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3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语文试题(1组)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常州市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3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语文试题(1组)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1-29 19:19: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3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语文试题(1组)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与积累(每小题各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 )
A、羼càn水 魁梧(kuí) 瘠薄jī 绽裂zhàn
B、醋栗(lìe) 蘸酒(zàn) 巉岩chán 荣膺yīn
C、攫取(jué) 休憩(qì) 呱呱坠地(gū) 吹毛求疵(cī)
D、胡不见我于王(xiàn) 无法家拂士(bì) 惠子相梁(xiāng) 宋无长木(cháng)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
A、服辨 篱笆 不依不饶 三顾矛庐 B、纯粹 侍侯 无原无故 装模做样
C、掂记 咳嗽 缩手无策 海市蜃楼 D、驾驭 馈赠 断壁残垣 无精打采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既然人称大学问,那就要打扮得斯文模样儿,于是穿起了长衫,说话也歇斯底里。
B、一时间,满天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就是远处的电线杆也躲得杳无音信了。
C、命运对他实在太苛刻了。然而,尽管奄奄一息,他还是不情愿死。
D、教室里静极了,万籁俱寂,大家都沉浸在他刚讲完的故事里。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国家、社会、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B、由于生产很快搞上去了,大家的积极性也就大大提高了。
C、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
D、经过多方打听,我们终于了解到这只手提包的失主是你们学校一位女教师丢的。
5、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依次判断正确的是(2分) ( )
(1)秋目的艳阳在森林的树梢上欢乐地跳跃,把林子里墨绿的松、金色的唐棋、橘黄的杨、火红的枫,打扮得五彩缤纷。
(2)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绝不屈服啊!
(3)地下森林,又称火山口原始森林,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镜泊湖西北约50公里的深山中。
(4)最初的攀登是容易的,不过很慢。攀登本身没有任何困难,而在每一级上,从塔上的晾望孔望见的景致都是足够赏心悦目的。
A、描写 议论抒情 说明 叙述 B、叙述 抒情议论 说明 描写
C、描写 议论抒情 叙述 描写 D、描写 议论抒情 叙述 叙述
6、下列句子翻译有错的一项是(2分) ( )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B、虽杀臣,不能绝也。翻译:虽然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
C、乡为身死而不受。翻译: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污辱性的)施舍。
D、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翻译: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欢乐。
7、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2分) ( )
A、选自《墨子·公输》的《公输》一文记叙了墨子劝阻楚国进攻宋国的故事。
B、《谈生命》一文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喻,揭示生命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苦痛与幸福的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C、《变色龙》一文中的奥楚蔑洛夫虽然可恨,但作者批判的锋芒其实更多地指向当时腐朽专制的社会,指向孕育这种奴性人格的土壤。
D、《孔乙己》这篇小说透过作者的眼光,给我们展示了晚清世风图的一角,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蕴涵着深沉的批判力量。
8、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通过看地图上等高线的分布和疏密情况,可以知晓大致的地形:等高线越密集,这一带的地势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这一带的坡度越缓。
B、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诗人自居易曾这样说:“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
C、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特殊资源。由于一些国家正面临水资源危机,这些国家的农业、工业、人民的生活、健康都受到威胁。
D、如果以花为喻,玫瑰象征春天,石榴象征夏天,争奇斗艳的菊花象征秋天,水仙则是冬天的使者了。
9、默写:(每格0.5分,共2分)
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的句子: ,

B、《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 。
C、报君黄金台上意, 。
10、综合性学习:阅读下列材料,做一些思考。(2分
社会上,到处都存在一些不文明现象。在夏日,常有光膀子的“膀爷”招摇过市;在街头,常有各色衣服像“万国旗”一样晾晒在马路边,大煞风景;傍晚,很多人家门口摆起麻将桌,稀里哗啦之声不绝于耳。至于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偷猎和乱吃野生保护动物等丑行陋习,更是比比皆是。请你针对这些现象谈点自己的看法。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下文《那树》(有删改),完成第11--16题。(13分)
①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当那路还只是一条泥泞的小径时,它就立在那里;当路上驶过第一辆汽车之前,它就立在那里;当这一带只有稀稀落落几处老式平房时,它就立在那里。
②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霉黑潮湿的皮层上,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像生铁铸就的模样。几丈以外的泥土下,还看出有树根的伏脉。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阴,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看指缝间漏下来的碎汞。
③鸟来了,鸟叫的时候,几丈外幼稚园里的孩子也在唱歌。
④情侣止步,夜晚,树下有更黑的黑暗;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
⑤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延伸得更快,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只有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
⑥计程车像饥蝗拥来。“为什么这儿有一棵树呢?”一个司机喃喃。“而且是这么老这么大的树。”乘客也喃喃。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树旁的公共汽车站搬了,树下的水果摊搬了,不远处的幼稚园也要搬——看何处能属于孩子。只有那棵树屹立不动,连一片叶子也不落下。那一蓬蓬叶子照旧绿,绿得很。
⑦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大地的效死者。树离根,根离土,树即毁灭。它们的传统是引颈受戮,即使是神话作家也不曾说森林逃亡。连一片叶也不逃走,无论风力多大。任凭头上已飘过十万朵云,地上叠过廿万个脚印,任凭在那枝丫间跳跃的鸟族已换了五十代子孙,任凭鸟的子孙已栖息青山。当幼苗长出来,当上帝伸手施洗礼,上帝曾说:“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啊!所以那树,冒死掩覆将失去的土地,作徒劳无用的贡献,在星空下仰望上帝。
⑧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以60英里的速度,对树干撞去。于是人死。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这次屠杀安排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通。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严,可是树没有说什么,上帝也没有。一切预定,一切先有默契,不在多言。
⑨尸体的肢解和搬运连夜完成。早晨,行人只见地上有碎叶,叶上每一平方厘米仍绿着。它果然绿着生,绿着死。清道妇一路挥帚出现。她们戴着斗笠,包着手臂,是树的亲戚。扫到树根,她们围着年轮站定,看那一圈又一圈的风雨图,估计根有多大,能分裂成多少斤木柴。
⑩两星期后,根也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时间仍然是在夜间,这一夜无星无月,黑得像一块仙草冰。他们带利斧和美制的十字镐来,带工作灯来,人造的强光把举镐挥斧的影子投射在路面上、在公寓二楼的窗帘上,跳跃奔腾如巨无霸……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11、从上文①-④段看,“那树”为人类作了哪些贡献?(3分)


12、第⑤段中“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作者这样写,意在表达什么?(2分)


13、第⑦段中说树“是世袭的土著,是大地的效死者”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2分)


14、从全文看,上帝对那树施洗礼时所说的话,有的实现了,有的没实现。“没实现”的是什么?没能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15、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文章的开头两段写那树虽老,但生命力依然旺盛,这些内容为后文写它被锯倒并被肢解分裂作了铺垫,从而引发人们进行深入的思考。
B、第⑧段“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运用拟人手法,描述了大树的惨遭砍伐的过程,表现了人们的愚昧和冷酷。
C、本文描述了那树很久以来,一直默默地奉献,最后毫无怨言地引颈受戮的过程,歌颂了它的献身精神,体现了一切都要为了发展的主旨。
D、通篇不发议论,全用形象打动人心,是本文一大特点。那树用自己的生命绿了一方土地,其“绿着生,绿着死”的形象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16、根据市政规划,你家附近将要修建一个文化宫,以丰富市民生活,一棵百年古树将面临被屠戮的命运。为了让“那树”的悲剧不再上演,你将如何说服市政规划局局长,请写下你要说的话。(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3分)
萝卜花
丁立梅
⑴萝卜花是一个女人雕的,用料是胡萝卜,她把它雕成一朵朵月季花的模样。花盛开,很喜人。
⑵女人在小城的一条小巷子里摆摊儿,卖小炒。一小罐煤气,一张简单的操作平台,木板做的,用来摆放锅碗盘碟,她的摊子就摆开了。她卖的小炒只三样:土豆丝炒牛肉,土豆丝炒鸡肉,土豆丝炒猪肉。
⑶女人30岁左右,瘦,皮肤白皙,长头发用发夹别在脑后。惹眼的是她的衣着,整天沾着油锅的,应该很油腻才是,却不。她的衣服极干净,外面罩着白围裙。衣领那儿,露出里面的一点红,是红毛衣,或红围巾。她过一会儿,就换一下围裙,换一下袖套,以保持整体衣着的干净。很让人惊奇且喜欢的是,她每卖一份小炒,必在装给你的方便盒里,放上一朵雕刻的萝卜花。这样装在盘子里,才好看。她说。
⑷不知是因为女人的干净,还是她的萝卜花,一到吃饭时间,女人的摊子前,总围满人。五块钱一份小炒,大家都很耐心地等待着。女人不停地翻铲,尔后装在方便盒里,尔后放上一朵萝卜花。整个过程,充满美感。于是,一朵一朵素雅的萝卜花,就开到了人家的饭桌上。
⑸我也去买女人的小炒。去的次数多了,渐渐知道了她的故事。
⑹女人原先有个很殷实的家。男人是搞建筑的,很有些钱。但不幸的是,在一次建筑中,男人从尚未完工的高楼上摔下来,被送进医院,医院当场就下了病危通知书。女人几乎倾尽所有,抢救男人,才捡回半条命——男人瘫痪了。
⑺生活的优裕不再。年幼的孩子,瘫痪的男人,女人得一肩扛一个。她考虑了许久,决心摆摊儿卖小炒。有人劝她,街上那么多家饭店,你卖小炒能卖得出去吗?女人想,也是。总得弄点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吧?于是她想到了雕刻萝卜花。当她静静地坐在桌旁雕花时,她突然被自己手上的美镇住了,一根再普通不过的胡萝卜,在眨眼之间,竟能开出一小朵一小朵的花来。女人的心,一下子充满期待和向往。
⑻就这样,女人的小炒摊子,摆开了,并且很快成为小城的一道风景。下班了赶不上做菜的人,都会相互招呼一声,去买一份萝卜花吧。就都晃到女人的摊儿前来了。
⑼一次,我开玩笑地问女人,攒多少钱了?女人笑而不答。一小朵一小朵的萝卜花,很认真地开在她的手边。
⑽不多久,女人竟出人意料地盘下了一家酒店,用她积攒的钱。她负责配菜,她把瘫痪的男人,接到店里管账。女人依然衣着干净,在所有的菜肴里,依然喜欢放上一朵她雕刻的萝卜花。菜不但是吃的,也是用来看的呢。她说,眼睛亮着。一旁的男人,气色也好,没有颓废的样子。
(11)女人的酒店,慢慢地出了名。大家提起萝卜花,都知道。
(12)生活,也许避免不了苦难,却从来不会拒绝一朵萝卜花的盛开。
(选自2006年《小小说选刊》第6期)
17、本文的主人公是谁?本文线索是什么?(2分)

18、作者用“萝卜花”作为标题的含义是什么?(2分)


19、第⑶段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0、小说第⑹段,从记叙的顺序来看属于哪种?有什么作用?(3分)


21、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三)阅读理解下文,完成第22--26题(共14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②亲戚畔之
③寡助之至 ④池非不深也
2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2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标示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
A、天时/不如地/利 B、必有/得天时/者矣
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5、上文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各举一例并分析它的作用。(4分)



26、“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2分)




三、作文(共40分)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真诚地向别人道歉,这是一个明智之人的明智之举,因为一个人不能保证他永远都不会有意或无意地做伤害别人的事。美国公关专家苏珊·雅各贝曾说,学会道歉,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技能。是的,真诚地道歉将会获得别人由衷的谅解,真诚的道歉将会使人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情感,并更加密切和珍视彼此间的关系和友谊。
请以“真诚道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3)不出现自己的班名、姓名;(4)字数600字左右。
九年级1组语文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基础知识与积累(每小题各2分,共20分)
1、C 2、D 3、C 4、C 5、A 6、B 7、D 8、C
9、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舍生而取义者也;提携玉龙为君死 (每格0.5分,共2分)
10、对待不文明的陈规陋习,再也不能熟视无睹、听之任之了。这些年,各种病毒不断来袭,使人们不得不提高警惕,全民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消灭不文明现象,建设一个文明的国家。(2分,言之有理即可)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第11--16题。(13分)
11、(3分)①炎热的夏,送来阴凉和清静;②带给孩子们欢乐;③朦胧的夜晚,送给情人温馨的感觉。(答对一点得1分)
12、(2分)人类的建设活动,虽然速度很快,但也在不断地破坏着自然环境,这暗示了那树最终的命运。(表述可以不同,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13、(2分)那树长久在这里生长繁衍,至死也不愿离开这块土地。(表述可以不同,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14、(共2分)
(1)没实现的原因是:死复绿。(1分)
(2)人类在进行建设时,忽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1分)
15、C(2分)
16、此题是开放题。要求:称谓恰当,理由合理明确,表达符合情境,语言得体。(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3分)
三、作文(共40分)
一类卷:36—40分,有新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语言顺畅,没有语病;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二类卷:32—35分,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语言通顺,偶有语病;结构完整,条理较清楚。
三类卷:28—31分,符合题意,中心较明确,内容尚具体;语言尚通顺,语病不多;条理尚清楚,能分段。
四类卷:24—27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欠明确,内容不够具体;语言不够通顺,语病较多;条理不够清楚。
五类卷:24分以下慎打,文不对题,不知所云;语病严重,文理不通;结构混乱,不能完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