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金字塔
教学目标
认识“译、愧”等10个生字。
能结合短文的内容说出对金字塔的了解。
3.初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能说出对两篇短文不同表达方式的感受。
教学重点
认识“译、愧”等10个生字。
教学难点
1.能结合短文的内容说出对金字塔的了解。
2.初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能说出对两篇短文不同表达方式的感受。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题目
1.谈话激趣: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指的是哪四个国家吗 (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中国)勤劳聪慧的四大文明古国的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你会想到哪些古建筑 (万里长城、故宫、布达拉宫……)说到埃及,你又会想到什么 (举世闻名的金字塔)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四大文明古国导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对接下来关于金字塔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导入课文题目: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金字塔》,让我们一起到神秘且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吧。(板书:金字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学文字词可以先在文中画出来,再用合适的方法解决生字生词。
3.教师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学习《金字塔夕照》。(板书:金字塔夕照)
1.学生先欣赏课文插图,再自由读短文,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并在课文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2.小组交流,派代表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1)学习第2自然段。(出示课件1)
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
①这段文字调动了读者的视觉,通过极具色彩的景色描写和对光与影细致入微的刻画,呈现出一种立体的画面感,勾勒了一幅夕阳下开阔而雄浑的金色画卷,描绘了金字塔的奇特景象,高超的表现艺术与表现技巧造就了文章绝美的意境。(板书: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文章采用描写式开头的写法,把对金字塔壮丽景色的描绘作为文章的开头,用形象的描绘推出说明对象,给读者以形象、具体的感受。
②过渡:文章对意境的描绘十分出色。文章的意境之美,可以说是得益于作者对音乐、美术、摄影等的借鉴。作者善于捕捉和表现瞬间性、局部性的特色,并且充分运用文字表现色彩、光线及其带来的感受。
(2)学习第3自然段。(出示课件2)
从少小时候起,我就听到过许多有关金字塔的传说,向往着它神秘的风采……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
作者写自己在金字塔下看到的情景及自己的感受。
①作者运用浓重的笔墨描述自己的感受,歌颂了人类伟大的创造。
②作者形象、具体地描绘了金字塔的神秘和绝美,层层展开,带我们一起欣赏了金字塔的外部形象-“多像一个'金’的汉字”,感受了几千年来金字塔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板书:比金子还要贵重)
(3)学习第4自然段。(出示课件3)
有人说金字塔的白昼和月夜,各有各的情趣,各有各的美,但我觉得最令人难忘的,恐怕还是这大漠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那一片迷人的金色,简直把你融进一个神奇的境界,使你充满豪迈的感受和无边的遐想,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怀古的幽思……
作者通过金字塔自身的鲜明对照,抒发了对金字塔在大漠夕照中的色彩的喜爱和其令人陶醉的情感。文章饱含作者对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人类伟大创造的歌颂,同时又有作者亲眼所见的现实写照,流露出作者内心真实的情感。(板书:怀古的幽思)
3.教师小结:《金字塔夕照》既是一篇典型的风貌通讯,又是一篇独具匠心、极具意境之美的散文,情感浓郁,融情于景,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金字塔的赞美。作者用流畅又饱含韵味的文笔,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图画,描述了厚重的文化遗产,歌颂了人类的伟大创造。
4.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二)学习《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1.请同学们自由读短文,借助批注和图画理解短文内容,也可以在短文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板书: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2.组交流派代表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1)从金字塔的重量塔基面积、金字塔的体积、塔高和塔基边长了解到胡夫金字塔的庞大。(出示课件4)
塔的重量:约600万吨
塔基面积:约5.3万平方米塔的体积:约260万立方米
塔原高约146米,塔基原边长约230米因年久风化,塔现高约137米,塔基现边长约227米。
作者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胡夫金字塔重量大、塔基面积大、体积大、塔高和塔基边长长的特点。通过罗列的具体数字,我们可以感受到修筑金字塔工程的浩大、艰巨,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板书:工程的浩大、艰巨)
(2)金字塔建造过程中的未解之谜。(板书:建造过程中的未解之谜)(出示课件5)
用约230万块石材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整个胡夫金字塔大概有50层楼高,塔基面积相当于126个篮球场那么大。
学生交流:当时的人们是怎么修建金字塔的呢
(3)金字塔高超的建造技巧。(出示课件6)
◇塔身是由一块一块的石头叠加而成的,中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仍很难用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
学生交流:当时的人们是怎样将这些石头叠加在一起的呢
(4)发生在胡夫金字塔上的数字巧合。(板书:数字未解之谜)(出示课件7)
塔高的10亿倍约等于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
学生交流:这些数字的巧合说明了什么
(5)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了解古埃及其他方面的文明成就。
①金字塔为什么要建在尼罗河的附近 (人类的文明大多发育在河流沿岸,在那个时期,人们都是沿河流定居的。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淹没陆地,滋润土壤,使耕地肥沃,农业发达。埃及因此成为历史上最早不用将全部劳力投入到农业生产的国家之一,剩余的劳动力可以放在其他用途,比如建造金字塔)
②古埃及人在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比如,在天文历法方面,他们将一年定为365天,并规定每年12个月,一个月30天,剩余5天作为节日。
③古埃及人掌握了精湛的造船技术,这些船能在尼罗河上航行。
④在尼罗河的上游,考古学家发现了古埃及人的采石场遗迹。
⑤除了金字塔,古埃及人还有石窟陵墓、神庙等多种令人惊叹的建筑成就。
(三)了解两篇短文中相互印证的内容。
1.金字塔的建造置。(出示课件8)
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金字塔夕照》
尼罗河被称为埃及的母亲河。它每年定期泛滥,给河两岸带来肥沃的淤泥。金字塔就建在尼罗河的西岸。《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2.周围的环境。(出示课件9)
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似乎一切金色的光源,都是从它那里放射出来的。《金字塔夕照》
在尼罗河的上游,考古学家发现了古埃及人的采石场遗迹。《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3.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出示课件10)
从少小时候起,我就听到过许多有关金字塔的传说,向往着它神秘的风采……几千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它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金字塔夕照》
用约230万块石材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整个胡夫金字塔大概有50层楼高塔基面积相当于126个篮球场那么大。
塔身是由一块一块的石头叠加而成的中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仍很难用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四、对比阅读 体会写法
1.文中的两篇短文在内容和交际功能上有何差异 (出示课件11)
《金字塔夕照》是散文,重点描写了夕阳下金字塔的美景,侧重帮助读者通过语句想象画面,直接体会作者对金字塔的情感;《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一文是非连续性文本,看似内容不连贯,其实图文之间、语段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侧重为读者提供丰富而明晰的信息。
2.这两篇短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出示课件12)
《金字塔夕照》是抒情散文,情感浓郁,融情于景,字里行间充满对金字塔的赞美,能让读者鲜明地感受到作者抒发的情感《不可思议的金字塔》采用图文结合的表达方式,提供了丰富的有关金字塔的信息,能够帮助读者高效、全面地了解金字塔的概貌。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对比这两篇短文,让学生发现表达方式的不同,体会并学习写法。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一项非常浩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及人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古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板书:古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
2.试写调研报告。以课堂学到的知识为主,介绍你的探究成果,也可以搜集课外知识,加以补充。
课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读通文章后品味重点语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要点,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通过对比阅读,了解两篇短文的不同加深对金字塔的了解。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交流后对信息进行分类、整合,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清楚地了解有关金字的信息,锻炼了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板书设计
开阔而义雄浑的画卷
金字塔夕照 比金子还要贵重
怀古的幽思
金字塔 古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
工程的浩大、艰巨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建造过程中的未解之谜
数字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