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13 23:3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工业投资比例为58%,交通运输为19.2% ,水利农林为7.6%,文教卫生为7.4%,其他为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比例约为1∶7.9。 这反映出“一五”计划期间我国(   )
A. 农、轻、重工业比例协调
B.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C. 重点培养建设人才
D. 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2.从“一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70年来,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坚持不懈、与时俱进地编制实施计划规划。“一五”计划实施的重点是(   )
A. 发展轻工业、商业 B. 发展农业
C. 培养建设人才 D. 发展重工业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度重视工业体系建设,从一五计划开始就把有限的资源重点投向工业部门,为此后的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下列成就属于“一五”计划期间的有(   )
①鞍山大型轧钢厂 ②第一批喷气式歼击机 ③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④大庆油田投产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4.1953年,周恩来在谈到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时说:“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周恩来讲话的主旨是(   )
A. 要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B. 要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C. 强调国民经济要稳步协调发展
D. 要优先发展农业,建成农业大国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四、五年间,我国逐渐完成了战后经济的恢复,转而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但资本和资源的严重匮乏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为此,中共中央实行了利用有限的资本和资源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   )
A. 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 改变了我国工业分布偏于沿海和沿江的格局
C. 使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D. 使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6. 我国“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民用工业企业中分别有50个部署在东北地区,32个部署在中部地区,国防工业企业中的大部分部署在了中西部地区。国家调整工业布局的主要目的在于(   )
A. 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基础 B. 推动经济均衡发展
C. 打破西方对中国的经济封锁 D. 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7.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
A. 致力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基础
B. 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平衡
C. 大力压缩基本建设的投资规模
D. 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8.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同时开展了1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从而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
A. 初步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 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C. 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
D. 实现了农、轻、重各部门协调发展
9.1950年,东北人民政府规定在大区范围内对煤炭、钢材等多种生产资料统一分配。随后,东北地区计划分配的物资种类逐年增加。从1953年起,计划分配调拨体制开始在全国铺开。这反映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   )
A. 是新生国家政权的基础 B. 随着行政区域的扩大逐步建立
C. 是在宪法原则下建立的 D. 随着工业化建设的进行而建立
10. 申纪兰代表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全部十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下列符合她第一次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经历的是(   )
A. 听到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参与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制定
C.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D. 激动于习近平阐述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11. 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
A. 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 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 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使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强国富民成为时代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二
“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各部门投资比例表
部门 工业 农林水利 交通运输 文化教育和卫生 其他
投资比例/% 58.2 7.6 19.5 7.2 7.5
材料三
1952—1957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的增长表
工农业产品 煤 钢 布 粮食
增长率/% 98.49 296.30 31.85 19.36
材料四 1957年,我国就业的职工(主要指在工厂、学校、医院等单位工作的劳动者)人数达到3 205万人,比1949年增加1 570余万人,增长率约为96%;同年,全国就业的女职工人数达到 328.6 万人,比 1949 年增加 268万人,增长率约为44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实施“一五”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投资的重点是什么?列举“一五”计划中该部门取得的成就一例。
(3)材料三反映我国“一五”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劳动者就业具有哪些特点?促进劳动者就业的有利因素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一五”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14.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法治是国家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没有适当形式的政权机关 ,就不能代表国家。中国现在可以采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省人民代表大会、县人民代表大会、区人民代表大会直到乡人民代表大会的系统,并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政府。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二 下面是李华同学整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建设”的学习笔记。
(1)在材料一反映的构想基础上,我国形成了什么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通过哪次会议确立的?
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的法治建设历程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1——12 BDBCBBABDBAC
13.
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
重工业。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试制成功;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等等。(任举一例即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一五”计划奠定了政治基础;土地改革为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抗美援朝的胜利捍卫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等等。
就业人数增加;女职工就业人数增长幅度大;人民多在工厂、学校、医院等单位就业。党和政府重视人民的就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国家对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的重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保障了妇女的合法权益;等等。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促进了国民就业。
14.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说明了我国法治建设不断健全与完善;逐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体现了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