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说课稿
徜徉江南水乡,梦回童年时代,感受诗情画意。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社戏》。
一、说教材
本单元课文的内容定位在“文化生活”上,这体现了语文同社会文化生活的密切联系。文化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高级形式。语文除了是交际和学习的最重要的工具之外,还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学除了教会学生使用语文工具外,还有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人类文化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对文化生活、对文学艺术的广泛兴趣和鉴赏能力,是语文教学普遍的目标内容之一。《社戏》是一篇讲读课文,就体裁而言,它属于小说。就内容而言,它是以“社戏”这一江南水乡文化活动为线索,表现了作者的一段童年生活经历。课文通过“我”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上看戏、月下归航等几个故事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的经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阅读和写作的要求,将本课教学目标拟订如下:
知识目标: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能力目标: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中景物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体会小说通过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主题的作用。
情感目标: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真挚感情。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在课文中,作者记叙了一段幼时看社戏的经历,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本文的景物描写、细致逼真,充满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又是如何融情入景的,这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本文结尾对“豆”与“戏”的评价、赞美与前面对“豆”与“戏”的描写似乎有些矛盾,因此,对文章的最后一段的正确理解是教学的难点。
那么对于这个重点和难点是如何突破的呢?我是这样设计的……
四、说教学手段
1、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多媒体展示作为主要教学手段,一方面增强直观感,培养学生对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增加课堂知识容量。
2、把播放课文录音作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通过课文录音把学生引进课文所描述的画面,接受美的熏陶。
3、大胆地将手机引入课堂,让同学们快速利用手机搜索有关的学习资料,但注意要把握好这个“度”。
五、说教法、学法
1、《社戏》虽然写的是童年趣事,而且主人公的年龄与初一学生大体相当,但毕竟年代久远,对于当代少年,是既熟悉又陌生,既亲切又有隔膜,既容易理解,又会产生出许多奇怪的疑问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选择教法时原则上应该精讲、少讲,放手让学生去读,去讨论,去领悟。学生的阅读兴趣可能会只集中在故事情节上,而对优美的景物描写、细腻的心理刻画不会很在意。这正是需要教师精讲的地方。教师要重视点拨,提供背景材料,点明要点所在。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学生思维,而不是交给学生一个答案。文学作品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读者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教学本课时,尤其在处理课后练习,不宜追求惟一的标准答案,要允许并且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发表见解。
2、不同时代的少年儿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但他们纯真的童心却是相同并且相通的。因此,在阅读时,采取联想的方法会比较好一些。从《社戏》里小伙伴们的所作所为,联想到自己;如果身处其境,会不会也那样做?在现实生活中,自己和朋友们是不是也做过类似或者更“淘气”、更有意思的事,做这些事,表现了少年朋友们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其次,要学习发现问题,提出质疑。《社戏》里的小朋友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怎样去评说他们的行为,这些都是可以质疑的。不只要提出问题,还要有自己的见解。第三,要认真体会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并学习这些表达方式。
六、说教学过程
由于这篇小说篇幅较长,我准备安排三个课时的时间。下面简要说一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主要任务 1、导入新课;2、解决字词障碍;3、理清文章脉络;熟读课文;4、明确“我”在平桥村得到的优待和乐事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课文;(2)学生朗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3)利用课文中的注释和背景材料介绍,学生描述社戏这一习俗;(4)学生联系家乡某一文化习俗,在课堂上口头表达,课后写小作文。5、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江南水乡文化生活,适当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家乡的文化习俗。
第二课时主要任务1、看戏前的波折;2、航船在去赵庄途中的如画景物和急切心情;3、看戏时的心理和兴趣。 (1)找出夏夜行船时表现作者所见、所闻、所感的句子,并且体会其中哪些描写可以体现当时人物的心情,明确此处是通过写景来抒情的;(2)学生复述看戏过程,归纳看戏时人物的心情;4、布置课后写一片段,练习以景抒情的写法。 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和抒情作用。
第三课时主要任务 1、看戏归来的情形;2、看戏次日的情形。 (1)复述归航时主要写了哪些趣事;(2)比较此时心情同看戏时有什么不同;(3)重点讨论、理解文章最后一句的含义。 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真挚感情。
七、说课后实践
我们的学生虽然不大会有看社戏的经历,但也会有丰富多彩的各种文化活动,可以把自己参加过的一次活动的情况写下来,也可以请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谈谈他们是否看过类似社戏的情景。
八、说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