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4 00:1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学习目标:
1.品读朴实却饱含深情的语言,感悟叶老可贵的品质。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以小见大、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课之前,请大家猜一猜他是谁?(1)他于1932年编写了中国第一本图文并茂的语文课本。(2)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社长和语文课本的总编辑。(3)他是20世纪20年代第一位写童话的作家,《稻草人》是第一部童话集。(4)我们曾学过他的作品:《爬山虎的脚》《记金华的双龙洞》。(PPT1)
一起说是谁呢?叶圣陶.对,他就是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叶老逝世三个月后,他的挚友—张中行先生写了《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以表达他的追思之情。(板书课题)
二、初始叶老
下面,请同学们略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文章写了叶圣陶先生的哪几件事呢?(PPT2)
(预习时告知学生略读方法: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略读时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部分的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
全班交流(共7件事。你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概括,能说出一件事就可以举手)
师过渡:同学们,初读后,你认识了一个什么样的叶老呢?生答
宽厚待人、一丝不苟等。
三、重点研读---走近叶老
过渡:下面我们就慢慢地走进叶老,听其言、观其行、念其情,触摸他最细腻的情感。
(一)听其言
请同学们寻找一下叶老曾说过的话。有3—4处,找到一处就可举手。
全班交流
1:第三段:他说:“不必客气。………”
老师把这句话还原到了文段中,并提取了叶老和我的对话。请大家以小组4人为单位,1人饰叶老,1人饰我,1人读旁白,组长是导演。
温馨提示:尽可能还原叶老和我说话时的语气、语调和情感,必要时可以加上动作。如“不必客气”可以加上摆手的动作。
小组演读----推荐一组全班展读
老师采访一下饰演我的同学:你感受到了叶老什么可贵的品质?
生答 (为人谦虚、待人平易、不耻下问、认真、诚恳、谦逊)
总结:同学们,此时的叶老是编辑社的社长,而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编辑。这就是叶圣陶先生。其德行源于仁心,任何情况下都能如此保持。这只是生活中最平凡不过的小事,但留给作者的印象却是深刻的、温暖的。那通过微小的细节和平凡的小事,彰显叶老高大的人格,这种写法是什么呢?以小见大。
2: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
同学们,我为什么会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小住呢?我们看看文革10年作者张中行的处境:文革十年,张中行在凄凉中告别了妻女,一个人回到了乡下,快要倒塌的老房子里,一住很多年。最惨痛的是没有北京户口每次去北京探望妻女,都遭受几番羞辱。
那么,叶老的处境呢?
文革十年,叶老也成了文教界被打倒的“祖师爷”语文课本没有了,建立的语言规范崩塌了。叶老还要承受长期与家人分离的痛苦,内心的孤独和焦虑,一直萦绕心头。
都是落魄之人,我们结合他们的处境来猜测一下叶老回信的内容。老师给信写了开始:我非常悔恨,因为去天坛看花,没有见到你,你……….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推荐最佳作品,参与全班交流。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采访一下:若你是作者,读完信,你会是什么心情?感动、温暖。
师总结:是啊,我只是一个小角色,但叶老竟写信表达悔恨。十年动乱,叶老仍坚持真善美,让我感动不已。在当时那个特殊的年月,叶老竟对作者这样一个落魄的人如此情重,又怎么能不让他感念至深呢?臧克家曾这样评价过叶老: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身上兼而有之。
3: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 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叶老对别人总是宽厚仁慈,对自己呢?还有吗?他的写话风格的主张。
若你是叶老,你会怎样“不止一次”地表达自己的写话主张呢?
以同桌为单位,一人饰叶老,一人饰叶老的朋友。看谁表现最精彩。
男女生各推荐一人,全班展演。----采访: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叶老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叶老对自己写话风格的坚守)
师总结:在作者的娓娓道来中,叶老宽厚待人、严于律己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
同学们,叶老主张的写话风格,张中行先生传承了吗?你能从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吗?生找---师推荐(第二段从“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最重要的方面---品德”)
为了让同学们感受本文的语言风格,老师把第二段前2句话改编成了访谈录的形式。
以同桌为单位,一人饰主持人,一人饰作者,等会我们推荐1组到台前展演。
不愧是挚友,张中行先生传承了叶老“写话”的风格,让我们倍感欣慰。
(二)观其行
越靠近叶老,我们便越仰视他的高贵人格。刚才,我们听了叶老的声音,下面我们再“观其行”,继续感受叶老的人格魅力。有两件事,让我们印象深刻,你能找出来吗?
1: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我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呀!)是描我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老师把吕叔湘先生的转述作了修改,且在“是”前加了一个叹词“呀!”。
“当年我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呀!)是描我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以同桌为单位,一人饰吕叔湘先生,一人饰叶圣陶先生(做描标点的动作)
一组起来展示----你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叶老敬佩之情。
师:这就是叶圣陶先生。其德行源于仁心,任何情况下都能如此保持。
2: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这一段有很多细微的动作和关联词语很有表现力,你能发现吗?无论怎样、一定还是、三道门、四道台阶、才。
小组互读,看你能感受到叶老是如何对待他人的?
小组读---指生读(采访:叶老是如何对待他人的?)真诚、亲切、待人宽厚。
师总结:虚怀若谷,以德润身。他这样的风范又怎么能不让我们动容呢?
师:这一段中有没有哪句话直接点明了叶老宽厚待人的品质呢?
首句。
师:这是对叶老直接评价的语句。在这种平静的叙述当中充满着情感,而他的评说随着叙述自然生发,这种写法叫什么?叙议结合。作者对待议论的援引,精要、庄重、承合自如,的确彰显了他大家的境界。
(三)念其情
1:有人这样评价叶圣陶先生:他既是出色的教员,又是高明的编辑,既是名噪文坛的作家,又是语言学界的前辈,真不愧是这样。
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忍不住让作者高声称赞。文中有句话,对叶老提出了高度赞扬,谁能找到?
“叶老既是躬行君子……”
同学们,什么是“人之师表”?做人和做学问的榜样、表率。
请同学们竖起大拇指,发自内心的夸赞一下教育家的大师叶老吧!
学生自由夸赞----指生夸赞----齐夸赞
这样一位教育家的大师,却在1988年2月16逝世,作者的心情如何?悲痛 哪一段最能表达这份悲痛?第一段
2: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自由读,思考为什么是“双重的悲哀”?叶先生去世已经让人很悲痛,偏偏又碰上除夕这样热闹、喜庆的日子离去;我的一位挚友离去,教育界失去了一位最有影响力的大家。
请同学们用悲痛的声音,自由读,表达出作者的悲痛欲绝。
生自由读-----齐读
四、拓展延伸
师:通过这节课,我们既了解到了这样一位宽厚待人的叶圣陶先生,也学习到了塑造人物的方法。用本课所学到的写法说一说你印象深刻的一个人。用本文的写话风格,以小见大、叙议结合的方法说一说。
学生交流---一生说
师总结:恰如巴金先生所言:虽然叶圣陶先生如今已经不在人间了,而我拿笔的机会也已不多。但是,我每一执笔,总是觉得他在背后看我写些什么,我不敢不认真思考。所以同学们去亲近语文、吟咏语文、书写语文、热爱语文吧!我想这将是对叶圣陶先生最好的缅怀!
刘艳红,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魏桥实验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语文湿地
语文湿地教师成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