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之美》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桥之美》学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1-28 11:3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2 《桥 之 美》学案
学习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2、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3、学习举例说明的方法和描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
4、学习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学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
一、导学: 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 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 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板书课题,“美”字写大,突出一下)
二、检查预习:
1、注音:煞( )它风景 前瞻( )后顾 摧( )毁 颐( )和园 点缀( )
2、解释词语:煞它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瞻后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史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驻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学尝试,反馈交流:
1.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何处
表明作者审美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了课文你觉得应该怎样从美学的角度欣赏一幅画
画面的构成是否有_____、_____、______的搭配;画中的形象是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_,是否起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4、说明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然而有时为了说明的需要往往采取叙述、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请一一举例: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议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抒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体味句子的情昧。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四、拓展:我们从《桥之美》中,体会到了桥的美感,真是赏心悦目。同是写桥的文章,《中国石拱桥》与之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与《中国石拱桥》这种较为规范的说明文不同的是,在举例时,作者并不是用__________________的语言向读者说,而是或描写_________,或抒发_____,或发表__________,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