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4 00:11:2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桃花源记
一、导语
师:同学们,又到了桃花盛开的时节,你能说出有关桃花的诗句吗?
生: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生: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
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师:桃花这一意象在中国文学中,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今天,我们来学习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一篇以“桃花”命名的文章——《桃花源记》。
二、教学过程
1.认识“记”
【屏显】
“记”是一种文体,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2.认识作者
师:在八上我们学过陶渊明的《饮酒》,说说你知道的陶渊明。
生: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诗人;
生: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田园。
师:进入课堂第一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行行复行行
师:本文以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表明其行踪的句字,然后讲讲本文发生的故事。
1.读文章,画行踪
【屏显】
读出长句的节奏: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生:(展示)渔人行踪的句子:
缘溪行——复前行——从口入——复行数十步——便要还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辞去——及郡下——寻向所志——不复得路。
2.依行踪,说故事
师:请同学们依据渔人行踪,讲述本文故事。
(生讲述故事。)
师:行行复行行,以渔人 “迷路”始,又以“迷路”终。
第二环节:世外与世内
师:成语“世外桃源”就源自这篇文章,用来比喻与世隔绝、幽静美好的地方。“与世隔绝”,是桃花源的重要特征,即文中的“绝境”。
【屏显】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1.抓“绝境”,说桃源世界之“美”
师:也就是说,文中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渔人生活的世内,一个是桃花源的世外。请以渔人的视角,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桃源之境。
【屏显】
句式:桃源世界有 。
示例:桃源世界有优美环境。体现在“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一句中,意思是,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子一类。土地肥沃,池塘粼粼、桑树高大、竹子青翠,环境十分优美。
生:桃源世界有稳定保障。体现在“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一句中,意思是,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屋住,有田耕,生活就有了保障。
师:这桃花源的布局,就像现在的“新农村”一样,整齐有序。
生:桃源世界有宁静氛围。体现在“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句中,意思是,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这句是以听觉写桃花源宁静的。
师:你读一读这种宁静呢?
(生读。)
师:你把重音放在“闻”字上了,试着把重音放在“相”字上读读。
(生变换重音读。)
师: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重读“相”字,互相能听见声音,更表现出宁静。
师:这是“以声写静”的方法,古诗文里经常用到,大家批注在书上。
师:这句话中的“交通”一词,是需要格外关注的。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我们来做一个填表归类。
古今异义词 古义 今义
交通 交错相通 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鲜美 鲜艳而美丽 食物味道好
开朗 开阔明朗 乐观
妻子 妻子和儿女 对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
生:桃源世界有安闲快乐。体现在“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句中,意思是,老人和小孩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这句是写出了桃花源人精神的快乐。
师:你是说所有桃源人都精神快乐?
生:是的。老人和孩子一般是弱势群体,连他们都快乐,那么其他人可想而知了。
生:桃源世界有淳朴民风。体现在“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一句中,意思是,就邀请渔人去他们家,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便”,表立即,马上,写出村中人的热情好客。
师:设酒杀鸡作食,此句能不能改为“设酒、杀鸡、作食”?
【屏显】
(1)设酒杀鸡作食。
(2)设酒、杀鸡、作食。
生:不能,顿号有稍加停顿的意思,这里不能停顿。
师:此处不仅不能停,反而应该快,一气呵成,才能显出桃源人的热情。大家来读一读。
(生读,体会热情。)
生:桃源世界有淳朴民风。还体现在“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一句,意思是,其余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他们家做客,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皆”字,写出桃源家家户户都热情。
生:桃源世界有富足生活。体现在“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这两句上,正因为家家酒肉充裕,菜蔬充足,才能快速拿出食物款待渔人,所以,村中人物质上很富足。
师:绝境一词,在现代汉语中,还指风景绝佳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说,桃花源是与世隔绝之绝境,也是风景绝佳之绝境。绝境真乃绝境也!
2.抓“留白”,说渔人世界之乱
师:如果把桃花源称为“世外”的话,渔人所处的世界就是“世内”了,请同学们再读这个句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师:桃源人为什么要与世隔绝?
生: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师:再简洁点呢?
生:避秦时乱。
师:更简洁点?
生:避乱。
师:几百年过去了,桃源外的世界还“乱”吗?那是怎样一个社会呢?你能在文中发现一点线索,破解一些密码吗?
【屏显】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生:我从“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中,看出渔人所处的社会并不好,如果好的话,村中人就不会“皆叹惋”,而是“皆惊叹”了。
师:此句运用了 “留白”的表现手法。
【屏显】
留白: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是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间。文学作品中的留白,还能够使文章更简略。
【屏显】
东晋太元年间(公元376-396年),政治极度腐败,赋税徭役繁重,战争频发,短短21年就爆发大小战争60场。
其结果是: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曹植《梁甫行》)
师:同学们依据背景材料和课文内容,试着弥补文章留白处,用下面句式说话。
句式:渔人世界有 。
生:渔人世界有严苛的捐税。
生:渔人世界有频繁的战争。
生:渔人世界有困顿的生活。
生:渔人世界有离散的亲人
……
师:桃源内外,两重天地。一个是不知有汉何论魏晋的现世安稳,
——一个是政权更迭民生凋敝的乱世离散;
师:一个是“皆出酒食”的热情好客,
——一个是“处处志之”的背信弃义;
师:一个是岁月静好,
——一个人是负重前行。
师:一个世界很精彩,
——一个世界很无奈。
师:这就是桃源世界与渔人世界。
三、寻寻又觅觅
师:桃花是美好的象征,桃花源也是美好的存在,渔人世界对桃源世界开始了一遍遍地寻觅。请大家齐读课文后两段,请从字数变化、用词炼字等方面对寻觅桃源进行赏析。
【屏显】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生:从字数上看,文章语言由之前的以四字为主,转为三字、甚至出现二字。字数少,表明节奏快,简洁干脆。
生:由句式的简短,可以读出渔人从桃花源出来后行动的迅速,很急切。
生:从用词看,“及郡下”“ 诣太守”“说如此”,连用三个动词,表明一刻不停、心情急迫。
师:这里有两个有意思的词,我们来学习一下,“既”和“即”。
这两个字,左边一样,都是盛放食物的容器,“既”字的甲骨文是一个人背对着食物,表明吃完饭,是“已经”的意思;而“即”字是一个人面对着食物,有“靠近”“马上”的意思。本文中,“太守即遣人随其往”的“即”字,写出太守得知此事后反映的迅速。
师:寻寻觅觅,却冷冷清清。武陵渔人一次随意的自驾游偶然发现了桃花源,此后众人多次刻意地寻觅,却再也找不到了。再读下面句子,你读出了什么?
【屏显】
1.遂迷,不复得路。
2.未果,寻病终。
3.后遂无问津者。
(生反复读)
生:失落、遗憾、浓浓的惆怅。
【屏显】
桃花源永久地消失于被重新寻找的可能性之外。
——余秋雨
师: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陶渊明已经57岁了,他描写一个亦真实幻的桃花源,想要表达什么呢?
生:对心中理想社会的追求。
生:对当时东晋社会的不满。
生: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宁静的向往。
师:《桃花源记》里的人们不再寻觅桃花源了,可是文章外的人却一直在寻寻觅觅。
【屏显】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唐·王维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宋·谢枋得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佛语
师:桃花源在现实层面上永远寻不到,在精神层面上却永远存在着。它是美好社会的象征,是种在中国人心田的梦,其实人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桃花源,请以《我心中的桃花源》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