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14 11:2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是高中历史国家统编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第8课的课题。本课题上承第二单元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和第三单元《全球航路的开辟》(第6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和世界格局的演变》(第7课),下接第四单元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启蒙运动”四目内容。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宗教改革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科学革命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促进了思想解放。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学情分析 高一新生在初中九年级上册第14课学习文艺复兴运动一课,学习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内容,对于人文主义精神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初中教材对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产生、启蒙运动基本没有涉及或者涉及非常少,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基本处于空白阶段,因此需要教师创设历史情境,丰富并运用恰当的史料引导学生去学习探究。
教学目标
时空观念让学生梳理文艺复兴至宗教改革的历史大事件,帮助学生树立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让学生分析材料及图片,知道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背景、内容及深远影响,理解人文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性,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的能力素养。唯物史观让学生分析材料及图片,认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理解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这一历史发展规律性现象,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的能力素养。价值观念让学生讲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期间历史名人的事迹,感悟他们在当时特定时空下的人生价值选择,培育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背景、内容及深远影响,理解人文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性。 教学难点:认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理解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这一历史发展规律性现象。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材料 人物图片 历史地图 多媒体 (二)教学方法 创设新情境、史料阅读、问题式引领、讨论法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本课的时刻坐标轴,展开本课内容。结合材料提出问题:这个“革命”链条,是如何把“人”一步一步地从“神”的迷信中解放出来的呢?引入本课所学。 回顾所学,学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课的学习要点,引入本课所学。
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 PPT展现材料并抛出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材料: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思考: 1、这层“共同的纱幕”指的是什么? 中世纪神学统治 2、这层纱幕的烟消云散指的是什么事件? 文艺复兴 3、为什么这层纱幕的烟消云散最先是在意大利? 结合问题归纳文艺复兴的概念。 概念: 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到17世纪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复兴”的原意为“再生”。 结合学案,与学生一起归纳文艺复兴最先出现在意大利的原因。 1.2原因: 根本原因: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文化基础:意大利拥有丰厚的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积淀,又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 阶级支持:新兴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扶持,促成了具有新思想学者文人的聚集。 社会原因:黑死病的爆发,使人们对宗教信仰和旧有的生活方式的产生怀疑与反思。 结合课本问题:文艺复兴只是西方古典文化的“再生”吗?利用课本材料引导学生理解文艺复兴的实质。 1.3 实质: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P45—46,完成文艺复兴代表人物及主要成就的相关表格。 1.4 代表人物及主要成就 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把握人文主义精神内核。 1.5精神内核:人文主义 结合课本和学案材料引导学生团体合作探究文艺复兴的影响。 1.6 文艺复兴的影响 积极: 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新航路的开辟。 政治:天主教权威受到质疑,推动宗教改革的开展。 思想:解放了思想,冲破封建神学对人们束缚,为启蒙运动打下思想基础。 文化:推动文学艺术的繁荣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消极: ①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的膨胀和社会的动荡 ②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 ③没有完全否定王权、教权、没有合理的改变现实社会的方案。 阅读教材和材料,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完成学案,归纳背景原因。 阅读课本材料,理解文艺复兴的实质并根据老师的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 阅读课本P45—46,完成文艺复兴代表人物及主要成就的相关表格。 根据手头资源合作探究文艺复兴的影响。 引入文艺复兴这一子目。 通过师生互动解读课本及PPT材料,让学生掌握文艺复兴运动的概念、背景原因、实质、代表人物及主要成就等基础知识。 结合学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提升历史知识提取能力,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 通过文学三杰和美术三杰、莎士比亚等人物作品,使学生掌握巨人们的思想,从而得出文艺复兴运动的内核:人文主义精神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论从史出意识。
二、宗教改革(16世纪) 引导学生结合学案资料归纳宗教改革的背景。 材料一 君主和平民日益把教皇看做外国人……大众对教会收税和遍布西欧的教会的巨大地产十分不满。……中产阶层和国家君主的利益,导致他们觊觎教会巨大的地产和各种金银珠宝、艺术作品和豪华家具等巨额的可移动财富。——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买卖圣职的现象在教会中始终存在,16世纪达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据统计,1521年有2000多个神职可以用金钱买到。教会内部贿赂成风……几乎所有的教皇都是靠贿赂枢机主教当选的。——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现代史编》 材料三 随着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天主教会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各国封建君主、新兴资产阶级、下层民众与天主教会之间矛盾日益尖锐……而教会日益腐朽堕落也引起了一些传教士的不满,改革基督教的呼声越发激烈。 材料四 “钱币落入箱底响叮当,灵魂脱离炼狱升天堂”。——教士 约翰·特策尔 2.1 背景 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人们对罗马教廷的长期剥削日益不满; 天主教会的腐朽激化社会矛盾;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冲破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阻碍; 导火线:1517年,天主教会兜售“赎罪券”。 简述宗教改革的概况。 2.2 概况 开始:1517年,德意志神学教授马丁 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德意志的宗教改革形成了新教中的路德教。 发展:继德国之后,西欧其他一些国家也进行了宗教改革,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影响最大。 引导学生根据课本提取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并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2.3 内容 ①思想核心:“因信称义” 信仰上帝即可得救,否定了教皇和教会作为上帝代言人的特权地位(信徒皆为祭司); ②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 否定天主教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 ③简化宗教仪式 迎合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要求; ④建立廉俭教会 符合资产阶级资本原始积累和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⑤否定了教权高于王权 有利于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符合资产阶级追求国家统一、强化王权的政治要求。 引导学生认识宗教改革带来的影响及宗教改革中的人文精神。 2.4 影响: 性质:宗教改革的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改革运动 意义:①解放思想,传播人文主义; ②促进了新教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推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拓展提升】 宗教改革中的人文精神 (1)“因信称义”否定了教会的权威,肯定了个人在宗教信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具有鲜明的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的人文主义色彩。 (2)以《圣经》和个人内在信仰的权威否定教会特权和等级制度,确立了个人宗教信仰平等的权利。 (3)马丁·路德要求建立独立自主的德意志民族教会,把人文主义关于民族自由的理想进一步推向政治现实。 通过阅读材料,学生掌握宗教改革的背景。 学生带问题阅读教材,归纳出答案。 通过阅读课本,学生掌握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 学生讨论完成问题。 掌握必备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提取材料信息,提升历史知识提取能力,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 让学生对宗教改革进程有宏观认识。 掌握宗教改革的人文主义精神进一步的深入。 培养学生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科学革命(16-17世纪) 简述科学革命的背景 3.1 背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开展,使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认识科学革命的代表人物和成就 3.2 代表人物及成就: (1)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代表作:《天体运行论》“日心说” (2)英国科学家牛顿代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系统阐述了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它是人类对自然界第一次系统的、理论的大概括。 (3)(意大利)伽利略:“把实验引进力学”。 (4)(比利时)维萨留斯:“解剖学之父” 理解科学革命的意义 3.3 意义 (1)经济:推动工业革命的发生,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政治:挑战封建统治及神学世界观,削弱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3)思想:促进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为启蒙思想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4)科学:推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人类进入科学时代。 带领学生阅读材料指出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的关系 借助图片伏尔泰的《牛顿哲学原理》1783版封面,明确科学革命对启蒙运动的影响: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进一步的思想解放,为启蒙运动铺垫。 学生通过掌握科学革命基本知识,指出近代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的关系,其发现自然的精神对理性主义的影响 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在理性的指引下,人类发现了自然界的规律。进而影响启蒙运动。 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学科素养。
四、启蒙运动(17-18世纪) 引导归纳启蒙运动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启蒙运动的含义、精神内涵及实质。 4.1启蒙运动的背景: (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 ; (2)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3)专制王权和教会思想的束缚; 4.2含义:“启蒙”一词,法文原意为“光明”“智慧”。启蒙运动就是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 4.3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理性主义 反映了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的述求 4.4启蒙运动的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解放运动。 引导学生探究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4.5 进程——代表人物及成就 (1)伏尔泰:代表作:《哲学通信》《风俗论》 根据材料概括伏尔泰的思想: 材料一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二 应当由开明的君主按哲学家的意见来治理国家。 ——伏尔泰 材料三 人类肯定想象不出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有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录用。在中国,这些衙门就是治理一切的机构。……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民的说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 —伏尔泰《风俗论》 伏尔泰主要思想:自由、平等、天赋人权。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2)、孟德斯鸠:著作:《论法的精神》 材料: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孟德斯鸠主要思想: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 (3)、卢梭:著作:《社会契约论》 材料: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既然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同理,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如果任何人拒不服从公共意志,全体就要强迫他服从,“这即是说,人们要迫使他自由”。卢梭主要思想: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 欧洲其他国家的启蒙思想家 (4)、英国:亚当·斯密“现代经济学之父”,代表著作:《国富论》 材料: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任完全自由,让它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这样,君主们就被完全解除监督私人产业、知道私人产业使之最适合社会于利益的义务。 ——亚当·斯密《国富论》 主要思想: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 (5)、德国:康德(启蒙思想集大成者)代表著作:《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材料:立法权属于全体人民,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而每个人只有服从自己的立法才是自由的,只有在服从立法的前提下,作为公民才是人人平等的。 人非工具。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 主要思想: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民主、自由、平等 总结归纳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通过课本引导学生理解启蒙运动的深刻影响。 4.6 启蒙运动对社会转型的推动作用 积极影响: (1)对法国:传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2)对欧洲: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3)对世界: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美国独立战争,影响到中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 消极影响: 具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民主、自由、平等主要是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 【拓展提升】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总结提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比较 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启蒙运动的背景。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 通过阅读材料,问题探究,学生概括出启蒙思想家主要的观点,从而掌握理性主义的核心内涵。 通过学生对三位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出启蒙运动不仅反对君主专制,更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思想基础。 学生对亚当·斯密的思想概括,认识启蒙运动的反封建不仅体现在政治、思想方面,也包含在经济方面的反封建的需求。 通过学生阅读材料,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然后展示,教师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阅读,掌握理性主义的核心内涵,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述求。 培养学生唯物史观,掌握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经济、政治的反映。 让学生认识到理性主义是人文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通过阅读课本及材料,让学生认识到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提升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 让学生得出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的结论 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把握欧洲思想解放运动。 培养学生历史探究能力、历史表述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及历史比较能力。 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把握欧洲思想解放运动。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