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古诗鉴赏之四 表达方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古诗鉴赏之四 表达方式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4 08:35: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诗鉴赏之四:表达方式》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表达技巧的类型
2.掌握鉴赏古诗表达技巧的方法
3.掌握各类题型的答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
1.认识古诗表达方式的类型
2.掌握鉴赏古诗表达方式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展示;训练;讲评。
教学条件:
导学案;黑板;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审题指导
古诗表达技巧四大考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手法
1.审题
(1)审题型
明考题。题干有“艺术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等明显信息。
暗考题。题干以“如何写”“怎样写”“如何表现”“赏析”等用语来提问。
(2)审范围(区间)
局部型。判断诗歌的某句、某联(阕)等的表达技巧,可优先从修辞手法切入。
全诗型。是判断全诗的表达技巧,可优先从表现手法切入;
(3)审角度
大角度。直接问表达技巧(艺术技巧、艺术手法)。要多角度作答。
小角度。即具体到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行文结构等方面的某一个角度。不能乱答,不能混淆概念,答错角度。
(4)审数量
题干中说“哪种”,则只能答一种;
题干中说“哪些”,则要多角度切入,不能少答;
题干中说“主要”(突出),则一般只答出一种,至多两种。
2.答题:用什么(名称)+如何用(用法)+为何用(作用)
可根据该题设问数量和分值分配来确定是简单题型还是完整题型。
简单题型。只答出所运用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即可,不需要作分析说明。
分析题型。答题实行“三步走”:
①指出表达技巧(是什么)
②分析表达技巧(为什么)
③点明表达效果(怎么样)。
二、考点探究:表达方式
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 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问: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①面:“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总写清明寒食时鲜花凋谢的暮春景色,“番腾妆束闹苏堤”则总写人们闹苏堤的场景;
②点:“花褪雨,絮沾泥”写暮春景色中的一个细节,“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写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的刻画。
③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以景起情,丰富了词作情感内涵。
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
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
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 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问: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答:①一、二句。玉笛声唤起作者的哀怨之情;春水茫茫,暮云低垂,使作者心情变得黯淡。
②三、四句。看到远飞的燕子,作者不禁想起自己飘零千里之外;看到雨打过后稀疏的梨花,作者感到自己孤寂无依。
(一)技巧点拨
1.明确表达方式种类,结合内容情感分析
明确表达方式的种类。古代诗歌中常常涉及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对照内容辨别种类。
描写:常见的有白描、细节描写、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等;
抒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因事缘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借古抒情等。
分析表达作用,指出表达效果。
描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以突出形象或情感。
抒情:则是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2.熟悉四种表达方式及其艺术效果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例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用叙述的方式写抗金往事。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例如:“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3)议论。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表示意见。例如:“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谢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例如:“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首联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途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二)认识积累
(1)抒情手法
①直接抒情。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加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这种方式比较直观。
②间接抒情。诗人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a.借景抒情。诗人把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
b.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会在特写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
c.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来表达某种志向和情感,使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③乐景与哀景:一般情况下,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的写法。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或其乐的效果。
(2)描写技巧
①渲染与烘托。
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以突出形象。
烘托。是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对同一事物,可以从正面渲染,也可以从侧面烘托。
②衬托与对比。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
正衬。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的条件来突出主体。
反衬。就是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衬托主体。
对比。就是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了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③虚实结合。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一是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二是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诗人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三是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实”: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而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则是相辅相成而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④正侧结合。
正面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
侧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侧面描写的方式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余地。
⑤动静结合。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这种手法的运用,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⑥点面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这种方式往往可以获得指出一点,包蕴全部的效果。
⑦细节描写。
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这样就比叙事性作品少一些细节描写。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同样不能忽视了其中的细节描写。这一点特别需要注意。文学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也能获得“见微而知著”的效果。
⑧白描与工笔。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暗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明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工笔。原是一种绘画的笔法,后指精雕细刻、浓墨重彩的描绘。
三、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余杭四月
[元]白樊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注] 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问: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示例)使用对比(映衬)手法。如上下句之间的朱樱与绿草、青豆与白鹅的鲜明对比(上句中朱樱的“朱”与青豆的“青”、下句中绿草的“绿”与白鹅的“白”的对比),表现出景物色彩的鲜丽。
(示例)使用渲染手法。用丰富的色彩去描写初夏的水果菜蔬(朱樱、青豆)、悦目怡情的青草和白鹅,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
(示例)使用了名词排列(意象并列)的组句手法。 如上句由朱樱、青豆、酒三个名词(意象)组成,下句由绿草、白鹅、村三个名词(意象)组成,使人产生一种画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