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前后后》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前前后后》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的上学期第4课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欣赏 评述领域,让学生能够概括“近大远小”及“遮挡”能够表现出物体的前前后后关系,初步学会利用所学的美术技能以绘画或拼贴的方式完成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培养学生的想象与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与设计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重点
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教学难点
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学生赏析作品。
学生准备:剪刀,胶水,彩纸,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师游戏,说出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
师:我的前面是大家,我的后面是黑板,现在请一位同学,说出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可别小瞧了前前后后,这其中还有不少的奥妙呢?来,让我们一起去发现
好吗?
出示课题:前前后后。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课堂。
二、新课讲授
1.出示生活中的图片
我们来欣赏一些生活中的图片,观察图片中的景物是怎样排列的?是不是前前后后?前
面的物体与后面的物体看起来有什么区别?感受一下,这些图片给你什么感觉?
生观察、感受,说出自己的感受。
2.出示绘画作品(速写图片、绘画图片、中国画图片) ,观察这些图片给你什么感觉?
和刚才欣赏的图片感觉一样吗?
学生回答。
从这些图片中,老师想告诉大家一个什么道理?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前后排列的物体,有一个“近大远小”的规律。
板书:前后关系的物体→规律“近大远小”。
那么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近大远小”的规律呢?
3.我们现在来看教具。
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产生前后的感觉。
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教师示范
用绘画或拼贴等形式,表现物体的前前后后。
学生实践
用绘画或拼贴等形式,表现物体的前前后后。
1.构图要饱满。
2.要有前后关系。
3.要将剪下的废纸屑随手放在一旁,收集起来,下课后带走。
学生设计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
五、展示评价
评价要求:自评作品用到了哪些今天学到的方法?
学生互评作品是否美观,应用有创意?
教师重点点评有新意的作品。
【设计意图】学习评价语言,提高学生鉴赏作品的能力。
拓展延伸
同学们这节课在创作中体验快乐,欣赏中体验快乐,评价中体会快乐,这真是一节快乐的课。 课下我们继续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绘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评论。今天我们学习了前前后后这一课,知道了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在第一课中,我们还学习了三原色和三间色,在以后的绘画中,要学会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这样我们的画面看起来才会更加合理、和谐。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温故知新,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