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净化》教学案例
天门市麻洋初级中学 李凯波
【课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
【学生情况分析 】水虽然是学生每天都接触的必备物质之一,但对天然水的净化过程,学生并不熟悉。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注重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知识,通过教师的适当讲解和引导,设计探究实验,逐步了解和体会净化水的基本方法。
【教学设计意图】
1.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三个方面,教师期望的信息,更明确、具体,且层次分明。
2.教学过程的设计不是对教材简单照本宣科,而是以“建构理论” 为基础,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以及根据人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看到的不如做到的”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侧重于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让具有不同特质智能的学生扬其所长,补人之短,共同成长。对于课堂上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留作课后思考题,使课堂知识得以拓展,课堂内涵得以延伸。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纯水与天然水区别,会用简单的方法区分硬水与软水。
(2)了解净化水的一些基本方法,如沉淀、过滤、吸附、蒸馏,能把简单净化水的方法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2)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所获取信息进行加工。
(3)通过对水净化过程的初步探究,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形成良好的
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水的净化处理过程,教育学生关心、爱护、珍惜水资源。
(2)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水净化处理过程的实验探究,感受化学对生活、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和软水的区别。
(2)了解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净水的方法。
(3)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解决简单的水净化处理问题。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2.引导学生正确做好实验。
【教学方法】
创设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联系实际→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发挥想象→提高兴趣。
【教学用品】
仪器:烧杯、药匙、漏斗、滤纸、玻璃棒、带铁圈的铁架台、平底烧瓶、石棉网、酒精灯、试管、碎瓷片、带橡皮塞的双直角导管。滴管
药品:井水、河水、自来水、纯净水、蒸馏水、明矾、肥皂水。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置情景
导入课题
设问过渡
设问过渡
活动与探究
教师引导
学生动手
制作过滤器
学生讨论
设问过渡
活动与探究
预留问题
设问过渡
投影
设问过渡
活动与探究
阅读探究
预留问题
阅读探究
教师提问
投影练习
设问过渡
学生讨论
学生思考
学生深思
总结教育
布置作业
“飞流直下三千尺……”
诗中描述的是哪一种物质?
[问题]
1.在生活中你们知道有哪些水?
2.水中哪些是混合物?它们含有哪些杂质?
[展示]河水、自来水、蒸馏水各一杯。
学们,你们家在没有用上自来水之前,饮用的是河水,还是井水?你们家是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对水进行简单净化的?
天然水含有较多的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所以一般不宜直接饮用,需要经过净化处理后才供生活使用。这节课我们学习
“课题3-水的净化”。
教师见机提问:
这些白色物质是否有净水作用呢?
同学们,我们如何把这些沉淀和水分开?请大家举出日常生活,生产中把固体和液体分开的实例。教师先举例,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实例:用滤布把豆腐浆和豆腐渣分离;用沙层滤水等
(教师表扬学生,夸奖他们是生活有心人)
这些分开固体和液体的
实例,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倾听、总结
实验室通常用过滤装置(展示事物)把不溶于水的物质和水分开。
教师示范
投影:操作提示,并行间指导
同学们比较过滤前后的水,清澈程度如何?
教师倾听
大家再闻一闻、看一看过滤后的水,和过滤前相比哪些性质基本无变化?
如何把水中的颜色、气味也除掉呢?
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自制简易活性炭净水器
教师展示制作较好的简易净水器,表扬肯定学生。
请大家看一看,闻一闻过滤后的水,和处理前有什么不同?
借助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课件投影),简介活性炭。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可以吸附掉水中一些溶解性的杂质。如:去色去嗅。
活性炭净水器的进水口为何在下面?
同学们知道我们所用的自来水的水源来自于何处?自来水厂是如何把浑浊的汉江江水净化为我们能饮用的自来水呢?
播放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影片。
经过上述处理过的水,澄清透明,比较洁净,是不是纯净物?
若水量不同,肥皂的量不同,现象又有何不同;用不同硬度的水洗衣服时,产生肥皂泡沫是否相同。
请同学们回忆日常生活,长时间烧开水的茶壶内壁有什么物质?这些物质如何形成?生活中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一杯是加明矾并过滤后的井水,一杯是纯净水,你能采取什么样的简单方法加以区分。
在实验室,我们可以使用装置(投影蒸馏装置,并展示实物),采取蒸馏的方法制得净化程度较高的水—蒸馏水。请同学们说出蒸馏净水的原理,其中包含了水的哪些物态变化。
通过水的蒸馏,可以使水得到较高程度的净化。事实上,得到净化程度较高的水的方法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上网,查资料等作一下了解。
同学们,我们要使被污染了的河水,得到初步净化,要经过哪些操作?
由此我们看到,若使污染的河水变得更清更蓝,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我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水的净化很复杂,洁净的水来之不易,我们要爱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我们都要为身边的水资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美好。
社会调查:请同学们调查,了解当地政府采取了哪些举措来治理污染的水。
课本78面习题1、2。
朗诵
“……,疑是银河落九天!”
回答:水
回答:海水、河水、湖水、矿泉水、蒸馏水……
思考、回答:海水、河水、湖水、矿泉水……
观察
学生回答:
井水、河水…,加明矾…。
把明矾加入盛井水的杯中搅拌、静置,观察并记录现象,交流……
(有白色物质生成)
回答。(明矾溶于水后形成的白色物质,能够吸附悬浮于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使它们从小颗粒变为大颗粒,从水中沉降出来。)
学生激烈讨论…
学生甲:用沙漏勺子将煮熟的饺子和汤分开
学生已:用地漏盖子将固体垃圾和水分开
学生思考,归纳。
回答:都是用一种液体能通过,固体不能通过的物品,把固体和液体分开。
同桌之间合作,动手制作过滤器,并过滤加明矾静置后的井水。
学生回答: 过滤后的水较澄清。
学生回答: 仍有臭味。
动手制作简易活性炭净水器,互相评价,取长补短。把过滤后的河水通过简易净水器净化处理。
学生回答: 基本无气味,无颜色。
课后讨论探究,解答。
学生回答:汉江江水,河水…
欣赏观看。看后简要说出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
两位学生分别用硬水(准备的井水),软水(教室里的纯净水)(用水槽盛装)加肥皂水洗涤毛巾(水量同,肥皂的量同),其他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学生回答:蒸馏
学生集体回答…
写调查报告
创设热烈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同时引入本课主题—水。
借助课件
告知目标
发挥学生运动智能
发挥学生语言智能
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迁移到课堂
体现建构知识理论
培养和发挥学生逻辑-数学智能
展现和发展学生运动、人际关系智能
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并体现运动智能
。通过评价他人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展现和发展了自我
拓展课堂知识,延伸课堂内涵
通过影片,让学生了解日常接触较少但又实用的知识
拓展课堂知识,延伸课堂内涵
培养学生自学探究能力
借助熟悉的生活知识,学生自然得出结论,体现建构知识理论。
及时巩固
,加深印象
教育学生关心、爱护、珍惜水资源。
板书设计
课题3 水的净化
一、除不溶性杂质的方法
1.静置
2.过滤
二、除可溶性杂质的方法
1.吸附
2.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