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课件(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2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课件(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2-13 17:1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2017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政府公布了当年的环境日主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你能从环境日主题中解读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吗?这句话也反映了我国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观。为了达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愿景,我国制定了若干项国家发展战略,你能说出一两项吗?
浙江安吉风光
西海岸蓝湾改造
学习目标
1、运用资料了解新时期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
2、能够利用不同内容、不同尺度的专题地图,解释某一项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地理背景。
3、通过案例分析,解释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制定要遵循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原则,树立人地协调观。通过实践,了解区域发展战略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4.2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一、我国宏观发展格局
1、区域发展战略
(1)概念:区域发展战略是指对一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整体谋划。
(2)特点:战略性、长期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等
(3)制定原则: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需要尊重自然规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扬长补短,生态环境优先,谋求共同富裕。
基础知识
二、我国宏观发展格局
(1)我国基本国情:人口数量多、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从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发展,再到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演变。
(2)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
①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坚持区域均衡发展战略,以优惠政策和大量投资加快内地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②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充分利用沿海工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大力发展外向型产业,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
③新时期:
a、我国强调区域协调发展,明确提出继续推动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地区协调发展战略,重点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国家级经济带为骨架,以区域中心增长极为节点,以县域发展为基础,形成覆盖全国的区域发展新战略。
b、同时,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C、提升国家海洋战略,坚持陆海统筹,建设海洋强国。
三、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1、概况:
2013年,国家提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将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的重要支撑。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市,土地面积20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
一、区域认知-长江经济带位置、基本地理背景
(教材P95活动)说出长江经济带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
自然条件:
1、水资源丰富、
2、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分布广
3、农业生物资源丰富
社会经济:
1、水陆交通便捷、
2、人才、科技水平高
3、 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4、工农业发达
限制条件
1.生态环境严峻
2.长江航道存在瓶颈制约;
3.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转型亟待升级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形成“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空间格局,建立区域协同合作机制,更好地推进长江上下游协同发展、东中西部互动合作。
“一轴”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
“两翼”分别指沪瑞和沪蓉南北两大运输通道;
“三极”指的是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个城市群;
“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
长江经济带空间格局示意
据图推断,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中哪个城市群经济最发达,并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及人口、产业结构等角度说明该城市群发展的地理背景。
长三角城市群。
1、长三角城市群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
2、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条件优越,水热充沛;
3、地势平坦;
4、水源充足;
5、人口稠密,高素质人才多;
6、第三产业比重大,经济产值高。
【课堂练习】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了“中三角”特大型城市群,“中三角”是指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下图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示意图。
该区域依托矿产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有色冶金工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指出该产业发展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或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生态破坏(或水土流失、酸雨等)。
二、综合思维-长江经济带发展定位
京津冀协同发展 长江经济带 粤港澳大湾区
中国三大发展战略
2、战略定位:
战略定位 区位 途径 目标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长江“黄金水道”的独特作用 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沿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成为充分体现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
内河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自主阅读,理解)
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长江上游、中游、下游地区各自优势 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 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资源 创新开放模式,促进优势互补,培育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成为横贯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开放合作走廊
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江河湖泊丰富多样的生态要素   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以长江干支流为经脉,以山水林田湖为有机整体、江湖关系和谐、流域水质优良、水土保持有效、生物种类多样的生态安全格局 成为水清、天
蓝、地绿、产
业优的生态廊
1.分析长江经济带内河航运的优势条件?
流经地区地形平坦,流速平稳;
降水丰富,流量大,水位高;
全年无结冰期;
流程长,通航里程长,干流纵横东西,直通海洋;
南北支流众多,水系发达,沟通南北
经济腹地广阔,工农业发达,
人口众多,城市密布
2.读图说明长江高等级航道网分布特点?
航运条件-自然条件
航运需求-社会经济
(决定性)
【重点突破一】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位置、密度、形状/走向
材料1 随着地区经济发展,三峡船闸的货运量在2011年便已达到饱和状态。加之干支流河道淤塞,长江航运能力已不能满足通航需求。
3.如何提升长江黄金水道的功能?
【重点突破一】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①上游保持水土,疏浚下游航道,增强干流航运能力;
②改善支流通航条件;
③扩大三峡枢纽通过能力。
国家明确提出,长江经济带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请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关系中,谈谈你的理解。
产业升级 环境保护
倒逼

推动
因地制宜,
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
3、导向:
京津冀协同发展 长江经济带 粤港澳大湾区
中国三大发展战略
立足区域背景
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地协调
生态优先
【小结提升】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范围: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
1、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当前区域总人口已超过1亿,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城市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突出问题。
2、可行性: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
3、定位: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重大战略,三地推行“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建立行政管理协同机制、生态环保联动机制、产业和科技创新协同机制。
4、目标:
(1)重点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重点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控制北京人口规模,着力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要素市场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大城市病”的道路。
(2)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使之成为具有全国意义的创新增长引擎和生态修复示范区。
阅读教材91页的探究材料,结合图4-12,回答下列问题(自主整理)
1.在图中找出“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经过的国家及主要城市。
2.“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给重庆乃至我国西南地区带来怎样的影响?
3.议一议,重庆开通“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的地理背景有哪些?
今日作业:
1、整理巩固今天内容
2、课本活动题在学案最后一页,认真整理思路,理解
3、完整练习题,智课堂提交
下课,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