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2-14 06:34: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接触的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B.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C.力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D.物体受力的同时也一定在施力
2.利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现象中,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水总是由高处向低处流
B.用力将饺子皮捏成不同的造型
C.火车受摩擦阻力的作用减速进站
D.体育课上将实心铅球用力推出
3.吉睿嘉同学用手直接提水桶静止在空中时,她对水桶施加一个提力,同时水桶对她的手也施加一个拉力,关于这两个力的三要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相同
B.大小、方向都相同,作用点不同
C.大小、作用点都相同,方向不同
D.大小相同,方向和作用点都不同
4.如图所示,关于游泳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向后划水的力大于水对运动员的力
B.运动员与水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C.使运动员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水
D.力改变了运动员的运动状态
5.一个足球放在一块长木板上,如图所示,木板和足球均发生了弹性形变,关于它们弹力的情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足球受到的支持力是木板产生的弹力
B.足球产生的弹力是由于足球的形变造成的
C.木板形变是由于木板产生弹力造成的
D.足球产生的弹力就是足球对木板的压力
6.仔细观察每个弹簧测力计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刻度都是均匀的。自制弹簧测力计时,量得弹簧原长5cm,当弹簧受到5N的拉力时,弹簧伸长0.5cm,则弹簧受力后长度变为7cm时,所受外力的大小应是(  )
A.70N B.10N C.35N D.20N
7.同学们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前,发现指针指在0.1N的位置上。为了使测量准确,他们提出了以下调整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必须将指针拨到“0”刻度线,若不能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该弹簧测力计已不能使用
B.必须换一个弹簧测力计测量,该弹簧测力计已不能使用
C.仍可以直接测出拉力数值,因为实验时误差不可避免
D.仍可以直接测出拉力,但需要从读数中减去0.1N
8.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4N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0N B.2N C.4N D.8N
9.宇航员在太空中的工作和生活既有趣又富有挑战性。在空间站的失重环境中,物体无法自由下落,会导致下列测量无法完成的是(  )
A.刻度尺测量长度 B.秒表测量时间
C.托盘天平测量质量 D.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
10.下列物体重力最接近500N的是(  )
A.一枚大头针 B.一头奶牛 C.一个中学生 D.一张书桌
11.嫦娥五号从月球取回的土壤样本质量约为2kg,则这些土壤样本在地球的重力为(g取10N/kg)(  )
A.0.2N B.2N C.20N D.200N
12.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均匀的直棒的重心在棒的中心处
B.不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除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还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
C.对于形状不规则或质量分布不均匀的薄片状物体,可以通过悬挂法找到其重心位置
D.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所以重心一定是在物体上
13.利用铅垂线和三角尺判断桌面是否水平,如图所示的做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14.如图是关于物体M所受的重力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5.如图所示的图象中,不能正确反映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是(  )
A. B.
C. D.
二.作图题(共2小题)
16.汽车车厢里挂着一个小球,某时刻出现如图所示的情景。(忽略空气对球的作用力)画出此时小球的受力示意图。
17.如图物体放在地面上静止不动,画出物体对地面压力的示意图。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8.为了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一钢条的下端固定,然后分别用不同方向或不同大小的力作用在钢条的不同部位,使其发生如图中甲、乙、丙、丁所示的形变,各力的大小关系为:F1=F3=F4>F2。
(1)该同学是根据   来判断力的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丙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通过比较   、   两次实验,该同学得出了“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相同时,力越大,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
(4)小明认为,因为丙丁两图中,丁图的效果明显,所有可以看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他的说法是   的,因为   。
19.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两根原长都为8cm、粗细不同的A、B橡皮筋进行研究。并做成橡皮筋测力计。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如图甲所示,记录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橡皮筋伸长量△x,根据多组测量数据做出的图线如图乙所示。
(1)当在A橡皮筋上悬挂重力为6N的物体时,橡皮筋A的伸长量为    cm。
(2)分别用这两根橡皮筋制成了如图丙所示两测力计,它们外壳相同,刻度线分布情况相同,则用橡皮筋    (选填“A”或“B”)制成的测力计测量的精确程度较高。
(3)若将本实验中A、B两根橡皮筋并联起来代替弹簧测力计,能够测量力的最大值为    N。
(4)实验小组同学想利用丙图中A橡皮筋测力计制作一个直接测量液体密度的“密度计”。他们用同一小桶分别盛满了2种液体,用A橡皮筋测力计分别测出液体和小桶的总重力,如表是:2次测得的总重力及对应液体的密度(g取10N/kg),则该密度计的零刻度线应标记在A橡皮筋测力计刻度板上    N的位置。
液体种类 酒精 植物油
弹簧的示数(N) 2.6 2.7
液体密度ρ(×103kg/m3) 0.8 0.9
20.在“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
(1)测量物体重力前,应将弹簧测力计在    方向调零;
(2)实验测出多组数据后,小梦同学提出:“还可以测量钩码以外的其他物体的质量和重力,将这些数据与钩码的数据放到一起来寻找规律”,而同组的小明同学不赞同,他认为“必须全部用钩码的重力与质量的数据来寻找规律”,你认为    同学的观点更合理;
(3)以下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与本实验相同的是    (填字母);
A.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B.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同学们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你补充表格中的数据,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作出重力随质量变化的图像。
质量m(g) 100 200 300 400
重力G(N) 1     3 4
四.计算题(共1小题)
21.物体之间都存在万有引力,同一物体在月球上所受重力为地球上所受重力的,若地球上近似取g=10N/kg。
(1)一个质量为1500g的物体在地球上时的重力是多少?
(2)一根绳子在地球表面最多能悬挂重600N的物体,则它在月球表面最多能悬挂的物体的质量约是多少?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接触的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B.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C.力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D.物体受力的同时也一定在施力
【解答】解:A.没有接触的两个物体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例如磁铁之间,会通过磁场产生力的作用,故A错误;
B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力存在时,至少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两个物体,故BC错误;
D.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故D正确。
故选:D。
2.利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现象中,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水总是由高处向低处流
B.用力将饺子皮捏成不同的造型
C.火车受摩擦阻力的作用减速进站
D.体育课上将实心铅球用力推出
【解答】解:
A、水总是由高处向低处流,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用力将饺子皮捏成不同的造型,饺子皮的形状发生变化,属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
C、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速度在减小,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将实心铅球用力推出,球在力作用下,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都在发生改变,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根据分析可知,选项A、C、D都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B是物体形状的改变。
故选:B。
3.吉睿嘉同学用手直接提水桶静止在空中时,她对水桶施加一个提力,同时水桶对她的手也施加一个拉力,关于这两个力的三要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相同
B.大小、方向都相同,作用点不同
C.大小、作用点都相同,方向不同
D.大小相同,方向和作用点都不同
【解答】解:手对水桶的提力和水桶对手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所以作用点不同,方向也不同,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4.如图所示,关于游泳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向后划水的力大于水对运动员的力
B.运动员与水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C.使运动员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水
D.力改变了运动员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A.运动员向后划水的力和水对运动员的力是互为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两力大小相等,故A错误;
B.运动员向后划水,水给运动员向前的推力,所以运动员与水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故B正确;
C.运动员划水,水会给运动员向前的推力,该力的施力物体是水,故C正确;
D.运动员向后划水,水给运动员向前的推力,水的推力使运动员前进,改变了人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
故选:A。
5.一个足球放在一块长木板上,如图所示,木板和足球均发生了弹性形变,关于它们弹力的情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足球受到的支持力是木板产生的弹力
B.足球产生的弹力是由于足球的形变造成的
C.木板形变是由于木板产生弹力造成的
D.足球产生的弹力就是足球对木板的压力
【解答】解:
A、足球受到的支持力是由木板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故A正确;
B、足球发生的是弹性形变,因此足球产生的弹力是由于足球的形变造成的,故B正确;
C、木板的形变是由于足球产生的弹力造成的,故C错误;
D、足球产生的弹力就是足球因为受到重力对木板产生压力的结果,故D正确。
故选:C。
6.仔细观察每个弹簧测力计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刻度都是均匀的。自制弹簧测力计时,量得弹簧原长5cm,当弹簧受到5N的拉力时,弹簧伸长0.5cm,则弹簧受力后长度变为7cm时,所受外力的大小应是(  )
A.70N B.10N C.35N D.20N
【解答】解:弹簧原长为5cm,弹簧受力后的长度为7cm,则弹簧的伸长量为7cm﹣5cm=2cm.又知道弹簧受5N拉力时的伸长量为0.5cm,2cm是0.5cm的4倍,所以所受拉力也应该是5N的4倍,因此为20N。
故选:D。
7.同学们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前,发现指针指在0.1N的位置上。为了使测量准确,他们提出了以下调整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必须将指针拨到“0”刻度线,若不能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该弹簧测力计已不能使用
B.必须换一个弹簧测力计测量,该弹簧测力计已不能使用
C.仍可以直接测出拉力数值,因为实验时误差不可避免
D.仍可以直接测出拉力,但需要从读数中减去0.1N
【解答】解: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前,发现指针指在0.1N的位置上,首先要进行调整,使其对准零刻度线。如果不能调整到零刻度线,弹簧测力计仍可以直接测出拉力,但需要从读数中减去没有挂物体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本题中就应从读数中减去0.1N,然后才是所挂物体的重力。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8.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4N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0N B.2N C.4N D.8N
【解答】解:弹簧测力计所受到的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或因为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因此这两个力是平衡力;
因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以弹簧测力计其中一端所受的拉力为准,所以其示数是4N。
故选:C。
9.宇航员在太空中的工作和生活既有趣又富有挑战性。在空间站的失重环境中,物体无法自由下落,会导致下列测量无法完成的是(  )
A.刻度尺测量长度 B.秒表测量时间
C.托盘天平测量质量 D.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
【解答】解:A、物体的长度不受重力影响,在太空中可以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故A不符合题意;
B、秒表有机械秒表和电子秒表,不管哪种秒表,计时与重力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C、在地球上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是因为物体和砝码都受到重力作用,放在天平上对天平有力的作用,天平才能完成质量的测量;在太空中,物体和砝码都不再受到重力作用,放在天平上对天平没有力的作用,天平不能测量物体质量,故C符合题意;
D、弹簧测力计工作原理是根据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拉力能使弹簧伸长,物体在失重状态下,能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不能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下列物体重力最接近500N的是(  )
A.一枚大头针 B.一头奶牛 C.一个中学生 D.一张书桌
【解答】解:由G=mg得,重力为500N的物体的质量为m===50kg。
A、一枚大头针的质量约50mg,故A不符合题意;
B、一头奶牛的质量约500kg,故B不符合题意;
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50kg,故C符合题意;
D、一张书桌的质量约10kg,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嫦娥五号从月球取回的土壤样本质量约为2kg,则这些土壤样本在地球的重力为(g取10N/kg)(  )
A.0.2N B.2N C.20N D.200N
【解答】解:土壤样本在地球上的重力:
G=mg=2kg×10N/kg=20N。
故选:C。
12.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均匀的直棒的重心在棒的中心处
B.不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除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还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
C.对于形状不规则或质量分布不均匀的薄片状物体,可以通过悬挂法找到其重心位置
D.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所以重心一定是在物体上
【解答】解:
A、物体的重心位置与形状有关和质量分布情况有关,所以均匀的直棒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此选项正确;
B、物体的重心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情况都有关,所以不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除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还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此选项正确;
C、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对于形状不规则或质量分布不均匀的薄片状物体,可以通过悬挂法找到其重心位置。此选项正确;
D、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重心是物体各个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等效作用点,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比如均匀圆环。此选项错误。
故选:D。
13.利用铅垂线和三角尺判断桌面是否水平,如图所示的做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三角尺有两个直角边,把三角尺竖直放置,一个直角边放在桌面上,另一个直角边放上重锤线,因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如果重锤线与直角边是平行的,则表明桌面是水平的,故A符合题意;BCD都无法判定是否水平。
故选:A。
14.如图是关于物体M所受的重力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C、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而图中力的方向竖直向上了,故AC错误;
B、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而图中力的方向垂直斜面向下,故B错误。
D、沿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线段的起点(作用点)在M的几何中心上,故D正确。
故选:D。
15.如图所示的图象中,不能正确反映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B:物体的重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故A正确、B错误;
CD、g是物体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与重力、质量无关,在同一地点是一个定值,故CD正确;
故选:B。
二.作图题(共2小题)
16.汽车车厢里挂着一个小球,某时刻出现如图所示的情景。(忽略空气对球的作用力)画出此时小球的受力示意图。
【解答】解:小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沿绳子的拉力F的作用,作用点在小球的重心,过重心分别沿力的方向各画一条有向线段,并标出“G”和“F”,如图所示:
17.如图物体放在地面上静止不动,画出物体对地面压力的示意图。
【解答】解:压力的作用点在水平地面上,过作用点作垂直于水平地面向下的力;如图所示: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8.为了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一钢条的下端固定,然后分别用不同方向或不同大小的力作用在钢条的不同部位,使其发生如图中甲、乙、丙、丁所示的形变,各力的大小关系为:F1=F3=F4>F2。
(1)该同学是根据 钢条的形变 来判断力的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丙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
(3)通过比较 甲 、 乙 两次实验,该同学得出了“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相同时,力越大,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
(4)小明认为,因为丙丁两图中,丁图的效果明显,所有可以看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他的说法是 错误 的,因为 没有控制力的作用点相同 。
【解答】解:
(1)图中力的作用效果是使钢条发生了形变,根据钢条形变程度的不同,显示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2)甲、丙两图中力的方向、大小都相同,力的作用点不同,产生的效果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3)甲、乙两图中力的作用点、方向都相同,力的大小不同,产生的效果不同,说明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相同时,力越大,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丙、丁两图中力的大小相同,但力的作用点、方向都不同,产生的效果不同;根据控制变量法,要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必须控制力的大小和作用点都相同,而力的方向不同,所以小明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1)钢条的形变;(2)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3)甲;乙;(4)错误,没有控制力的作用点相同。
19.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两根原长都为8cm、粗细不同的A、B橡皮筋进行研究。并做成橡皮筋测力计。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如图甲所示,记录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橡皮筋伸长量△x,根据多组测量数据做出的图线如图乙所示。
(1)当在A橡皮筋上悬挂重力为6N的物体时,橡皮筋A的伸长量为  12 cm。
(2)分别用这两根橡皮筋制成了如图丙所示两测力计,它们外壳相同,刻度线分布情况相同,则用橡皮筋  A (选填“A”或“B”)制成的测力计测量的精确程度较高。
(3)若将本实验中A、B两根橡皮筋并联起来代替弹簧测力计,能够测量力的最大值为  22.5 N。
(4)实验小组同学想利用丙图中A橡皮筋测力计制作一个直接测量液体密度的“密度计”。他们用同一小桶分别盛满了2种液体,用A橡皮筋测力计分别测出液体和小桶的总重力,如表是:2次测得的总重力及对应液体的密度(g取10N/kg),则该密度计的零刻度线应标记在A橡皮筋测力计刻度板上  1.8 N的位置。
液体种类 酒精 植物油
弹簧的示数(N) 2.6 2.7
液体密度ρ(×103kg/m3) 0.8 0.9
【解答】解:(1)由图乙知,A橡皮筋在受到拉力不大于10N的情况下,橡皮筋伸长量Δx与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变化关系为一条直线,说明橡皮筋的伸长Δx与受到拉力F成正比关系,即FA=kAΔx,
由图知,当FA=5N,ΔxA=10cm,代入数据得kA=0.5N/cm,因此FA=0.5Δx,在A橡皮筋上悬挂重力为6N的物体时,橡皮筋A的伸长量为:
ΔxA==12N;
(2)由图乙知,在测量范围为内,如F=5N时,用橡皮筋A制成的弹簧测力计伸长10cm,而用橡皮筋B制成的弹簧测力计伸长5cm,所以,用橡皮筋A制成的测力计测量精确程度高;
(3)将本实验中A、B两根橡皮筋并联起来代替弹簧测力计使用时,两根橡皮筋伸长的长度相等,由图知,在拉力作用下B先达到最大伸长量15cm,A的伸长量也为15cm;当伸长量为15cm时,橡皮筋B上的拉力为15N,所以橡皮筋A上的力为×15N=7.5N;
根据力的合成可得受到的最大拉力为15N+7.5N=22.5N;
(4)液体的重力为G液=mg=ρ液gV,
测量液体密度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G液+G桶,
测量酒精时,G桶+0.8×103kg/m3×V×10N/kg=2.6N①,
测量植物油时,G桶+0.9×103kg/m3×V×10N/kg=2.7N②,
将①②两式联立,解方程组的G桶=1.8N,该密度计的零刻度应标记在A橡皮筋测力计刻度板的1.8N位置。
答案为:(1)12;(2)A;(3)22.5;(4)1.8。
20.在“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
(1)测量物体重力前,应将弹簧测力计在  竖直 方向调零;
(2)实验测出多组数据后,小梦同学提出:“还可以测量钩码以外的其他物体的质量和重力,将这些数据与钩码的数据放到一起来寻找规律”,而同组的小明同学不赞同,他认为“必须全部用钩码的重力与质量的数据来寻找规律”,你认为  小梦 同学的观点更合理;
(3)以下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与本实验相同的是  A (填字母);
A.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B.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同学们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你补充表格中的数据,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作出重力随质量变化的图像。
质量m(g) 100 200 300 400
重力G(N) 1  2  3 4
【解答】解:
(1)测量物体重力前,由于重力是竖直向下的,所以应将弹簧测力计在竖直方向调零;
(2)为了得到普遍的规律,应该在实验中采用不同的物体,这样结论根据有普遍性,故小梦同学的是正确的;
(3)本实验需要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A.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B.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多次测量是为了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故选:A;
(4)由图甲可知,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此时测力计的示数是2N;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找出对应的点后连线,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1)竖直;(2)小梦;(3)A;(4)2;如图所示。
四.计算题(共1小题)
21.物体之间都存在万有引力,同一物体在月球上所受重力为地球上所受重力的,若地球上近似取g=10N/kg。
(1)一个质量为1500g的物体在地球上时的重力是多少?
(2)一根绳子在地球表面最多能悬挂重600N的物体,则它在月球表面最多能悬挂的物体的质量约是多少?
【解答】解:(1)物体的质量:
m=1500g=1.5kg,
则物体在地球上时的重力:
G=mg=1.5kg×10N/kg=15N;
(2)绳子承受的最大拉力:F=G地=600N,
在月球上能承受的拉力不变,还是F=600N,
此时G物=F=600N,在月球上g月=g,
则m′====360kg。
答:(1)一个质量为1500g的物体在地球上时的重力是15N;
(2)绳子在月球表面最多能悬挂的物体的质量大约是360kg。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