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文言文阅读断句专题复习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高考文言文阅读断句专题复习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4 08:2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考文言文阅读断句专题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正确断句。
2.通过练习文言断句,学会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培养探索精神,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摸索文言断句的规律。
教学重点:
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正确断句。
2.通过练习文言断句,学会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法和技巧
第一课时
一、答题步骤
1、语感(通读文段,凭语感断,先易后难)
2、大意(什么文体,什么内容,表达什么)
3、标志(抓词语,观句式)
4、检查(符合情理和语法规范)
5、可以不用一项一项断,而应该四项同时比较分析,找出异同,快速断句。(一般有一或二处难区别,应从语法结构和句意上分析)
二、具体方法
(一)基本方法:通读全文,把握文意。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 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二)具体方法:寻找标志,辅助断句
方法一:
例1:吕 蒙 正 以 宽 厚 为 宰 相太宗 尤 所 眷 遇 有 一 朝 士 家 藏 古 镜 自 言 能 照 二 百 里 欲 因 公 弟 献 以 求 知 其 弟 伺 间从容言 之 公 笑 曰 吾 面 不 过 碟 子 大 安 用 照 二 百 里
答:吕文穆公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大,安用照二百里?”
译文:吕蒙正做了宰相后以宽厚待人,宋太宗尤其赏识。有一位朝庭中的官员,家里藏有(一面)古镜,自己说这面镜能照二百里。 (朝士)想凭借吕蒙正的弟弟(把古镜)献给吕蒙正来求得(他的)赏识。吕蒙正的弟弟等到他有空闲的时候不慌不忙地告诉他,吕蒙正笑着说:“我的脸不过碟子般大小,怎么用得着能照二百里的(镜子)?
1、得出方法一: 根据语法结构断句
(1)名词、代词——多作主语和宾语 国名、朝代名、人名、地名、官职和事物名作主语,常可在前断开;作宾语,常可在后断开。
(2)动词、形容词——常作谓语,一般前后不断开;若不带宾语,其后常可断开。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注意下列代词:
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
谦称:寡人、臣、妾、朕、孤
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
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 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或代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练一练:【题干】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答案】D【解析】这句话中有名词“宰相李揆”“休烈”“国子祭酒”,动词“矜”“忌妒”“嫉”“奏”,句子的意思是宰相李揆因为休烈和自己同位而忌妒休烈,上奏将休烈放在比自己低的位置上。所以断句如下: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译文:宰相李揆恃才自夸而嫉妒贤能,因于休烈修撰国史与自己平列,便嫉恨他,奏请他任国子祭酒,暂且留在史馆从事修撰以贬低他。于休烈安然自处,毫不介意。
方法二:
例2:天 下 事 有 难 易 乎 为 之则难 者 亦 易 矣 不 为 则 易 者 亦 难 矣 人 之 为 学 有 难 易 乎 为 之 则 难 者 亦 易 矣 不 为 则易者亦 难 矣
答案: 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2、得出方法二:虚词断句法
小结: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
①句尾词:也、矣、焉、耳、耶、与(欤) 、邪(耶) 、哉、夫等后可断句。
②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且夫、嗟夫、嗟乎、呜呼、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③句首时间词:如“顷之、俄顷、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俄、有间”等前可 断句。
④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⑤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⑥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 (“而”表转 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
练一练:原文: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下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若夫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已。今上既收政柄,除慝扫奸,屡进畴昔不为利诱之士,而侍御独不幸前丧,不与褒录,岂不哀哉!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下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若夫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已/
B.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下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若夫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已/
C.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下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若夫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已/
D.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下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若夫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已/
答:A 译文:当乾隆末年,和珅掌权,作威作福,朝中官员中如果有耻于走他的门路不想通过他得到提拔重用的已经难能可贵了。至于刚直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能够在奏章中公开批评他过失的人,只有钱御史一人罢了。
方法三:
例3: 高 傅 占 言 曰 富 阳 人多称丰 能 施 与 好 人 然 丰 尝 曰 吾 愧 吴 翁 焦 翁 丰 又 尝 言 吾 生 平 感 妇 翁 知 我 呜 呼 市 巷中固不 乏 士 哉
答: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人/然丰尝曰/吾愧吴翁/焦翁/丰又尝言/吾生平感妇翁知我/呜呼/市巷中固不乏士哉!
译文:高傅占告诉说:“富阳人大多称赞周丰能够施舍帮助别人。可是周丰曾经说:‘我比不上吴翁和焦翁。’”周丰又说过:“我这辈子感激岳父了解我。”呜呼!街市里巷的平民中间,原本不缺少有德行的士君子啊!
3、得出的方法三是:对话断句法
小结:文言文中,有一些对话的标志,如: “曰”“云”“言”“谓”等,在它们后面一般都要断开。注意两点: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的情况,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
练一练: 或 谓 郊 岛 谁 贫 曰 岛 为 甚 也 曰 何 以 知 之 以 其 诗 知 之 郊 曰 种 稻 耕 白 水 负 薪 斫 青 山 岛 曰 市 中 有 樵 山 客 舍 寒 无 烟 井 底 有 甘 泉 釜 中 尝 苦 干 孟 氏 薪 米 自 足 而 岛 家 俱 无 以 是 知 之 耳
答:或谓:“郊岛谁贫?”曰:“岛为甚也。”曰:“何以知之?”“以其诗知之。郊曰‘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岛曰:市中有樵山,客舍寒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尝苦干。’孟氏薪米自足,而岛家俱无,以是知之耳。”
译文:有人评论孟郊和贾岛谁更贫困.一个人说:“贾岛更贫困.”另一个人就问:“你怎麼知道的 ”他说:“根据他们的诗知道的.孟郊的诗说:‘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在那清澈的水中耕田种稻,在青山上砍柴然后背回家中)贾岛的诗说:‘市中有樵山,客舍寒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常苦干.’(市场上柴草堆积如山,家中寒冷没有炊烟;井裏有甘甜的泉水,锅裏常常没米做饭)孟郊家柴米自足,可是贾岛家柴米全都没有,根据这个知道贾岛家更贫困.”
第二课时
方法四:
例4:由 是 观 之 无 恻 隐之心非 人也无 羞 恶 之 心 非 人 也 无 辞 让 之 心 非 人 也 无 是非之 心 非 人 也 恻 隐 之 心 仁 之端也羞 恶 之心 义之 端 也 辞 让 之 心 礼 之 端 也 是 非 之 心 智之 端 也 人 之 有是 四 端 也 犹其有四体也。
答:由是观之 / 无恻隐之心 / 非人也 / 无羞恶之心 / 非人也 / 无辞让之心 / 非人也 / 无是非之心 / 非人也 / 恻隐之心 / 仁之端也 / 羞恶之心/ 义之端也 / 辞让之心 / 礼之端也 / 是非之心 / 智之端也 / 人之有是四端也 / 犹其有四体也。
译文: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的,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的,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的,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的,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开端,羞耻心是义的开端,谦让心是礼的开端,是非心是智的开端。人有这四种开端,就像他有四肢一样。
4、得出的方法四是:特殊句式法
小结:找出特殊句式(排比、反复、对偶,对称,对比,顶真及固定句式),根据规律,尝试断句。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这可供我们断句时参考。
常用固定句式有:
◆判断句式:“…者… 也”,… 者也等。
◆反问句式:不亦… 乎、何… 之有、安… 哉(也)、孰与… 乎、岂… 哉、奈何… 乎等。
◆固定结构:如… 何,奈… 何,若… 何,得无… 乎,无乃… 乎,况… 乎,何以… 为,
◆固定词组: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练一练: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B.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C.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D.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B。
标点: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翻译:尧将帝位禅让给他,天地享有,百姓爱戴,没有别的道理,只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品德,光照天地罢了。
5、根据总分关系断句
根据总分句、段知识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掌握了这个写法,对断句定有帮助。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 死 杀 人 晏 子请 数 其 罪 云 尔 养 马 而 死 尔 罪 一 也 使 公 以 马 杀 人百 姓 闻 之 必怨吾 君尔罪 二也 诸 侯闻 之 必 轻 吾 国 尔 罪 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谏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选自《贞观政要》)
答: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 / 晏子请数其罪云 / 尔养马而死 / 尔罪一也 / 使公以马杀人 / 百姓闻之 / 必怨吾君 / 尔罪二也 / 诸侯闻之 / 必轻吾国 / 尔罪三也 / 公乃释罪。
译文: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骏马,平常放在宫中饲养.一天,这匹骏马无缘无故突然死了.唐太宗大怒,要杀那养马的宫人.皇后劝谏说:“从前齐景公因为马死而杀人,晏子当着齐景公的面列出养马人的罪状,说:‘你把马养死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你养死了马而使国君杀人,老百姓知道后,一定恨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其他诸侯知道后,一定看不起我国,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齐景公听后便免了养马人的罪.
三、总结
以上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介绍的方法,那么方法只是登堂入室的阶梯,有了它还不能确保走进科学的殿堂,因为进入本身是需要行动的,也就是需要自身的能力。能力从何而来?以课本为本,掌握实词、虚词,文言句法、词法,培养扎实的文言功底;熟读一些典范的文言文,培养语感;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 ,多做一些专题练习。这样,正确断句的能力就会在阅读中形成,在实践中成熟,在运用中提高。
四、强化训练
题一:原文——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宁独是邪?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以屋名雪,讴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B.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C.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D.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答案】D.
【解析】先排除了A项“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冱寒指不见天日,主语是冰雪,是不可以断开的;再排除了B项“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的主语是“徐孟祥”,句中必须断开;最后排除C项“而有成/物之心”是指的成就其它事物的想法,中间不能断开。试题分析:古文断句,最基本的依据还是句子结构,一个分句一般就只一个主谓结构或动宾结构,其次才是其他一些辅助性的技巧和方法。
译文:孟祥在深山中隐匿而无法被当朝者所启用,穷苦卑下就像冰雪非常寒冷的冬天,等到他用善行推及旁人并且有成全事物的心性,这不是(之前的事情)的结果,就像是雪有孕育生物消弭灾害的功效(是本身就存在的)。
题二:原文——予闻之,戏曰:“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逮之文债可乎”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 )
A.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B.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C.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D.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答案】B
译文:你确实是乡下人啊,了解乡村的情况是真实的,我学识不够丰富,就用您的话给这幅图作记,来偿还我拖欠了很久的文债可以吗?
题三:原文——臣前被诏,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国志》。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奉旨寻详 /务在周悉 /上搜旧闻 /傍摭遗逸/ 按三国/ 虽历年不远/ 而事关汉晋首尾/ 所涉出入百载/ 注记纷错/ 每多舛互
B.臣奉旨/ 寻详务在周悉/ 上搜旧闻/ 傍摭遗逸/ 按三国/ 虽历年不远/ 而事关汉晋/ 首尾所涉/ 出入百载/ 注记纷错/ 每多舛互
C.臣奉旨寻详/ 务在周悉/ 上搜旧闻/ 傍摭遗逸/ 按三国虽历年不远/ 而事关汉晋/ 首尾所涉/ 出入百载/ 注记纷错/ 每多舛互
D.臣奉旨/ 寻详务在周悉/ 上搜旧闻/ 傍摭遗逸/ 按三国虽历年不远/ 而事关汉晋首尾/ 所涉出入百载/ 注记纷错/ 每多舛互
【答案】C
译文:我奉旨寻求历史的详情,致力于完备周全。上溯历史搜寻过去的见闻,旁征博引遗事逸闻。我考察三国时代虽然经历的年代并不久远,但它的历史却关涉到汉晋。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时间,相差有一百年。这期间记载注释的史料纷乱错杂,经常有许多相互抵触的地方。
题四:原文——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B.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C.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D.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答:(3分)D(“急诏至”的意思是紧急诏书来到,是一个完整意思,不可分割;“以泽代耽”的意思是让樊泽代替贾耽,结构对应,且含有人名,不可分割;“见代”中“见”的意思相当于“我”,所以不能与“吾”划分在一起,据此排除ABC。)
译文:一会儿有急诏送到,诏书中让樊泽代替贾耽的职务,召樊泽做工部尚书。贾耽把诏书放在怀中,像刚才一样饮酒。酒席散后,把樊泽叫过来说:“诏书中让你代替我,我将要准备行装了。”命令将吏们拜见樊泽。
题五:原文——吴中复,字仲庶,兴国永兴人。父仲举仕李煜为池阳令曹彬平江南仲举尝杀彬所招使者城陷彬执之仲举曰世禄李氏国亡而死职也彬义而不杀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仲举仕李煜/为池阳令/曹彬平江南/仲举尝杀彬/所招使者城陷/彬执之/仲举曰/世禄李氏国/亡而死/职也/彬义而不杀
B.父仲举仕李煜/为池阳令/曹彬平江南/仲举尝杀彬所招使者/城陷/彬执之/仲举曰/世禄李氏/国亡而死/职也/彬义而不杀
C.父仲举/仕李煜为池阳令/曹彬平江南/仲举尝杀彬/所招使者城陷/彬执之/仲举曰/世禄李氏国/亡而死/职也/彬义而不杀
D.父仲举/仕李煜/为池阳令/曹彬平江南/仲举尝杀彬所招使者/城陷/彬执之/仲举曰/世禄李氏/国亡而死/职也/彬义而不杀
答:4.D 父亲仲举,为南唐李煜做官,为池阳令。曹彬平定江南,吴仲举曾经杀死曹彬所招的使者。城被攻陷,曹彬逮捕了吴仲举,仲举说:“我家世世代代吃李氏的俸禄,国亡我死,这是我的职责。”曹彬认为他是忠义之士没有杀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