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溶液的酸碱性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阴、阳离子的总数目不变
B.反应前后溶液的总质量不变
C.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2.下列有关测定氢氧化钠溶液pH的实验操作或描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用镊子夹取pH试纸直接伸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测量
B.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再用滴管吸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到pH试纸上测量
C.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到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用pH试纸测得该氢氧化钠溶液的
3.一些重要作物最适宜生长的土壤的pH范围如下:
作物 水稻 马铃薯 草莓 薄荷
pH 6~7 4.8~5.5 5~7.5 7~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稻和薄荷生长都适宜酸性土壤
B.草莓生长只适宜酸性土壤
C.马铃薯生长不适宜碱性土壤
D.以上作物都不适宜碱性土壤
4.下列有关溶液酸碱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pH=7的溶液呈中性
B.pH>7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C.pH<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D.酸溶液的pH越小酸性越强
5.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合理的是( )
A.用酒精浸泡牵牛花自制酸碱指示剂
B.用过滤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C.用燃烧木条的方法制备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
D.常温下用水区分一氧化碳和氮气
6.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表。对照表中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食物 葡萄汁 苹果汁 牛奶 鸡蛋清
pH 3.5~4.5 2.9~3.3 6.3~6.6 7.6~8.0
A.苹果汁比葡萄汁的酸性强
B.苹果汁和葡萄汁显酸性
C.鸡蛋清和牛奶都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和葡萄汁
7.小明设计了如图装置探究“微粒是不断运动的”,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紫色石蕊变红,则物质 A是
A.浓氨水 B.浓硫酸 C.浓食盐水 D.浓盐酸
8.判断某溶液是酸性溶液的方案错误的是
A.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 B.加入镁条有气泡产生
C.滴入酚酞溶液呈无色 D.加入碳酸氢钠溶液有气泡产生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体胃液正常的pH范围在0.9~4.5
B.仅仅是为了防止水污染,农业上要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C.鲜艳颜色的植物和花朵均可制成酸碱指示剂
D.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
10.某学习小组对生活中的现象或做法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量燃烧含硫煤会污染空气,增加酸雨的产生.解释:煤燃烧后产生CO2气体
B.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需做灯火实验.解释:菜窖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气体
C.钢铁在夏天比冬天易生锈.解释:夏天温度高,化学反应速率快
D.量体温时水银柱升高.解释:温度升高,汞分子的间隔变大
11.近日,针对国内某知名饮用水品牌深陷“质量门”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热议,由其引发的瓶装水标准等问题受到持续关注.饮用水的 pH 在 6.5~8.0 之间,才符合健康标准.若要使 pH 低于6.5的天然水达到饮用水的酸碱度范围,下列处理方法最可行的是( )
A.加热 B.加入适量纯碱
C.加入适量氯化钡 D.加入适量明矾
12.在石灰水中滴入一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为了让红色褪去,不能使用( )
A.盐酸 B.活性炭 C.纯碱 D.二氧化碳
13.某溶液的pH值为5,加入下列一种物质,可使溶液的pH值提高为8的是( )
A.加入pH为3的溶液 B.加水 C.加氢氧化钠溶液 D.加盐酸
14.有100毫升pH=9的溶液,若要使其pH值变为5,应加入下列( )
A.pH=1的溶液 B.pH=11的溶液
C.pH=7的溶液 D.pH=14的溶液
15.pH能定量描述溶液酸碱性的强弱。下列关于pH的说法正确的是
A.pH表示的是溶液中所含酸或碱的质量分数
B.pH与酸的化学式有关,与溶液中水的含量无关
C.pH与溶液中所含的H+和OH-没有任何关系
D.pH的大小与一定量溶液中所含H+或OH-的数量多少有关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6.酸雨是天空降水呈酸性(pH小于5.6)的统称,个别地方酸雨的pH竟低于2.1(食醋的pH=3),可见其严重程度.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大气中的SO2和氮氧化物.
(1)SO2主要来源是煤和石油的燃烧,全世界每年有1.5亿吨SO2的排放量.SO2在空气中受阳光及尘埃等催化时可被氧化,最终与雨水形成酸雨.试写出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2)酸雨可导致的危害有_____(填编号).
A 腐蚀建筑物
B 导致树木枯萎
C 造成洪涝灾害
D 影响农作物生长
(3)为了减少酸雨的形成,必须减少SO2的排放量,熟石灰的悬浊液、澄清石灰水、浓NaOH溶液都能吸收废气中的SO2,从净化效果、净化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你认为用哪一种试剂比较合理?请用简要的文字说明理由:_____.
17.①镁粉、②干冰、③二氧化硫、④氢气、⑤氯酸钾等物质中选择一种物质的 序号来填空(每种物质限选一次):
(1)在空气中易形成酸雨的是_____;
(2)可用来人工降雨的是_____;
(3)在军事上可用来制造照明弹的是_____;
(4)属于高能、无污染的能源是_____.
18.据羊城晚报报2012年3月23日的报道,由于火电厂污染,2011年广东城市降水酸雨率为36%.回答下列问题:
(1)酸雨是指pH____________5.6(填“>”、“<”或“=”)的降雨.而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形成酸雨的原因是空气受煤燃烧产生的SO2和氮氧化物的污染.请举一例,说明酸雨可导致人类和生存环境的恶化________________.
(3)硫化氢(H2S)与浓硫酸反应可生成硫、二氧化硫和水.在这个反应中,所有含硫物质硫元素的化合价共有_______种.硫化氢在空气中点燃可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19.根据下表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 厕所清洁 剂 白醋 食盐水 洗涤剂 炉具清洁剂
PH 1 3 7 9 12
(1)上述五种物质汇总,酸性最强的是_____.
(2)水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用白醋_______(填“能”或“不能”)去除.
(3)生活中用洗涤剂与炉具清洁剂_____(填“能”或“不能”)混合使用,由表可知食盐水呈中性,再举出一个呈中性的溶液,如_____溶液.
20.某镇有座硫酸厂,设备简陋,技术陈旧,该厂每天排放大量含SO2的废气和含 H2SO4的酸性废水.当地的其他工厂和居民均用煤炭作燃料.只要下雨就下酸雨,对该镇环境造成极大破坏.
(1)分析该镇下酸雨的原因:_____
(2)举一例说明酸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_____
(3)该镇某中学环保小组提出了治理酸雨的下列措施,你认为其中不妥的是_____
A 将硫酸厂搬离该镇
B 将硫酸厂排出的废气中的 SO2 处理后排放
C 建议环保部门限令整改
D 工厂和居民改用较清洁的燃料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易溶于水,且跟水化合生成亚硫酸:SO2+H2O=H2SO3.亚硫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硫和水:H2SO3=SO2+H2O.二氧化硫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如将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是由于它能跟某些有色物质反应而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这种无色物质容易分解而使有色物质恢复原来的颜色.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图所示装置,分别做如下实验:
(1)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 则此溶液可能是____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冷却后恢复红色,则原溶液可能是_____溶液.
三、简答题,共2小题
22.5月12日,是我国汶川大地震记念日。回想当年,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1)“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为搜救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调用了许多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________ 。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C.分子不断运动 D.分子间有间隔
(2)地震中许多原有的水源被破坏。新水源需检测和处理后才能成为饮用水。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性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均达标方可成为生活饮用水。
①感官性指标中有一项要求为: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水应澄清透明。为达到此要求,净化水时,可以通过加入絮凝剂凝聚、沉降,然后通过________ (填操作名称)而实现。
②化学指标中含有水源的pH和硬度两项。
日常生活中如何区分硬水与软水 请简述实验步骤与现象:________
③病理学指标中对细菌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制。要杀灭细菌可以向水中加入漂白粉、氯气等消毒剂,也可以通过________ 操作,既杀灭细菌,又能得到几乎纯净的水。
23.在一只大烧杯里盛有10%的CuSO4水溶液,插入两个电极,同时在电路中连接一个灯泡,若在这时接通电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灯泡是否会发亮?为什么?
(2)往烧杯中逐滴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灯泡亮度有何变化?为什么?
(3)当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时,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4)继续加入Ba(OH)2溶液,灯泡亮度又将如何变化?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2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A.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有4个阳离子、4个阴离子,而反应后有2个阳离子、2个阴离子,反应后阴、阳离子的的总数减少,此选项错误;
B. 此反应过程中无气体和沉淀生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溶液的总重量质量不变,此选项正确;
C.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水两种物质,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所以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此选项正确;
D.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此选项正确。故选A。
2.C
【解析】
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A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应该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用水润湿试纸就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碱性减弱,测定结果偏小,B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到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C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由于标准比色卡上的数字只有整数,用pH试纸测得该氢氧化钠溶液的pH不可能精确为12.6,D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利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的实验,测定时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试纸伸入液体中,也不能先将试纸润湿,通过pH试纸测定的溶液pH值为整数值。
3.C
【解析】
溶液的pH>7,溶液显碱性;pH=7,溶液显中性;pH<7,溶液显酸性。
A、由数据可知,薄荷适宜生长的土壤pH为7~8,即土壤略显碱性,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由数据可知,草莓适宜生长的土壤的pH为5~7.5,即土壤略显碱性,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由数据可知,马铃薯适宜生长的土壤的pH为4.8~5.5,即土壤显酸性,不适宜在碱性土壤中生长,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D、由数据可知,薄荷适宜生长的土壤pH为7~8,即土壤略显碱性,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4.C
【解析】
A、pH=7时,溶液呈中性,故A正确;
B、pH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故B正确;
C、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故C错误;
D、pH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故D正确。故选C。
5.A
【解析】
A、某些植物的花瓣的汁液可作酸碱指示剂,可用酒精浸泡牵牛花自制酸碱指示剂,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
B、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
C、木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操作繁琐,不易收集到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
D、一氧化碳和氮气均难溶于水,常温下不能用水区分一氧化碳和氮气,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故选A。
6.C
【解析】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增强。
A、苹果汁、葡萄汁的pH都小于7,都显酸性,但苹果汁的pH更小,酸性更强,故说法正确;
B、苹果汁、葡萄汁的pH都小于7,都显酸性,故说法正确;
C、牛奶pH小于7,不能使无色酚酞变红,故说法错误;
D、因为苹果汁、葡萄汁的pH都小于7,都显酸性,所以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葡萄汁和苹果汁,故说法正确。
故选C。
7.D
【解析】
A、浓氨水挥发出氨气,氨气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会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此项错误;
B、浓硫酸没有挥发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此项错误;
C、食盐水显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此项错误;
D、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后使紫色石蕊变红,此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紫色石蕊溶液的变色规律可简记:酸石红,碱石蓝。
8.C
【解析】
A、取少量该无色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若 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则证明该无色溶液具有酸性;故正确;
B、取少量该无色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镁条,若有大量气泡产生,则证明该无色溶液具有酸性。故正确;
C、酸性和中性溶液均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所以滴入无色酚酞试液不能检验溶液是否显酸性;故错误;
D、取少量该无色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碳酸氢钠溶液,若有大量气泡产生,则证明该无色溶液具有酸性。故正确。
故选:C。
9.D
【解析】
A、人体胃液正常的pH范围在0.9﹣1.5之间,故错误;
B、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可以防止水污染和土壤污染,不是仅仅防止水污染,故错误;
C、能做酸碱指示剂的物质,需具备在酸碱溶液中显示不同颜色的性质,故错误;
D、垃圾分类放置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而说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故正确。
故选:D。
【点睛】
由于人体胃液的只要成分是盐酸,因此显酸性。
10.C
【解析】
A、大量燃烧含硫煤会产生大量硫的氧化物,因此会污染空气,增加酸雨的产生,而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所以错误。
B、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需做灯火实验是因为菜窖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错误。
C、钢铁在夏天比冬天易生锈是因为夏天温度高,化学反应速率快,所以正确。
D、量体温时水银柱升高是因为温度升高,汞原子的间隔变大,不是汞分子,所以错误。
故选:C。
11.B
【解析】
要使pH低于6.5的天然水达到饮用水的酸碱度范围,就是增大水的pH,最好是向水中添加食用碱性物质。
A、加热不能降低水的酸性,不符合题意;
B、可以采用加入适量纯碱的方法,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反应,酸性减弱,碱性增强,符合题意;
C、氯化钡是有毒的物质,不符合题意;
D、明矾加入水中不能降低水的酸性,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C
【解析】
纯碱是碳酸钠,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溶液仍然为碱性,所以不能使溶液中红色褪去。
A、盐酸能与氢氧化钙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能使溶液的碱性消失,所以盐酸能使溶液中红色褪去,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所以可以吸附掉红色的色素,故能使溶液中红色褪去,不符合题意;
C、纯碱是碳酸钠,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溶液仍然为碱性,所以不能使溶液中红色褪去,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能使溶液的碱性消失,故能使溶液中红色褪去,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C
【解析】
pH=5的溶液呈酸性,pH=8的溶液呈碱性。则溶液的pH由5提高到8,应该向溶液中加入碱性物质。
A、pH=3的溶液呈酸性。A错误;
B、水呈中性。B错误;
C、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C正确;
D、盐酸呈酸性。D错误。
故选C。
14.A
【解析】
现有100mL pH=9的溶液,pH大于7时,显碱性;若想使pH变为5,应加入pH小于5的溶液。
A、若想使pH变为5,应加入pH小于5的溶液,可以加入pH=1的溶液,故选项正确。
B、若想使pH变为5,应加入pH小于5的溶液,pH=11的溶液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
C、若想使pH变为5,应加入pH小于5的溶液,pH=7的溶液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
D、若想使pH变为5,应加入pH小于5的溶液,pH=14的溶液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5.D
【解析】
A、pH表示的是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不是溶液中所含酸或碱的质量分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定量的水溶液中H+越多,pH越小,H+越少,pH越大,表示故选项说法错误。
C、pH的大小与一定量溶液中所含H+或OH-的数量多少有关,氢离子越多,pH越小,氢氧根离子越多,pH越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D、pH的大小与一定量溶液中所含H+或OH-的数量多少有关,氢离子越多,pH越小,氢氧根离子越多,pH越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6. 2SO2+O22SO3 SO3+H2O═H2SO4 ABD 熟石灰悬浊液,澄清石灰水中Ca(OH)2的浓度小,吸收SO2的量少且速度慢,效果不佳;浓NaOH溶液清除SO2效果虽好,但其价格高,会导致生产成本的上升,熟石灰悬浊液克服了上述两者的缺点,是一种价廉物美的SO2吸收剂.故选用熟石灰悬浊液比较适宜
【解析】
(1)二氧化硫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硫酸,故答案为:2SO2+O22SO3,SO3+H2O═H2SO4;
(2)酸雨的主要成分是硫酸或硝酸,能腐蚀建筑物,导致树木枯萎,影响农作物生长,不会造成洪涝灾害,所以本题答案为:ABD;
(3)氢氧化钙是微溶于水的物质,溶液中所含的氢氧化钙的量少,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硫的程度比氢氧化钙强,但是氢氧化钠的价格高,故答案为:熟石灰悬浊液,澄清石灰水中Ca(OH)2的浓度小,吸收SO2的量少且速度慢,效果不佳;浓NaOH溶液清除SO2效果虽好,但其价格高,会导致生产成本的上升,熟石灰悬浊液克服了上述两者的缺点,是一种价廉物美的SO2吸收剂.故选用熟石灰悬浊液比较适宜.
17. ③ ② ① ④
【解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来选择物质。例如镁粉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以用于军事上制造照明弹;干冰能升华吸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可以用于人工降雨;二氧化硫易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的气体;氢气燃烧只生成水、不污染空气,是清洁高能的能源。
(1)二氧化硫易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的气体。
(2)干冰能升华吸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可以用于人工降雨。
(3)镁粉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以用于军事上制造照明弹。
(4)氢气燃烧只生成水、不污染空气,是清洁高能的能源。
【点睛】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推知物质的性质。
18. <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酸雨会使河水酸化(合理均可) 4 2H2S+3O22SO2+2H2O
【解析】
根据一则报道引出酸雨的形成,原因是空气受煤燃烧产生的SO2和氮氧化物的污染;酸雨的危害,例如使树木枯死等。
(1)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水,正常雨水pH约为5.6是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活碳酸的缘故。
(2)酸雨会使河水酸化、影响植物的生长。
(3)硫化氢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浓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硫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0,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共四种化合价;硫化氢在空气中点燃可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方程式2H2S+3O22SO2+2H2O。
19. 厕所清洁剂 能 不能 氯化钙
【解析】
根据表格pH值,区分物质的酸碱性及其强弱,再利用中和反应原理进行理解作答。
(1)根据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厕所清洁剂的pH小于7,且数值最小,酸性最强。
(2)白醋能与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能用白醋除去水垢。
(3)洗涤剂和炉具清洁剂都呈碱性,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碱性较弱,而炉具清洁剂碱性较强,且有较强的腐败蚀性,不能混合使用;氯化钙的水溶液呈中性。
20. 排放二氧化硫废气、 用煤作燃料 酸化土壤(合理均可) A
【解析】
当地工厂和居民均用煤炭作燃料,燃烧产生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SO2,易形成酸雨,对该镇环境造成极大破坏。
(1)排放二氧化硫废气,用煤作燃料都会形成酸雨。
(2)酸雨能腐蚀建筑物、毁坏庄稼、污染土壤、水体等。
(3)将硫酸厂搬离该镇不是好办法.如果不进行整改,搬到哪里也会污染环境。
21. 溶有SO2的品红 SO2气体逸出,品红溶液恢复红色 稀氨水和酚酞
【解析】
分析材料,提取有用信息解答,例如: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是由于它能跟某些有色物质反应而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这种无色物质容易分解而使有色物质恢复原来的颜色。扩展延伸:无色酚酞试液遇氨水显红色,由于氨水具有挥发性,所以当加热时氨水中的氨分子运动到气球中,溶液中没有氨分子了,故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1)因为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是由于它能跟某些有色物质反应而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这种无色物质容易分解而使有色物质恢复原来的颜色。
(2)因为无色酚酞试液遇氨水显红色,由于氨水具有挥发性,所以当加热时氨水中的氨分子运动到气球中,溶液中没有氨分子了,故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22. B C; 过滤; 加入肥皂水搅拌,泡沫多的是软水少的是硬水; 蒸馏
【解析】
试题分析:(1)用搜救犬能搜救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是因为带有幸存者气味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最后运动到搜救犬的鼻腔中去了,而且由于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即人体发出的气味分子会不同于其他分子,搜救犬才可以进行辨识,故选BC。
(2)①根据“感官性指标中有一项要求为: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水应澄清透明”,结合过滤能把不溶于水的物质和水分开,可知最后要通过过滤来实现;
②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而软水是指不含或少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日常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软水和硬水,把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到盛有等量的软水、硬水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烧杯中产生泡沫的情况(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
③加热蒸馏,不仅可以通过高温杀灭细菌,还能得到几乎纯净的蒸馏水。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多属于基础性内容,要求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
23.(1)在CuSO4水溶液中存在着大量的和,当接通电源时,自由离子定向移动而导电,所以灯泡会发亮;(2)当向烧杯中逐滴滴入Ba(OH)2溶液时,灯泡逐渐变暗。原因是随着Ba(OH)2溶液加入,生成Cu(OH)2和BaSO4沉淀,致使溶液中的离子逐渐减少,灯泡变暗。反应原理为;(3)当两种物质完全反应时,灯泡熄灭。因为此时溶液中的离子几乎全部沉淀了;(4)继续加入Ba(OH)2溶液,灯泡由暗变明,此时,溶液中存在Ba(OH)2电离产生的离子,故溶液又能导电了
【解析】
(1)在CuSO4水溶液中存在着大量的和,当接通电源时,自由离子定向移动而导电,所以灯泡会发亮;
(2)当向烧杯中逐滴滴入Ba(OH)2溶液时,灯泡逐渐变暗。原因是随着Ba(OH)2溶液加入,生成Cu(OH)2和BaSO4沉淀,致使溶液中的离子逐渐减少,灯泡变暗。反应原理为;
(3)当两种物质完全反应时,灯泡熄灭。因为此时溶液中的离子几乎全部沉淀了;
(4)继续加入Ba(OH)2溶液,灯泡由暗变明,此时,溶液中存在Ba(OH)2电离产生的离子,故溶液又能导电了。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