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暴》(片段)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管弦乐《海上风暴》选自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作于1891年的管弦乐《培尔·金特第二组曲》。《培尔·金特第二组曲》是根据挪威剧作家易卜生(1828~1906)的五幕诗剧《培尔·金特》所作的戏剧配乐选编而成。诗剧《培尔·金特》以挪威民间传说为题材。为《培尔·金特》(Op.23)戏剧配乐共23曲。其中包括每一幕的前奏曲和舞曲等器乐曲12曲以及独唱曲、合唱曲等。因为戏剧演出极受人们欢迎,于是,1888年作者从中选出4曲编成第一部管弦乐组曲(Op.46)。1891年作者对整部戏剧配乐做了修订,并另外选出4首乐曲编成《培 尔·金特第二组曲》。《海上风暴》为第二组曲的第3曲,《培尔·金特回故乡》又名《海上风暴之夜》。这一曲选自戏剧第五幕间奏曲。描写培尔·金特在美洲淘金成为百万富翁后乘船回国,在海上遇到风暴袭击时的情景。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海上风暴》(片段),引导学生练习用简单的图形谱(线段图)表现音乐的形象。
2.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加深对乐曲的认识。
3.通过欣赏乐曲《海上风暴》(片段),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或身边的物品表现音乐。
教学重点
欣赏乐曲《海上风暴》(片段),用简单的图形谱(线段图)表现音乐的形象。
教学难点
用打击乐器或身边的物品表现音乐。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海上风暴》(片段)音乐文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请同学们观察两幅图片,说说这两幅图表现的大海有什么不同?(课件展示两幅大海的图片)
师:大海有时候是平静的,有时又是波涛汹涌的,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大海汹涌的一面,一起来欣赏乐曲《海上风暴》(片段)。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欣赏乐曲
1.初听乐曲。
请同学们认真聆听乐曲《海上风暴》(片段),说说你们听到了一个怎么样的大海?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乐曲简介。
管弦乐《海上风暴》选自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作于1891年的管弦乐《培尔·金特第二组曲》。《培尔·金特第二组曲》是根据挪威剧作家易卜生(1828—1906)的五幕诗剧《培尔·金特》所作的戏剧配乐选编而成。诗剧《培尔·金特》以挪威民间传说为题材。这段音乐表现的是人们在海上被暴风雨袭击时的情景。
3.作者简介。
爱德华·格里格(Edward Grieg,1843年~1907年),挪威作曲家,19世纪下半叶挪威民族乐派代表人物。1843年6月15日格里格生于卑尔根的商人家庭,1907年9月4日卒于同地。6岁随母学钢琴,得到音乐启蒙教育。经著名小提琴家O.布尔推荐,1858~1862年在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毕业后,在卑尔根举行首次作品音乐会。1863~1866年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活动,与挪威民族音乐的倡导者音乐家R.诺拉克等人共创“尤特皮”音乐社,创作并介绍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民族音乐。
4.复听乐曲。
请同学们再次聆听音乐,说说你听到海上风暴的哪些声音,能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来吗?
5.第三次聆听乐曲。
再次聆听乐曲,边听边用笔划线条表示自己对这段音乐的感受。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6.表现乐曲。
再次聆听:发挥想象力,用打击乐或身边的物体与同学共同制造各种声响表现海上风暴。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作品和作者,让学生完整了解乐曲,通过反复聆听乐曲,加深学生对乐曲的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表现乐曲,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乐曲《海上风暴》(片段),了解了作曲家格里格,也感受了乐曲紧张的情绪,更加全面的认识了大海,更明白了遇到困难要团结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积极践行。
【设计意图】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明白团结力量大的道理,并能在生活中进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