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之六:表现手法》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表达技巧的类型
2.掌握鉴赏古诗表达技巧的方法
3.掌握各类题型的答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
1.认识古诗表现手法的类型
2.掌握鉴赏古诗表现手法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展示;训练;讲评。
教学条件:
导学案;黑板;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审题指导
古诗表达技巧四大考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手法
1.审题
(1)审题型
明考题。题干有“艺术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等明显信息。
暗考题。题干以“如何写”“怎样写”“如何表现”“赏析”等用语来提问。
(2)审范围(区间)
局部型。判断诗歌的某句、某联(阕)等的表达技巧,可优先从修辞手法切入。
全诗型。是判断全诗的表达技巧,可优先从表现手法切入;
(3)审角度
大角度。直接问表达技巧(艺术技巧、艺术手法)。要多角度作答。
小角度。即具体到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行文结构等方面的某一个角度。不能乱答,不能混淆概念,答错角度。
(4)审数量
题干中说“哪种”,则只能答一种;
题干中说“哪些”,则要多角度切入,不能少答;
题干中说“主要”(突出),则一般只答出一种,至多两种。
2.答题:用什么(名称)+如何用(用法)+为何用(作用)
可根据该题设问数量和分值分配来确定是简单题型还是完整题型。
简单题型。只答出所运用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即可,不需要作分析说明。
分析题型。答题实行“三步走”:
①指出表达技巧(是什么)
②分析表达技巧(为什么)
③点明表达效果(怎么样)。
二、考点探究:表现手法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月圆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 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
问: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①万里清辉,实中有虚。作者由眼前的月景联想到故园中的松树正茂,桂花正香,这是虚写故园之景。
②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后一句由虚转实,描绘出月光照耀千里的阔大境界。;
③虚实结合,表达了作者长期滞留异乡、久久难归而思念故乡,渴望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的情感,并希望都能共浴美好月光的美好愿望,这也是自己客居在外的无可奈何的告慰。
例2.阅读下面这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桃夭《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 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③蓁(zhēn)蓁:草木茂盛的样子。
问: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答:①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
②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子孙繁衍、家庭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一)技巧点拨
把握概念,据“境”作答
掌握表现手法,运用鉴赏术语。掌握相关的鉴赏专业术语,鉴赏时说规范的“内行话”,就会事半功倍。
辨明题干问法,品评表达技巧。题干一般以“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来直接提问,其变体是“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要特别注意提问的侧重点,如“写景上的特点”不等于“所写景的特点”,前者是写法,后者指景色特点。
扣住表达效果,据“境”准确作答。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手法的表达效果,从而更好地体会诗歌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感情,有针对性地作答。
领悟答题要领,把握答题格式。答题格式可概括为:揭示手法+分析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表达效果。
(二)认识积累
广义:等同于表达技巧。
狭义:通常包括象征、用典、以小见大、虚实结合、联想想象、借古讽今、映衬烘托等等。
①比兴。“比”是比喻,“兴”是起兴,合称“比兴”。
比喻: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比喻使描写化虚为实,形象更生动,情感更浓郁。
起兴:极易引发读者的联想;如果通篇贯串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
②铺陈。
“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指的是不厌其烦地多角度地进行铺叙陈述。
③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
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表面回忆历史,叙述古人,实则抒发自己对人、事、物的认识。
④联想和想象。
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大胆丰富的想象也常表现为夸张手法的运用。
⑥意象连缀。
诗人在创作时精心选取典型的意象,将之排列叠加起来,意象间剔除了说明其中联属关系的词语,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只是由这些意象叠排而构成的形象直观的鲜明画面,读者可以借助于这些包蕴诗人情感的物象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艺术的再创作,从而把握诗人情感。
唐代诗人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一诗就是运用这种手法的代表作。其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为人所津津乐道。
⑤象征。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读者可以借助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比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加含蓄,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三、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元]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冷,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 ①石头城:即金陵城,昔为六朝都城。②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
问:萨都剌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此词上下阕皆先实后虚。
①实写了石头城、青山、离宫、辇路芳草、松径、鬼火等空冷阴森之景;
②虚写了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以及歌女的歌舞、临镜等。
③虚实结合使得意境更深远,情感更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