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重点中学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开学考试
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卷共35题,每题2分,共计70分)
中国空间站轨道高度为400一450千米。北京时间2021年11月8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任务。图1为中国空间站示意图,图2为中国首位女航天员王亚平出舱活动照片。据此完成1~3题。
1.中国空间站属于不同层级的天体系统,其中包括
①地月系 ②太阳系
③银河系 ④河外星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②④
2.维持中国空间站正常运行的主要能量来源是
A.核能 B.太阳能 C.石油 D.天然气
3.与地球表面相比,关于空间站舱外的环境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变化较小 B.太阳辐射较强 C.大气湿度较大 D.大气压强较大
图示意某气象局工程师在放飞探空氢气球。氢气球携带探测仪以~自由升的方式,获取地面到40千米高空的温度、气压、湿度和风等气象数据。在40千米高空附近,氢气球将自行爆裂,结束自己的探测使。据此完成4~6题。
4.氢气球爆裂时位于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外太空
5.在氢气球爆裂高度,下列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大气污染严重 B.天气变化剧烈
C大气高度电离 D.臭氧含量较大
6.在氢气球上升过程中,探测仪气温读数变化的一般趋势为
A.持续上升 B.持续下降 C.先降后升 D.先升后降
辫状水系指由许多流构成的水流交错、形似发辫的水系。沱沱河发源于青海省西南部的唐古拉山脉,其上游发育了典型的状水系(如图)。据此完成7~9题。
7.沱沱河辫状水系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A.风力作用 B.海水作用
C.冰川作用 D.流水作用
8.辫状水系出现地区通常
A.地形平坦 B.气温较低
C.海拔较高 D.降水丰富
9.为获取沱沱河辫状水系的分布信息,需要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D.数字地球技术
家住重庆的小明寒假准备去旅游,想在海滨浴场享受一下游泳乐趣。通常表层海水温度在20℃以上时适宜游泳。图为葫芦岛、厦门及西沙海洋站的表层海水多年月平均温度。据此完成10~11题。
10.小明最可能选择的旅游地点为
A.葫芦岛 B.厦门 C.西沙 D.重庆
11.三地表层海水平均温度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洋流 B.海陆 C.地形 D.纬度
每年二、三月,纹杀格的果实成熟,成为鸟类食物。未消化的果实随鸟类粪便排泄在其它大树的树皮裂缝或枝极上,进而发芽生根。绞杀格的部分根系扎入树木表皮中吸取水分和营养,另一部分插入土中,枝叶也快地伸向空中。最终原有大树死亡腐烂,留下纹杀格枝条织就的网状树干做然而立。图为纹杀接景观图,据此完成12~14题。
12.纹杀榕大量分布于我国
A.云南省 B.辽宁省 C.陕西省 D.江苏省
13.大树被绞杀的最主要原因是
①水分不足 ②光照短缺 ③养分不足 ④树干折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绞杀榕所处森林
A.生物品种较少 B.秋冬季节落叶
C.均为高大乔木 D.垂直结构丰富
地磁场源自地球外核,穿透地球并延伸至太空。2020年,中国科学院在西安某处遗址发掘出埋藏大量陶器碎片的堆积剖面,是理想的考古地磁学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中陶器碎片等古物件的磁性,可推知当时的地磁场方向、强度等。据此完成15~16题。
15.地磁场从地球外核向外,先后穿过
A.莫霍界面、软流层、古登堡界面 B.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软流层
C.古登堡界面、软流层、莫霍界面 D.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软流层
16.该遗址中的堆积剖面形成于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季风气候显著,地形复杂多样,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如图示意2019一2020年度福建省部分地区冬春救灾物资需求数量。据此完成17~19题。
17.福建省部分地区对冬春救灾物资需求数量较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人口 D.交通
18.关于福建省自然灾害的特点及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A.山地丘陵广布导致内涝多发
B.冬春降水多导致泥石流多发
C.地处东南沿海易受台风影响
D.位于低纬地区不受寒潮影响
19.福建省避灾、防灾的合理措施包括
A.加大实物储备,减小生产能力储备
B.强化政府统一储备,禁止企业自行储备
C.加强省、市、县三级储备体系建设
D.自然灾害发生后立即出台应急采购预案
如图示意为某地理兴趣小组设计的水循环过程模拟实验装置。据此完成20~22题。
20.随着该实验的进行,托盘上的水逐渐增多。与该现象最相近的自然灾害是
A.山洪 B.雨涝 C.风暴潮 D.泥石流
21.实验前,小组成员预测烧瓶内减少的水量应与托盘内增加的水量相等,但实际却存在差距。这是由于他们未考虑的因素有
①实验过程中的蒸发损失量
②烧瓶内壁的冷凝水量
③玻璃板下附着的冷凝水量
④导管口的水汽扩散量
⑤烧瓶内的起始水量
A.2项 B.3项 C.4项 D.5项
22.该实验装置无法模拟的水循环环节是
A.地下径流 B.蒸发 C.水汽输送 D.降水
探空气球(氢氯气球)是研究大气层的重要工具。它携带传感器升空后,可持续将探测到的气温等数据传回地面;待升至一定高度后,将爆炸成碎片。根据不同测站探空气球传回的数据,得到低纬、中纬、高纬地区年均温垂直分布(如图)。据此完成23~25题。
23.图5中,代表低纬、中纬、高纬地区年均温垂直变化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24.由图5可知
A.9~15千米大气对流运动较强
B.对流层顶高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
C.0~9千米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D.高层大气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
25.探空气球上升的高度有限,主要是因为与近地面相比,高空
A.气压较低 B.温度较低 C.湿度较小 D.风速较大
图片示意M市2021年12月19~21日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据此完成26~27题。
26.与19日相比,20日M市
A.白天太阳辐射较强 B.白天地面辐射较弱
C.夜晚地面辐射较强 D.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27.影响19~21日M市气温日较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地表覆被
C.天气状况 D.纬度位置
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中有数百个碧蓝澄澈的湖泊。夏季晴朗的午后,湖边常会刮起一种被当地居民称为“太阳风”的风。据此完成28~30题。
28.该地的“太阳风”
A.从湖泊吹向陆地,性质较湿润
B.从湖泊吹向陆地,性质较干燥
C.从陆地吹向湖泊,性质较湿润
D.从陆地吹向湖泊,性质较干燥
29.如图,示意某日陆面和湖面气温的日变化。该日,“太阳风”消失的时间大致是
A.7时前后 B.12时前后
C.18时前后 D.21时前后
30.如图所示为湖泊沿岸某气象站测得的风频玫瑰图。该气象站位于
A.甲地附近 B.乙地附近 C.丙地附近 D.丁地附近
中国南沙群岛多为珊瑚礁岛,大部分岛屿呈椭圆形,土壤发育于大小不同的礁盘上。图12示意南沙群岛中多数海岛的土壤分布模式(甲、乙、丙、丁代表四种不同土壤),图13示意其中甲区域土壤剖面中磷(大多来自地表的鸟粪等有机物)的分布。据此完成31~33题。
31.与其他热带湿润地区相比,南沙群岛土壤黏粒含量普遍较低,质地较粗。这是由于南沙群岛
A.土壤形成和发育时间短
B.地表植被覆盖率低
C.土壤由珊瑚礁发育形成
D.地表大量鸟粪堆积
32.据图可知,此处土壤剖面中属于淀积层的是地表以下
A.0~10厘米处 B.30~40厘米处 C.50~60厘米处 D.80~90厘米处
33.图为学生自主绘制的土壤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示意图。形成下图所示土壤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成土因素I B.成土因素Ⅱ C.成土因素Ⅲ D.成土因素IV
下图中左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下右图为左图甲、乙、丙、丁四地中某一位置上空俯视该区域的三维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4.三维地形图的俯视位置位于左图中的甲乙丙丁。三维地形图位于
A.甲地上空 B.乙地上空 C.丙地上空 D.丁地上空
35.甲一丙连线上的最大高差可能是
A.900米 B.1000米 C.1300米 D.1400米
二、非选择题(3大题,共30分)
36. 下图示意为地球生物演化历史。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1)填出图11中的四个阶段分别代表的地质年代单元。(4分)
阶段一:___________纪,阶段二:___________代,
阶段三:___________代,阶段四:___________代。
(2)将以下数字序号分别填人表2相应位置,以符合不同地质年代的地球环境和生命现象的描述。(7分)
①鸟类出现 ②联合古陆形成 ③多细胞生物出现 ④鱼类出现
⑤裸子植物出现 ⑥被子植物繁盛 ⑦人类出现
表2
阶段一
阶段二
阶段三
阶段四
37. 下图示意为地球水循环过程,图中A-G表示水循环各环节。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1)根据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由B→C→F→G组成的水循环属于___________循环,目前受人类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_______(填字母)。(2分)
(2)与裸地相比,森林地区雨后的E环节较___________,G环节较___________。(填“强”或“弱”)(2分)
(3)法国某葡萄园在地面铺上一层鹅卵石,简要说明鹅卵石对葡萄园水循环环节的影响。(4分)
38. 黑土的土壤表面被丰茂的草甸植物覆盖,土壤上层含水量丰富,这种状态被称为“上层滞水”。到了漫长、寒冷的冬季,土壤的含水层形成季节性冻土、抑制了微生物的活动。枯草、落叶等有机残体的分解变得缓慢,从而转化成腐殖质。经过成千上万年,最终累积出了黑土表层深厚的腐殖质层这也正是黑土肥沃的原因。如图,示意黑土形成过程。(11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从材料可知,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包括成土母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貌、时间等。(2分)
(2)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中,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___________成分,___________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我国东北平原气温___________、地表湿度___________,有利于黑土有机质的积累。(4分)
(3)在黑土形成过程中,腐殖质积累层厚度逐渐变___________,地表生物量逐渐变______ _____。(2分)
(4)经过几十年的耕作,东北黑土出现了土层变薄、有机质含量下降的现象。请说出三项有利于恢复和保持黑土肥力的措施。(3分)
参考答案:
1-5 ABBBD 6-10 CDABC 11-15 DACDC 16-20 DACCB
21-25 BAABA 26-30 BCADC 31-35 CBBAC
36.(11分)
(1)前寒武;古生;中生;新生。(4分)
(2)(7分)
阶段一:③ 阶段二:②④ 阶段三:①⑤ 阶段四:⑥⑦
37.(8分)
(1)海陆间,G(2分)
(2)强,弱。(2分)
(3)鹅卵石可减缓地表径流;增加水的下渗;减少地表水分蒸发。(答出其中2点给4分)
38.(11分)
(1)生物、气候(2分)
(2)矿物质,生物。低、大。(4分)
(3)大,多(2分)
(4)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施用农家肥、秸秆还田(答出3点给3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