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四单元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基础训练
1、根据下面的拼音写出汉字。
⑴根深dì( )固 ⑵zīzī( )不倦
⑶持之以hénɡ( ) ⑷qiè( )而不舍
⑸不言而yù( ) ⑹jí( )取
2、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⑴形容毫不费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有恒心地坚持下去: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不用说就可以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什么事情都没有做成: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中,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
星。
B、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锲而不舍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
C、“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D、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
4、调整下列句子的语序,使它成为一段句意完整、明确的话。正确的语序是 ( )
①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②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③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④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④③① D、③①②④
5、辨析近义词,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横线上。
⑴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________(丢弃 放弃 抛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⑵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________(获取 获得 汲取 吸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⑶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________(探索 探求 探究 探讨)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⑷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________(缺少 缺乏 缺欠)创造力的区别呢?
6、改正下面的病句。
(1)发挥创造力的关键,在于能否运用知识。
(2)关键是要保持经常的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7、2007年10月我国已经迈出探月第一步,“嫦娥一号”实现绕月飞行。下图是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标识,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其构图与内涵。
◎课内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②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 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形式。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组合就是印刷机和排版术。
③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8、阅读选文,试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这三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9、文段列举两个事例是为了证明 的观点。
10、为什么不能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
11、选文中举了古登贝尔克和布歇内尔的事例,你能再举一个类似的例子吗?请写在下面。
12、结合这三段文字内容,试给选文写一个结论性的句子或段落。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基础训练
1、解释下列词语。
格物致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袖手旁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知所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空。
(1)本文作者______是美籍华裔______家,______奖获得者。
(2)“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经典中______的______篇。
(3)“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这“四书”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格物”一词的含义是( )
A、合格的事物 B、推究事物的道理 C、探讨自己 D、追求最高理想
4、2007年3月27日,北京奥组委发布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式样。下面介绍奖牌的句子,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奖牌背面镶嵌玉璧
②即站立的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全景
③奖牌正面使用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
④奖牌的挂钩由中国传统玉双龙蒲纹璜演变而成
⑤玉璧正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奥运会的会徽
A.①②④③⑤ B.③⑤①④② C.①⑤④③② D.③②①⑤④
5、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题。
材料一:作为互联网(Internet)最著名的搜索引擎,“百度”为人们查找资料、搜寻素材提供了莫大方便。但是,“百度”信息庞杂,真伪混淆,用“百度”做学问必须谨慎。
材料二:①目前,网络上有一种写作软件可助人写作。②你只需把想到的创作原材料输入,经过一定的积累和不断的排列组合,思路就会渐渐清晰,作品的框架就建成了。③它完全符合文艺创作。但是,它最根本的不足在于____________。
材料三:④防不胜防的各种电脑病毒会使电脑系统瘫痪,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伤心。一些黑客也在网络上搞破坏,甚至擅自进入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的核心领域,非法窃取重要信息,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
(1)从上述几则材料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在文中横线处填写一句话,使文意贯通流畅。
(3)对“Internet”的翻译有两种——“因特网”和“互联网”,你更倾向哪一种?为什么?
(4)上述材料中标序的句子有两种语病,请指出序号并加以改正。
◎课内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少数人关键性的发现。
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思想。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6、第1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2段主要讲的是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第4段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5段以自己起初在美国的经历为例证明了什么?这是什么论证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依据末尾两段内容,举出中国学生在如何学习的问题上存在的不足。(至少三条)
(1)
(2)
(3)
15、短文两篇
◎基础训练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藻饰( ) 狡黠( ) 诘难( ) 咬文嚼字( )
滞碍( ) 阐证( ) 统chóu( ) làn加( )
吹毛求cī( ) huò( )然贯通 死kōu( )
2、填空。
⑴培根,____国哲学家、____家,著有____、____等。
⑵马南邨,原名____,当代作家。《不求甚解》一文选自杂文集____。
3、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
(1)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
(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 )
(3)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 )
(4)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
4、仿句练习。
原句: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仿句:天生才干犹如________,读书然后________。
5、请从课外摘录两句有关读书的名句。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一段话,说说这段文字的观点是什么?作者采用什么方法阐述这一观点的?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语言积累。
从培根《论读书》中摘录你最喜爱的格言警句,然后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 ),读诗使人( ),数学使人( ),科学使人( ),伦理学使人( ),逻辑修辞之学使人(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8、下面的词语是从文段中的括号内摘取出来的,请根据具体的语境把它们补上去。
善辩 深刻 庄重 灵秀 周密 明智
9、用“//”线给文章划分层次,并写出大意。
10、上文中有很多的名言警句,请从中任选一条作为论点,并试着给它配上一个论据。
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按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1)“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这句话中“经验”一词在文中的意思上什么?
(2)“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请尝试将这句话换个角度,以“读书时应该……”的方式表达出来。
读书时应该
12、古人爱书,留下许多为人乐道的典故,如“闻一多醉书忘婚”“苏舜钦以书下酒”。你还知道哪些与书有关的典故?试写一两个在下面。
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基础训练
1、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诬蔑(miè) 诓骗(kuànɡ) 脊梁(jǐ)
B、渺茫(miǎo) 省悟(xǐn) 脂粉(zhī)
C、笼罩(lǒnɡ) 抹杀(mǒ) 宰相(xiànɡ)
D、慨叹(kǎi) 玄虚(xuàn) 筋骨(ɡù)
2、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B、国联就渺茫。(渺茫:离得很远,视觉模糊,看不清楚。)
C、有为民请命的人。(为民请命:为人民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
D、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现在的事而悲伤。)
3、填空。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选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_,原名_____,字____。我们在初中阶段还学过该作者的散文_______,小说_______。本文采用_______的论证方式,以批驳_______为突破口,采取_______和_______相结合的批驳方法驳倒对方的论点。
4、指出下列句中引号的作用。
(1)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 _______
(2)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 _______
(3)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_______
(4)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 _______
5、联系课文,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中国人”的含义,并说明“状元宰相”“地底下”各指的是什么?
⑴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这首小诗,续写最后一句。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黄土高原,
是我挺起的胸膛;
黄河流水,
是我沸腾的血液。
万里长城,
是我不屈的脊梁;
,
。
◎课内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以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7、上面语段的敌论点是________,敌论据是________
8、第④段中加点的“这”字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9、选文第③-⑤段,针对谬误错误论点论据,运用直接反驳的方法,从哪两个方面揭露其欺骗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上面语段批驳的方式是( )
A、直接批驳。 B、通过驳论据来驳论点。
C、通过驳敌论证来驳敌论点。 D、间接反驳(通过后面立论来驳论点)。
11、上面语段的“他信力”指________,“自欺力”是指_______。
参考答案:
第四单元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⑴蒂 ⑵孜孜 ⑶恒 ⑷锲 ⑸喻 ⑹汲2、⑴轻而易举 ⑵持之以恒 ⑶不言而喻 ⑷一事无成3、B4、C5、⑴放弃⑵汲取 ⑶探求 ⑷缺乏6、(1)将“能否”改为“如何”,或在“发挥”前加“能否”。(2)将“保持经常的”改为“经常保持”。7、标识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测的终极梦想,圆弧的起笔处自然形成龙头,象征中国航天如巨龙腾空而起,落笔的飞白由一群和平鸽构成,表达了我国和平利用空间的美好愿望。整体图形由一弧两点巧妙形成古文“月”字,写意的笔触旨在传达一种探索的信念。8、举例论证创造性思维的作用。9、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10、虽然“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它是形成创造力的基础,但“创造”是一种创新活动,只有用知识去解决了实际问题,运用了知识才能算有创造力。11、略。12、示例:因此,创造性思维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前提。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探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2、(1)丁肇中 物理学家 诺贝尔(2)《礼记》《大学》(3)《大学》《中庸》《论语》《孟子》3、B4.D 5、(1)互联网有利有弊。(或“网络是把双刃剑”)(2)禁锢丰富想象力的发挥、限制鲜活思想感情的表达和鲜明个性的张扬。(3)“因特网”的翻译简洁易记,但仅是音译。“互联网”是音译,凸现网络特点,使人一目了然。(4)③“它完全符合文艺创作”句中加“的思维规律”。 ④“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伤心”句中,“伤心”改“烦恼”(或“痛苦”等)6、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通过消极的观察,而是要积极的动手栽种,研究竹子的生长过程和进行科学的观察。7、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而是需要小心具体的计划,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8、不能。这几个词都表明作者所说的是一般情况,不是所有情况,也不包括特殊情况,使语言表达严密。9、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用功”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这属于举例论证。10、(1)偏理论轻实践(2)偏抽象思维轻实际操作(3)重老师指导而缺乏主见或重闭门读书轻放眼社会生活
15、短文两篇
1、zǎo xiá jié jiáo zhì chán 筹 滥 疵 豁 抠2、⑴英 作 《随笔》《新工具》 ⑵邓拓《燕山夜话》3、(1)比喻(2)排比(3)对偶(4)引用4、示例:天生才干犹如未琢之璞,读书然后成稀世之珍。5、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6、观点是: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论证方法:采用归纳法证明观点──先分别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7、只要摘录并写出理由即可。示例:“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这句话准确地表达出阅读、辩论、写作这三方面的不同特点以及对人性格形成的作用,且语意简洁,说理深刻。8、依次是:明智 灵秀 周密 深刻 庄重 善辩 9、①开头至“全凭观察得之”:读书的正确目的②至“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书的方法③至结尾: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缺陷。10、提示:论点论据一致即可。11、(1)基于实际的思考与判断。(2)示例:读书时应该站在作者角度思考,应该对作者所言有一番辨析,应该从总体上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12、示例:匡衡凿壁偷光,苏秦悬梁刺股
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C 2、B 3、《且介亭杂文》 鲁迅 周树人 豫才 《藤野先生》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或《故乡》或《孔乙己》或《一件小事》 驳论 敌论证 直接反驳 间接反驳4、(1)表否定(2)表引用(3)表强调(4)表特殊含义5、⑴“中国人”指极少数顽固分子以外的中国人民,“状元宰相”指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地底下”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⑵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3)指广大人民。6、示例:巍巍泰山,是我高昂的头颅。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从“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到“怀古伤今──却也是事实”。8、国联就渺茫9、首先论证反动派早已失掉“自信力”了,其次指出其实质-----反动派正在发展着“自欺力”。10、C11、“他信力”指“信地、信物、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自欺力”指求神拜佛,麻醉自己。
责任编辑:王艳芳
构图:
内涵: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