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病句3 成分残缺和赘余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病句3 成分残缺和赘余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4 08:4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病句3:成分残缺和赘余》教案
一、解读高考
(1)考查内容。
病句类型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其中“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出现频率较高。
(2)命题形式。
①单项选择题,要求考生选出“没有”或者“有”语病的一项。
②主观题。或选语段,或选多个语句,要求考生找出有语病的地方并加以修改。
③主观题。和其他考点如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等综合考查。
(3)考频分值:
“辨析病句”为高考必考考点。课标全国卷及绝大多数地区高考卷年年设题考查,分值都是3分。“修改病句”考查的频率较低,分值一般为3~5分。
二、考点点探究3:成分残缺和赘余
请指出下列病句错误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
1.具有自动化生产、智能识别和系统操控等功能的工业机器人,正成为国内不少装备制造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人力成本上涨的利器。
答案 宾语残缺,在“上涨”后加宾语中心词“问题”。
2.由于自贸区致力于营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使更多金融、物流和IT等专业人才有机会不出国门,就能拿到远超同行水平的“国际工资”。
答案 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去掉“由于”或“使”。
3.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答案 宾语中心语残缺。应在“基准测验”后补出宾语中心词“政策”。
4.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商品房价格的持续上涨,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答案 主语残缺。滥用介词“随着”,使句子主语缺失,故可删去“随着”。
5.中心思想是针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而言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答案 偷换主语造成的分句主语残缺。此句中“要求具有”的主语若承前一分句的主语“中心思想”,则与后面的宾语“分析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不搭配,故应在“要求具有”前加上“中心思想的提炼”。
6.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旅行社必须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不少旅行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
答案 谓语残缺。“不少旅行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一句缺少谓语动词,可在“不少旅行社正”之后加上谓语动词“经历”。
7.执法部门对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反动、淫秽、暴力、凶杀、封建迷信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应依法从重处罚。
答案 宾语中心语残缺。介词“对”引导的对象缺失,应在“音像制品”之后加上“对”引导的宾语中心语“的人或单位”。
8.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
答案 介词残缺。“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一句缺少必要的介词,致使句子结构上混乱不清,可在“常常”后加上介词“被”。
9.虽然有国家资源作支撑,但面临重重困难,国有企业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确实可说堪称不易。
答案 成分赘余,语意重复。“堪称”就是“可以称作”的意思,与前面的“可说”语意重复,可删去“可说”。
10.在学校开设的各种选修课中,同学们尤其更喜欢“生活中的法律”“电脑音乐制作”等体验性强、新鲜有趣的课程。
答案 成分赘余,删除“尤其”。将“不仅”放在“电子商务”的后面。
【技巧点拨】
1.成分残缺辨析“两注意”
抓主干是做成分残缺类病句题最有效的办法,所以要增强快速提取句子主干的意识,看看此句的主语、谓语和宾语是否完整,搭配是否合适,句意是否明确,以此来判断主语、谓语或宾语残缺的可能性。
其次看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的成分(定语、状语、补语等),看它们对中心语的修饰限制是否恰当严密,尤其是介宾结构,看它是不是滥用介词,导致淹没了主语,或者看它的结构是否完整,是不是残缺了介词或者宾语。
2.成分赘余辨析“四检查”
(1)看见句中有“否则”,检查是否患同义重复症。如: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计算机软件,否则,拿不出软件,我们就会失去市场。(“否则”与“拿不出软件”重复)
(2)看见有隐性词语出现,检查是否患同义重复症。如:其实这是过于多虑的想法。(“多虑”与“想法”重复)
(3)看见句中有并列短语,检查是否患意义包容症。如:我们的报刊、杂志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做出表率,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报刊、杂志”与“一切出版物”有包含关系)
(4)看见句中有虚词出现,检查是否患虚词多余症。如:村南的那片杏树林,早已被人们所砍光了。(“被”与“所”重复)
【积累】
1.成分残缺
句子成分的省略与句子成分的残缺不是一回事。在省略句中,省略成分不用补出来,句子仍表意明确;成分残缺的句子读起来别扭,给人以不完整感。
常见的成分残缺的语病主要有三种:
(1)主语残缺
①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例句: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小。
滥用介词结构“在……中”,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应把“在这部作品中”改为“这部作品”。句首滥用的介词常有“在、当、从、对于、为了”等,修改这类病句一般是将介词及介词连带的方位词删去,或者保留介词短语让它作状语并给后半句加上适当的主语。
②暗中更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例句:《王老虎抢亲》中江南才子周文宾男扮女装,被王老虎抢回家,把他送到妹妹王秀英房中。
此句共三个分句,前两个分句的主语是“周文宾”,而第三个分句的主语暗中转换为“王老虎”,因而出错,应在“把他送到”前加上“王老虎”这一主语。
③误把偏正短语中的修饰语理解为中心语,造成主语残缺
例句: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多次受到市教委的表彰。
此句的前一分句主语是“成绩”,而后一分句把前一分句的主语误解为“学校”,错误地承前省略了主语,应在第二个分句前加主语“学校”。
④滥用省略,使分句中的主语残缺
例句:抢险突击队的小李,搁下刚满周岁的儿子,参加抗洪斗争,第二天就晕倒了,把她送回家休息,但苏醒后又偷偷上了大堤。
“把她送回家休息”的主语应是“大家”,此处是不能省的,最后一个分句应在“苏醒”之前加上“她”。
(2)谓语残缺
因句子较长,说(或写)到后面忽略前面的结构而致使句子缺谓语,造成谓语残缺。
例句:发射试验通讯卫星取得圆满成功,表明我国已经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成研制、发射、跟踪、测控和试验地球同步通讯卫星工程体系的能力。
应该在“独立”前加上“具备”一词。
(3)宾语残缺
句子稍长,说(或写)到后面忽略了与前面成分的呼应,易造成句子宾语残缺。近几年高考病句考查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是介词宾语残缺。
例句: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纷纷建立或增加了石油储备,我国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针对”的宾语残缺,应在“攀升”后加“的情况”。
2.成分赘余
成分赘余是指句子的语法成分重复,使整个句子不够简洁。成分赘余主要有下列类型:堆砌、重复、可有可无、应删去“的”字、习惯性赘余词语。
(1)堆砌。如:要考虑我国政治与文化环境的需要,发展我们的出版业。(“环境”应删去。)
(2)重复。如: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第二、第三个“工作”应删去。)
(3)可有可无。如: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应删去“的距离”。)
(4)应删去“的”字。如:出人意料,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地稳定了。(加了“的”,句子转为短语,意思也变了,不是物价稳定,而是“下跌”稳定了。)
(5)习惯性赘余词语。
①互相厮打 “厮”已含有“互相”的意思,应删去“互相”。
②这其中、这其间 “其”即“这”,应删去“这”。
③见诸于、付诸于 “诸”是文言中的一个兼词,是“之于”的合音,应删去“于”。
④亲眼目睹 “目睹”即“亲眼看到”,故应删去“亲眼”。
⑤共同协商 “协”意思是“共同合作”,因此,应删去“共同”。
⑥非常嗜好 “嗜好”即“极度爱好”,故应删去“非常”。
⑦过度酗酒 “酗”已包含“无节制”之意,应删去“过度”。
⑧一致公认 “公”即“共同的”,“一致”意思为“相同无分歧”,两者重复,应删去“一致”。
⑨前来光顾 “顾”就是“到来”的意思,应删去“前来”。
⑩开始启动 “启动”指(仪器仪表等)开始工作,所以不必再用“开始”修饰。
无故旷课 “旷课”即“无故缺课”,再以“无故”限制,实属多余。类似的还有“多余的废话”。
热切渴望 “渴望”就是“迫切地希望”,应删去“热切”。
悬殊很大 “悬殊”即“相差很大”,故应删去“很大”。
多年的夙愿 “夙”的意思是“一向有的,旧有的”,应删去“多年的”。
无数莘莘学子 “莘莘”即“众多”,用“无数”修饰多余,应删去“无数”。
可堪称 “堪”已有“可以,能够”之意,应删去“可”。
致信给 “致”已有“给”之意,应删去“给”。
使人民生灵涂炭 “生灵涂炭”的意思是使百姓陷入泥沼,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已含“使人民”的意思,故删去“使人民”。
留下的遗毒 “遗毒”中的“遗”已有“留下”之意,连用累赘。
至少……以上 “至少”含有“最低”的意思,后面搭配的应是确数,无须再用模糊语“以上”。
万一若 “万一”表示可能性极小的假设,与“若”重复。
切忌不要贪睡 “切忌”“不要”均表示否定,同时修饰“贪睡”不当,删去其中一个。
涉及到 “涉及”中的“及”就是“到”的意思,删去“到”。
被……所接受 文言句式“为……所……”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被”。句中用了“被”字后,再用“所”字,多余。
年轻的小伙子 “小伙子”岂不是年轻人?用“年轻”修饰“小伙子”,纯属多此一举。
并非是 “非”是书面语色彩较浓的一个词,是“不是”的意思,因此,其后不必再加“是”。
全身遍体鳞伤 “遍体”与“全身”重复。
将近40%以上 “将近”与“以上”两个模糊量词矛盾,保留一个即可。
囊括全部 “囊括”已含“全部”的意思。
先进楷模 “楷模”本身就是“先进的”,故删去“先进”。
突然恍然大悟 “恍然”指“突然清醒的样子”,故应删去“突然”。
这个中原因 “个中”的意思是“这其中”,已含“这”,故应删去“这”。
【巩固训练】
1.下列各句都有成分残缺或赘余之处,请指出,并改正。
①初始阶段,由于对渤海地区的地质条件整体认识存在误区,导致了勘探队多次与遇到的油层擦肩而过。
②爱和善良是联系在一起的,爱包含着善良的因素,拥有爱心的人,对人对事往往是温和的、善良的。这种温和善良的爱心拒绝残暴,维护美好,它能化干戈为玉帛,使邪恶的人感化。
③省公安厅要求各级公安局长着力解决刑讯逼供、滥用警械、滥用强制措施、超期羁押、随意扣押财物、巧立名目收取办案费。
④传统的教学认为只有学会了才能去做,因此教师一般先教授所要学的概念和知识点,而后让学生做练习,再尝试相关问题。
⑤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任何人都不能动摇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意志,任何人都阻挡不了推进两岸交流合作,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历史潮流。
⑥天津市决定自今年5月31日起,停止外省市户籍人员购买商品住房、投资兴办企业和引进人才的方式办理蓝印户口。
⑦上百万次点击,见证着百姓参与两会的热情。教育、医疗、住房、就业……见诸于报端的重头报道无不回应着百姓的关切,努力寻找着问题的答案。
⑧习惯势力使他对罢黜百家感到习以为常。
⑨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
⑩在去年全国订货会上,发生了一件虽然不大却耐人寻味的小事。
答案 ①主语残缺。因滥用介词“由于”致使主语残缺,可去掉“由于”。②谓语残缺。此句中“使邪恶的人感化”一句缺少谓语动词,可在“感化”前加上“受到”。③宾语中心语残缺。此句中“解决”后面缺少与之相应的宾语中心语,其后一般跟“的问题”,故此句应在句末加上“的问题”。④谓语残缺。此句中“再尝试相关问题”一句缺少谓语动词,可在“相关问题”前加上“解答”或“解决”。⑤宾语残缺。缺少“开创”的宾语,在“和平发展”后加“新局面”。⑥介词残缺。此句中“购买商品住房、投资兴办企业和引进人才的方式”是“办理”的条件状语,其前面缺少必要的介词“通过”,可在“外省市户籍人员”后添加“通过”。⑦成分赘余,语意重复。“见诸于报端”中的“诸”是一个兼词,是“之于”的意思,跟句中的“于”重复,可删去“于”。⑧谓语成分赘余。删去“感到”。⑨残缺主语。删去“由于”。⑩定语成分赘余。“不大”与“小”赘余,删去“小”。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整场演出持续大约两个小时左右,直到谢幕,也很少有人起身退场,那种专注和痴迷,让人有觅得知音的欣慰之感。
B.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人会忽略真实世界的存在,转而沉迷于小小屏幕中的虚拟世界?应该说“低头族”的形成是科技发展与人类需求共同作用的产物。
C.目前,我国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普遍偏低,技能型人才紧缺十分突出。现有技术工人只占全部工人的1/3左右,而且多数是初级工。
D.作为浪漫主义大师,庄子常常以夸张的手法虚构大量的寓言式人物来阐述自己鄙薄权贵、逃避现实、视金钱如粪土、追求绝对自由。
答案 B
解析 A项,成分赘余,应删去“大约”或“左右”;C项,成分残缺,“紧缺”后面应加“的问题”;D项,成分残缺,“追求绝对自由”后应加“的处世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