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初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8.3撒哈拉以南非洲同步检测题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初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8.3撒哈拉以南非洲同步检测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2-10 16:22:50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初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8.3撒哈拉以南非洲同步检测题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西宁开学考)下列关于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 B.黄金、金刚石产量居世界首位
C.气候类型以温带气候为主 D.出口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
【答案】C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国家、居民);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 撒哈拉以南非洲 :
A. 是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A不符合题意;
B.黄金、金刚石产量居世界首位,B不符合题意;
C.气候类型以热带气候为主,C符合题意;
D.出口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非洲矿物资源丰富,不仅种类丰富,而且储量大。目前已知的石油、铜、金、金刚石、铝土矿、磷酸盐、铌和钴的储量在世界上均占有很大比重; 非洲的动植物资源也非常丰富,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居世界首位;名贵树种有桃花心木、檀木、花梨木。非洲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处热带,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2021·济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撒哈拉以南非洲具有“热、黑、高、富"的特点,对这些特点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热——绝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B.黑——黑土地分布广泛
C.高——地形以高原为主 D.富——矿产和生物资源丰富
3.导致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国家比较贫穷的原因有(  )
A.野生动物争夺人类生存空间 B.长期的殖民统治
C.气候湿热,不利于发展经济 D.过分依赖出口工业制成品
【答案】2.B
3.B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未住,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2.由图可知,“热”是指撒哈拉以南非洲绝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A对;“黑”是指撒哈拉以南非洲以黑色人种为主,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B错;“高”是指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富”是指撒哈拉以南非洲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丰富,CD对。故答案为:B。
3.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在政治上取得独立以后,民族经济取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但长期的殖民统治,使得大多数国家的工业基础仍很薄弱,片面发展一种或几种面向出口的农矿初级产品,成为发达国家的原料供应地和工业品市场,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单一经济形态还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转,进而导致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国家比较贫穷,B对,ACD错。故答案为:B。
4.(2021·东营)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为主
B.热带沙漠气候广布,旱灾严重
C.黑种人的故乡,人口增长快
D.大量进口矿产资源,发展民族工业
【答案】C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国家、居民);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较为平坦,A错误;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北非撒哈拉地区,B错误;是黑种人的故乡,人口增长快,C正确;矿产资源丰富,以出口矿产资源等原材料为主,经济发展水平低,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俗称“黑非洲”,意为“黑种人的故乡”,泛指撒哈拉大沙漠中部以南的非洲。至今居民中仍以黑种人占绝大部分。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区域,其中有31个国家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国家”。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起伏不大,称为高原大陆。整个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海岸线平直。
(2)由于历史上长期受殖民主义者占领和掠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缓慢,为单一的商品经济,出口农产品、工业原料、半成品等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在对外贸易中价格低廉,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2021七下·东莞期末) 读图1“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矿产和经济作物的分布图”和图2“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剖面围(沿南纬3°)”,完成下面小题。
5.撒哈拉以南非洲盛产的经济作物不包括(  )
A.咖啡 B.油棕 C.椰枣 D.玉米
6.该区域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  )
A.东部沿海 B.西部沿海 C.南部沿海 D.中部地区
7.从图中可以看出(  )
A.剖面地势东高西低 B.乞力马扎罗山海拔超过7000米
C.东非高原位于刚果盆地西侧 D.非洲东临大西洋,西临印度洋
8.撒哈拉以南非洲(  )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矿产资源缺乏
C.是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区 D.主要是发展中国家
【答案】5.D
6.B
7.A
8.B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国家、居民);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点评】撒哈拉以南非洲俗称"黑非洲",意为"黑种人的故乡",泛指撒哈拉大沙漠中部以南的非洲,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区域。西临大西洋,东临印度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海峡与欧洲相望,地形以高原为主,称为高原大陆,主要有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性气候为主,南部好望角地区有部分地中海气候。
5.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盛产热带作物,如咖啡、油棕、椰枣,玉米属于温带作物且属于粮食作物,在该地区不盛产,故选D。
6.读图可知,图示为撒哈拉以南非洲,该区域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故选项B正确,符合题意。故选B。
7.从图中剖面图可以看出,该地区地势是东高西低,故A正确。乞力马扎罗山的海拔不超过6000米,故B错误。东非高原位于刚果盆地的东侧,故C错误。非洲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故D错误。故选A。
8.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称号,故A错误。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富饶大陆”称号,故B错误。百分之九十以上是黑种人,有“黑非洲”称号,故C错误。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故D正确。故选D。
9.(2021·新疆)撒哈拉以南非洲居民从人种构成看,主要是(  )
A.白色人种 B.黑色人种 C.混血人种 D.黄色人种
【答案】B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国家、居民)
【解析】【分析】世界上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亚,混血人种最多的地区是拉丁美洲。故根据题意选B。
【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未住,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10.(2021七下·二道期末)撒哈拉以南非洲典型的民居具有阴凉通风,遮阳避雨的特点,下列图片符合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
【解析】【分析】撒哈拉以南地区典型的民居特点是阴凉、通风,通常是就地取材,用茅草搭建房屋,这样既凉快、又通风,以上四个民居中,C是位于沙漠地区,撒哈拉以南地区典型的民居特点是阴凉、通风,通常是就地取材,用茅草搭建房屋,这样既凉快、又通风,以上四个民居中,A是位于沙漠地区,A是位于北极地区的冰屋,B是撒哈拉以南地区的茅草屋,C是沙漠地区的民居,D是位于炎热地区的高脚屋,故根据题意选B。
【点评】聚落的民居建筑,是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就地取材而创造出来的,其不仅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也有显著的地方色彩。例如,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用当地便于取得的冰块构筑的小冰屋,有利于保持室内的温度;中国黄土高原有堆积很厚的黄土层,那里的气候相对比较干燥,当地居民利用黄土层挖凿成窑洞;中国新疆地区气候干燥,多平顶房,屋顶可以用来晒庄稼;热带炎热多雨地区比较潮湿,一般都建成双层木楼或竹楼,通风较好,人居住在楼上凉爽干燥。
11.(2021七下·二道期末)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去世,他拯救了全球许多处于饥荒中的人们;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许多国家农牧业生产落后,旱灾频繁发生,很多居民仍然经常忍饥挨饿;下图是影响非洲发展的三大问题关系图,影响非洲发展的三大问题①②③依次是(  )
A. 人口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
B.粮食问题、环境问题、人口问题
C.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粮食问题
D.粮食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
【答案】A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分析】长期的殖民统治,使非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大洲,人口的快速增长,造成了粮食的极度短缺,单一的商品经济影响粮食生产,为了满足粮食的需要,盲目的毁林开荒,破坏生存环境,现阶段人口、粮食、环境是非洲面临的巨大问题。故答案为:A。
【点评】非洲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一洲,人口的快速增长造成了粮食的极度短缺,人口、粮食、环境是非洲面临的巨大问题。现阶段非洲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控制人口增长;发展多元化经济;培养科技人才;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科技兴农等,其中控制人口增长是非洲人民面临的最紧迫任务。
12.(2021七下·新蔡期末)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历史根源是(  )
A.自然条件恶劣 B.自然资源贫乏
C.人口增长速度快 D.长期的殖民统治
【答案】D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长期的殖民统治,使非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大洲,非洲国家在政治上取得独立以后,民族经济取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大多数国家的工业基础仍很薄弱,片面发展一种或几种面向出口的农矿初级产品,成为发达国家的原料供应地和工业品市场,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故答案为:D
【点评】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欠发达,主要出口工业原料或半成品、初级产品,一般价格低廉,进口工业制成品。主要原因是:
①自然资源品种繁多,数量丰富;
②科学技术条件差,工业产业落后;
③该地历史上长期是西方的殖民地,受殖民影响严重。
13.(2021七下·路北期末)撒哈拉以南非洲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粮食供应不足 B.经济落后
C.气候干旱 D.人口增长过快
【答案】D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分析】非洲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一洲,人口的快速增长造成了粮食的极度短缺,为了满足粮食需要,不断的滥垦乱伐、过度放牧,破坏生存的环境,现阶段人口、粮食、环境是非洲面临的巨大问题,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人口问题,该问题又是粮食和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故答案为:D
【点评】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人口增长率最快的大洲,但由于长期为西方各国的殖民地,大量的殖民掠夺,加上现在国际社会不平等的经济秩序,导致了这块地区长期的落后贫困。人口对于环境来说是沉重的负担,因为生产力水平低,所以粮食生产后供不应求,因此在不断的开荒,扩大生产,生产过程中需要向环境索取资源,也要排放废物,这给环境造成很大的伤害,这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14.(2021七下·路北期末)有关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黑种人的故乡 B.地形以高原为主
C.自然资源丰富 D.出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
【答案】D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分析】有关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叙述,这里是黑种人的故乡,地形以高原为主,自然资源丰富,出口单一初级产品为主,经济发展水平低下。
故答案为:D
【点评】撒哈拉以南非洲俗称"黑非洲",意为"黑种人的故乡",泛指撒哈拉大沙漠中部以南的非洲,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区域。西临大西洋,东临印度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海峡与欧洲相望,地形以高原为主,称为高原大陆,主要有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性气候为主,南部好望角地区有部分地中海气候。
15.(2021七下·八公山期末)影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农牧业生产的自然灾害主要是(  )
A.水灾 B.旱灾 C.台风 D.寒潮
【答案】B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赤道穿过非洲中部,大部分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面积广大,有“热带大陆”之称。而撒哈拉以南大部分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雨季降水少,且因高温蒸发量大,地表水稀少,故易形成旱灾。因此,影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热带草原地区农业生产最大的自然灾害是旱灾。故B正确, ACD 错误。
【点评】非洲是世界上跨热带面积最大的洲,本区气候分布特点是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中心,向南北两侧为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以及地中海气候。其中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雨季人们进行耕种,收成很好。赶上旱季时人们几乎颗粒无收,产生饥荒。
16.(2021七下·贵池期末)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在热带草原地区开垦种粮,过度放牧,其后果是(  )
A.粮食和肉类大幅度增产 B.增加土地肥力
C.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D.加剧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答案】D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分析】非洲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人口的快速增长造成了粮食的极度短缺,为了满足粮食需要,不断的开垦种粮,过度放牧,破坏生存的环境,从而加剧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现阶段人口、粮食、环境是非洲面临的巨大问题。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热带草原地区开垦种粮,过度放牧造成的后果,理解解答即可。
17.(2021七下·东至期末)下列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居民90%以上是黑色人种
B.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以热带气候为主
C.地形以平原为主
D.是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地区
【答案】C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居民90%以上是黑色人种,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A正确;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以热带气候为主,有“热带大陆”之称,B正确;地形以高原为主,C错误;是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地区,D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非洲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处热带,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三大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18.(2021七下·克山期末)撒哈拉以南非洲矿产资源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的是(  )
A.黄金、金刚石 B.黄金、石油
C.天然气、石油 D.金刚石、铁
【答案】A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矿产资源丰富,被称为“资源宝库”,其中黄金和金刚石的储量和产量居世界首位,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属于世界上最贫穷的地区之一,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因此要解决贫困发展生产,首要的就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另外还可以发展民族工业摆脱依靠出口单一农矿产品的现状;从发达国家引进人才和技术;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解决粮食问题;保护生态环境。
(2021七下·黑龙江期末) 下图为某地区四个国家主要出口商品占本国出口商品总额的百分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9.以上四个国家可能位于(  )
A.东南亚 B.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C.北美 D.西亚
20.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断四国的经济特征是 (  )
A.以外向型经济为主 B.农业十分发达
C.工业以制造业为主 D.以出口初级农矿产品为主
【答案】19.B
20.D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国家、居民);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点评】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欠发达,主要出口工业原料或半成品、初级产品,一般价格低廉,进口工业制成品。主要原因是:
①自然资源品种繁多,数量丰富;
②科学技术条件差,工业产业落后;
③该地历史上长期是西方的殖民地,受殖民影响严重。
19.读图可知,四个国家的出口商品都是以单一初级产品为主,由此判断最可能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故答案为:B。
20.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四个国家的出口商品都是一种或两种初级产品为主,在对外贸易中占有不利地位,可以推断四国的经济特征是以出口初级农矿产品为主。故答案为:D。
(2021七下·宁明期末) 读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进出口产品示意图(如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1.下列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进出口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出口的大多是工业原料、半成品等初级产品
B.出口产品科技含量较高
C.进口产品价格低于出口产品的价格
D.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22.撒哈拉以南非洲依然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地区,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是(  )
①长期的殖民统治②人口增长过快
③国际贸易中存在不合理的商品贸易④自然条件太差,地理位置不优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21.A
22.A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点评】(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多数国家长期受殖民统治,经济模式单一,经济发展落后。国家独立以后,民族经济取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大多数国家的工业基础仍很薄弱,片面发展一种或几种面向出口的矿产或木材等农矿初级产品,成为发达国家的原料供应地和工业品市场。
(2)由于长期种族冲突、热带疾病丛生、工业化引发的环境破坏,使非洲成为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也是世界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一个大洲。同时非洲也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人口的快速增长造成了粮食的极度短缺,为了满足粮食需要,人们不断的破坏生存环境,现阶段人口、粮食、环境是非洲面临的巨大问题。
21.由于历史上长期受殖民主义者占领和掠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出口初级农矿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由于工业制成品的价格比初级产品贵得多,因此,这些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故答案为:A。
22.撒哈拉以南非洲依然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地区,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是长期的殖民统治、人口增长过快、国际贸易中存在不合理的商品贸易;撒哈拉以南非洲是矿产资源的宝库,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好。故答案为:A。
二、综合题
23.(2021七下·古丈期末) 2020年2月,东非蝗灾肆虐,非洲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之一。读“撒哈拉以南非洲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受蝗灾影响地区濒临的大洋是   。
(2)赤道穿过的地形区有刚果盆地、   高原,刚果盆地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气候。
(3)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许多国家,主要出口热带经济作物和矿产等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这些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   (填“优势”或“劣势”)地位。
(4)撒哈拉以南非洲是   色人种的故乡。由于人口增长   (填“快”或“慢”),粮食供应不足,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导致了土地荒漠化使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5)尼罗河自南向北流入地中海,说明尼罗河流域地势   。
【答案】(1)印度洋
(2)东非;热带雨林
(3)劣势
(4)黑;快
(5)南高北低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蝗灾最严重的地区是埃塞俄比亚高原与东非高原之间,该地区东临印度洋。
(2)赤道穿过的地区有刚果盆地、东非高原,其中刚果盆地是热带雨林气候,东非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
(3)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许多国家,主要出口热带经济作物和矿产,低价出口、高价进口工业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由于人口增长快,粮食供应不足,人们乱砍滥伐、过度开垦等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5)尼罗河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说明了尼罗河流域的地势是南高北低。
【点评】非洲大陆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部个苏伊士运河和红海与亚洲相邻,非洲大陆轮廓比较完整,简单,以高原地形为主,气候普遍炎热,被称为热带大陆。非洲的气候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其中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南北两侧及东非高原,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非洲北部和南回归线附近西岸,地中海气候分布在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和非洲西南角,而高原山地气候分布在埃塞尔比亚高原和东非高原上的部分地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未住,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24.(2021七下·农安期末)读“撒哈拉以南非洲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   带,并且是   种人的故乡。
(2)写出图中序号或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河流:①   ,岛屿:②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A:   沙漠。大洋:B   洋,C   洋。
【答案】(1)热;黑
(2)尼罗河;马达加斯加;撒哈拉;大西;印度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国家、居民);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这里的绝大部分居民为黑种人,因此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
(2)读图可知,图中河流①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岛屿②是位于非洲大陆东南侧的马达加斯加岛;沙漠A是位于非洲北部的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大洋B是非洲西临的大西洋,C是非洲东临的印度洋。
【点评】(1)23.5°N—23.5°S之间为热带,23.5°N—66..5°N之间为北温带,23.5°S—66..5°S之间为南温带,66.5°N—90°N之间为北寒带,66.5°S—90°S之间为南寒带。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于黄色人种;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
(2)非洲最大半岛——索马里半岛;非洲最大岛——马达加斯加岛;非洲、世界最长河流——尼罗河;非洲、世界最长裂谷——东非大裂谷;非洲、世界最大盆地——刚果盆地;非洲、世界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号称“非洲屋脊”;非洲流量最大河流——刚果河;非洲最大海湾——几内亚湾;非洲最大的湖泊——维多利亚湖;非洲最深的湖泊——坦葛尼喀湖。
25.(2021七下·秦都期末)读“撒哈拉以南非洲略图”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进出口产品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撒哈拉以南非洲东临   洋。本区绝大部分地区地处五带中的   带,地形以为   主。
(2)撒哈拉以南非洲是   种人的故乡,人口自然增长率   (填“高”或“低”),农牧业生产落后,粮食产量低,出现了人口、   与环境三大问题。
(3)本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出口价格低廉的   ,进口价格昂贵的   ,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4)撒哈拉以南非洲又被称为“充满希望的大陆”,试简要说明非洲发展经济的优势:   (任答一点)。
【答案】(1)印度;热;高原
(2)黑;高;粮食
(3)初级农矿产品(矿产、木材、畜产或热带经济作物等初级产品);(机械、汽车等)工业制成品
(4)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消费市场广阔,吸引到越来越多的外国投资。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国家、居民);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分析】(1)撒哈拉以南非洲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赤道从中穿过,本区绝大部分地区地处五带中的热带,地形以为高原主,有“高原大陆”之称。
(2)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目前,该区域的黑种人占总人口90%以上,他们有着多种多样的语言,风俗习惯和原始的宗教,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农牧业生产落后,粮食产量低,出现了人口、粮食与环境三大问题。
(3)由于历史上长期受殖民主义者占领和掠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出口价格低廉的初级农矿产品,进口价格昂贵的工业制成品,由于工业制成品的价格比初级产品贵得多,因此这些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4)撒哈拉以南非洲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消费市场广阔,吸引到越来越多的外国投资,被称为“充满希望的大陆”。
【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未住,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26.(2020七下·天津期末)读“撒哈拉以南非洲”图,回答下列问题。
(1)撒哈拉以南非洲是   种人的故乡。
(2)世界上最大的沙漠A是   沙漠。
(3)世界第一长河B是   一河。
(4)撒哈拉以南非洲是矿产资源的宝库,黄金和   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5)非洲地区人口问题较为突出,在开发和利用自然环境过程中,一些做法造成生态环境恶化。下面为该地区人地关系示意图,请将示意图补充完整,并把代表正确含义的字母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人口快速增长 D.开垦草原c.水土流失d.森林面积减少
①   ;②   ;③   ;④   ;
【答案】(1)黑
(2)撒哈拉
(3)尼罗
(4)金刚石
(5)a;b;d;c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国家、居民);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上最大的沙漠A是撒哈拉沙漠。(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第一长河B是尼罗河。(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撒哈拉以南非洲是矿产资源的宝库,黄金和钻石(金刚石)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口增长快,会带来粮食短缺。这时候人们就开始用砍伐树木、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手段加大种植业和畜牧业来维持生活。这样就导致森林被破坏,土地肥力下降,草场退化,导致水土流失,致使土地荒漠化。故答案为:a、d、b、c。
【点评】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它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之间隔着狭长的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为陆上分界,非洲是世界古人类和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27.(2019七下·长春期末)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及“某地气候资料图”,回答问题
(1)气候资料图代表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气候特点是   ,所属的地区A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   盆地。
(2)图中①是   河,为世界上最长的河流,自南向北流,最终注入   海。
(3)非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那里全年高温,一年分明显的   季和   季。
(4)读图得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是以   为轴,呈   分布。
(5)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   种人的故乡,由于长期受殖民主义者的占领和掠夺,撒哈拉以南非洲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出口   产品,进口   ,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进入21世纪,经济增长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如   发展花卉业和旅游业,成为非洲最大的鲜花出口国和著名的旅游国家。
【答案】(1)热带雨林;全年高温多雨;刚果
(2)尼罗;地中
(3)热带草原;干;湿
(4)赤道;南北对称
(5)黑种;初级产品;工业成品;肯尼亚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国家、居民);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示气候类型图表示的是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该气候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分布在A表示的刚果盆地,刚果盆地是世界最大的盆地。(2)图中①是世界最长的尼罗河,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主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和热带沙漠气候区,水量较小。(3)由图不难看出,非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季和湿季。(4)可以看出,非洲的气候特点是以赤道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5)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百分之九十以上是黑种人,是黑种人的故乡;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该地区以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工业产品为主,在国际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该地区经济发展快,如肯尼亚的花卉业和旅游业发达,成为非洲最大的鲜花出口国和著名的旅游国家。
【点评】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以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热带雨林分布在中部的刚果盆地,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大洲,大部分国家属于贫困国家。
28.(2019七下·凤县期末)读“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纬度位置是:   穿过其中部,大部分地区位于   之间。
(2)图中字母A所代表的大洋是   ,B区域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结合图中B区域某地年内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判断该气候的特征是   。
(3)非洲为“热带大陆”“高原大陆”“资源大陆”,请列举图中信息任选两个加以说明。
热带大陆:   。
高原大陆:   。
资源大陆:   。
(4)撒哈拉以南非洲茫茫的大草原上,人们习惯用树枝、茅草搭建房屋,请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分析原因:   。
(5)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出口   产品,形成了   经济类型。
【答案】(1)赤道;南北回归线
(2)大西洋;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3)大部分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以热带气候为主,所以被称为热带大陆;以高原地形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矿产资源自然资源都比较丰富,被称为资源大陆
(4)当地大面积的热带草原,便于就地取材;气候常年高温,茅草屋便于散热
(5)初级产品;单一商品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国家、居民);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1)赤道穿过撒哈拉以南非洲,且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2)图中字母A所代表的大洋是大西洋,B区域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其气候特点为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3)热带大陆:大部分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以热带气候为主,所以被称为热带大陆; 高原大陆:以高原地形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 资源大陆:矿产资源自然资源都比较丰富,被称为资源大陆。(4)当地大面积的热带草原,便于就地取材;气候常年高温,茅草屋便于散热,所以人们习惯用树枝、茅草搭建房屋。(5)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经济不发达,出口初级产品,并形成单一商品经济。
【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未住,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1 / 12021-2022学年初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8.3撒哈拉以南非洲同步检测题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西宁开学考)下列关于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 B.黄金、金刚石产量居世界首位
C.气候类型以温带气候为主 D.出口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
(2021·济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撒哈拉以南非洲具有“热、黑、高、富"的特点,对这些特点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热——绝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B.黑——黑土地分布广泛
C.高——地形以高原为主 D.富——矿产和生物资源丰富
3.导致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国家比较贫穷的原因有(  )
A.野生动物争夺人类生存空间 B.长期的殖民统治
C.气候湿热,不利于发展经济 D.过分依赖出口工业制成品
4.(2021·东营)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为主
B.热带沙漠气候广布,旱灾严重
C.黑种人的故乡,人口增长快
D.大量进口矿产资源,发展民族工业
(2021七下·东莞期末) 读图1“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矿产和经济作物的分布图”和图2“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剖面围(沿南纬3°)”,完成下面小题。
5.撒哈拉以南非洲盛产的经济作物不包括(  )
A.咖啡 B.油棕 C.椰枣 D.玉米
6.该区域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  )
A.东部沿海 B.西部沿海 C.南部沿海 D.中部地区
7.从图中可以看出(  )
A.剖面地势东高西低 B.乞力马扎罗山海拔超过7000米
C.东非高原位于刚果盆地西侧 D.非洲东临大西洋,西临印度洋
8.撒哈拉以南非洲(  )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矿产资源缺乏
C.是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区 D.主要是发展中国家
9.(2021·新疆)撒哈拉以南非洲居民从人种构成看,主要是(  )
A.白色人种 B.黑色人种 C.混血人种 D.黄色人种
10.(2021七下·二道期末)撒哈拉以南非洲典型的民居具有阴凉通风,遮阳避雨的特点,下列图片符合的是(  )
A. B.
C. D.
11.(2021七下·二道期末)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去世,他拯救了全球许多处于饥荒中的人们;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许多国家农牧业生产落后,旱灾频繁发生,很多居民仍然经常忍饥挨饿;下图是影响非洲发展的三大问题关系图,影响非洲发展的三大问题①②③依次是(  )
A. 人口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
B.粮食问题、环境问题、人口问题
C.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粮食问题
D.粮食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
12.(2021七下·新蔡期末)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历史根源是(  )
A.自然条件恶劣 B.自然资源贫乏
C.人口增长速度快 D.长期的殖民统治
13.(2021七下·路北期末)撒哈拉以南非洲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粮食供应不足 B.经济落后
C.气候干旱 D.人口增长过快
14.(2021七下·路北期末)有关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黑种人的故乡 B.地形以高原为主
C.自然资源丰富 D.出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
15.(2021七下·八公山期末)影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农牧业生产的自然灾害主要是(  )
A.水灾 B.旱灾 C.台风 D.寒潮
16.(2021七下·贵池期末)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在热带草原地区开垦种粮,过度放牧,其后果是(  )
A.粮食和肉类大幅度增产 B.增加土地肥力
C.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D.加剧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17.(2021七下·东至期末)下列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居民90%以上是黑色人种
B.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以热带气候为主
C.地形以平原为主
D.是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地区
18.(2021七下·克山期末)撒哈拉以南非洲矿产资源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的是(  )
A.黄金、金刚石 B.黄金、石油
C.天然气、石油 D.金刚石、铁
(2021七下·黑龙江期末) 下图为某地区四个国家主要出口商品占本国出口商品总额的百分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9.以上四个国家可能位于(  )
A.东南亚 B.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C.北美 D.西亚
20.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断四国的经济特征是 (  )
A.以外向型经济为主 B.农业十分发达
C.工业以制造业为主 D.以出口初级农矿产品为主
(2021七下·宁明期末) 读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进出口产品示意图(如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1.下列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进出口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出口的大多是工业原料、半成品等初级产品
B.出口产品科技含量较高
C.进口产品价格低于出口产品的价格
D.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22.撒哈拉以南非洲依然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地区,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是(  )
①长期的殖民统治②人口增长过快
③国际贸易中存在不合理的商品贸易④自然条件太差,地理位置不优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综合题
23.(2021七下·古丈期末) 2020年2月,东非蝗灾肆虐,非洲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之一。读“撒哈拉以南非洲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受蝗灾影响地区濒临的大洋是   。
(2)赤道穿过的地形区有刚果盆地、   高原,刚果盆地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气候。
(3)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许多国家,主要出口热带经济作物和矿产等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这些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   (填“优势”或“劣势”)地位。
(4)撒哈拉以南非洲是   色人种的故乡。由于人口增长   (填“快”或“慢”),粮食供应不足,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导致了土地荒漠化使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5)尼罗河自南向北流入地中海,说明尼罗河流域地势   。
24.(2021七下·农安期末)读“撒哈拉以南非洲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   带,并且是   种人的故乡。
(2)写出图中序号或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河流:①   ,岛屿:②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A:   沙漠。大洋:B   洋,C   洋。
25.(2021七下·秦都期末)读“撒哈拉以南非洲略图”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进出口产品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撒哈拉以南非洲东临   洋。本区绝大部分地区地处五带中的   带,地形以为   主。
(2)撒哈拉以南非洲是   种人的故乡,人口自然增长率   (填“高”或“低”),农牧业生产落后,粮食产量低,出现了人口、   与环境三大问题。
(3)本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出口价格低廉的   ,进口价格昂贵的   ,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4)撒哈拉以南非洲又被称为“充满希望的大陆”,试简要说明非洲发展经济的优势:   (任答一点)。
26.(2020七下·天津期末)读“撒哈拉以南非洲”图,回答下列问题。
(1)撒哈拉以南非洲是   种人的故乡。
(2)世界上最大的沙漠A是   沙漠。
(3)世界第一长河B是   一河。
(4)撒哈拉以南非洲是矿产资源的宝库,黄金和   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5)非洲地区人口问题较为突出,在开发和利用自然环境过程中,一些做法造成生态环境恶化。下面为该地区人地关系示意图,请将示意图补充完整,并把代表正确含义的字母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人口快速增长 D.开垦草原c.水土流失d.森林面积减少
①   ;②   ;③   ;④   ;
27.(2019七下·长春期末)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及“某地气候资料图”,回答问题
(1)气候资料图代表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气候特点是   ,所属的地区A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   盆地。
(2)图中①是   河,为世界上最长的河流,自南向北流,最终注入   海。
(3)非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那里全年高温,一年分明显的   季和   季。
(4)读图得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是以   为轴,呈   分布。
(5)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   种人的故乡,由于长期受殖民主义者的占领和掠夺,撒哈拉以南非洲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出口   产品,进口   ,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进入21世纪,经济增长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如   发展花卉业和旅游业,成为非洲最大的鲜花出口国和著名的旅游国家。
28.(2019七下·凤县期末)读“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纬度位置是:   穿过其中部,大部分地区位于   之间。
(2)图中字母A所代表的大洋是   ,B区域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结合图中B区域某地年内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判断该气候的特征是   。
(3)非洲为“热带大陆”“高原大陆”“资源大陆”,请列举图中信息任选两个加以说明。
热带大陆:   。
高原大陆:   。
资源大陆:   。
(4)撒哈拉以南非洲茫茫的大草原上,人们习惯用树枝、茅草搭建房屋,请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分析原因:   。
(5)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出口   产品,形成了   经济类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国家、居民);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 撒哈拉以南非洲 :
A. 是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A不符合题意;
B.黄金、金刚石产量居世界首位,B不符合题意;
C.气候类型以热带气候为主,C符合题意;
D.出口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非洲矿物资源丰富,不仅种类丰富,而且储量大。目前已知的石油、铜、金、金刚石、铝土矿、磷酸盐、铌和钴的储量在世界上均占有很大比重; 非洲的动植物资源也非常丰富,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居世界首位;名贵树种有桃花心木、檀木、花梨木。非洲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处热带,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答案】2.B
3.B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未住,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2.由图可知,“热”是指撒哈拉以南非洲绝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A对;“黑”是指撒哈拉以南非洲以黑色人种为主,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B错;“高”是指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富”是指撒哈拉以南非洲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丰富,CD对。故答案为:B。
3.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在政治上取得独立以后,民族经济取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但长期的殖民统治,使得大多数国家的工业基础仍很薄弱,片面发展一种或几种面向出口的农矿初级产品,成为发达国家的原料供应地和工业品市场,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单一经济形态还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转,进而导致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国家比较贫穷,B对,ACD错。故答案为:B。
4.【答案】C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国家、居民);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较为平坦,A错误;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北非撒哈拉地区,B错误;是黑种人的故乡,人口增长快,C正确;矿产资源丰富,以出口矿产资源等原材料为主,经济发展水平低,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俗称“黑非洲”,意为“黑种人的故乡”,泛指撒哈拉大沙漠中部以南的非洲。至今居民中仍以黑种人占绝大部分。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区域,其中有31个国家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国家”。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起伏不大,称为高原大陆。整个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海岸线平直。
(2)由于历史上长期受殖民主义者占领和掠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缓慢,为单一的商品经济,出口农产品、工业原料、半成品等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在对外贸易中价格低廉,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答案】5.D
6.B
7.A
8.B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国家、居民);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点评】撒哈拉以南非洲俗称"黑非洲",意为"黑种人的故乡",泛指撒哈拉大沙漠中部以南的非洲,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区域。西临大西洋,东临印度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海峡与欧洲相望,地形以高原为主,称为高原大陆,主要有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性气候为主,南部好望角地区有部分地中海气候。
5.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盛产热带作物,如咖啡、油棕、椰枣,玉米属于温带作物且属于粮食作物,在该地区不盛产,故选D。
6.读图可知,图示为撒哈拉以南非洲,该区域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故选项B正确,符合题意。故选B。
7.从图中剖面图可以看出,该地区地势是东高西低,故A正确。乞力马扎罗山的海拔不超过6000米,故B错误。东非高原位于刚果盆地的东侧,故C错误。非洲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故D错误。故选A。
8.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称号,故A错误。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富饶大陆”称号,故B错误。百分之九十以上是黑种人,有“黑非洲”称号,故C错误。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故D正确。故选D。
9.【答案】B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国家、居民)
【解析】【分析】世界上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亚,混血人种最多的地区是拉丁美洲。故根据题意选B。
【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未住,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10.【答案】B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
【解析】【分析】撒哈拉以南地区典型的民居特点是阴凉、通风,通常是就地取材,用茅草搭建房屋,这样既凉快、又通风,以上四个民居中,C是位于沙漠地区,撒哈拉以南地区典型的民居特点是阴凉、通风,通常是就地取材,用茅草搭建房屋,这样既凉快、又通风,以上四个民居中,A是位于沙漠地区,A是位于北极地区的冰屋,B是撒哈拉以南地区的茅草屋,C是沙漠地区的民居,D是位于炎热地区的高脚屋,故根据题意选B。
【点评】聚落的民居建筑,是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就地取材而创造出来的,其不仅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也有显著的地方色彩。例如,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用当地便于取得的冰块构筑的小冰屋,有利于保持室内的温度;中国黄土高原有堆积很厚的黄土层,那里的气候相对比较干燥,当地居民利用黄土层挖凿成窑洞;中国新疆地区气候干燥,多平顶房,屋顶可以用来晒庄稼;热带炎热多雨地区比较潮湿,一般都建成双层木楼或竹楼,通风较好,人居住在楼上凉爽干燥。
11.【答案】A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分析】长期的殖民统治,使非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大洲,人口的快速增长,造成了粮食的极度短缺,单一的商品经济影响粮食生产,为了满足粮食的需要,盲目的毁林开荒,破坏生存环境,现阶段人口、粮食、环境是非洲面临的巨大问题。故答案为:A。
【点评】非洲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一洲,人口的快速增长造成了粮食的极度短缺,人口、粮食、环境是非洲面临的巨大问题。现阶段非洲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控制人口增长;发展多元化经济;培养科技人才;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科技兴农等,其中控制人口增长是非洲人民面临的最紧迫任务。
12.【答案】D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长期的殖民统治,使非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大洲,非洲国家在政治上取得独立以后,民族经济取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大多数国家的工业基础仍很薄弱,片面发展一种或几种面向出口的农矿初级产品,成为发达国家的原料供应地和工业品市场,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故答案为:D
【点评】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欠发达,主要出口工业原料或半成品、初级产品,一般价格低廉,进口工业制成品。主要原因是:
①自然资源品种繁多,数量丰富;
②科学技术条件差,工业产业落后;
③该地历史上长期是西方的殖民地,受殖民影响严重。
13.【答案】D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分析】非洲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一洲,人口的快速增长造成了粮食的极度短缺,为了满足粮食需要,不断的滥垦乱伐、过度放牧,破坏生存的环境,现阶段人口、粮食、环境是非洲面临的巨大问题,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人口问题,该问题又是粮食和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故答案为:D
【点评】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人口增长率最快的大洲,但由于长期为西方各国的殖民地,大量的殖民掠夺,加上现在国际社会不平等的经济秩序,导致了这块地区长期的落后贫困。人口对于环境来说是沉重的负担,因为生产力水平低,所以粮食生产后供不应求,因此在不断的开荒,扩大生产,生产过程中需要向环境索取资源,也要排放废物,这给环境造成很大的伤害,这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14.【答案】D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分析】有关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叙述,这里是黑种人的故乡,地形以高原为主,自然资源丰富,出口单一初级产品为主,经济发展水平低下。
故答案为:D
【点评】撒哈拉以南非洲俗称"黑非洲",意为"黑种人的故乡",泛指撒哈拉大沙漠中部以南的非洲,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区域。西临大西洋,东临印度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海峡与欧洲相望,地形以高原为主,称为高原大陆,主要有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性气候为主,南部好望角地区有部分地中海气候。
15.【答案】B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赤道穿过非洲中部,大部分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面积广大,有“热带大陆”之称。而撒哈拉以南大部分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雨季降水少,且因高温蒸发量大,地表水稀少,故易形成旱灾。因此,影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热带草原地区农业生产最大的自然灾害是旱灾。故B正确, ACD 错误。
【点评】非洲是世界上跨热带面积最大的洲,本区气候分布特点是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中心,向南北两侧为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以及地中海气候。其中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雨季人们进行耕种,收成很好。赶上旱季时人们几乎颗粒无收,产生饥荒。
16.【答案】D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分析】非洲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人口的快速增长造成了粮食的极度短缺,为了满足粮食需要,不断的开垦种粮,过度放牧,破坏生存的环境,从而加剧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现阶段人口、粮食、环境是非洲面临的巨大问题。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热带草原地区开垦种粮,过度放牧造成的后果,理解解答即可。
17.【答案】C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居民90%以上是黑色人种,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A正确;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以热带气候为主,有“热带大陆”之称,B正确;地形以高原为主,C错误;是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地区,D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非洲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处热带,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三大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18.【答案】A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矿产资源丰富,被称为“资源宝库”,其中黄金和金刚石的储量和产量居世界首位,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属于世界上最贫穷的地区之一,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因此要解决贫困发展生产,首要的就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另外还可以发展民族工业摆脱依靠出口单一农矿产品的现状;从发达国家引进人才和技术;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解决粮食问题;保护生态环境。
【答案】19.B
20.D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国家、居民);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点评】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欠发达,主要出口工业原料或半成品、初级产品,一般价格低廉,进口工业制成品。主要原因是:
①自然资源品种繁多,数量丰富;
②科学技术条件差,工业产业落后;
③该地历史上长期是西方的殖民地,受殖民影响严重。
19.读图可知,四个国家的出口商品都是以单一初级产品为主,由此判断最可能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故答案为:B。
20.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四个国家的出口商品都是一种或两种初级产品为主,在对外贸易中占有不利地位,可以推断四国的经济特征是以出口初级农矿产品为主。故答案为:D。
【答案】21.A
22.A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点评】(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多数国家长期受殖民统治,经济模式单一,经济发展落后。国家独立以后,民族经济取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大多数国家的工业基础仍很薄弱,片面发展一种或几种面向出口的矿产或木材等农矿初级产品,成为发达国家的原料供应地和工业品市场。
(2)由于长期种族冲突、热带疾病丛生、工业化引发的环境破坏,使非洲成为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也是世界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一个大洲。同时非洲也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人口的快速增长造成了粮食的极度短缺,为了满足粮食需要,人们不断的破坏生存环境,现阶段人口、粮食、环境是非洲面临的巨大问题。
21.由于历史上长期受殖民主义者占领和掠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出口初级农矿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由于工业制成品的价格比初级产品贵得多,因此,这些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故答案为:A。
22.撒哈拉以南非洲依然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地区,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是长期的殖民统治、人口增长过快、国际贸易中存在不合理的商品贸易;撒哈拉以南非洲是矿产资源的宝库,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好。故答案为:A。
23.【答案】(1)印度洋
(2)东非;热带雨林
(3)劣势
(4)黑;快
(5)南高北低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蝗灾最严重的地区是埃塞俄比亚高原与东非高原之间,该地区东临印度洋。
(2)赤道穿过的地区有刚果盆地、东非高原,其中刚果盆地是热带雨林气候,东非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
(3)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许多国家,主要出口热带经济作物和矿产,低价出口、高价进口工业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由于人口增长快,粮食供应不足,人们乱砍滥伐、过度开垦等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5)尼罗河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说明了尼罗河流域的地势是南高北低。
【点评】非洲大陆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部个苏伊士运河和红海与亚洲相邻,非洲大陆轮廓比较完整,简单,以高原地形为主,气候普遍炎热,被称为热带大陆。非洲的气候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其中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南北两侧及东非高原,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非洲北部和南回归线附近西岸,地中海气候分布在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和非洲西南角,而高原山地气候分布在埃塞尔比亚高原和东非高原上的部分地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未住,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24.【答案】(1)热;黑
(2)尼罗河;马达加斯加;撒哈拉;大西;印度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国家、居民);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这里的绝大部分居民为黑种人,因此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
(2)读图可知,图中河流①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岛屿②是位于非洲大陆东南侧的马达加斯加岛;沙漠A是位于非洲北部的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大洋B是非洲西临的大西洋,C是非洲东临的印度洋。
【点评】(1)23.5°N—23.5°S之间为热带,23.5°N—66..5°N之间为北温带,23.5°S—66..5°S之间为南温带,66.5°N—90°N之间为北寒带,66.5°S—90°S之间为南寒带。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于黄色人种;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
(2)非洲最大半岛——索马里半岛;非洲最大岛——马达加斯加岛;非洲、世界最长河流——尼罗河;非洲、世界最长裂谷——东非大裂谷;非洲、世界最大盆地——刚果盆地;非洲、世界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号称“非洲屋脊”;非洲流量最大河流——刚果河;非洲最大海湾——几内亚湾;非洲最大的湖泊——维多利亚湖;非洲最深的湖泊——坦葛尼喀湖。
25.【答案】(1)印度;热;高原
(2)黑;高;粮食
(3)初级农矿产品(矿产、木材、畜产或热带经济作物等初级产品);(机械、汽车等)工业制成品
(4)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消费市场广阔,吸引到越来越多的外国投资。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国家、居民);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分析】(1)撒哈拉以南非洲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赤道从中穿过,本区绝大部分地区地处五带中的热带,地形以为高原主,有“高原大陆”之称。
(2)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目前,该区域的黑种人占总人口90%以上,他们有着多种多样的语言,风俗习惯和原始的宗教,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农牧业生产落后,粮食产量低,出现了人口、粮食与环境三大问题。
(3)由于历史上长期受殖民主义者占领和掠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出口价格低廉的初级农矿产品,进口价格昂贵的工业制成品,由于工业制成品的价格比初级产品贵得多,因此这些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4)撒哈拉以南非洲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消费市场广阔,吸引到越来越多的外国投资,被称为“充满希望的大陆”。
【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未住,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26.【答案】(1)黑
(2)撒哈拉
(3)尼罗
(4)金刚石
(5)a;b;d;c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国家、居民);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上最大的沙漠A是撒哈拉沙漠。(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第一长河B是尼罗河。(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撒哈拉以南非洲是矿产资源的宝库,黄金和钻石(金刚石)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口增长快,会带来粮食短缺。这时候人们就开始用砍伐树木、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手段加大种植业和畜牧业来维持生活。这样就导致森林被破坏,土地肥力下降,草场退化,导致水土流失,致使土地荒漠化。故答案为:a、d、b、c。
【点评】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它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之间隔着狭长的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为陆上分界,非洲是世界古人类和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27.【答案】(1)热带雨林;全年高温多雨;刚果
(2)尼罗;地中
(3)热带草原;干;湿
(4)赤道;南北对称
(5)黑种;初级产品;工业成品;肯尼亚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国家、居民);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示气候类型图表示的是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该气候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分布在A表示的刚果盆地,刚果盆地是世界最大的盆地。(2)图中①是世界最长的尼罗河,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主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和热带沙漠气候区,水量较小。(3)由图不难看出,非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季和湿季。(4)可以看出,非洲的气候特点是以赤道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5)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百分之九十以上是黑种人,是黑种人的故乡;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该地区以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工业产品为主,在国际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该地区经济发展快,如肯尼亚的花卉业和旅游业发达,成为非洲最大的鲜花出口国和著名的旅游国家。
【点评】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以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热带雨林分布在中部的刚果盆地,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大洲,大部分国家属于贫困国家。
28.【答案】(1)赤道;南北回归线
(2)大西洋;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3)大部分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以热带气候为主,所以被称为热带大陆;以高原地形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矿产资源自然资源都比较丰富,被称为资源大陆
(4)当地大面积的热带草原,便于就地取材;气候常年高温,茅草屋便于散热
(5)初级产品;单一商品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国家、居民);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1)赤道穿过撒哈拉以南非洲,且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2)图中字母A所代表的大洋是大西洋,B区域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其气候特点为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3)热带大陆:大部分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以热带气候为主,所以被称为热带大陆; 高原大陆:以高原地形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 资源大陆:矿产资源自然资源都比较丰富,被称为资源大陆。(4)当地大面积的热带草原,便于就地取材;气候常年高温,茅草屋便于散热,所以人们习惯用树枝、茅草搭建房屋。(5)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经济不发达,出口初级产品,并形成单一商品经济。
【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未住,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