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物态变化 单元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九年级下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八章物态变化 单元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九年级下册(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3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五四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2-13 23:22: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九年级下册第十八章物态变化同步练习(1)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列关于如图所示节气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雨水”雨的形成是汽化放热
B.图乙:“白露”露的形成是液化吸热
C.图丙:“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华放热
D.图丁:“大雪”雪的形成是凝固吸热
2.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中。下列选项中,对应水的物态变化名称正确的是(  )
A. B.
C. D.
3.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描绘的是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看不见的水蒸气
B.水的沸点是99℃,原因可能是该处大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C.沸腾过程中,水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D.烧杯上方带孔的纸板可以减少热散失
4.如图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
B.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25min
C.在30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在10min到25min之间,由于物体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
5.“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一一“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一一“霜”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一一“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D.园林日出静无风,雾淞花开树树同。一一“雾凇”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6.甲乙两图分别是根据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根据图象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冰在 BC段处于液态 B.图甲:冰是非晶体
C.图乙:本地水的沸点为 98℃ D.图乙:4min过后,水不再吸收热量
7.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词中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B.“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D.“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8.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棒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B.“冰雪消融”是液化现象
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人们吹电风扇感到凉爽,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气温
二、填空题
9.大自然中水循环周而复始。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______变成水蒸气,这一过程要吸热。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或______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遇到暖气流______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名称)。
10.如图为某种晶体的___________过程的图像。这种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_℃,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_______分钟。在CD段,物质处于_________态。
11.如图甲中,实验室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_____,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_____℃,该示数 _____(选填“高于”或“低于”)人体的正常体温。
12.夏天,小明买了一支冰棒,他有以下发现:
(1)从冰柜里拿出的冰棒上粘着许多“白花花的粉”;
(2)剥去包装纸,冰棒周围会冒出“白气”;
(3)把冰棒放进玻璃杯。不一会儿。玻璃杯的外壁就出了“汗”;
(4)再过一会儿,冰棒变成了“水”。
以上发现中,物态变化名称相同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这种物态变化名称叫做___________。
13.小然同学想测量某液体的温度,但他得到的却是一支没有刻度的温度,该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在标准大气压下,如图他先把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液柱位置标记为A点:然后把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液柱位置标记为B点,再用刻度尺测得AB间的距离为25厘米。最后他用该温度计来测量某液体的温度,发现液柱高度位置距A点10厘米,则该液体温度是_______℃。
14.从冰箱冷藏室取出一瓶矿泉水,一会儿会看到瓶的表面出现小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形成的;从冰箱冷冻室取出冻肉,会看到冻肉表面结霜,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该过程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15.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学校工作人员需对进入校园的人员测量体温。如图1所示,常用的测温枪是利用人体辐射的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测量体温的。勤洗手是降低病毒感染的有效防护措施,洗完手后,将手放在如图2所示的热风干手机下吹热风,手上的水很快就干了,这是通过提高水的温度和水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加快水的_____。用酒精湿巾擦手后感觉凉凉的,是因为_____。
16.人工降雨时,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从周围______大量的热,很快______为气体,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高空中的水蒸气就______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下降,遇到暖气就熔化为雨点落到地面。
三、实验题
17.小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组装实验装置时,石棉网的铁圈位置和悬挂温度计的铁夹位置放置非常重要,实验时,应当先调整固定________的位置(选填“铁圈”或“铁夹”);
(2)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部分数据如下表,请将表格中空格填写完整;
_______ 0 0.5 1 1.5 2 2.5 3 3.5 4
温度t/℃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3)请在方格纸上画出“温度—时间”关系图像_______;
(4)图乙中_______(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景;
(5)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______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6)在探究结束后,有一个学习小组绘制如图丙所示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曲线,请你指出其中的错误线段并说明原因_______。
18.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待温度升至40℃左右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物质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根据记录的数据,同学们描点连线,得到如图乙所示图象。
(1)分析图乙可知,该固体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物质处于________态,物质的熔化过程持续了________min;
(3)同学们又探究了另一物质的熔化规律,若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观察到试管内的固体熔化成液体后,继续加热直至液体沸腾,这说明试管内液体的沸点________(选填“低于”、“高于”或“等于”)烧杯内水的沸点。
19.小王同学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实验中所用的温度计是根据 _____的规律制成的;
(2)小王测水温度时的操作如甲图,你认为正确的是 _____;
(3)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乙图,温度为 _____℃;
(4)图丙是根据记录的数据描绘出的“温度﹣时间”变化图像,从图丙中可以看观察到水的沸点是 _____℃;水沸腾时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 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实验中看到有“白气”不断从烧杯中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 _____(写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
四、计算题
20.你也许注意过,天气预报中常说:“……向北移动的暖湿气流和来自××地区的冷空气前锋相遇,将在我国××至××之间形成一条东西方向的降雨带……”试说明暖湿气流携带较多的水分,为什么不一定带来降雨,而与冷空气相遇才会降雨.
21.某同学做实验时发现一支温度计不准确,仔细观察发现它的刻度是均匀的.把该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读数是4℃.而在标准大气压下,把该温度计放入沸水中,读数是94℃.若用该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58℃,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2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C
3.A
4.A
5.D
6.C
7.B
8.C
9. 汽化 凝华 熔化
10. 熔化 0 4 液
11. D 29 低于
12. (2)(3) 液化
13. 热胀冷缩 40
14. 液化 凝华 放出
15. 红外线 蒸发 酒精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16. 吸收 升华 凝华
17. 铁圈 时间t/min a 熄灭(或撤去)酒精灯 CD段错误
18. 晶体 固 6 低于
19. 液体的热胀冷缩 C 96 98 不变 液化
20.这是因为水的状态转化是需要~定条件的,水蒸气只有在遇到冷空气时,才能被液化成小水滴,形成降雨
21.60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