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和灭火》教学
郧县城关一中 钟小明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的教学内容是与日常生活联系最密切的一个课题,内容较为独立,学习的内容为: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以及易燃物、易爆物安全知识。本课题所处单元安排在氧气的性质、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制法之后进行学习。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学生对燃烧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时,学生又知道了一些灭火的方法。本课题从燃烧条件的探究入手,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再根据燃烧条件推论灭火的原理
二、知识框架
三、学生情况分析
1、九年级的学生对生活中燃烧现象已经比较熟悉,在前面的化学学习中也已经了解部分物质的燃烧情况,对燃烧的条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并不完全了解,有强烈的好奇心想知道更多的关于燃烧的知识。
2 、我将教材的内容略为拓展,增加了火灾自救常识,使教学内容和社会生活相互渗透,真正做到化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③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②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②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③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五、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疑点:着火点是否可以降低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资源的应用
及设计分析
引入新课
【引言】当你听到“火”这个字眼时,你会想到什么呢?
【展示】多媒体展示火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观看视频图片
【思考、交流】
1、不同物质燃烧有什么共同现象?
2、物质燃烧是什么变化?
利用视频,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提供一个情景。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体系对燃烧进行从感性到理性的再认识。
设疑猜想
【设疑】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那么物质燃烧到底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
分组讨论、交流,根据对燃烧的了解做出一些猜想并简要的说明猜想的依据(略)
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取三支试管,分别标上A、B、C,在A试管中放入一粒白磷;在B试管中放入一粒红磷;在C试管中放入一粒白磷,再加入一定量的热水。将A、B、C三支试管同时放入盛有热水的水槽中。
【猜想】哪支试管中的磷会燃烧?
【观察】实验现象
【讨论】
1、为什么A试管的白磷燃烧,B试管的白磷不能燃烧?
2、为什么A试管的白磷燃烧,C试管的白磷不能燃烧?
通过实验探究,思考并悟出燃烧的条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方式,养成热爱观察的习惯,了解对比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讨论
归纳
交流
【展示】火三角图片,引导学生对燃烧的条件进行讨论和交流。
【板书】
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
氧气
温度达到着火点
【讨论交流】
通过对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归纳出燃烧的条件。
【理解记忆】
培养学生交流与表达的能力以及通过实验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应用拓展
【教师演示】将蘸了酒精和水的混合物的手绢点燃。
【观察、解释】
【思考】蜡烛火焰为什么一吹即灭?而炉火却越扇越旺?
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感性认识,对燃烧的条件做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严谨的思维方式。
知识过渡
【引言】火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
【展示】多媒体展示火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图片。
观看火灾的视频图片。
强烈的对比,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提出问题
【设疑】如何灭火?
【展示】实际生活中采取的一些灭火措施及其原理。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从而得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思考、交流】
灭火的方法
灭火的原理
由燃烧的条件和生活经验,推想出适当的灭火方法,培养推理能力。
通过讨论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措施,理论联系实际。
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点燃蜡烛,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熄灭。
设计并实验并与教师互动交流。
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亲手设计并实验,获取第一手材料,再对其进行分析,突出课题重点;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师生共同讨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使难点得以突破。
总结交流
展示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2)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三者任满足其一
互动交流、理解记忆,掌握结论。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感性认识,总结灭火的一般原理与基本方法,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
发散探究
【教师演示】点燃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罩上一只大烧杯,哪只蜡烛先灭?
观察、思考、记录实验现象。
进一步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突破难点。
知识拓展
【教师演示】演示灭火器原理。
【展示】多媒体展示常见的消防安全标志。
观察、思考、记录实验现象。
阅读教材P-127内容,交流常见的灭火器原理和使用范围。
初步了解灭火器的原理以及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树立防火安全意识,培养关注社会意识。
联系实际
【展示】多媒体展示“家庭远离火灾”火场逃生方法
观看火场逃生方法,分析讨论。
通过多媒体展示,使学生学会基本的防火、灭火及火灾现场的自救方法。
随堂练习
多媒体演示
学生讨论回答
多媒体快速训练,提高了教学评价的时效性。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小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火”有什么新的认识?
学生交流感受和收获。
既是知识的小结,也是方法的小结。
七、教学反思
燃烧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化学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多有涉及。这是一个好事,因为学习自己熟悉的东西总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固有的知识经验有时也会影响我们应该达到的学习效果,先入为主的思想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怎样扬长避短,既能利用已有的经验,又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求学欲望,这是本节课的一个技术难题。
本节教材着眼于生活中的化学。而教学中要活学活用教材使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还要避免流于延伸范围加深难度的误区。要落实课程标准使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点又能灵活运用它们,这就对问题的情境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设计问题时,要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求知求实。
课堂教学教程中,有实物展台、课件等可用手段,利用它们是为了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要避免流于形式摆花架子;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应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上自己要更投入更活跃,学生才可能更活跃更投入,才能使他们在一个充满乐趣的时间和空间里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