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课件(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课件(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2-13 17:4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962 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 蕾切尔·卡逊(R. L. Carson,1907—1964)撰写的《寂静的春天》一书,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使得环境保护问题摆到了各国政府的桌面上,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 1972 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签署了《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开启了环境保护事业。
【材 料】
【思考题】
1. 春天本来是鲜花盛开、百鸟齐鸣的美好季节,而《寂静的春天》却向我们描述了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寂静世界。为什么会这样呢?
2. 议一议,《寂静的春天》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轰动?
“一种奇怪的寂静笼罩了这个地方。比如,鸟儿都到哪儿去了呢?园后鸟儿寻食的地方冷落了,在一些地方仅能见到的几只鸟儿也气息奄奄,战栗得很厉害,飞不起来。这是一个没有声息的春天。”
1.春天本来是鲜花盛开、百鸟齐鸣的美好季节,而《寂静的春天》却向我们描述了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寂静世界。为什么会这样呢?
2. 议一议,《寂静的春天》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轰动?
[参考答案]
1.《寂静的春天》向社会公众深刻地揭露人类滥用杀虫剂而导致灾难的具体事件,人类滥用化学药物,在杀死昆虫的同时,必将危及地球其他生物乃至人类的生存,最终会导致春天里出现“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跳跃于水中”的毫无生机、死气沉沉的可怕景象。
2.正是这本不寻常的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起人们的环境意识,同时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促使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
分类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资源短缺
环境问题一般指由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01 环境问题的概念
环 境 污 染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
1
生 态 破 坏
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
资 源 短 缺
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
3
02 环境问题的分类
03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人类排放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越来越多,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全球人口急剧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造成资源短缺。
索取资源和能量大于环境更新的速度
人类
排放废弃物超出了环境自净能力
反馈作用
人类
环境
… …
… …
活动1
不同学者对环境问题有着不同的分类方法。将下列环境问题按照所示范的形式,与其划分类型用线连接起来,并说明连接的理由。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工业环境问题
农业环境问题
土壤污染
区域环境问题
局部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环境问题
光污染
噪声污染
第三产业环境问题
按环境要素划分
按生产类型划分
按地理空间划分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各有什么特点?试举例进行说明。
(2)议一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思考题】
… …
… …
活动2
环境问题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的环境问题不同,不同区域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有所不同。
【材 料】
答案:
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较发展中国家轻,主要以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化、海洋污染、酸雨等环境污染问题为主,并且发达国家将环境问题通过国际贸易、发展援助等方式转移给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较发达国家严重,主要以森林退化、荒漠化等生态破坏问题为主。
… …
… …
问题:(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各有什么特点?试举例进行说明。
答案:
发达国家因强大的“经济活动”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目前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比较严重,原因是其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发展中国家限于经济技术水平,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等。
… …
… …
问题:(2)议一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资源短缺
… …
… …
(1)产生原因:人类长期大规模开采与破坏。
(2)主要表现:自然资源数量锐减、质量,人均拥有的资源量大幅度减少,难以满足和保障人类对资源的需求。
千疮百孔的矿区 矿区溃坝造成的生态灾害
环境问题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的环境问题不同,不同区域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有所不同。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各有什么特点?
试举例进行说明。
(2)议一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1) 发达国家环境问题较发展中国家轻,主要以臭氧层破坏、全球性气候变化、海洋污染、酸雨等环境污染问题为主,并将环境问题通过国际贸易、发展援助等方式转移给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较发达国家严重,主要以森林退化、荒漠化等生态破坏问题为主。
(2)发达国家因强大的“经济活动”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目前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比较严重,其原因是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发展中国家限于经济技术水平,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等。
… …
… …
活 动1
想一想,人类对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的破坏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
对土地资源的破坏:肆意开采矿产资源、不合理灌溉、建筑用地占用、滥垦草地、过度放牧、公共建设占用等。
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
【答 案】
活 动1
阅读下列资料,讨论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减少的关系。
答案: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的关系表现为以下几点:地球的空间是有限的,而世界人口在不断增长。随着人口急剧增长,人均土地面积减少,人均资源拥有量不断减少。环境容量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承载量。环境对污染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当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时会出现严重环境问题。
人类该如何应对资源枯竭问题?
开发新能源及替代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率
改变生活方式,提倡节约等
开源节流
总 结
地球
地球的空间是有限的
地球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环境容纳污染物的能力是有限的
阅 读
阅 读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体及其构成的综合体,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物种的数量是衡量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的基本标志。
生态破坏
经济利益驱动
人们长期砍伐森林和开垦草原
导致生态失衡,加剧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
生态恶化
生物失去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
物种灭绝
… …
… …
案例
北京南海子麋鹿苑有“世界灭绝动物墓地”,那里排列着近 300 年来灭绝的动物名单,每一块墓碑代表一种灭绝的物种。有关研究表明,自 1600 年以来,地球上有记录的动物灭绝 586种,植物灭绝 504 种。1900 —1950年,共有 60 种物种灭绝。而在自然状态下,估计每 100 年到 1 000年才会灭绝一种物种。
… …
… …
案例3
渡渡鸟像火鸡一样,体形较大,性迟钝,不会飞,原产于非洲岛国毛里求斯。1507 年,葡萄牙人发现了毛里求斯岛,1598 年该岛又被荷兰人所统治。当时,殖民者把捕猎渡渡鸟当作一种游戏,并采集它们的蛋。同时,殖民者为了开垦农场,先用火焚烧渡渡鸟的栖息地,然后疯狂猎捕渡渡鸟,结果造成渡渡鸟数量迅速减少。1681 年,最后一只渡渡鸟也被残忍地杀害了。
… …
… …
活 动
读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原因构成表,完成相关任务。
1. 根据表格数据,绘制哺乳动物和
鸟类濒危或受威胁原因的对比柱状图。
2. 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
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3. 议一议,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
坏,对人类会造成哪些不利的影响?
答案:
对照上图可以看出,哺乳动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栖息地的丧失,两者的比重达63%。鸟类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达60%。
问题:2. 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问题:3. 议一议,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对人类会造成哪些不利的影响?
答案:影响未来的食物来源和工农业生产资源;间接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水质遭到破坏;影响药物来源等。
环境污染
概念: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存发展的现象。
主要类型: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
… …
… …
大气污染
污染物:大气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一氧化碳以及可吸入颗粒物。
污染源:燃料燃烧和大规模的工矿企业、交通。
危害: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蚀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引发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和酸雨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类型:光化学烟雾、雾霾、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和酸雨。
1
国民素质太低
2
无视清洁工人的劳动成果
3
缺乏公德心
4
缺少自觉性
环境问题部分原因
大气
污染
A
C
D
B
雾的定义
在水气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如果接近地面的空气冷却至某程度时,空气中的水气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雾的成因
一是冷却;二是加湿;三是有凝结核。
1立方米的空气,气温在4℃时,最多能容纳的水汽量是6.36克;而气温是20℃时,1立方米的空气中最多可以含水汽量是17.30克。
霾的定义
悬浮在空中肉眼无法分辨的大量微粒, 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的天气现象。
雾霾
大气污染
政府还需制定更多引导、扶持政策,如拓展清洁能源筹资渠道、加大自主核心技术研发、发展延伸产业和服务等
使清洁能源产业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拉动下迅速发展;同时号召全民行动,从身边事做起
中国的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也达到了700万千瓦。此外,中国还是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和水力发电技术设备的主要制造者。
持续雾霾天气说明,污染物的排放已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其中汽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应对大气污染的措施
活 动
1.结合身边实例,说一说PM2s的主要来源及其危害。
2.在图5-8中找出PM2s平均值较高的地区,讨论其主要成因。
3.针对PM2.s的来源和危害,分小组讨论,制订一份防治PM2s的有效措施,并进行广泛宣传。
答案:
主要有自然源和人为源两种。自然源包括土壤扬尘(含有氧化物矿物和其他成分)、海盐(颗粒物的第二大来源,其组成与海水的成分类似)、植物花粉、孢子、细菌等;人为源包括各种燃料燃烧源,如发电、冶金、石油、化学、纺织印染等各种工业过程以及供热、烹调过程中燃煤燃气或汽车燃油排放的烟尘。危害:直接进人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疾病,对人体健康的伤害大。
… …
… …
问题:1.结合身边实例,说一说PM2s的主要来源及其危害。
答案:
全球PM2s最高的地区在北非和中国的华北、华东、华中全部。
北非:气候干旱高温,沙漠广“布,导致地下化石燃料自燃、地下排气和多沙尘天气;地处欧亚地震带,多火山爆发;地处副热带高气压带,多下沉气流,污染物难以扩散。中国的华北、华东、华中全部: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工业发达,排放粉尘多;经济发达,汽车拥有量大,汽车尾气排放量大。
问题:2.在图5-8中找出PM2s平均值较高的地区,讨论其主要成因。
问题:3.针对PM2.s的来源和危害,分小组讨论,制订一份防治PM2s的有效措施,并进行广泛宣传。
答案:
借鉴发达国家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经验和技术;严格立法与执法,提高大气质量标准;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积极发展煤炭的气化、液化技术;推广利用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植被覆盖率等。
… …
… …
水污染
概念:水体因某些有害物质的大量进入,导致其特性改变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污染物来源: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药、化肥以及禽畜粪便等。
… …
… …
土壤污染
概念: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超过了土壤的容纳和自净能力,从而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形状等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功能失调、质量下降的现象。
污染物来源:土壤污染物主要有工矿企业排出的废水、烟尘、残渣中所含重金属元素和有机物,农用化学药剂中的有害成分,以及有害微生物、寄生虫卵等。
… …
… …
海洋污染
概念:海洋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导致损害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海洋活动、降低海洋环境质量的现象。由于海洋的特殊性,海洋污染具有污染源多、持续性强、扩散面广、难以控制等特点。
特点:由于海洋的特殊性,海洋污染具有污染源多、持续性强、扩散面广、难以控制等特点。
活 动1
(1)你认为,威胁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2)石油及其制品进入海洋,会对海洋环境、生物、水产品造成严重的破坏。想一想,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控制海洋石油污染?
(1) 过度捕捞、海洋污染。
(2)降低废水中的含油浓度;禁止船舶非法向海中排油;防止油船、海上输油管道和石油平台的溢油事故;消除或减轻已发生的油污染的后果;加强海洋油污染的常规监测和应急监视监测;利用物理方法和机械装置清除海面和海岸油污染。
活 动2
(1)说出土壤污染物质的主要来源。
(2)土壤具有容纳污染物质的能力和自我净化的能力,为什么还会被污染?
(3)描述土壤污染的主要过程,说一说土壤污染可能产生的危害有哪些。
(1) 固体废弃物、大气污染物、污水灌溉、农药化肥重金属等。
(2) 污染物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
(3) 过程: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弃物随意堆放和倾倒,过量施用农药、化肥,污水灌溉,导致有害物质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加上大气中的污染物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进而造成了土壤污染。
危害:当土壤中含有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植物、水间接被人体吸收,危害人体健康。
(1)说出土壤污染物质的主要来源。
(2)土壤具有容纳污染物质的能力和自我净化的能力,为什么还会被污染?
(3)描述土壤污染的主要过程,说一说土壤污染可能产生的危害有哪些。
总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