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糕点制作时所用的发酵粉中含有小苏打,小苏打的化学式是( )
A.NaCl B.NaHCO3 C.Na2CO3 D.CaCO3
2.下列选项中物质的俗称、化学式、类别、用途对应正确的是( )
A.烧碱 Na2CO3 碱 制玻璃
B.生石灰 CaO 化合物 干燥剂
C.食盐 NaOH 盐 除铁锈
D.酒精 C2H6O 氧化物 燃料
3.实验室中有下列药品∶①氢氧化钠固体 ②澄清石灰水 ③浓盐酸 ④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药品质量发生变化,其原因与空气中CO2有关的一组是
A.①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下列化学方程式与对应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
A 分解反应
B 化合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A.A B.B C.C D.D
5.实验室的浓硫酸、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如图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6.下列有关pH试纸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A.把pH试纸浸入待测液
B.用湿润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
C.把显色的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数
D.测出石灰水的pH为12.4
7.以下关于NaCl说法正确的是
A.NaCl由NaCl分子构成
B.NaCl的溶解度为36g
C.NaCl固体是纯净物,NaCl溶液也是纯净物
D.NaCl可用于除积雪
8.下列物质中导电性最强的是( )
A.蒸馏水 B.酒精溶液 C.蔗糖溶液 D.硫酸溶液
9.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
食物 葡萄汁 苹果汁 牛奶 鸡蛋清
pH 3.5-4.5 2.9-3.3 6.3-6.6 7.6-8.0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胃酸过多的人可以多喝苹果汁和葡萄汁 B.鸡蛋清和牛奶均显碱性
C.苹果汁比葡萄汁的酸性强 D.胃酸过多的人不可以吃鸡蛋清
10.下列实验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 )
A. B.
C. D.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熟石灰涂在墙体表面会变硬,原因是熟石灰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坚硬的碳酸钙
B.在滴有石蕊试液的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C.铁桶能用来盛放氢氧化钠溶液,也能用来盛放稀盐酸
D.生石灰与熟石灰都属于碱
12.氢氧化铯是一种可溶性碱,其分子式是CsOH,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CsOH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变成红色
B.CsOH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CsOH=Cs2++2OH﹣
C.CsOH溶液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D.CsOH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盐的分子式为CsSO4
13.近年来,昆明市治理滇池(昆明湖)中藻类的“疯长”,改善滇池的水质方面已经初步取得成效。藻类的化学式为C106H263O110N16P。下列对藻类“疯长”的原因及控制污染源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导致藻类生长过快的富营养元素是C、H
B.河流沿岸住宅、宾馆、医院、工厂等排放的污水要进行处理
C.合理施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化肥
D.尽量少用含磷洗衣粉
14.微型实验具有节约成本、现象明显等特点。如图是微型实验装置﹣﹣井穴板,向其中4个井穴分别滴加盐酸、醋酸、硫酸铝和氯化铵四种溶液各3滴,再各加1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四种溶液均变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四种溶液都显酸性
B.盐溶液一定呈中性
C.上述实验中紫色石蕊试液使溶液变色
D.上述溶液如果滴加酚酞试剂也变红色
15.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A.NaOH、Na2CO3、CaCO3 B.CaCO3、CO2、CO
C.H2O2、H2O、O2 D.C、CO2、H2CO3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6.判断下列各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请选择合适的选项填入下表。
A.能发生,生成沉淀;B.能发生,生成气体;C.能发生,生成水;D.不能反应,不能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E.不能反应,反应物不溶。
物质组别 判断能否发生反应并说出理由 物质组别 判断能否发生反应并说出理由
(1) 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 (7) 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 (8) 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 (9) 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 (10) ____________
17.在H、O、C、Cl、Na、Ca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化学式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1)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又常用于建筑工业的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用作糕点制作时的发酵粉,又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的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用于造纸、玻璃、印染、洗涤剂的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工业的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常用于建筑材料,同时也可用于补钙剂的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三个)。
18.下列物质都是常见的酸,它们在国民生产及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请用序号填空。
①硫酸 ②盐酸 ③碳酸 ④醋酸 ⑤柠檬酸
(1)可用于制造药物、金属表面除锈的是______;
(2)柠檬、柑橘中含有的酸是______;
(3)食醋中含有的酸是______;
(4)用于精炼石油、还可用作干燥剂的是______;
(5)汽水中大量含有的一种酸是______;
(6)存在于人体胃液中,可帮助消化的酸是______;
(7)汽车上铅蓄电池中含有的酸是______。
19.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CaCl2+____________=Ca(NO3)2+____________;
(2)Cu(OH)2+____________=CuSO4+____________;
(3)Na2CO3+____________=BaCO3↓+____________;
(4)Fe2O3+____________=2Fe(NO3)3+____________。
20.分类、对比、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
(1)初中阶段,有关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元素的化合价是否改变的相关规律,可以简单归纳整理为:化合反应中、分解反应中,可能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置换反应中,__________________;复分解反应中,_______________。
(2)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有些物质溶解性用“一”表示,说明该物质不存在或遇到水会发生“水解”反应。例如:碳酸铜遇水会发生反应,碳酸铝与碳酸铜类似,请仿照写出碳酸铝遇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改变
21.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并利用下表所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物质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如能发生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不能发生反应,请注明“不能”.
阴离子 阳离子 OH- NO3- Cl- SO42- CO32-
K+ 溶 溶 溶 溶 溶
Na+ 溶 溶 溶 溶 溶
Ba2+ 溶 溶 溶 不 不
Ca2+ 微 溶 溶 微 不
Ag+ - 溶 不 微 不
(1)碳酸钾溶液和氯化钙溶液_________.
(2)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______.
(3)稀硫酸和氯化钾溶液_________.
(4)硫酸钾溶液和氯化钡溶液_________.
(5)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_________.
三、简答题,共2小题
22.学习了酸碱指示剂以后,小凯对一些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叶子的浸出液能否作酸碱指示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回到家中进行了一系列探究。
【查阅资料】纯碱的水溶液显碱性。
【进行实验】
①将收集的各种鲜花的花瓣分别在研钵中研碎,用酒精浸泡,用纱布过滤得到浸出液。
②将所得的各种浸出液,分别滴入白醋、水、纯碱溶液中,下表是他收集的部分浸出液变色情况的实验记录:
花的名称 白醋 水 纯碱溶液
红梅花 红色 无色 草绿
牵牛兰 红色 紫色 蓝色
万寿菊 浅黄 浅黄 浅黄
(1)请你根据他们的实验记录分析,________花瓣的浸出液不适合做指示剂,请解释原因________。
(2)用自制的酸碱指示剂测定厨房里的一杯无色溶液是否显碱性。请写出具体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本次探究活动,请谈谈你对科学探究与化学学习关系的认识(仅谈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吗?三位同学为探究此问题进行了下列实验:
(1)甲同学取10mL 10%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10%的稀硫酸,随着硫酸的加入,烧杯中溶液温度与加入硫酸体积之间的变化关系如甲图所示.本实验选用10%的NaOH溶液而不选用NaOH固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按乙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中的澄清饱和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按丙图实验,可以根据_____________的现象也能证明中和反应是放热的。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7页,共7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A、NaCl俗名为食盐,不符合题意;
B、NaHCO3的俗名是小苏打,符合题意;
C、Na2CO3俗名苏打或纯碱,不符合题意;
D、CaCO3是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B
【解析】
A、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化学式为NaOH,氢氧化钠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氢氧化钠可用于制肥皂等,不符合题意;
B、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化学式为CaO,氧化钙是由Ca、O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用作干燥剂,符合题意;
C、食盐是氯化钠的俗称,化学式为NaCl,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氯化钠不能作除锈剂,不符合题意;
D、酒精是乙醇的俗称,乙醇的化学式为C2H6O,乙醇含C、H、O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乙醇具有可燃性,能作燃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B
【解析】
①氢氧化钠固体能吸收水分,且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质量增大,符合题意;
②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使质量增大,符合题意;
③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氯化氢挥发出去,会使质量减小,不符合题意;
④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使质量增大,不符合题意。
故其原因与空气中CO2有关的一组是①②。
故选B。
4.B
【解析】
A、水能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B、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符合题意;
C、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C
【解析】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剂质量增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剂质量不变,但这两种溶液中溶剂一开始不能是零,故A错误;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质质量减少,故B错误;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C正确;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增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质质量减少,溶剂不变,溶液质量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6.C
【解析】
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用湿润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否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把显色的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数,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于标准比色卡上的数字只有整数,用pH试纸测得石灰水的pH不可能精确为12.4,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7.D
【解析】
A.NaCl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错误;
B.根据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与温度有关,需要添加对应的温度,故错误;
C.溶液均属于混合物,NaCl溶液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D.盐水的凝固点比水要低,NaCl可用于除积雪,故正确。
故选:D。
8.D
【解析】
A、水中虽然有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但由于浓度很小,所以几乎不导电,不符合题意;
B、酒精在溶液中以分子形式存在,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故不具有导电性,不符合题意;
C、蔗糖在溶液中以分子形式存在,也不具有导电性,不符合题意;
D、硫酸溶液中含有能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具有导电性,符合题意;
故选D。
9.C
【解析】
A、苹果汁显酸性,胃酸过多的人不能多喝苹果汁和葡萄汁,不符合题意;
B、由表可知,牛奶显弱酸性,鸡蛋清显碱性,不符合题意;
C、由表可知,苹果汁的pH值比葡萄糖汁小,说明苹果汁比葡萄糖汁的酸性强,符合题意;
D、鸡蛋清显碱性,胃酸过多的人可以吃鸡蛋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A
【解析】
A、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无明显现象,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由于消耗了二氧化碳,试管内压强减小,故水面上升,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由于消耗了二氧化碳,装置内压强减小,故气球胀大,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由于消耗了二氧化碳,装置内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水进入锥形瓶,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A
【解析】
A、熟石灰涂在墙体表面会变硬,原因是熟石灰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坚硬的碳酸钙,正确;
B、在滴有石蕊试液的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溶液变红,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反应生成的酸性物质使石蕊试液变红色,错误;
C、铁桶能用来盛放氢氧化钠溶液,不能用来盛放稀盐酸因为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错误;
D、生石灰属于金属氧化物,熟石灰属于碱,错误;
故选A。
12.C
【解析】
A、CsOH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的石蕊变成蓝色,故A说法错误;
B、CsOH在水中的电离出铯离子和氢氧根离子,CsOH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CsOH=Cs++OH﹣,故B说法错误;
C、CsOH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故C说法正确;
D、CsOH中氢氧根显﹣1价,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CsOH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盐的分子式为Cs2SO4,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13.A
【解析】
引起藻类“疯长”的原因是水中营养元素含量过高,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主要是N、P、K三种,而营养元素主要来源于各种污水、含磷洗衣粉和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A. 引起藻类“疯长”的原因是水中营养元素含量过高,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主要是N、P、K三种,错误;
B. 河流沿岸住宅、宾馆、医院、工厂等排放的污水要进行处理,利于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正确;
C. 合理施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化肥,利于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正确;
D. 尽量少用含磷洗衣粉,可以减少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P的排放,正确;
故选A。
14.A
【解析】
A、观察到四种溶液均变红,说明四种溶液都显酸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硫酸铝和氯化铵两种溶液属于盐溶液,显酸性,则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上述实验中四种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上述溶液如果滴加酚酞试剂,不变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5.A
【解析】
根据图示可知甲能一步生成乙,乙能与并相互转化。
A、NaOH能与CO2反应生成Na2CO3,Na2CO3可以和可溶性的碱[Ca(OH)2]或盐(CaCl2)反应能生成CaCO3,但难溶的CaCO3不能和碱或盐反应生成Na2CO3,不符合要求,符合题意;
B、CaCO3能与酸反应生成CO2,CO2能与炽热的炭反应生成CO,CO能与O2或氧化铁反应生成CO2,符合要求,不符合题意;
C、H2O2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能生成H2O,H2O通电可以生成O2,氢气或甲烷等与O2反应生成H2O,符合要求,不符合题意;
D、C与O2反应生成CO2,CO2与H2O反应生成H2CO3,H2CO3分解生成CO2,符合要求,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 D A C BC A D E A E A
【解析】
两种物质混合能产生沉淀或者气体或者水,那么就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否则就不能发生。常见的沉淀有氢氧化铜、氢氧化铁、氢氧化铝、碳酸钙、碳酸钡、硫酸钡、氯化银等。
(1)BaCl2和HCl,两两交换成分后无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所以不能发生反应。故填:D。
(2)Ba(NO3)2和H2SO4,两两交换成分后有BaSO4沉淀生成,满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所以能发生反应。故填:A。
(3)Fe(OH)3和H2SO4,一个是碱一个是酸,两两交换成分后有水生成,满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所以能发生反应。故填:C。
(4)CaCO3和HCl,两两交换成分后有水和气体CO2生成,满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所以能发生反应。故填:BC。
(5)AgNO3和HCl,两两交换成分后有AgCl沉淀生成,满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所以能发生反应。故填:A。
(6)BaCl2和NaOH,两两交换成分后无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所以不能发生反应。故填:D。
(7)Ba(NO3)2和Mg(OH)2,碱和盐反应,反应物必须都是可溶性的,氢氧化镁是不溶,所以不能发生反应。故填:E。
(8)CuSO4和NaOH,两两交换成分后有Cu(OH)2沉淀生成,满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所以能发生反应。故填:A。
(9)AgCl和HNO3,不能发生反应,因为AgCl是不溶于水和酸,故填:E。
(10)BaCl2和Na2SO4,两两交换成分后有BaSO4沉淀生成,满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所以能发生反应。故填:A。
17. Ca(OH)2 NaHCO3 Na2CO3 NaOH CaCO3 NaOH、Na2CO3和NaHCO3
【解析】
(1)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又常用于建筑工业的碱是氢氧化钙,其化学式为Ca(OH)2,故填Ca(OH)2;
(2)常用作糕点制作时的发酵粉,又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的盐是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其化学式为NaHCO3,故填NaHCO3;
(3)可用于造纸、玻璃、印染、洗涤剂的盐是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其化学式为Na2CO3,故填Na2CO3;
(4)能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工业的碱是氢氧化钠,其化学式为NaOH,故填NaOH;
(5)常用于建筑材料,同时也可用于补钙剂的盐是碳酸钙,其化学式为CaCO3,故填CaCO3;
(6)H、O、C、Cl、Na、Ca六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中,其水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其化学式依次为NaOH、Na2CO3和NaHCO3,故填NaOH、Na2CO3和NaHCO3。
18. ② ⑤ ④ ① ③ ② ①
【解析】
(1)可用于制造药物、金属表面除锈的是盐酸,故选②。
(2)柠檬、柑橘中含有的酸是柠檬酸,故选⑤。
(3)食醋中含有的酸是醋酸,故选④。
(4)用于精炼石油、还可用作干燥剂的是硫酸,故选①。
(5)汽水中大量含有的一种酸是碳酸,故选③。
(6)存在于人体胃液中,可帮助消化的酸是盐酸,故选②。
(7)汽车上铅蓄电池中含有的酸是硫酸,故选①。
19. 2AgNO3 2AgCl↓ H2SO4 2H2O BaCl2 2NaCl 6HNO3 3H2O
【解析】
首先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以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规律,即两种化合物相互反应,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时,反应才能发生确定另一种反应物,才能依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进行书写。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生成物中必须有气体、沉淀或者水生成,所以另外两种化合物可以是硝酸银和氯化银,故答案为:2AgNO3、2AgCl↓;故填:2AgNO3、2AgCl↓。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生成物中必须有气体、沉淀或者水生成,所以另外两种化合物可以是硫酸和水,故答案为:H2SO4、2H2O;故填:H2SO4、2H2O。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生成物中必须有气体、沉淀或者水生成,所以另外两种化合物可以是氯化钡和氯化钠,故答案为:BaCl2、2NaCl;故填:BaCl2、2NaCl。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氧化物可以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氧化铁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水,故另外两种化合物可以是硝酸和水,故答案为:6HNO3、3H2O;故填:6HNO3、3H2O。
20. 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一定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Al2(CO3)3+3H2O=2Al(OH)3↓+3CO2↑ 没有
【解析】
(1)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反应前后单质中的组成元素是不同的,其中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不同,所以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故填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复分解反应中只是酸、碱、盐几种化合物之间进行离子交换,离子间并没有电子的得失,所以复分解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变,故填一定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2)由碳酸铜与水反应的情况可以推断:碳酸铝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与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Al2(CO3)3+3H2O=2Al(OH)3↓+3CO2↑;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既没有单质参加反应,也没有生成单质,各元素的化合价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故填没有。
21. K2CO3+CaCl2=CaCO3↓+2KCl Ca(OH)2+2HCl=CaCl2+2H2O 不能 K2SO4+BaCl2=BaSO4↓+2KCl NaCl+AgNO3=AgCl↓+NaNO3
【解析】
(1)碳酸钾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和氯化钙溶液溶液中的钙离子结合生成碳酸根沉淀,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即碳酸钾和氯化钙可以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K2CO3+CaCl2=CaCO3↓+2KCl。
(2)氢氧化钙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和盐酸中的氢离子结合生成水,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氢氧化钙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OH)2+2HCl=CaCl2+2H2O。
(3)稀硫酸中的氢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和氯化钾溶液中的钾离子与氯离子两两结合既无沉淀生成,也没有水和气体产生,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填不能。
(4)硫酸钾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和氯化钡溶液中的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即硫酸钾和氯化钡可以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钾,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K2SO4+BaCl2=BaSO4↓+2KCl。
(5)氯化钠溶液中的氯离子和硝酸银溶液中的银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即氯化钠和硝酸银可以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NaCl+AgNO3=AgCl↓+NaNO3。
【点睛】
酸碱盐的溶解性对判断复分解反应的能否发生具有极强的作用,学生应该理解物质的溶解性,酸碱盐的溶解性可以记忆为:钾钠铵硝四种盐,样样溶于水里面;碳酸盐溶钾钠铵,盐酸盐溶银外面;硫酸盐难溶钡与铅,溶碱钾钠钡钙铵等。
22. 万寿菊 该物质在酸性、中性和碱性溶液中均为浅黄色,变色不明显 取待测液少许,滴入几滴红梅花浸出液,观察溶液是否变草绿色,若变为草绿色,则证明溶液显碱性 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解析】
(2)观察表格给出的变色情况可以看出,万寿菊在酸性、中性和碱性溶液中均为浅黄色,该物质不能作指示剂;
(3)红梅花和牵牛兰在酸碱性溶液中显示的颜色不同,可以用来鉴别溶液的酸碱性,所以可以:取待测液少许,滴入几滴红梅花浸出液,观察溶液是否变草绿色,若变为草绿色,则证明溶液显碱性;
(4)科学探究对于化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本题答案为: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23.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会对实验造成干扰 饱和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能放出热量 浸入烧杯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解析】
(1).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会对实验造成干扰,不能探究中和反应本身和水是否放热; (2).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饱和溶液升温时,会因溶解度减小析出固体而变浑浊。饱和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能放出热量 (3). 中和反应放热能使广口瓶内气体受热膨胀而逸出,浸入烧杯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