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复习小结
编号1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一些简单的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及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2、掌握直线、射线、线段、角这些基本图形的概念、性质、表示方法和画法。
3、能解决线段、角的有关计算,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对图形的认识和动手能力。
二、重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互相转化,及一些重要的概念、性质等。
难点:建立和发展空间观念;对图形的表示方法,对几何语言的认识与运用。
三、学法指导
通过多实践操作,加强对几何语言的运用
四、知识链接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呢?小组根据知识结构图对各小节进行回顾交流
五、自主学习
1、对于各种各样物体,我们数学主要是关注的是物体的 、 和 。
2、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 ;在各种几何图形中,若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我们称它们为 ;若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我们称它们为 。写出图中各立体图形的名称
3、 点、线、面、体与几何图形的关系: 点动成 ,线动成 ,面动成 。其中 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4、夜幕中一颗流星划过天空,给你留下的印象是 说明了
5、填写表格:
图形名称
图形
表示法(用字母表示)
端点个数
延伸方向
直线
射线
线段
6、线段的性质描述为 简单说成: 。
7、在植树造林活动中,为了使所栽的小树整齐成行,小颖建议大家先确定两个树坑的位置,然后就能确定同一行树坑的位置了,这是根据我们学的________________.
8、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 ,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9、线段中点:线段上的一点把一条线段分成 ,这一点叫这条线段的中点。类似的还可以将线段三等分、四等分。
A
几何语言表达: c
∵ 如图, C是线段AB的中点。∴ 或 AB=2 =2
10、角的定义1:有 端点的两条 组成的图形叫角。其中公共端点叫角的 ,两条射线叫角的 .角的两条边是 线。角的定义2角也可以看作
而形成的图形;
11、角的度量中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有 、 、 ,分别的符号是 、 、 。90°-18°25′37〞= ;
37.26°= ° ′ 〞;
12、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 ,类似的还可以将角分成三等分、四等分。几何语言表达:
∵如图, OC是∠AOB的平分线
∴∠= = ∠AOB或 =2 =2∠
13、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 ,
通常记∠(的余角是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收这两个角互为 ,通常记∠(的补角是 (用一个式子表示)。
补角性质:同角或等角的补角 ,同理 余角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 。
六、合作交流:先交流自主学习部分的答案,再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1、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5,1,那么线段AB的长是 个单位长度,线段AB的中点所表示的数是
2、已知∠和∠互为补角,并且∠的一半比∠小30°,求∠、∠。
3、如图、线段AB=22cm,C是AB上一点,且AC=14cm,O是AB的中点,求线段OC的长度。
七、课堂检测
1、如图:AOC= + __ ,
BOC=BOD- =AOB-
2如图,射线OA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
射线OB的方向是:________;射线OC的方向是:________;
3、8点30分,分针与时针成( )的角.
(A)70o, (B)75o, (C)80o, (D)85o
任意一个锐角的补角与这个角的余角的差是( )
(A)180o, (B)90o, (C)45o, (D)不能确定
5如左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图中已标出三个面
在正方体中的位置,f:前面;e:右面;d:下面。
试判定另外三个面a、b、c在正方体中的位置。
6、已知,如图,点在线段上,且,,点、分别是、的中点.(1)求线段的长度;
(2)在(1)中,如果,,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测出的长度吗?请说出你发现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八、课后作业
1、如图3-162所示,讲台上放着一本书,书上放着一个粉笔盒,指出右边三个平面图形分别是左边立体图形的哪个视图。
2、如图,POQ是一线段,有一只蚂蚁从A点出发,按顺时针方向沿着图中实线爬行,最后又回到A点,则该蚂蚁共转过_________°.
3、 AB是一段火车行驶路线图,图中字母表示的5个点表示5个车站,在这段路线上往返行车,需印制几种车票?
4、在∠AOB的内部引一条射线,图中共有___________个角;若引两条射线,图中共有__________个角;若引n条射线,图中共有________个角;当引99条射线时,图中共有____________个角.
5、如图,(1)已知∠AOB为直角,∠AOC为锐角,OE平分∠BOC,OF平分∠AOC,求∠EOF的度数;
?? (2)若将(1)中的条件“∠AOB为直角”改为“∠AOB为任意一个角”,则∠AOB与∠EOF的大小关系如何?发现结论并说明理由.
八、教后/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