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延安,我把你追寻 》课件+ 教案+课时练(共6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4《延安,我把你追寻 》课件+ 教案+课时练(共6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9 10:49:3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课前解析】
关注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是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是一首现代诗。全诗以“追寻”为线索,追忆、歌颂并呼唤延安精神,警示人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仍旧是我们重要的精神支柱,需要继承和发扬。
这是一首新诗,且离学生年代较远,因而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需要一定的资料辅助和相关的图片帮助。课文插图是黄土高原的风光,近处是窑洞,远处是宝塔山。有助于拉近学生与诗歌内容的距离,帮助学生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教学目标】  
认识“延、昔”等7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懂得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
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中的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延河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杨家岭讲话的会场”等具体事物的含义。
2.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新课,随文识字,初步感知
1.教师导入: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回忆那峥嵘岁月,我们忘不了延安,忘不了那激励我们的延安精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步伐,走进延安,去感知那如火的战斗岁月。(板书:延安,我把你追寻)
课件出示图片:延安窑洞、梨园、南泥湾开荒、毛泽东杨家岭讲话。也可出示相关视频课件)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借助课本上的注音认识生字,读准字音。用着重号画出诗的韵脚,并说说全诗押的是什么韵。
预设:全诗押的是ɑng韵,韵脚是:光、阳、香、场、琅、炕、响、梁、煌、翔、想、光、阳。
教师引导:同学们再读全诗,想想诗中所说的追寻延安是什么意思?
预设:追寻延安其实是在追寻延安精神。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使用激情的语言,丰富的图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点明诗歌的主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语,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词语。教师讲解重点难理解词语。
翩翩归来:轻快地来临。
昔日:往日。
满目琳琅: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
明媚:(景物)鲜明可爱。
教师引导:同学们再次朗读全诗,边读边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用笔标出来。
学生认真朗读,指名学生尝试划分诗歌层次。
预设:课文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2节):讲了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第二部分(第3~4节):讲了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三部分(第5~6节):讲了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
(2)指名朗读全诗,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
(设计意图:读准字音,理解词语,为下一步研读课文,理解课文打下基础,把诗分为三个部分,整体感知,让学生对这首诗歌有个整体印象。)
品读诗歌,体会延安精神
学习第1~2小节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自由朗读1、2小节,边读边思考:诗人追寻枣园、延河、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是在追寻什么?作者用什么手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预设1:诗人追寻这些地方其实是在追寻延安精神。
预设2:“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太阳。”诗人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作者也在追寻着什么。
教师补充:
延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是延安的象征。当年许多革命者常在沿河边漫步,讨论革命的道理。(板书:延河)
学生自读宝塔山资料: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共中央曾在延安领导了中国革命,毛泽东等领袖们在这里为中国革命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者,好像灯塔一样,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因此,宝塔山上的宝塔就成了革命圣地延安的象征,经常出现在文人和画家的笔下。
学生自读资料:枣园在延安西北,距市中心约七千米,曾是党中央所在地,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等著作就在这里写的。(板书:枣园)
指名读一读南泥湾开荒资料: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的封锁和边区的灾荒,给边区带来极大的经济困难。南泥湾在延安的东南,距延安约45公里。这里虽然人烟稀少,满目荒凉,但土地肥沃,水源丰富,适于耕种。1940年秋,八路军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板书:南泥湾)
指明读一读杨家岭讲话资料:1942年5月23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杨家岭发表,使延安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源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号召下,延安鲁艺及文化界走出去、下基层,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板书:杨家岭)
教师追问:诗人为什么要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而不是追寻其他地方?
预设1:听了老师的讲解,我觉得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
预设2:诗歌的第1小节用了两个比喻来描写这种追寻,点明了追寻延安精神是很有必要的。
教师补充:第2小节用最有代表性的几个事物来描写延安。“流水”,暗含代代相传的意思;追寻枣园,就是紧跟党中央;追寻南泥湾,就是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追寻杨家岭,就是遵照党的指示,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建设美好的明天。这里反复用“追寻”一词,是告诉我们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板书:伟大精神)
(3)在理解了诗句之后,教师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1、2小节。
教师相机指导:在朗读“翩翩归来、茁壮成长”两个词语时,语速放缓,第2小节中四个“追寻你”,在朗读时前三个语速逐步加快,声调逐步上扬,到最后一个时,可以放缓。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比喻句,指导朗读,让学生明白作者追寻延安精神是多么迫切。)
2.学习第3~4小节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朗读第3、4两节,出示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
①“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这句话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作者丢不掉的是什么?
②我们已住进了“高楼大厦”,进入了电子时代,为什么还需要发扬延安精神?
学生自由阅读,小组交流汇报。
预设1:我来回答第一个问题,这句话作者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伟大的延安精神。“毫不犹豫”是非常坚决的意思。“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延安精神。
预设2:诗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诗句还有:“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作者忘不了、丢不掉的是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
预设3:我们现在经济条件富足了就不能忘记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没有老一辈的人艰苦奋战就没有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所以我们依然要发扬延安精神,让延安精神代代传。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加强理解。
教师引导:我们在朗读时,如何能读出这伟大的延安精神呢?
预设:在朗读时,“永远告别”“忘不了”“毫不犹豫地丢掉”“不能丢”这几个短语需要重读,语速放慢。诗的第3、4两节写我们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要读的精神饱满。
(设计意图:教学第3、4小节诗,以两个对比来突出延安精神没有过时,而且还需要继承发扬。教学时,要求学生动嘴读一读,动手画一画,动脑评一评,这样的学习才是扎实的。)
3.品读第5~6小节
(1)指名朗读这两节
教师引导:同学们,边读边想: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样?请你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画出来。
预设: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教师追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预设1: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就如同一个人没有了思想,便不能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预设2:这句话体现出延安精神非常重要,正因为延安精神如此重要,所以我们才要继续追寻延安精神,发扬延安精神。
教师小结:诗的第5、6小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性。第5小节主要从反面说,即: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么样。如果我们丧失了延安精神,就好像没有了灵魂,当然不可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第6小节主要从正面说,即: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开头一句“啊!延安,我把你追寻”点了题目。接下去的三句,每句都有两个“追寻”,后面一个“追寻”是对前面一个“追寻”的进一步说明。追寻延安,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
教师引导:让我们跟随诗人,一起去追寻延安精神,一起去传承延安精神。全班齐读5、6小节,朗读时要释放出情感,把追寻延安精神的急迫心情读出来。
(设计意图:最后两节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对比,更明确地突出延安精神的重要性,教学时以朗读为基础,在读中理解延安精神,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体会作者对延安精神的无限追求。)
四、总结全文,拓展交流
1.教师引导:我们 学习了这么多,延安精神到底是什么精神?自由朗读全文,思考:延安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
预设: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师追问:现在延安精神还需要传承吗?身为小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发扬延安精神呢?联系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谈一谈。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谈谈延安精神的重要性,既让学生深入了解了什么是延安精神,也让学生了解了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该怎样发扬延安精神。)
五、板书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
延河
枣园
延安 南泥湾
杨家岭
【课后反思】
《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延安精神。诗歌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是本诗主要表达特点。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意义以及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重点。选编这首诗,一是引导学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感性认识新体诗,接受语言美的熏陶。
成功之处
一、多种形式让学生感知并思考。
教师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突破难点。可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可以通过课件的图片展示,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为什么“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从而将学生的思维由单纯的看图引申到深层次的思考。
二、由扶到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本诗中有很多形式相同的句式,如“追寻你……”“像……”,学习这些句式时我采用由扶到放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小组汇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把解答第一个问题“追寻什么”作为“扶”的重点,恰当地运用课件化解难点,让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通过图片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同时学生对“延安精神”也有了深切的体会。在学生基本弄清第一个问题后,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就可以采用“放”的方式,然后按照学习前一部分的方法自主学习。
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对于“南泥湾开荒、杨家岭讲话、延河、枣园”教师讲解的过多,占用的时间较长,没有抓住重点,让学生反而无所适从,失去目标。应该课前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课上由同学来讲解,会变得生动有趣很多。
伟大精神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60张PPT)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
延安,
我把你追寻
24*
祁念曾,出生于1946年12月,笔名祁星,河南洛阳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著有诗集《春天的歌》《人生之恋》《站立的河流》,散文集《红烛之歌》《宝鸡漫游》《岁月如歌》等。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期间,日军大举“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的侵袭,使解放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但是,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向延安,延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知识链接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课文朗读
春笋
昔日
延安
茅屋
土炕
yán

sǔn
máo
kàng
dàn
一旦
明媚
mèi
后鼻音
平舌音
满目琳琅
满目琳琅
学认字







小熊钓鱼,鱼儿吓跑了
识字游戏
窑洞:指土山的山崖挖成的作为住屋的山洞或土屋。
温热:温暖,热乎,暖和。
词语学习
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文中比喻高楼大厦大量出现。
新建筑像雨后春笋般到处出现。
词语学习
毫不犹豫:做事情立即果断,不犹豫不决。
为抢救落水儿童,他毫不犹豫地跳进了冰冷刺骨的湖水里。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tp://www.LSPJY.com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tp://www.LSPJY.com
词语学习
顶天立地: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
男孩子从小就要立志,长大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词语学习
辉煌——光辉——灿烂——璀璨
毫不犹豫——当机立断——干脆利落
顶天立地——气慨豪迈——傲然挺立
近义词
默读诗歌,说说这首诗歌着重讲了哪几个地方?
延河
枣园
南泥湾
杨家岭
课文感知
延安,我把你/追寻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
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
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找出诗歌的韵脚。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宇宙飞船/探索/太空的/奥秘,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找出诗歌的韵脚。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找出诗歌的韵脚。
全诗押的是 韵,基本上每节诗二、四句末尾的一个字都有ang。韵脚是:光、阳、看、场、琅、炕、响、梁、煌、翔、想、阳。
小结
ang
再读本首诗歌,根据韵脚读出韵律和节奏。
齐读第1节:
说一说诗歌写了哪几种事物?
课文解读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
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
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燕子
小树
昔日的/春光
雨露和太阳
你从“昔日的春光,雨露和太阳”读懂了什么?
春天来了,燕子归来;有了阳光和雨露,小树长得快!
齐读第2节:
说一说诗歌重点写了哪几个地方?
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四个“追寻”读的时候应该语气逐步上扬。
延河
枣园
南泥湾
杨家岭
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
“延河叮咚的流水”
讲“叮咚的流水”,实际是讲人们在延安度过的革命岁月。
延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当年人们常在沿河边漫步,讨论革命的道理。
枣园在延安西北,距市中心约七千米,曾是党中央所在地,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等著作就在这里写的。
“枣园梨花的清香”
当年毛主席所住的窑洞前面有几株梨树,开花时发出清香。讲“梨花的清香”,实际上是讲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在这里从事的革命活动。
南泥湾是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的一条狭窄溪谷,此地野兽出没,杳无人烟。1941年春,由于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及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所以,中共中央命令八路军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实行屯垦,生产自救。没有房,自己动手挖窑洞;没有菜,挖野菜吃;没有工具,就自制锄、铲,短短的三年,由王震旅长率领的三五九旅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南泥湾开荒的钁头”
著名的歌曲《南泥湾》就是歌颂359旅的。讲“开荒的镢头”,实际是讲大生产运动中所体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垦荒南泥湾,是一个悲壮又令人产生革命浪漫情怀从而振奋的故事,还唱响了《南泥湾》。
杨家岭有中央礼堂和中央办公楼,许多重要的会议曾在这里召开。例如 1942年 5月,在中央办公楼的会议室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毛主席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1945年4月,在中央大礼堂举行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毛主席在会上作了题为《论联合政府》的著名报告。
讲“讲话的会场”,实际是讲当年党中央和毛主席对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
“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杨家岭中共中央办公厅旧址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开火车比赛朗读诗歌第3节
学习第 3 节
你喜欢哪几个词语?为什么?
用上这些词,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想象。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一般写作“琳琅满目”,这里为了押韵,把词的顺序颠倒了一下。“琳琅”是美玉,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满目琳琅”形容家用电器,如各种收录机、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数量很多,质量很好。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代表现代化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破旧的茅屋
表面指的是破旧不堪的房子,实际指贫穷的生活条件。
由于经济的发展,生活条件的现代化,这种贫穷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所以说“永远告别了”。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温热的土炕
“土炕”是窑洞里用土坯或砖头砌成的长方台,下面有孔道同烟囱相通,可以烧火取暖,土炕可以用来睡觉,也可以坐在上面吃饭、聊天。当年的共产党人、革命战士常同老百姓睡在一个炕上,跟老百姓聊家常。这里说“温热的土炕”,是指革命战争年代那种亲密的军民关系、党群关系,那种火热的斗争生活。这是“忘不了”,也不应该忘记的。
根据韵律节奏读第4节诗歌,圈画出你喜欢的词语。
学习第 4 节
宇宙飞船/探索/太空的/奥秘,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太空”指包括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有了宇宙飞船,我们就能更好地探索太空的奥秘。
电子计算机有多种复杂的功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仿佛在奏出美妙的交响乐。
宇宙飞船/探索/太空的/奥秘,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代表现代化
宝塔山
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共中央曾在延安领导了中国革命,毛泽东等领袖们在这里为中国革命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者,好像灯塔一样,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因此,宝塔山上的宝塔就成了革命圣地延安的象征,经常出现在文人和画家的笔下。
宝 塔 山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顶天立地的脊梁
为什么要说“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顶天立地的脊梁”?
不能丢
“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这种生产条件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所以说“毫不犹豫丢掉了”。
“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从字面上看,延安的宝塔山高耸入云,顶天立地,恰如脊梁一般。从深一层的意思看,宝塔山代表延安,也代表延安精神,它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精神脊梁,是我们绝对“不能丢”的。跟第三节里“永远告别”与“忘不了”形成鲜明的对照一样,这一节里“毫不犹豫丢掉”与“不能丢”也形成鲜明的对照。这反复说明,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要改变,但延安的革命精神要发扬。
齐读第5、6节诗歌,思考:作者在追寻什么?
学习第5、6节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失去了延安精神,就如同一个人没有了思想,于是便不能去创造美好的未来,说明了延安精神的重要。
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我们追寻的是延安精神!连用六个“追寻”说出了追寻的内涵,这节诗歌总结追寻的目标,铿锵有力,首尾呼应!
点明中心
第二、三、四句,每一句都有两个“追寻”,后一个“追寻”是对前一个“追寻”的( )。
金色的理想
信念
明媚的春光
温暖
火热的太阳
光明
追寻延安,就是追寻( )。
说明
信念、温暖、光明
作者追寻的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希望在新时期继续发扬和传承延安精神。
课堂小结
作者到底在追寻什么?
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什么是延安精神?
小组讨论:现在延安精神还需要传承吗?
之前,世界上只有美国、英国和日本具有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我国的设计者们认为如果再等20年,可能会落后他国更多。于是,他们决定与其等待改变,不如自立更生。
研发需要动辄几亿元的经费投入,这是一个巨大的困难。为了筹集最初的启动资金,设计者们不仅拿出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四处筹集,克服了重重困难。
研制的过程中,每周7天,每天10小时的工作,成了设计者们的生活常态。为了让设计方案更加科学完善,“蛟龙号”研制期间经历了40多次评审。经过5年、近2000个日夜的艰苦研制,2007年,我国第一艘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终于“出世”了,设计者团队兴奋不已:“它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凝聚了我们全部的心血和期望。”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延安精神的延续。
新世纪社会主义伟大成就
载人飞船
高铁
“蛟龙号”潜艇
今天的发展变化是建立在过去的基础上的,是延安精神的持续作用,我们不应该也不能忘却延安精神。有了延安精神,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振兴才有希望。
延河
枣园
南泥湾
杨家岭
追寻
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就是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延安精神
结构图示
这首诗歌主要讴歌 、 、
、 这几个代表地点的精神,间接赞颂了 ,作者追寻的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希望在新时期继续发扬和传承延安精神。
延河
枣园
南泥湾
杨家岭
延安精神
课堂小结
杨家岭革命旧址
知识拓展
延安枣园革命旧址
延安王家坪旧址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第一课时
一、给加点字注音。
yán xī sǔn máo huáng dàn mèi
延安 昔日 春笋 茅屋 辉煌 一旦 明媚
二、在括号里填写合适的修饰词。
( )的小树 ( )的茅屋 ( )的土炕
( )的交响 ( )的春光 ( )的太阳
三、课外阅读
我爱这土地
艾 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选自《百年新诗代表作 现代卷》)
1.诗歌中鸟儿歌唱土地、 、 和黎明,其中“土地”象征
,“黎明”象征着 。
2.文中的省略号表示 ,破折号表示 。
3.判断题。
(1)“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土地上空吹刮着的风,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
(2)诗歌用“嘶哑”来形容鸟的喉咙,让人体味到其中经历的坎坷和辛酸。( )
(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中的“我”指鸟。( )
4.诗歌中写到“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5.这种诗歌流露了作者怎样一种感情?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第一课时 答案
一、延安---yán 昔日--- xī 春笋---sǔn 茅屋---máo
辉煌---huáng 一旦---dàn 明媚——mèi
茁壮成长 破旧 温热;美妙 明媚 火红
三、1.河流 风 当时被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国 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2.语意未尽 转折
3.(1)√ (2)√ (3)×
4.这句话表明作者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决心。
5.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多灾多难的祖国深沉的爱,抒发了那个时代,为祖国的独立自由而奋斗献身的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