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一分钟回顾七年级上册朝代更迭大事变
视频导入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知识目标: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取士制度的开创等.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大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出发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伟大工程之一。
学习目标
第一部分
——隋朝的建立
隋朝的建立
壹
东
汉
三国(220-280)
西晋
东晋
(317-420)
十六国
(前秦统一北方)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隋
宋
齐
梁
陈
北朝(439-581)
北魏
南朝(420-589)
(266-316)
灭
383年淝水之战
1.从南北朝到隋朝的嬗变
隋朝的建立
壹
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北朝(439-581年)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北魏
南朝(420——589年)
宋
齐
梁
陈
南北对峙
隋朝统一
2.杨坚建立隋朝(581年)
北周
隋
隋朝的建立
壹
3.隋文帝统一全国(589年)
①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②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隋文帝像
隋文帝杨坚
材料一 587 年,隋造大船,积极进行军事上的准备。588 年冬十月,以杨广、杨素为行军元帅,高颎为元帅长史,率军50万,向陈发起进攻。这时,陈在后主陈叔宝统治下,更加腐朽不堪。在隋朝大军压境的情况下,陈后主还说:“王气在此,齐兵三来,周师再来,无不摧败,彼何为者邪!”对于边将的报警告急,他认为这不过是“边将欲作功劳,妄言事急”,陈后主也笑以为然,故不为深备。君臣奏伎、纵酒、赋诗不辍。——据吴宗国著《隋唐五代简史》整理
材料二 隋文帝总结历代帝王“未有奢华而得长久者”的教训,倡导并力行节俭,凡“居处服玩,务存节俭”,“乘舆御物, 故弊者随宜补用,自非享宴,所食不过一肉”。于是“令行禁止,上下化之。节俭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据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整理
隋
陈
VS
根据材料,分析陈朝和隋朝,各有什么特点?
隋文帝提倡节俭,励精图治,积极进取。
陈后主不问政事,沉迷享乐
材料研读
隋朝的建立
壹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
统一南北币制
统一度量衡制度
作用: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恢
复
社
会
经
济
的
措
施
作用:人口增加,隋朝国力增强。
加强中央集权的
措
施
三省六部制
州县二级制
考试选拔官员
4.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和影响
杨广,隋文帝与独孤伽罗的次子。史书称其“美姿仪,少聪慧”。公元604年7月继位,是隋朝第二位皇帝。
605年4月14日 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
隋炀帝像(569-618)
走近隋炀帝和他的时代——
第二部分
——隋朝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
贰
目的
时间
开凿者
概况
作用
1.开通大运河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
对全国的统治
605年起
隋炀帝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
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
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
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为什么开通大运河?
直接原因:加强南北交通
根本原因:巩固全国的统治
识记大运河:
一个中心
两个端点
三个作用
四段水渠
五条水系
——东都洛阳
——涿郡/余杭
——永通邗江
——海黄淮长钱
长安
南
北
钱塘江
——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识记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
贰
你认为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
2.如何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增《汴水》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但开凿运河给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2014年6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中国大运河”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2处世界文化遗产和第46处世界遗产。
开通大运河
申遗成功
第三部分
——科举制的创立
中国古代官员是如何选拔出来的?
世卿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夏商周时期
(血缘/嫡长子)
两汉时期
(举荐/贤孝品行)
魏晋南北朝
(门第/士族垄断)
隋朝
上品
中品
下品
下上 下中
下下
中上 中中
中下
上上 上中
上下
中正:地方识鉴评定等级者。
· 说说你对“上品无寒门,下品
无士族”的理解?(弊端)
1.士族独占上品,士庶严格区分,
且官员选拔权由权贵垄断;
2.只重门第,不重才能。
阶级矛盾加剧;
不利于中央集权。
巩固门阀政治的
工具;朝廷无人可用
知识拓展
观看视频,了解科举制的创立
隋炀帝杨广
隋炀帝即位后,扩大包括文才、武艺、品德、治能等方面十科,由文武五品官以上荐举,规定有一艺可取即应采录,且随才升擢。同时设进士科,用诗赋、试策进行考试。这是科举制确立的重要标志。
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开创科举取士
认真阅读下列两份简历,假如你是隋炀帝时期主考官,你会选谁做官呢?为什么?
李富贵的简历
出身:
高门权贵的子弟
学识:
文章一塌糊涂,平庸
人品:
欺善怕恶,为富不仁
张有才的简历
出身:
一贫如洗,草根阶层
学识:
出口成章,真才实学
人品:
为人正直,敢于直言
小小主考官:
只注重门第
凭才学做官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炀帝开始:科举制
含义: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
确立: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正式确立科举制。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史
料
研
读
阅读史料,分析科举制的创立产生了哪些影响?
1.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2.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3.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材料研读
第四部分
——隋朝的灭亡
暴政的表现: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1、原因:
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直接原因: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每年征发大批劳动力,动辄数百万,驱使他们营建东都洛阳,开凿
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
为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多次巡游,乘坐高大、华丽的龙舟,随行船只浩浩荡荡,沿途护卫的兵士和拉纤的民工多达数十万,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夫,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
瓦岗军
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起义军檄文
2.灭亡的标志: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隋末农民大起义
能力提升
对比秦、隋两朝的治乱兴亡,探究两朝的相似之处,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比较项 秦朝 隋朝
统治时间
统一意义
政治制度
伟大工程
灭亡原因
对后朝 的影响
二世而亡(15年)
二世而亡(37年)
结束了春秋战国50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第一次实现统一。
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300多年的的分裂割据局面,再次实现统一。
中央集权制度
科举制度
长城、灵渠
大运河
暴政
暴政
为继之而来的西汉王朝提供借鉴,西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文景之治”及后来汉武帝大一统的盛世局面。
为继之而来的唐朝提供借鉴,唐朝前期几位君主励精图治,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秦朝和隋朝对比
课堂小结
谢谢
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