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第三课 蝴蝶
二年级下册
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这张图片上是什么动物?
蝴蝶
蝴蝶谷
情境导入
在我国的宝岛台湾有一个地方叫“蝴蝶谷”。
情境导入
它这个名字可是有来历的,据说,“蝴蝶谷”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每到春暖花开的时候,在这个山谷里,就会有数以万计的蝴蝶从遥远的地方飞来。因此,每年的这个季节就会有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蝴蝶。这些蝴蝶不像我们平时所看到的蝴蝶那样,它们不怕人,反而会落到游客身上嬉戏、玩耍。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关于蝴蝶的乐曲。
欣赏乐曲
蜜蜂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她的好朋友,是谁呢?听音乐,找答案。
欣赏乐曲
蝴蝶
作者在这里,描写的是蝴蝶,是由挪威著名作曲家格里格创作的。
欣赏乐曲
同学们听出来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钢琴
欣赏乐曲
欣赏乐曲
你们知道作曲家是怎样用音符来记录下这首音乐的吗?请同学们自己画旋律线条,比较一下旋律线条和《蜜蜂》有什么不同?
欣赏乐曲
旋律起伏很大,
音符排列不密集。
就是由于这些变化,带给我们这样的感受。音乐真奇妙,让我们一起来画旋律线条,先用右手划、接着请拿出左手一起(比)划,最后请站起来划一划,瞧瞧现在你变成了谁?
欣赏乐曲
欣赏乐曲
你能用动作来表现音乐中的蝴蝶吗?听着音乐片段试一试。蝴蝶还有哪些其他的飞的姿势?你认为音乐中的蝴蝶是一直在飞还是飞一飞停一停?我们再听着音乐,想一想,试着做一做。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钢琴曲《蝴蝶》,感受了音乐所表现的“飞”的形象和小蝴蝶的可爱,也学会了跟随音乐的节奏模仿小蝴蝶飞舞,希望同学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表现自己。《蝴蝶》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蝴蝶》选自挪威作家格里格钢琴抒情曲集。A大调,优美的快板,快速级进式的旋律流畅、起伏,好像花丛中的彩蝶在翩翩起舞,音乐巧妙地将蝴蝶的形象呈现在听众面前,给人以无限的遐思……
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聆听和表演,感受音乐所表现“飞”的音乐形象,感受动物的可爱。
教学重点
学生在充分的聆听中获得对音乐作品的自主感受和体验,并能够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展开充分的想象,进行大胆的模仿、表现。
教学难点
能够安静的聆听并用多种方式表现音乐《蝴蝶》不同的飞的形象,领会音乐要素(节奏、音色、速度、旋律)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以及音乐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蝴蝶》音乐文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张图片上是什么动物?(蝴蝶)
师:在我国的宝岛台湾有一个地方叫“蝴蝶谷”。它这个名字可是有来历的,据说,“蝴蝶谷”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每到春暖花开的时候,在这个山谷里,就会有数以万计的蝴蝶从遥远的地方飞来。因此,每年的这个季节就会有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蝴蝶。这些蝴蝶不像我们平时所看到的蝴蝶那样,它们不怕人,反而会落到游客身上嬉戏、玩耍。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关于蝴蝶的乐曲。
【设计意图】运用图片和相关知识导入,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本节课题。
二、欣赏乐曲
1.教师播放《蝴蝶》,请学生初听音乐。
师:“蜜蜂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她的好朋友,是谁呢?听音乐,找答案。”(学生初听音乐)
学生1:是蝙蝠。
学生2:是接它们回去的另外一群小蜜蜂。
学生3:是小蝴蝶。
2.与《蜜蜂》音乐对比,进一步了解不同的音乐形象与音乐要素的关系。
师:“你们的感觉都很对。作者在这里,描写的是蝴蝶,是由挪威著名作曲家格里格创作的。听出来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生:钢琴。
师:边粘贴乐曲名称、钢琴的画片以及作曲家的名字,边问“可你们知道作曲家是怎样用音符来记录下这首音乐的吗?”随即出示音乐的片段,“请同学们自己画画旋律线条,比较一下旋律线条和《蜜蜂》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得出:旋律起伏很大、音符排列并不密集。
师:是的,就是由于这些变化,带给我们这样的感受。音乐真奇妙。让我们一起来画旋律线条,先用右手划、接着请拿出左手一起(比)划,最后请站起来划一划,瞧瞧现在你变成了谁?
生:(激动的回答)美丽的蝴蝶。
3.学生尝试探究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表现蝴蝶飞的形象。
师:你能用动作来表现音乐中的蝴蝶吗?听着音乐片段试一试。
师:“除了这样飞,蝴蝶还有哪些其他的飞的姿势?你认为音乐中的蝴蝶是一直在飞还是飞一飞停一停?我们再听着音乐,想一想,试着做一做。”
生:(自主探究、互相合作)快乐的尝试着。
师:请学生上台表演,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师邀请个别有创造性的学生上台,示范。如用交叉的两只手掌,表示蝴蝶的翅膀飞;将两边的胳膊屈起,放在背部代表蝴蝶的翅膀等等。
生:完整地聆听音乐,学生和小伙伴一起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现音乐中的蝴蝶。
(有的学生坐在凳子上,高举着交叉的两只手掌,模仿蝴蝶飞;有的和小伙伴一起双双飞舞;还有的把自己想象成一只蝴蝶,挥舞着双翅,在教室里翩翩起舞……)
【设计意图】学生在听、想、说、演等活动中,不仅能够自主地感受音乐的形象,还能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及鼓励下,尝试运用多种方式表现小动物“飞”的不同形象,并大胆地进行表现。此学习过程,将有益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这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积极的作用。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钢琴曲《蝴蝶》,感受了音乐所表现的“飞”的形象和小蝴蝶的可爱,也学会了跟随音乐的节奏模仿小蝴蝶飞舞,希望同学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表现自己。
【设计意图】总结课堂知识,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