友好交往唐太宗——天可汗 管辖
汉朝:西域都护,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元朝: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权,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回族形成。
清朝: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等 反抗外来侵略友好交往管 辖反抗外来侵略各民族在长期
发展中形成了相
互依存、不可分
割的血肉联系。 各民族的政治、经济、
文化发展存在较大差异 民
族
区
域
自
治
制
度历史传统:秦汉以来,逐渐形成了以汉族
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经济文化:长期以来各民族在经济、文化
上取长补短、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政治利益: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民族
解放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关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合作探究1947年建立内蒙古自治区1956年建立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1958年建立宁夏
回族自治区1958年建立广西
壮族自治区1965年建立
西藏自治区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组成部分。说明:1、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2、从少数民族实际情况出发,促进各民族发展。 3、实现国家富强的同时促进民族繁荣。 4、激发各民族热爱祖国和本民族的感情。 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这些公路修建于什么时候?“一五”计划时期1、加强少数民族地区
基础设施建设2、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旧制度下的西藏农奴 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有
四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封建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有三十多个民族,当时有3000多万人口;处于封建农奴制的约400万人口;处于奴隶制的,当时有100万人口;保留原始公社制度残余的,当时有60万人口。经过民主改革,各民族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民主改革前,次尼是一名农奴,如今过上
了富裕的生活,养花是这位老人的最大爱好3、发展农牧业经济,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广西北海市被列为国家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乌鲁木齐、南宁、昆明、呼和浩特、银川、西宁、贵阳被列为内陆开放城市。 你说我说 西部大开发在哪些省市自治区进行?为什么实行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有哪些重点的项目? 西气东输新疆塔里木油田西藏第一所高等学府
——西藏民族学院又一批西藏农奴后代走进校门4、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想一想:我们应该学习孔繁森的什么精神?合作探究:
同学们,学完了这一课,想一想:我们能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如何与少数民族同学相处? 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还要敢于同破坏国家统一,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做斗争。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国家安定和统一。 在学校生活中,各民族同学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少数民族同学的生活习惯。在民族节日时,向他们表示祝贺。民
族
团
结民族区域
自治实行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原因内容意义各民族
共同发展
1、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基础产业发展2、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3、发展农牧业经济,加大改革的力度4、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原因小结让我们共同祝愿祖国繁荣昌盛!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