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下第一单元测试
(120分钟完卷)
A卷(100分)
1、 基础知识及运用(1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辈(háng) 冗杂(rǒng) 糜子(méi) 熙熙然(xī)
B.脑畔(pàn) 瞳仁(tónɡ) 争讼(sòng) 戛然而止(jiá)
C.羁绊(jī) 怠慢(dài) 磅礴(bó) 大彻大悟(chè)
D.眼眶(kuàng) 潺潺(chán) 怅惘(cháng) 马前卒(zú)
2、下面句子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B.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C.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
D.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澡之香的夜气里。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宵节,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县城主城区道路两侧张灯结彩。
B、要想做一个受人尊重的人,首先要学会处理好人情冷暖。
C、前方是断崖,他一脚死死地踩在了刹车上,飞驰的汽车戛然而止。
D、男生公寓楼前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路过的师生都要掩鼻,真令人叹为观止。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B.今夏,《战狼2》火热来袭,不仅叫好却叫座,其火热背后的深层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C.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D.学习是否努力是决定我们成绩提升的因素之一。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三 峡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自非亭午夜分 夜分:夜晚
B. 每至晴初霜旦 霜旦:下霜的早晨
C. 属引凄异 属引:接连不断
D. 飞漱其间 飞漱:飞速的往下冲荡
6.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 哀转久绝
B.故渔者歌曰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春冬之时 已而之细柳军
D.飞漱其间 其如土石何
7.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A.或许皇帝的命令需要紧急传达,这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认为它快。
B.有时皇帝的命令需要紧急传达,这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认为它快。
C.有时皇帝的命令需要紧急传达,这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其中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认为它快。
D. 有时候皇帝的命令需要紧急传达,这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虽然骑上奔跑的马,驾着疾风,也不认为它快。
8.下面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三、诗文默写。(前3题任选2个,第4题4分,共6分)
9.(1) ,亲山亲水有亲人。(贺敬之《回延安》)
(2)纵我不往, ?(《诗经·子衿》)
(3) ,在城阙兮。(《诗经·子衿》)
(4)请默写《诗经·式微》。
四、课内现代文阅读(10分)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0.为选文段拟一个四字标题。(3分)
11.第一段中对少年们撑船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12.结合语境,简要谈谈你对选文段中划线句的理解。(4分)
(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五、作文(60分):
你也许去过很多地方,也许很少外出,但你一定接触过不少感兴趣的东西,并为此去探索,或者游学,或者实验,或者比赛,或者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总之,你亲身体验过,实践过,并留下了深刻印象,获得了一些启示。
13.请你以《体验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600字以上。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B卷(50分)
一、诗歌赏析(4分)
山房春事(其二)
【唐】岑参
梁园①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释】①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方圆三百多里。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分)
2.请简要分析诗歌后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2分)
2、 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
右溪记 【唐】元结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1)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2)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3)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4)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注:(1)合:汇入(2)欹:倾斜;嵌:张开(3)逸民退士,都指隐士(4)置,设置
3.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南流数十步(向南) B.不可名状(有名)
C. 垂阴相荫(遮蔽) D. 植松与桂(种)
4.翻译句子:(6分)
(1)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2)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5.本文借描写道州城西的小溪,表达什么情感?其中哪句话显示这种韵味?(3分)
3、 课外现代文阅读(22分)
(1) 名著阅读(4分)
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何况还要使衣服走样,你所来往的圈子特别是有教育的圈子,一举一动务须特别留意。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
6.上文选自《 》,作者 。
7.从这段文字中你知道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青年吗?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艾叶香中寻玉佩 郑凤岭
①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②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
③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晾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
④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
⑤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崭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
⑥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部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
⑦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鸣鸣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⑧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
⑨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
8.作者回忆了奶奶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横线上。(4分)
① →教“我”磨面作饼→给“我”压岁钱→
② →病中思念爷爷→临终不说玉心佩的去向
9.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6分)
(1)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说说加点字的表达效果)(3分)
。
(2)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3分)
10.联系上下文,研读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分析奶奶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及情感。(4分)
“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11.玉心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4分)
四、语言运用(12分)
12.下列材料都是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热播后引发的言论。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希望《中国诗词大会》是一档有温度的节目,所以设计了百人团,费了很长的时间寻找社会中热爱诗词道德方方面面的人。希望它是一档有厚度的节目,嘉宾的专业解读,让诗词润物细无声地走进每一个人的生活。希望它是一档有态度的节目,就是它一定是为了普及、推广最美的古诗词。节目较好地实现了我们导演组的设计意图。 (《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 颜芳)
【材料二】 《中国诗词大会》使当前大众浮躁的心灵得到了安置,正如叶嘉莹先生说的那样,诗词可以使人心不死。《中国诗词大会》的确给了人一种精神缓冲的心灵空间。
(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 范诗银)
【材料三】 如果这个节目在背诵诗词之外,再做一些改进,可能会办得更加丰富和厚重。死记硬背会把传统文化变得僵化死板,活色生香才能激发传统文化的现代魅力。
(某杂志执行主编)
(1)《中国诗词大会》为什么能受到大家的喜爱?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4分)
(2)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两句描写春天的古代诗词:(4分)
(1) (2)
(3)为了把《中国诗词大会》办得更好,你觉得在哪些方面可以做一些改进?请结合材料,联系生活,给节目组提两条建议。(4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下第一单元测试
(120分钟完卷)
A卷(100分)
1、 基础知识及运用(1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辈(háng) 冗杂(rǒng) 糜子(méi) 熙熙然(xī)
B.脑畔(pàn) 瞳仁(tónɡ) 争讼(sòng) 戛然而止(jiá)
C.羁绊(jī) 怠慢(dài) 磅礴(bó) 大彻大悟(chè)
D.眼眶(kuàng) 潺潺(chán) 怅惘(cháng) 马前卒(zú)
【答案】D
【解析】“怅”作“chàng”
2、下面句子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B.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C.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
D.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澡之香的夜气里。
【答案】D
【解析】“澡”应写作“藻”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宵节,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县城主城区道路两侧张灯结彩。
B、要想做一个受人尊重的人,首先要学会处理好人情冷暖。
C、前方是断崖,他一脚死死地踩在了刹车上,飞驰的汽车戛然而止。
D、男生公寓楼前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路过的师生都要掩鼻,真令人叹为观止。
【答案】A
【解析】张灯结彩的意思是: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喜庆或节日的繁华景象。此处对;人情冷暖的意思是指在别人得势时就奉承巴结,失势时就不理不睬。戛然而止的意思是形容突然中止。(多指声音),此处说汽车,故错;叹为观止的意思是指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无与伦比,此处是垃圾污水不是好的事物,故错。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B.今夏,《战狼2》火热来袭,不仅叫好却叫座,其火热背后的深层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C.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D.学习是否努力是决定我们成绩提升的因素之一。
【答案】A
【解析】B关联词语不当;C句式杂糅;D两面对一面。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三 峡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自非亭午夜分 夜分:夜晚
B. 每至晴初霜旦 霜旦:下霜的早晨
C. 属引凄异 属引:接连不断
D. 飞漱其间 飞漱:飞速的往下冲荡
【答案】A
【解析】此处应解释为“半夜”
6.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 哀转久绝
B.故渔者歌曰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春冬之时 已而之细柳军
D.飞漱其间 其如土石何
【答案】B
【解析】A前一个“断绝”,后一个“消失”;B都解释为“所以”;C前一个“的”,后一个“去”;D前一个“代词,这”,后一个“表加强语气”。
7.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A.或许皇帝的命令需要紧急传达,这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认为它快。
B.有时皇帝的命令需要紧急传达,这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认为它快。
C.有时皇帝的命令需要紧急传达,这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其中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认为它快。
D. 有时候皇帝的命令需要紧急传达,这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虽然骑上奔跑的马,驾着疾风,也不认为它快。
【答案】B
【解析】A“或”应译为“有时”;C“其间”应译为“这中间”;D“虽”应译为“即使”
8.下面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答案】 B
【解析】应先写的水之盛,再写水之速。
三、诗文默写。(前3题任选2个,第4题4分,共6分)
9.(1) ,亲山亲水有亲人。(贺敬之《回延安》)
(2)纵我不往, ?(《诗经·子衿》)
(3) ,在城阙兮。(《诗经·子衿》)
(4)请默写《诗经·式微》。
【答案】(1)树梢树枝树根根(2)子宁不嗣音(3)挑兮达兮
(4)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四、课内现代文阅读(10分)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0.为选文段拟一个四字标题。(3分)
【答案】夏夜行船
11.第一段中对少年们撑船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十分准确地展示了少年驾船的情状、熟练的技术、去看戏时的愉悦心情。
12.结合语境,简要谈谈你对选文段中划线句的理解。(4分)
(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答案】“轻松”和“舒展”与前文因看不成戏而沮丧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我”欢喜愉快的心情。
(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答案】化静为动,细致生动地写出了航船的速度之快,“但我却还以为船慢”表现了“我”急于看到社戏的心情。
五、作文(60分):
你也许去过很多地方,也许很少外出,但你一定接触过不少感兴趣的东西,并为此去探索,或者游学,或者实验,或者比赛,或者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总之,你亲身体验过,实践过,并留下了深刻印象,获得了一些启示。
13.请你以《体验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600字以上。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B卷(50分)
一、诗歌赏析(4分)
山房春事(其二)
【唐】岑参
梁园①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释】①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方圆三百多里。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分)
【答案】日落时分,群鸦乱飞,叫声嘈杂;极目远望只有三两户人家。描绘了梁园萧条破败的景象
2.请简要分析诗歌后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2分)
【答案】运用拟人和反衬的手法。写庭树不知人去尽,依然繁花盛开,用乐景反衬哀情,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凭吊古人的伤痛之情。
2、 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
右溪记 【唐】元结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1)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2)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3)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4)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注:(1)合:汇入(2)欹:倾斜;嵌:张开(3)逸民退士,都指隐士(4)置,设置
3.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南流数十步(向南) B.不可名状(有名)
C. 垂阴相荫(遮蔽) D. 植松与桂(种)
【答案】B
【解析】此处应为“说出”
4.翻译句子:(6分)
(1)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2)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答案】
(1)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掩映。
(2)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喜欢清静者休憩的园林。
5.本文借描写道州城西的小溪,表达什么情感?其中哪句话显示这种韵味?(3分)
【答案】本文借描写道州城西的小溪无人赏爱,表达作者怅然之情。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附译文】
在道州城西边一百余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掩映。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喜欢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徘徊.为此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西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人。
3、 课外现代文阅读(22分)
(1) 名著阅读(4分)
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何况还要使衣服走样,你所来往的圈子特别是有教育的圈子,一举一动务须特别留意。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
6.上文选自《 》,作者 。
7.从这段文字中你知道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青年吗?
【答案】傅雷家书 傅雷
要加强学习,认识教养的重要性;(2)从日常小事做起;(3)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形成习惯;(4)尊敬师长。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艾叶香中寻玉佩 郑凤岭
①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②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
③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晾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
④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
⑤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崭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
⑥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部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
⑦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鸣鸣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⑧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
⑨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
8.作者回忆了奶奶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横线上。(4分)
① →教“我”磨面作饼→给“我”压岁钱→
② →病中思念爷爷→临终不说玉心佩的去向
【答案】①奶奶摘艾叶(2分)②奶奶珍藏着玉佩(2分)
9.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6分)
(1)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说说加点字的表达效果)(3分)
【答案】一个“流”字写出了山茶遍野,茶叶呈现红色,写出了叶嫩,充满生机的情态。
(2)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3分)
【答案】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房子用泥建造的样子,表达出我对奶奶的怀念。
10.联系上下文,研读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分析奶奶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及情感。(4分)
“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答案】 表现了奶奶娇羞的神态(答“娇羞的样子“也可);表达出奶奶对爷爷深沉的爱和长久的思念。
11.玉心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4分)
【答案】“淸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地做出了艾叶饼。”这句话暗示玉心佩已被卖掉,换成了米面。为后文没找到玉心佩作铺垫;表现了奶奶对家人的关爱。(共4分)
四、语言运用(12分)
12.下列材料都是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热播后引发的言论。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希望《中国诗词大会》是一档有温度的节目,所以设计了百人团,费了很长的时间寻找社会中热爱诗词道德方方面面的人。希望它是一档有厚度的节目,嘉宾的专业解读,让诗词润物细无声地走进每一个人的生活。希望它是一档有态度的节目,就是它一定是为了普及、推广最美的古诗词。节目较好地实现了我们导演组的设计意图。 (《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 颜芳)
【材料二】 《中国诗词大会》使当前大众浮躁的心灵得到了安置,正如叶嘉莹先生说的那样,诗词可以使人心不死。《中国诗词大会》的确给了人一种精神缓冲的心灵空间。
(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 范诗银)
【材料三】 如果这个节目在背诵诗词之外,再做一些改进,可能会办得更加丰富和厚重。死记硬背会把传统文化变得僵化死板,活色生香才能激发传统文化的现代魅力。
(某杂志执行主编)
(1)《中国诗词大会》为什么能受到大家的喜爱?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4分)
【答案】《中国诗词大会》是一档有温度、有厚度、有态度的节目;它可以使当前大众浮躁的心灵得到安置。
(2)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两句描写春天的古代诗词:(4分)
(1) (2)
【答案示例】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3)为了把《中国诗词大会》办得更好,你觉得在哪些方面可以做一些改进?请结合材料,联系生活,给节目组提两条建议。(4分)
【答案】示例(1)增加节目环节如:加入创作环节(2)增强节目深度,如:增加一些鉴赏诗歌内容方面的环节。(3)选择诗歌时,还可以增加其他民族的诗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