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测试题(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测试题(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2-16 22:1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酒精灯中酒精酒出来着火了,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硫酸溶液
C.厨房煤气泄漏,应立即开灯检查
D.实验时稀盐酸飞溅到眼睛里,闭上眼睛揉一揉就好了
2.下列物质分类错误的是
A.熟石灰:碱 B.液氮:单质 C.不锈钢:纯净物 D.NaCl:盐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B.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1
C.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D.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所以金属腐蚀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
4.下列关于物质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因而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B.金刚石与石墨烯的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金属很难被压缩,说明物质的微粒间不存在间隙
D.不同的碱却存在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OH-
5.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不正确的是
A.空气污染物: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
B.净化水的方法:沉降、过滤、吸附、蒸馏
C.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
D.化石燃料:煤、石油、干冰
6.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酸雨的pH<7,则pH<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B.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故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C.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水或气体或沉淀生成,所以生成沉淀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洗洁精去除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则汽油去除油污也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7.2021年6月10日,国家航天局宣布神舟12号载人航天器计划发射,为建党100周年献礼。火箭发射时,其燃料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发生改变 B.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7:6
C.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D.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2:1
8.我国研制的航天服为航天员的舱外行走提供了安全保障。航天服内含有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它不可能有的化学性质是
A.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B.能与氧化铁反应
C.能与氯化铁溶液反应 D.能与稀硫酸反应
9.下列实验中,对水的主要作用分析不全面的是
A 探究生石灰与水的反应 B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 排水法收集氢气
A.图A中的水便于观察烧瓶内气压变化
B.图B量筒中的水可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C.图C中的水防止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D.图D集气瓶中的水排尽空气且便于观察H2何时集满
10.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或数据记录正确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三氧化二铁
B.打开浓盐酸的瓶盖,瓶口看到白雾
C.用10mL的量筒量得液体体积为7.55mL
D.用pH试纸粗略测定某溶液的pH为8.5
11.25℃时,测得某种溶液的pH=8,有关该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属于酸 B.溶液呈碱性
C.加入水,pH增大 D.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12.化学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Cu(OH)2 B.H2SO4 C.CuSO4 D.H2O
二、简答题
13.我们接触过的有些化学反应是无明显现象的。如图三个实验都是通过滴加其他试剂的方法,使之产生明显的现象,以证明反应确实发生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甲中能证明反应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
(2)实验乙中要证明反应的确发生了,应选用的酸碱指示剂是___________。
(3)小明同学则选用甲反应后的溶液滴入丙试管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既证明了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又推断出甲试管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除指示剂外);请写出丙试管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14.向NaOH溶液中滴入稀H2SO4至恰好完全反应。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如图小球分别表示NaOH溶液与稀H2SO4反应前后溶液中溶质的粒子。写出下列小球代表的粒子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15.A、B、C、D、E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和E是氧化物,E为红色固体,B和C是单质,且E是由组成B和C的元素组成的,D是一种酸溶液,其溶质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图中两圆相切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反应。请回答问题:
(1)C和D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在图中标出符合题意的五种物质的化学式(溶液写溶质的化学式)。
16.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的组成元素相同,F俗称火碱,G为红棕色粉末状固体。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图转化关系(图中“→”表示物质转化,“﹣”表示物质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根据框图回答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
(2)F与H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写出E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该反应在工业上的用途是________。
(4)D转化为E属于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四、实验题
17.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组有关气球变化的实验,三套装置如图:
(1)甲装置:若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则向a中加水会看到________。
(2)乙装置:若锥形瓶中装有生石灰,由分液漏斗加入少量水,则气球胀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丙装置:若锥形瓶中盛满CO2,通过发生化学变化使气球胀大,则分液漏斗中液体可以是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18.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中的一种或两种。小明为检验该气体的组成并用该气体测量某氧化铜样品(含少量铜)中CuO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提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1)实验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
(2)虚框内有下列装置,导管的正确连接顺序是a_____(填序号)。
实验前,先依次称量氧化铜样品和装置Ⅳ的质量,分别记为m1和m2。待CuO样品完全反应后,冷却,再依次称量硬质玻璃管中剩余固体和装置Ⅳ的质量,分别记为m3和m4。
(3)能判断原气体中只含有CO的依据是_____,Ⅲ处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
五、计算题
19.实验室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10g稀硫酸样品,将2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样品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试回答:
(1)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g。
(2)计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
20.小明同学想测量某赤铁矿样品中氧化铁的纯度(假设其他成分不和酸反应,也不溶于水),进行如下实验:称取10g赤铁矿样品,加入到烧杯中,再加入92.5g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滤渣2.5g。试计算:
(1)赤铁矿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______
(2)求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C 3.D 4.C 5.D 6.B 7.B 8.B 9.A 10.B 11.B 12.D
13.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紫色石蕊试液 氯化钙、氯化氢
14. 2NaOH+H2SO4=Na2SO4+ 2H2O Na+ SO42-
15.(1)产生大量气泡,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2)
(3)
16.(1)H2O2
(2)复分解
(3)
工业炼铁
(4)吸热
17.(1)气球胀大,并且一段时间内气球大小没有变化
(2) 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 CaO+H2O=Ca(OH)2
(3) 氢氧化钠溶液 2NaOH+CO2=Na2CO3+H2O
18.(1)检查装置气密性
(2)efdcb
(3) m2=m4
(4)
19.(1)4g
(2)设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解得x=49%
答: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9%。
20.(1)
75%
(2)解:设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x=14.9%
答: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