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 均县镇中学“课内比教学”说课活动 最后一课 八(1)班 刘万红教材分析
选材:以小见大
写作手法:描写、烘托、对比
教学目标
1、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培养学生准确把握小说主题的能力。
2、品味语言,揣摩人物的心理。
3、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对汉语的热爱之情。
学法教法
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
学生:预习、阅读、感悟、品味、练习
教师:创设情境、点拨引导、帮助突破情境导入
1937年——1945年是中国人民的八年抗战时期,一些被日本人占领的地方的人民失去了自尊,失去了他们赖以交流的祖国语言--汉语,被迫改学日语。作为一个中国人却不能学习自己祖国的文字,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呀!上个世纪的法国,一个叫阿尔萨斯的小镇也遭遇到了同样的情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国著名小说家都德的《最后一课》,去体味这种心情吧。
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环境和情节。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背景材料
《最后一课》写于1873年,即普法战争的第二年。这场战争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挑起的。他为了阻止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而发动了这场战争。结果,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侵占巴黎,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普鲁士政府不准这两个地方继续学法语。这篇小说写的就是乡村教师韩麦尔给学生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都德(1840~1897),法
国小说家。1868年出版长篇自
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
巨大成功,以此确立了在法国
文坛上的地位。 “普法战争
期间,他的《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他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写有12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1.小说中有哪些人物?
2.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说说其作用
3.小说以什么为线索来安排材料的?
4.故事情节按照课前 ﹑上课 ﹑下课的顺序可以把课文分为三部分,概括三部分的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本文着重写了哪两个人物形象?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分析人物形象没上最后一节法语课之前,小弗郎士是怎样一个孩子?贪玩﹑不爱学习怕老师幼稚﹑不懂事在最后一节课上,小弗郎士对学习对老师对祖国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根本的变化?说说他的这些变化 的原因是什么?贪玩 不爱学习
怕老师
幼稚 不懂事热爱法语 认真学法语理解 同情 敬爱 留恋老师热爱祖国 恨敌人分析人物形象原因韩麦尔先生爱国思想的教育 爱国精神的感染和 爱国行为影响归纳: 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对小弗郎士的描写重点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小弗郎士情感变化的波澜起伏,从幼稚、贪玩——疑惑、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充满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感情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主题,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分析人物形象重点研习(24-29段)2.写粉笔字本来不是吃力的事情,韩麦尔为什么“使出全身的力量”?1.刻画韩麦尔形象时,用了哪些描写方法?4.为什么韩麦尔竟至于“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3. “法兰西万岁”两个大字表明了韩麦尔先生什么感情?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因为这一动作倾注了他爱国 恨敌人的全部感情是韩麦尔先生的心声,表达了他对祖国必胜的坚定信念这是因为韩麦尔先生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 刻画韩麦尔先生形象,作者用了神态,动作 语言等描写方法, “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是韩麦尔先生感情的变化,从中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 归纳学习了这篇小说,你有哪些新的感受?受到那些启发?拓展延伸我们伟大的祖国的语言—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丰富美妙的语言之一.它的音节都有声调,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富于音乐性.它的结构简单,句法灵活,易学易用.它的词汇丰富,表现力强,既能将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描绘得生动逼真,又能将深刻微妙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它记载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负载着辉煌灿烂﹑浩如烟海的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努力学好祖国的语言,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神圣职责,也是爱国的体现.本文以爱国为主题,试仿下例完成填空。
1.《木兰诗》的爱国精神体现在保家卫国的英雄行为上驰骋疆场,,以民歌形式呈现。
2.《黄河颂》的爱国精神体现在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上,以________呈现。
3.《最后一课》的爱国精神体现在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上,以________呈现。
黄河的奔腾 磅礴 雄伟的气势诗歌庄严 严肃 悲愤的最后一节法语课上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