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形成》教学案例

文档属性

名称 《溶液的形成》教学案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11-29 15:5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溶液的形成》教学案例
十堰市第二中学 鲜东升
一 教学课题:
溶 液 的 形 成(第一课时)
二 教材分析:
????? ?本课题是关于溶液的一些初步的认识,其中涉及到溶解过程,包括溶液的形成,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第二课时学习溶解过程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等。这一课时主要使学生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的体系。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为后面的酸、碱、盐的教学做准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生活中时常遇到“乳化”现象,乳化并不是溶解。因其内容很少,要求也较低,因此把它附在溶液的内容后面,通过实验让学生有初步的了解。
????
三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让学生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和方法):
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习科学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并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树立学知识、用知识的正确观念。
2.教学重点:
?? 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并会区分等。
?3. 教学难点:
?????????? 了解溶液的微观形成过程。区分溶质、溶剂。
四 教学方法及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 : 课件演示,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仪器、用品: 投影仪、烧杯、玻璃棒、氯化钠、蔗糖、牛奶、
硫酸铜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设计思路:
对于溶液的形成,由播放歌曲“一江清水送北京”联系到丹江口农夫山泉水引入,对于食盐溶于水、蔗糖溶于水实验很简单,学生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历。因此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实验现象的微观解释和溶液溶质溶剂概念的建立上。
通过对实验探究一蔗糖溶于水、蔗糖溶解微观动画,实验探究二碘 高锰酸钾分别加入水,汽油中,实验探究三水和酒精互溶,实验探究四乳化现象的过程的观察、小结,得出五大结论为主线,贯穿整节课堂。既加深了学生对溶质、溶剂、溶液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又让他们理解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
对于溶液的广泛用途,学生有许多的生活经验,要通过讨论促使学生积极的思考,并体会化学对生活和生产的作用。在讨论中,对学生提出的独特的见解给予及时的鼓励,激发学习热情。
让学生理解溶液的形成时,运用多媒体模拟糖分子扩散到水中去的动态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使其从微观的角度去理解溶质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溶液里扩散。
五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播放歌曲“一江清水送北京”引入新课
想象汉江水
引入汉江水是一种溶液
生活体验:食盐溶于水、牛奶、植物油加水、 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观察现象,发言
告知学生食盐水是溶液, 牛奶、植物油加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后不是溶液
实验探究一:蔗糖溶于水
观察现象
导出溶液的定义
结论一: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
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展示:蒸馏水,硫酸铜溶液
观察,交流发言
深入认识:溶液一定是混合物,可以有颜色
动画:蔗糖溶液中分子运动,食盐溶液中的离子运动
讨论蔗糖溶液,食盐溶液的溶质和溶剂
了解溶解的微观过程,认识溶液的组成
结论二: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问:只能用水作溶剂吗?
思考
还有其它物质可以作溶剂
实验探究二 碘
高锰酸钾分别加入水,汽油中
观察现象
讨论规律
汽油也可作溶剂
结论三: 不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问:液体能作溶质吗?
实验探究三 水和酒精互溶
观察描述现象,思考
液体也可是溶质
讨论:溶液中溶质,溶剂的确定方法
课堂练习
熟练掌握区分溶质和溶剂
结论四: 溶质:固体、液体、气体
溶剂:常用水、也可以是汽油、酒精
展示:溶液的应用图片
了解溶液在生活中的应用
问:修车师傅如何洗手上的油污?
回答:汽油洗
理解汽油溶解油污
问:家中如何洗净油碗?
加洗涤剂
洗涤剂也可去油污
实验探究四:植物油分别滴入水中,再滴加洗涤剂振荡
观察分析
洗涤剂去油污是乳化,
不是溶解
动画:乳化剂的乳化作用
结论五: 乳化剂有乳化作用去 油污
课后小结
学生回答小结
形成知识框架
[板书设计]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1.溶液定义: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
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特征: 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
3.溶液的组成: 溶质:固体、液体、气体
溶剂:常用水、也可以是汽油、酒精
4.溶液的应用: 化学反应、无土栽培营养液、注射液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液体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A.汽水 B.冰水混合物  C.稀盐酸 D.75%的酒精溶液
  2.下列溶液中,不用水做溶剂的是( )
  A.稀硫酸 B.澄清的石灰水  C.碘酒 D.硫酸锌溶液
  3.溶液具有的特征是( )
  A.透明的 B.无色的  C.浑浊的 D.均一稳定的
  4.溶液一定是( )  A.化合物 B.单质  C.混合物 D.纯净物
  5.在一定温度下,将溶液密闭放置一段时间后,溶质将
   A.浮在水面 B.沉在底部 C.浮在中间 D.不会析出来
6.下列溶液中的溶质是气体的是( ) 
 A.碘酒 B.盐酸  C.石灰水 D.生理盐水
  7.下列液体中,属于溶液且溶质是化合物的是( )
   A.澄清的石灰水 B.牛奶  C.蒸馏水 D.豆浆
  8.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后者溶质的是( )
A.氯化氢、盐酸 B.生石灰、石灰水  
C.锌、硫酸锌 D.汽油、水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C.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和浓稀程度都相同  
D.两种液体混合后总体积等于两种液体的体积之和
  
  二、填空题
  1.溶液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溶液的质量________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和(填“等于”或“不等于”).溶液的体积________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填“等于”或“不等于”).
  2.填写下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化学式.
  (1)盐酸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硫酸锌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9%的生理盐水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课后习题1、2、3、5
六 课后反思:
1.紧紧围绕课程标准确立的三维目标,在课堂上努力创设问题的真实情景,例如由歌曲引入南水北调源头丹江水是溶液,由此引入新课。采用多个问题讨论、练习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并能辩证地从正反两方面来正确地看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把时间留给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2.本节结合教材的内容通过四个探究活动,得出有关溶液的五条结论,加强了学生对溶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
3.如果采用分组实验探究,学生参与机会更多,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