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邹忌讽齐王纳谏均县镇中学 袁贤娥 (一)教材的地位
本单元编写了《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等古典散文的名篇。这些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精僻而富有特色,故事情节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能很好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
(二)课文特点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记叙了邹忌通过自已比美这件日常小事设喻,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明确邹忌劝说艺术,及齐王纳谏而使得国势强盛的意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意义。一、教材分析1.知识目标:
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能力目标:
欣赏邹忌的讽刺艺术,体会讽喻说理的妙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领悟以事喻理的委婉劝说方式在今天的现实意 义。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重难点:
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欣赏邹忌的讽刺艺术,体会讽喻说理的妙处。
领悟以事喻理的委婉劝说方式在今天的现实意义。重点难点四、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自己对事物、道理的认识,并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还是缺乏一些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可以让学生欣赏邹忌的讽刺艺术,体会讽喻说理的妙处,并学习一些与人交谈的技巧。1.朗读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2.讨论点拨法
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反思生活,理解生活,在生活经验中体验以事喻理的委婉劝说方式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五、教法学法多媒体课件六、教学准备七、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3分钟)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后来谋士淳于髡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二)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10分钟)(三)检测强化,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5分钟)检测题:
1.辨析下列每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的差异。
①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孰视之
②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③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b.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④a.朝服衣冠,窥镜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忌不自信。
③王之蔽甚矣。 ④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四)分层次再读课文,鉴赏品味(12分钟) 1、再读课文,鉴赏品味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横生,采用了一种奇特的三叠式结构样手法,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与数字“三”有关的语句,归纳总结。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阶段小结 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句式整散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
(五)合作探究,体会讽喻说理的妙处(5分钟)(六)分析人物,互助探究,拓展迁移(5分钟)
①结合课文,分析邹忌人物形象,邹忌是一个怎样的人?
②分析齐王这一人物形象。齐王纳谏效果怎样?臣民怎么进谏?可见齐王是一个怎样的国君?
③对比分析人物形象:邹忌和齐王你更欣赏谁?(七)赠记名言,师生共勉(2分钟)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八)课堂练习(2分钟)1、简介《战国策》。2、“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出自谁之口?3、邹忌是怎样让齐王纳谏的?(九)板书设计(1分钟))谢谢各位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