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水的组成》导学案
武汉市洪山区教科中心 陈爱忠
【学习目标】
了解水的组成,能说出氢气验纯的方法。
能找出单质、化合物的区别,能识别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
体验“从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的化学学科分析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分析水的组成。
难点: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
【学习过程】
学习流程
学习内容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35min ):
【板块一】氢气的性质
情景故事一:世界上第一个氢气球诞生在1780年,法国化学家布拉克把氢气灌入猪膀胱中,制得世界上第一个氢气球。当前多用于儿童玩具或喜庆放飞用。较大的氢气球用于飘浮广告条幅,也叫空飘氢气球。我们玩氢气球时也存在不安全的因素,氢气无色、无臭,但易燃烧爆炸,如果在人口密集区存有大量氢气球,就要当心自身的安全喽!
阅读教材、观察实验,思考问题:
①认真自研教材P79,用红笔在教材上分别勾画出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②仔细观察演示实验4-23,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总结归纳检验氢气的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③仔细观察演示实验4-24,请你归纳出氢气燃烧的现象,并完成P79的讨论。
自研成果:
氢气的物理性质:
氢气的化学性质:
氢气的检验:
燃烧现象:
了解学习目标,认真阅读教材,观察演示实验,独立思考,书写自研成果。
自主学习
【板块二】水的组成
情景故事二:俗话说,“水火不相容”。可是,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却燃烧起熊熊大火。1977年11月9日,在印度东南部的马德里斯某一海湾的水域内,发生的一次大火。当时,海上风浪已经接连数日没有停息了,这天,一阵强大的飓风过后,海面上突然燃起熊熊大火,颇为奇观,火光照耀四周数十公里。当时,熊熊烈火,剧烈的火焰竟使海天连成一片,形成半壁红彤壮观奇妙的景观,目击者无不目瞪口呆。
同学们一定想了解这个故事中水着火的原因吧?那么我们现在就开始我们的探究之旅……
(1)观看水的电解演示实验,完成P80表格。
重点思考:正负电极上产生气体体积的差异(结合教材4-25两个放大的圆圈分析)、体积之比,并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2)根据你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样的实验结论。
【板块三】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的概念
快速浏览P27内容,回忆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含义,力求做到:能够默写出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并举出实例。
1.浏览教材P81,用红笔在教材上分别勾画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
2.物质的种类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请以知识框架图的形式展现混合物、纯净物、化合物、单质、氧化物的关系。
3.一种物质能既是化合物又是单质吗?你认为可能吗?请解释。
观察演示实验,独立思考并完成思考题。
合
作
学
习
对学(3min ):
对子间检查自研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等级评定;相互交流氢气的性质及检验。
群学(7min ):
小组长先统计本组存在的疑难问题,组长主持对这些疑难问题展开小组交流讨论,帮助解决组内疑难;
重点讨论:①水电解实验步骤;②区别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①对子间互查、相互解疑。
②小组内合作学习、讨论。
展示提升
单元一预设:
①重点展示氢气的化学性质;②氢气检验的步骤、现象和结论
单元二预设:
①将水电解实验的简易装置图呈现在黑板上,依照板书上的简易图讲解水电解实验的步骤、现象和结论。
②错误辨析:由水的电解实验可以知道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
单元三预设:
先带领大家从概念上简单的找出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别;
找出氧化物的特点;
拓展思维:认真思考错误辨析题,给出合理解释,并能举出相应的实例。
错误辨析: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可能是混合物吗?
(40min)
①教师组织学生抽签决定小组展示任务。
②针对本组展示任务,展开交流讨论,确定本组展示方案,分派展示角色。
③展示要求:声音洪亮,精神饱满,层次清晰,推理严密。
④认真倾听和思考小组间的展示内容,大胆互纠,踊跃解疑,公正评价。
达标检测
基础题:
1.“诗画瘦西湖,人文古扬州” 是旅游宣传语,清澈的瘦西湖水属于 ( )
A.混合物 B.纯净物 C.单质 D.化合物
2.节日的气球目前不再充氢气而改充氦气,这是因为( )
A.氢气泄露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
B.制得的氢气在充入气球前需要验纯
C.制取氢气的成本比氦气高 D.氢气球没有氦气球飞的高
发展题:
3.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化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
A.高锰酸钾、二氧化氮、氮气 B.食盐水、过氧化氢、液氧
C.洁净的空气、氯化钠、水 D.酒精、冰、水银
4.能够由电解水试验直接得到的结论是( )
(1)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2)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3)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4)水的化学式是H2O
A.(1)(2) B.(3)(4) C.(1)(4) D.(1)
提高题:
5.分析以下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A图:实验开始后,没有水进入广口瓶中,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要想实验成功,何时打开弹簧夹? 。实验结束时,进入广口瓶中的水少于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有
B图:电源正极对应试管产生的气体是 ,负极对应试管产生的气体是 ,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是 ,实验中向水中加入氢氧化钠等物质,其目的是 。验纯氢气的方法是 。
C图:甲烷燃烧,上面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说明有 产生,将干冷烧杯迅速的翻转过来,向其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有白色浑浊产生,说明有 产生。
全班同学完成达标检测中的习题,做到安静、紧张、有序,标注疑难,准备在互动时寻求帮助。
反思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