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病句5 表意不明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病句5 表意不明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4 08:4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病句5:表意不明》教案
一、解读高考
(1)考查内容。
病句类型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其中“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出现频率较高。
(2)命题形式。
①单项选择题,要求考生选出“没有”或者“有”语病的一项。
②主观题。或选语段,或选多个语句,要求考生找出有语病的地方并加以修改。
③主观题。和其他考点如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等综合考查。
(3)考频分值:
“辨析病句”为高考必考考点。课标全国卷及绝大多数地区高考卷年年设题考查,分值都是3分。“修改病句”考查的频率较低,分值一般为3~5分。
二、考点点探究5:表意不明
请指出下列病句错误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
1.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对青少年观众很有教育意义。
答案 语意不明。“身患重病”的是“工人”还是“女儿”,表达不清楚。
2.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答案 表意不明,“近30个”是指“国家和国际组织”还是指“领导人”,有歧义。
3.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
答案 指代不明造成歧义。此句中的“那样”既可以指“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也可以指“不是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因而造成了表意不明。
4.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和从案发现场得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
答案 “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有歧义,可改为“由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或“目击者提供的两个弹壳”。
5.宣传部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的专项行动,新闻敲诈和假新闻必须受到严肃查处,这是极为重要的。
答案 指代不明造成歧义。此句中“这是极为重要的”中的“这”有歧义,“这”是指“宣传部……的专项行动”还是指“新闻敲诈和假新闻必须受到严肃查处”呢?“这”指代不明。
【技巧点拨】
运用审读关键词法辨析表意不明
1.有“和”“跟”字的句子,检查是否有歧义。
例如:我跟他学过弹钢琴。(可理解为“我向他学习过弹钢琴”和“我和他两个人学习过弹钢琴”)
2.当出现数量词时,要注意是否产生歧义。
例如:他把我们几个团的负责干部叫到一起,满怀信心地说:“你们三十七团打防御是很有名的,很顽强。”(“几个团的负责干部”有歧义)
3.句中如有代词“这”“那”“此”“他(它)”等,检查是否犯指代不明的毛病。
例如: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他”可指“嘉宾”,也可以指另外的人)
【积累】
如何判断表意不明的病句
1.一词多义表达不明引歧义
[特点]一个句子里的某个词是多义的,或某个词组(短语)的意义不确定,就可能引起歧义。
[误例]这本书是黄色的。
[分析]“黄色”既可指颜色,也可指内容含色情成分。
2.词语的词性不明引歧义
[特点]词性不同,词的意义也不同。句中某个词的词性存在不确定性,句子就容易产生歧义。
[误例]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
[分析]“和”可以是连词,说服的是“老师和你”去;也可以是介词,被说服的是“老师”,跟“你一起去的”是“我”。
3.结构不清引歧义
[特点]同样的一个句子或短语,在语法结构上的层次划分不同,其语意也不同,由此也可能产生歧义。
[误例]今年4月底,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相继爆发了甲型H1N1流感,世界卫生组织对此高度重视,并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紧急应对措施。
[分析]“部分地区”是“墨西哥和美国的”还是只指“美国的”,不明确。
4.修饰两可引歧义
[特点]句子中的定语,因其修饰、限制的对象不确定,也会引起歧义。
[误例]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分析]“部分”可修饰“福利院”也可以修饰“参加高考的孤儿”。
5.指代不明引歧义
[特点]有些句子因代词或名词性短语指代不明而造成歧义。
[误例]湖南省某市政府证实,网上举报反映的几个县领导子女在本地和异地调动中存在违规行为的问题属实,决定予以清退。
[分析]“几个”既可以指人,又可以指物,因此“几个县领导子女”既可理解为“县领导的几个子女”,又可理解为“‘几个县的领导’的子女”,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6.成分省略造成表意不明
[特点]有些句子因省略了主语等造成语意不明。
[误例]我看到你那年才十多岁。
[分析]谁十多岁?是“我”还是“你”?因为“才”前缺少主语而造成表意不明。
【巩固训练】
1.下列各句都有表意不明之处,请指出。
①那天欧盟的大使跟龙永图谈话以后,他一夜没睡着;第二天到经贸大学去作报告,血压也因此升得很高。
②主管会计只凭副总经理的一个电话,未按总经理的指示,将预付款电汇给对方,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③这次活动,几个县主要领导和部门负责人都亲临现场,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村情谊。
④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画家,竹画是中国画苑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象征了中华民族坚定顽强、不卑不亢的气节。
答案 ①有歧义。“他”既可指欧盟的大使,又可指龙永图。②表意不明。如果是未汇款,应将句中第二个逗号去掉;如果是汇了款,应在“对方”前加“了”。③修饰两可造成歧义。此句中的“几个”若修饰“县”,表示有多个县,若修饰“县主要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则表示一个县,从而造成了歧义。④指代不明。“它”既可指翠竹,也可指竹画。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批进口的种子保管没问题,我们的工作绝对是一流的。
B.从今年年初开始,各国媒体关于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道就逐渐升温,相关评论和分析层出不穷。
C.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D.刘明和张军久别重逢,异常亲切,他马上给他点上一支香烟。
答案 B
解析 A项歧义,是由“保管”这一词语的含义不同而使停顿不同造成的,若把“保管”理解为“担保”“保证”,可读为“这批进口的种子/保管没问题”;若把“保管”理解为“保藏和管理”,则可读为“这批进口种子的保管/没问题。C项表意不明,是说“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还是说“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D项表意不明,到底是谁给谁点烟,因两个“他”指代不明而无法确定。