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第三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学科 历史 学段: 高中一年级下
教材分析 本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属于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下中古时期的世界中欧洲部分的内容,高中历史必修课程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是对全体高中学生历史最基本基础知识的普及,是普通高中学生发展的共同基础课程,设《中外历史纲要》上下两个模块。它是采取通史方式,按照历史发展的时序,以学习专题的形式呈现历史的进程,课程内容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均在历史时序的框架下,有若干学习专题构成。通过中外历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展现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从分散到整体、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本课属于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的内容,属于世界史中的中古时期的欧洲(封建社会)部分,它是世界史中欧洲的历史由古代史向近代史过渡的桥梁,是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重要环节,在世界史部分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要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完整基本脉络,以及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遗产,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传统,拓展国际视野,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必须对本课设计主题进行有效的学习。
教授课时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设计者
实施者
课件制作者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通过讲述西欧封建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学生了解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制,通过分析城市发展与王权兴起关系,为学生下一阶段学习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打下基础。通过与东欧的拜占庭和俄罗斯的比较,使学生感受到即使在欧洲内部,历史的发展也存在很大不同,理解中古时期欧洲文明发展的多元特性。 【教学重点】中古西欧的政治、经济、社会特点;城市兴起的影响。 【教学难点】西欧封建社会的产生与发展,城市与王权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史料研读法、情境体验法、导引法等
【课前准备】教具:多媒体、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一、西欧封建社会 【课堂导入】 通过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大家思考一下,这两幅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对!反映了日耳曼人消灭了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进入了封建社会。那么,这一时期的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何表现呢?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讲授新课】 明确中古时期的时间断限:在世界历史上,5—15世纪被称为“中古时期”。以475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为标志,欧洲历史进入中古时期。 2.封君封臣制度。通过分析9世纪封臣效忠的誓词,讲述封君封臣制度的产生,以及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关系。在日耳曼人建立的王国中产生封建社会。这是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以军事力量为交换的一种制度。国王为保证兵源,将土地分封给大封建主,要求他们按照土地规模提供相应数量的兵员。大封建主们如法炮制,把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属下,属下继续分封,直到骑士。授予土地者为封君,接受土地者成为封臣。封君要保护封臣,封臣要服从封君,封君与封臣之间互相承担责任与义务。 3.封君封臣制度的后果。用结构图展示封君与封臣的等级关系。一方面各级封建主成为统治阶级;另一方面造成王权软弱,政治分裂。 4.庄园与农奴制度。出示西欧封建庄园示意图,向学生解释什么是庄园制。封君分封土地时,大多是连同土地上的农民一道授予封建主。这些封地形成规模不等的庄园。庄园内的土地属于领主,由没有人身自由的农奴耕种,产品归领主所有。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产单位,拥有绝大多数农具和牲畜,能提供从生产到生活的几乎所有的东西。 5.小结:用简单的结构图总结这一部分的重点内容,突出重点。 通过明确时间节点,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利用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比较抽象的概念,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二、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1.西欧的城市兴起。通过地图、数据和表格,使学生了解西欧人口的增长、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城市繁荣。但城市受制于封君封臣制度的限制,城市市民被领主剥削压榨,于是市民联合起来反抗封建领主,争取城市自治。 城市与王权。讲述在争取城市自治过程中,市民阶层与国王结盟的过程。国王需要城市提供经济支持与军事支援,增强自己的实力,消除封建割据,推动国家统一;而市民需要国王授予特许状,获得城市自治,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同时也得到一些政治权力。国王为了得到市民支持,给予市民政治上的权力,英国逐渐形成下议院,法国形成三级会议,这在西欧政治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 合作探究 西欧城市的兴起 材料一 在11至12世纪。城市普遍展开了反对封建领主、争取城市自治的斗争。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往往通过赎买获得自治权,但许多城市却依靠武装斗争获得不同程度的独立与自主。 材料二 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到了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1)材料一反映了中古的西欧城市具有怎样的特点?它们获得独立与自治的方式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古西欧的城市有着怎样的地位?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有什么历史意义? 提示: (1)特点:拥有自治权。方式:赎买;武装斗争。 (2)地位:经济中心。意义:瓦解封建制度,孕育早期资产阶级。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古时期欧洲的教会的地位如何? 自主学习 (1)经济上:它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 (2)政治上:它也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 (3)精神上:它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他们从出生到死亡都要接受教会的指导。 图片情境 通过地图,培养学生的时空意识。以及提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分析表格、统计数据以及文字材料,提醒学生关注重要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拜占庭与俄罗斯 1.拜占庭帝国。用地图分析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特殊地理位置,帮助学生理解拜占庭的特殊历史与文化。概述查士丁尼大帝的重要政治遗产——《罗马民法大全》的历史意义。 2.俄罗斯。利用时间轴,帮助学生梳理俄罗斯从小小的公国,崛起为地跨欧亚的大帝国的历史进程。简单介绍16世纪俄罗斯的第一位沙皇——伊凡四世。 培养学生从地图中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 利用时间轴梳理俄罗斯的历史,培养学生时序意识,以及整理知识的方法。
小 结 1.总结本课知识体系 2.深化对中世纪之问的认识:中世纪的欧洲确实有黑暗之状:封建等级制度、庄园农奴制度和基督教会的神权控制,割据征战。但是在黑暗中也孕育着希望:王权的加强和集权民族国家形成,城市的兴起,市民阶层的壮大;大学的兴起,教育新气象;人口逐渐增长,疆域不断扩大。这些因素都推动着欧洲走向近代世界,推动着欧洲文明的进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新教材本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时间跨度一千年,地域涉及中古的西欧和中古的东欧,内容涉及中古欧洲整个封建社会的状况。在内容整合、重难点的突出和突破,尤其是本节课教学主题的搭建上难度很大,实施主题式教学,要把控到位,且一节课完成古代世界向近代世界过渡的桥梁作用的全部内容实属不易。同时深感在教学中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是一个持续提升的过程,任重而道远。 2.未来解决的思路:第一将本课中古时期的欧洲设副标题——连接古代世界和近代世界的桥梁。这样本课就有了主题,师生以此作为抓手进行了解、学习、探究;第二将本课的第二个子目——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设计为中古西欧二元社会——王权与教权的较量,这样只要将中古西欧二元社会王权与教权的较量状况,师生不论通过何种方式了解清楚,中古西欧的社会状况就了然于胸;第三将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另立一个子目,同时以学习聚焦、思考点、历史纵横、史料解读、学思之窗等形式列举一些典型的城市的兴起所引起的社会变化、政治变化、经济变化、思想文化变化等方面的材料,通过这些材料的了解、学习、探究,自然明了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在古代世界向近代世界过渡的桥梁作用,升华主题城市的兴起架起走向近代的桥梁;第四拜占庭与俄罗斯应将俄罗斯设为史料解读或学思之窗了解学习即可。这样可以减少知识的容量,降低学习的难度,相对减轻学生的负担。
课后作业 完成课时作业第三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