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单元
5、敬业与乐业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负的事,达观的人看来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法逃躲啊!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跟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是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灾、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得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躲避?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就永远不能解除了。
12、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字以内)
13、请用原文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失意不苦的原因是□□,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14、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一致的一句。
15、结合你的理解,说说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分别用10个字以内回答)
⑴“卸却”责任指
⑵“解除”责任指
16、文中多处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试找出一处,并体会它的好处。
17、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理解的?
◎表达实践
18、学习了本文,你应该对“业”的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于我们学生而言,我们的“业”是什么呢?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呢?请用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谈谈你的看法。
◎中考链接
19、(2007,汕头)按要求完成(1)至(3)题。
班上将开展“话说广东历史人物”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你在活动中介绍一位广东历史人物。为了完成任务,你将采访有关人士。
备选历史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詹天佑、孙中山、廖仲恺、蔡廷锴、彭湃、叶挺、叶剑英、秦牧、李小龙(也可另选)
(1)你准备介绍的历史人物是 。你打算采访的对象是
。(写出采访对象的身份)
(2)为联系采访,你打电话给采访对象。开头你该怎么说 要求说明目的,语言得体。涉及学校名称和自己姓名时,请用A、B、C等字母代替。
你说:
(3)请你根据需要,拟定3个准备在采访中提出的问题。
①
②
③
知识积累卡 书海拾贝
☆名人逸事
梁启超妙手改联
梁启超是康有为的大弟子,才华过人。康有为50岁生日那天,梁启超联络一批维新人士为康有为祝寿。康有为住所大厅里挂满了京城各界人士赠送的寿联。其中有一副这样写道:“国家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各是“有”和“为”,恰是康有为的名字。这显然是反对维新变法的顽固派,将亡国的罪名强加在康有为的身上,故意引用《四书》中的句子侮辱他。维新人士见了,都勃然大怒,伸手就要撕去,梁启超急忙拦阻。在寿联下面,梁启超挥挥笔添上了4个字,使寿联成为:“国家将亡必有忠烈,老而不死是为人瑞。”众人读后称赞不已。
梁启超巧作“咸鱼”诗
1882年,梁启超虚龄10岁。祖父梁维清望孙成龙心切,让梁启超去省城考秀才,父母居然同意了。从新会到省城,水路三天。满船赶考的学子,年纪都比梁启超大,年长的已有四五十岁。一日在船上吃饭,白米饭,蒸咸鱼。有人提议以咸鱼为题作诗。咸鱼不雅,难以为诗,然而梁启超即吟出“太公垂钓后,胶鬲举盐初”两句,立即语惊四座。“太公”、“胶鬲”都是古书上的历史人物。胶鬲贩鱼盐,鱼加盐,为咸鱼。这次,梁启超未考上,却见了世面。两年之后,再赴省城考中秀才,是年龄最小的秀才,因此被誉为“童子秀才”。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
左拉
①请允许我以法兰西文学的名义讲话,作为战友、兄长、朋友,而不是作为同行向居伊 德 莫泊桑致以崇高的敬意。
②我是在居士塔夫·福楼拜家中认识莫泊桑的,他那时已在18岁到20岁之间。此刻他又重现在我眼前,血气方刚,眼睛明亮而含笑,沉默不语,在老师面前像儿子对待父亲一样谦恭。他往往一个下午洗耳恭听我们的谈话,老半天才斗胆插上片言只语:但这个表情开朗、坦率的棒小伙子焕发出欢快的朝气,我们大家都喜欢他,因为他给我们带来健康的气息。他喜爱剧烈运动,那时流传着关于他如何强悍的种种佳话。我们却不曾想到他有朝一日会有才气。
③《羊脂球》这杰作,这满含柔情、讥嘲和勇气的完美无缺的作品,爆响了。他下车伊始就拿出一部具有决定意义的作品,使自己跻身于大师的行列。我们为此感到莫大的愉快;因为他成了我们所有看着他长大而未料想到他的天才的人的兄弟。而从这一天起,他就不断地有作品问世,他高产,稳产,显示出炉火纯青的功力,令我惊叹。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源源而出,无限地丰富多彩,无不精湛绝妙,令人叹为观止;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出小小的完整的戏剧,打开一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的窗口。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笑或是哭,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
④啊!明晰,多么清澈的美的源泉,我愿看到每一代人都在这清泉中开怀畅饮!我爱莫伯桑,因为他真正具有我们拉丁的血统,他属于正派的文学伟人的家族。诚然,绝不应该限制艺术的天地:应该承认复杂派、玄妙派和晦涩派存在的权利;但在我看来,这一切离经叛道,总还是必须回到纯朴派和明晰派中来的,正如人们终归还是吃那营养他而又永不会使他厌腻的日常必吃的面包。
⑤莫泊桑在15年中发表了将近20卷作品,如果他活着,毫无疑问,他还可以把这个数字扩大3倍,他一个人的作品就可以摆满一个书架。可是让我说什么呢?面对我们时代卷帙浩繁的产品,我有时真有点忧虑不安。诚然,这些都是长期认真写作的成果。……不过,对于荣誉来说这也是十分沉重的包袱,人们的记忆是不喜欢承受这样的重荷的。那些规模庞大的系列作品。能够流传后世的从来都不过是寥寥几页。谁敢说获得不朽的不更可能是一篇三百行的小说,是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作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交口相传的寓言或者故事呢?
⑥先生们,这就是莫泊桑光荣之所在,而且是更牢靠、最坚实的光荣。那么,既然他以昂贵的代价换来了香甜的安息,就让他怀着对自己留下的作品永远富有征服人心的活力这信念,香甜地安息吧。他的作品将永生,并将使他获得永生。
1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跻身( ) 晦涩( ) 重荷( ) 卷帙浩繁( )
15、作者在这篇悼词中从哪几个方面评价莫泊桑?请从下面备选的答案中选出几项。( )
A、外貌 B、作品 C、勇气 D、才气 E、喜好 F、为人
16、阅读第③段,简要说出莫泊桑的作品具有哪些特点。
17、第④段末一句“正如人们终归还是吃那营养他而又永不会使他厌腻的日常必吃的面包。”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作者的意图是什么?
18、读第⑤段,思考以下问题。
⑴“我有时真有点忧虑不安”,指的是什么让“我”“忧虑不安”?这样说的意图是什么?
⑵结尾一句“谁敢说获得不朽的不更可能是一篇三百行的小说,是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作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交口相传的寓言或者故事呢?”是什么意思?
◎表达实践
19、课文中,雨果盛赞了伏尔泰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起到的巨大作用。你一定想进一步了解这个被雨果如此推崇的伟人吧?请你在课外查找有关伏尔泰生平、创作、思想的资料,写一段话,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中考链接
20、(2007,宁波)信息时代,网络阅读对青少年影响很大。网络阅读究竟是利大于弊(正方),还是弊大于利(反方)?学校准备搞一次辩论会。现在由你担任辩手,请选择其中一方陈述你的观点和理由。(字数50个左右) 我的观点是 ,其理由 。
知识积累卡 书海拾贝
◎雨果的幽默故事
剃去半边
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正赶写一部作品,十分紧张,可是社交活动占去他不少时间。一天,他想了个绝招:把自己的头发和胡须分别剃去半边。亲朋好友一来,他就指指自己的滑稽相,谢绝了社交约会。待须发长长还原,他的大作也告成功。
巧问巧答
雨果写完《悲惨世界》之后,将书稿投寄给一位出版商。稿子寄出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回音,于是,他在纸上画了一个很大的“?”,寄给了出版商。隔几天,出版商回信了,雨果拆开一看,上面也是一个字没有,只画了一个“!”。他知道有希望了。果然,他的《悲惨世界》不久就出版了,并大获成功。
笔杆贩子
有一次雨果出国旅行到了边境,宪兵要检查登记,就问他:“姓名?”
“雨果。”
“干什么的?”
“写东西的。”
“以什么谋生?”
“笔杆子。”
于是宪兵就在登记簿上写道:“姓名:雨果;职业:贩卖笔杆。”
7、傅雷家书两则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写给千里之外的孩子
傅雷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望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里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即使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冬烘(思想迂腐,知识浅陋),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泪。我们可以不用怕羞的这样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然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
(1954年1月30日晚)
13、说说“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一句中“快乐”和“惆怅”的理由。
14、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处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愉悦之情,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选择其中一处来分析,说说它何以能表达出强烈的感情。
15、家书反映出傅雷对两代人如何相处的一些看法,回答下面问题。
⑴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青年人应持有怎样的态度?
⑵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长辈应克服自身哪些弱点?
⑶傅雷希望两代人应建立怎样的关系?
16、“我们噜里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你有过这种体验吗?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想法?
17、文中哪些话引起了你的共鸣和深思?请选一句写一段话。
◎表达实践
18、写信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感情、展开深层次心灵交流的常见方式,它与面对面的交谈有着不同的效果。请你也试着就某一话题,跟父母或者老师进行一次朋友式的通信交流。
◎中考链接
19、(2007,黄冈)暑假期间,希望中学开展了“我与家长共读名著”的读书活动。张家父子同读《水浒》,当他们读到“鲁提辖打死镇关西”这一情节时,引发了一段对话。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对话。
崇拜英雄的儿子说:
身为律师的爸爸说:
20.仔细观察右面的漫画,按要求答题。
(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漫画的内容。
(2)根据漫画内容设计一条有文采的广告语。
知识积累卡 书海拾贝
◎妙语精华
☆傅雷格言
1、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此二语可为你我写照。
2、身外之名,只是为社会上一般人所追求,惊叹;对个人本身的渺小与伟大都没有相干。孔子说的“富贵于我如浮云”,现代的“名”也属于精神上“富贵”之列。
3、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
4、历史上受莫名其妙的指责的人不知有多少,连伽利略、巴尔扎克辈都不免,何况区区我辈!老话说得好:是非自有公论,日子久了自然会黑白分明!”
5、任何孤独都不怕,只怕文化的孤独,精神思想的孤独。
6、真要过了贫贱日子才真正显出“贫贱不能移”!居安思危,多多锻炼你的意志吧。
7、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哪一门艺术不如此!
8、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9、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人,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一个人跳不出这一关,一辈子也休想梦见艺术!
10、尽管人生那么无情,我们本人还是应当把自己尽量改好,少给别人一些痛苦,多给人一些快乐。
11、人需要不断地跳出自我的牢笼,才能有新的感觉,新的方法,也能有更正确的自我批评。
8、致女儿的信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跑过冬天
——写在女儿成人之际
牧牧:
还记得你5岁那年的冬天吗?每天清晨,爸爸总是带着你到离家不远的公园里跑步。
最初,你跑一两圈就累了,停下来,央求着爸爸,不要让你跑了。但是,爸爸说不行,你必须跑完。你要跑累了呀,可以慢慢跑,要是慢慢跑还累呢,可以走着,但就是不能停下来。
冬日清晨,公园里寂静无人。路边的杨树早已剥落成秃枝,在寒冷的空气中抖动。你努力地跑着,呼出的气化成一股股白雾。渐渐地,你跑热了,脱去的黄色毛线帽在手中随着你的运动在花坛周围画出了一圈流线。于是,冬天不再寒冷,冬天有了生命的运动。
如今,你要成为一个成年人了,即将接受成年洗礼。
你会在某个夜晚,从大地仰望天空,一颗流星划过,转瞬即逝,留下一道亮光。我说,那就是人生。在时间的长河中,一生就只是那么短短的一瞬。
当你生命开始的时候,你与所有的人没有什么不一样。可当你进入社会的时候,你与所有的人都不同。
或许,你会遇到疾病,这是生命中最大的不幸之一。但是,不论遇到什么样的疾病,都不要放弃与它的抗争,哪怕只有三天的光明。生死不能抵御,但生活可以选择。不要拿健康做人生的抵押,一生要锻炼身体,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或许,你会陷入贫穷。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贫穷的精神。节俭是永恒的美德。如果富有,要帮助穷人。
或许,你会遭遇失败,须知人生历程,逆境多,顺境少。故凡事要运用智慧,竭尽全力。社会只看你的结果,而你要看重努力的过程,即使失败,切勿自弃,社会不同情眼泪。上帝只救自救之人。
或许,你会落入孤独。坚定的攀登者总是孤独前行,在情感的孤独中要守住自我,珍爱自己,五湖明月在,渔歌总有时。
相貌与生俱来,一个人的美丽不是给所有的人看的,也不会是所有的人都会看着你美丽。支撑美丽的是品德、气质、文化。
衣着要整洁协调。如果有钱,可以穿得好一些,但不要华贵;如果有时间,可以穿得美一些,但不要繁复。
因为有了生命,时间才有了意义;因为有了时间,生命才有了延续。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充分地使用你所拥有的每一天的时间和金钱。
尽一切人生之责!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上帝给予你的人生苦难和责任,这就像江河行地,日月经天那样正常自然。既然如此,就让它来吧,你已经开始成人,用微笑和勇气拥抱你的人生!
人生会有许多冬天,跑起来吧,不要停下,跑过冬天!
父亲
(注:此时作者的女儿18岁。)
14.开头三段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从哪些方面给了女儿哪些具体忠告?这些忠告最终可归结为哪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品析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有人埋怨爹妈没给自己生一张好脸蛋;有人说“鸟靠羽毛,人靠衣装”“三分身材,七分打扮”,你是怎么认为的呢?请结合作者的看法和自己的身份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人生会有许多冬天,跑起来吧,不要停下,跑过冬天!”一句中“冬天”比喻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表达实践
19、阅读下面的小故事,写一篇关于爱情的随笔,要求感情真挚、深入思考。
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里走一遭,在走的过程中不能再回头重走,在途中可以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能摘一棵。柏拉图觉得此事很容易办到,便充满信心地往前走,谁知过了半天没有回来。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又不知是不是最好的;因为只可以摘一株,便挑挑捡捡,总希望前面有更好的;等到走到尽头时,才发现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就是爱情!
◎中考链接
20、(2007,金华)某人外出做生意,给父母写了这样一封信:“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父母读了这封没有标点符号的信后,一个笑一个哭。请根据这两位父母的不同理解,分别给信加上标点符号。
笑: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哭: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知识积累卡 书海拾贝
◎妙语精华
☆爱情诗词名句
1、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2、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王风·采葛》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5、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7、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温庭筠《梦江南》
8、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9、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10、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11、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
12、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
13、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
14、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桐》
参考答案:
第二单元
5、敬业与乐业
12、人人必须尽责任。13、知足 安分 达观 应尽的责任没有尽14、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15、⑴未尽责任,丢开不管。⑵尽了责任,再无负担。16、对比论证如:“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运用对比,将正面与反面相互对照,充分论证了尽责任才得快乐,人人都应尽责任的观点。17、答案有三个要点:①每一个人都有责任;②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③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18、略。19、(1)参考示例:介绍人物:孙中山 采访对象:孙中山纪念馆馆长(2)参考示例:A馆长,您好!我是B中学的学生C。我们班上正开展“话说广东历史人物”活动,我想了解孙中山先生的有关情况。您是研究孙中山的权威,我很希望能当面向您请教有关问题。您可以在百忙中抽空接受我的采访吗?(3)参考示例:①孙中山先生对中国的主要贡献是什么?②青少年时期的孙中山有哪些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的地方?③作为研究孙中山先生的学者,孙中山先生给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14.Jī sè hè zhì 15、B D F 16、(1)内容丰富多彩(2)思想深刻 (3)手法精湛绝妙17、比喻,作者的意思是说莫泊桑的作品是正派的、纯朴的、明晰的文学作品,是我们主要的精神食粮。18、⑴是“我们时代”的文学现状让“我”“忧虑不安”。用对比的方法衬托莫泊桑作品是时代的杰作。⑵意思是莫泊桑这位短篇小说大师的作品短小精悍,是“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是流传千古的不朽之作。19、略20、例如,正方:利大于弊,网络阅读比传统纸质阅读方便快捷,可以迅速获取大量信息,对于青少年增长学识,不无裨益。反方:弊大于利,网络阅读囫囵吞枣,不利于深层理解;且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对青少年心智发展有负面影响。
7、傅雷家书两则
13、“快乐”是指回忆起儿子小时的可爱及成长的经历;“惆怅”是指儿子现在远离自己,想到这些,徒增思念和牵挂。14、第一处,以转折语气,突出自己强烈的愉悦之情。第二处,以反问语气,更加强烈地表达了自己的愉悦之情。15、⑴青年人应该理解长辈的情感,尊重老人的意见。⑵长辈应克服落伍、迂腐、不够耐心、不太讲究说话技巧等缺点。⑶建立和谐、没有隔膜的朋友般的关系。16、要能理解这是父母对自己爱之切的表现。围绕这一点来谈即可。17、选择其中一句,言之成理即可。18、略19、示例:儿子说:“打得真痛快!鲁提辖不愧为豪侠仗义、智勇双全、除暴安良的英雄。”爸爸说:“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鲁提辖的行为固然是值得称赞的,但在法制社会的今天,我们还是应该依法办事。”20.(1)示例:画中一家三代,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守在圈外,随心所欲,各行其事,却把孩子围在圈内,并且谆谆告诫他“别出圈”。孩子背着沉重的书包,愁眉苦脸,呆望天空,无奈地写下“坐井观天”。(2)示例:①还孩子一片蓝天,放飞他们的梦想。②爸爸妈妈,我不愿做“坐井观天”的小青蛙。(可从不同角度作答,意近即可)
8、致女儿的信
14.回忆女儿五岁那年冬天在父亲的鼓励下坚持晨跑的事。作用一是将生活中的冬天与人生的冬天两种意义巧妙融合,自然地引出对即将成年的女儿的人生忠告。作用二是以特写的画面唤起女儿对幼年生活的亲切回忆,点题,为下文说理作铺垫。15.从七方面给予忠告,即遇到疾病、陷入贫穷、遭遇失败、落入孤独时切勿自弃,爱惜自己、自珍自守;处理好相貌、衣着、时间与生命的关系。具体忠告略。可归结为正视人生苦难,尽一切人生之责。16.从来都没有“救世主”,人生只能靠自己。17.提示:判断的理由要做到两结合:一是结合作者的看法,以免偏离大方向;二是要结合自己的身份,避免泛泛而谈,架空分析。答案略。18.“冬天”比喻人生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希望即将成年的女儿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能战胜一切苦难,用微笑和勇气拥抱人生的思想感情。19、写作提示:“爱情是一种理想,而且很容易错过。”或者“真正完美的爱情是你要懂得珍惜和维系彼此之间的感情。”20、笑: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哭: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责任编辑:王艳芳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