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草船借箭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 草船借箭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4 19:1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3.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
复习导入
快速浏览课文
回忆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根据句意,选词填空。
果然 不然 当然 必然 显然
谁能在三天内造十万支箭呢?( )这是周瑜在刁难诸葛亮。如果三天内交不出箭,诸葛亮( )要有杀身之祸。( )诸葛亮很清楚周瑜的阴谋,为什么还要答应呢?原因有两个:一是诸葛亮这时只能团结周瑜,( )就会影响联吴抗曹的大计;二是诸葛亮才智过人,一定会用计谋战胜周瑜。后来诸葛亮( )借箭成功,挫败了周瑜的诡计。
复习导入
显然
必然
当然
不然
果然
1、为什么诸葛亮直到第三天四更才去开船借箭?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为了使敌人不明真相)
2、他怎么知道三天之内必有大雾?
诸葛亮熟悉天气
3、谁给大家复述借箭的经过
课文学习
自读6-9自然段,请思考:



借箭经过:
连船
擂鼓呐喊
调转船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载箭回营
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
西

诸葛亮巧妙安排:
重点句子理解
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诸葛亮为什么“连船”?
为了行动统一。
诸葛亮为什么下令“一字摆开”军士擂鼓呐喊?又为什么先下令船头朝西,船尾朝东;然后又下令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为了增大受箭面积,制造进攻的假象。
诸葛亮下令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重点句子理解
为了两面受箭,保持平衡,撤退方便。
草船借箭的结果怎样?
三天后诸葛亮如期交箭
这时周瑜的心里是什么滋味?从哪里看出来的?
惭愧、自叹不如、沮丧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课文学习
自读结果部分,请思考:
默读全文,找出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反映了他的什么特点?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给策略。
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诸葛亮之所以让鲁肃帮忙。是因为他知道鲁肃忠厚守信。他也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肃告诉周瑜借船之事。表现了他有计谋、有胆略,知人善用。
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诸葛亮的笑与鲁肃的吃惊形成鲜明的对比。因为他对曹操生性多疑、用兵谨慎的性格了如指掌。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从诸葛亮的笑中,我们能体会到他的从容自信、神机妙算。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体会: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经算准了这场大雾。只有这样的天气,才会让疑心多虑的曹操不敢轻易出兵,只让弓弩手射箭,这是借箭成功的条件之一。表现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神机妙算。
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体会:诸葛亮考虑周密,算准借箭的位置,借助有利条件进行了巧妙的安排。
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诸葛亮那边的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课题中的“借”换成“取”“骗”“偷”行不行,为什么?
1、从“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 箭!”看出,用“借”好,因为骗箭不用谢。
2、在与曹军交战时,箭又射回了曹营。
3、用“借箭”更能突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如果用“骗”,作者就不是赞美诸葛亮了。
议一议
歇后语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坐享其成)
诸葛亮草船借箭——神机妙算
拓展小知识
拓展小知识
在《三国演义》中,其实还有许多关于他的经典故事,都体现出他的谋略与智慧,如:
火烧新野、舌战群儒、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计......
《三国演义》是我们的文学精粹,希望大家课后能够自己去阅读,里面除了有我们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以外,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人物,比如刘备、关羽、张飞、赵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